何慧丽:爱生活爱故乡就是促进乡土社区新型现代进程

作者:何慧丽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爱生活 爱家乡"——第四届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经验交流大会于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何慧丽副教授对“分论坛一:乡土社区的现代进程”进行了总结发言。以下为总结发言实录:

  

何慧丽:爱生活爱故乡就是促进乡土社区新型现代进程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何慧丽:不是点评,是感想,是收获。所以首先谢谢主持人——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月枝教授。赵教授是爱国华侨,但她是传播学院的院长,所以她到中国人民大学来把世界的先进理念和我们本地的实践结合起来传播一下。所以谢谢你。

  今天的六位发言人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有的是新秀,我刚才边听他们有趣的演讲,我边稍微总结了一下,他们有几个特点,有四个知识分子,暂且叫有机型的知识分子,就是不多见的,其中的三位周教授认识了八年多,我不知道人民大学的这样的教授是不是很多呢?领会这个理念是不是很多,这样做学问是不是很多,据我有限的认知我觉得不多,周教授做研究,他没有做公共类的乡村建设实践,但是他做自保型的知识分子,而且深入的、专业的把一个道理说透的,能够抓到这个社会的最本质问题的教授我真的不知道多不多,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这个现象。

  另外三位知识分子,一个是欧宁先生,一个是张和清先生,张教授跟我角色差不多,因为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我的主要的工作,主要的考评我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我也是社会学的,您当了副主任,您刚才说您做了广东还有云南这么好的例子,我不知道您是以副主任的身份去做,您做的成绩您学校的成绩有没有考评,我也希望我的副主任,我的院长带了很多人在这儿,我觉得张教授真是了不起,因为他做了,他跟周教授理念一致,有共性,但是他做了,他做不只是自保,也通过自保来做一些先行者或者非常本质性的基础性的事情。

  我们欧宁先生因为他多次让我地着农民去碧山村,我对那个村非常有感情,我们河南的村民去了,每天写日记,欧宁先生很感动,觉得不管坐火车还是飞机去还是值得的。还有我们新秀张俊娜,虽然你是NGO,但是做新型大学生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所以四位知识分子的现象值得深思。我感觉到四位知识分子有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说的非常重点,非常主体,非常本质性,周教授指出了当前的食品危机现状以及现在小农他是如何自保的,他发明了一个词叫一家两制,我听起来触目惊心,这是学者对现实本质性研究的一个总结。

  我们张和清教授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些案例,另外欧宁是从历史梳理的角度,无论是思想还是历史的经验,我们的张俊娜她是从构建社区大学做新型平民教育入手,所以是很基层,很本质,也很历史,也很现实,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也只能总结到这儿。

  还有一个总结就是有两位新型农民,这两位新型农民真的是了不起,我不知道农村的农民是这样的农民多,还是刚才有位同志问,你就给他钱他也不会做的农民多,如果他们少,我也有权利代表大家给他们俩鞠一个躬。新型农民是一个怎么一个新型法?大概90年代有许多专家写文章说现代性,现代性就像因克尔斯说有20个指标,不到20个指标就是落后的,但是实际上新型农民就是今天这两位新型农民,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他们到底新在哪儿?其实说的是乡土社区的现代进程,在近现代以来一百多年之中,中国发生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什么化,信息化还是什么什么化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在九十年代,或者现在的主流,大多数的农民仍然是崇尚一个那样乌托邦的东西,那就是不爱生活、不爱故乡,恨生活,恨故乡,或者远离生活,远离故乡,但是这两位农民刚才每个人讲十五分钟,大家都可以认真总结,虽然这一节新型的农民很少,但是实际上把四位知识分子再细细分分,我感觉农民还是占主体部分,我想新型知识分子和新型农民他们是否可以引领一个潮流,让我们中国的农村不再是像我们张教授所说的那个非常丑恶、非常远离故乡,非常去农村化的现象,导致我们没有乡村的共同感,没有一个社区共同体的感觉,我们不但像周教授说的我们食品出现了危机,我们家园没有了,我们不能安身立命,这是给大家汇报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也结合我这几年的实验,也是这几位讲者的促发,我感觉在座几位有一种感觉就是高高山顶立,他们现在讲绝对不是导致城乡分离、人和自然的分离,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进程,新型现代进程需要新的理念,至少赵教授从加拿大认为这个反而是人类应该走的真善美的道路,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理念达到了一个山顶的高度。他们具体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阐述,包括我们的张教授说是冲江不冲浪,农村社区变成不一样的生活,周教授也有总结,我觉得他们的理念都是不同于目前去农村化、不爱故乡、不爱生活的新的进程,这个应该是现代的,这个现代是对传统的之否定之否定而不只是否定。

  我强调第二点就是深深谷底行,在座各位都是实践者,都是参与者,也都是主体,因此他们才能坐这儿来说,因此他们才会说的自信,有血有肉,到底怎么做呢?怎么培养爱故乡、爱生活一种逆潮流或者叫返乡潮流,怎么样能够真正热爱我们农村、农民和农业,怎么能够让我们三农问题变成精神农民、健康农业和环保农村呢?他们各有经验,也各有章法。我大概总结第一点就是发现既有经验,他确实先去调研,调研黟县本工,就是调查与研究,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发现乡土性,发现我们八千年农业闻名中固有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一个保护农业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这么一套社会的体系。

  第二个经验就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教育农民以张俊娜为例做社区大学从认字开始,从说普通话开始,组织农民以杨云标、高一程为例,就是做农民合作社,做城乡互助合作社,做城市网络建设,做农村合作建设。

  总体来说其实是做外发促内生的一个工夫,因为只要求农民是不合适的,做的是外发促内生。我们非农民的人是否认识这个重要性,来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我这几年发现乡村一个机理,就是地方的城市商会。比如说兰考县的郑州,郑州市的兰考商会,北京市的兰考商会,这些商会在漫长的农业时代起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否把这些商会的力量动员起来,让他们返乡。我曾经把他们作为返乡性资本和内生性资本的结合。刚才各位老师一直强调乡绅或者有良心知识分子,有积极性的知识分子,我觉得这些都是目前城乡关系改良一个内在的机理。这个机理其实是政府主导,也就是政府主导的他这个精神、政策、财政支持、干部培训支持和监管支持,这个是不能忽视的。在政府主导这么一个局势下,我们来做一些外发促内生的工作,这是从今天六位讲者得出小的结论。

  从本次大会主题得出结论,如何做呢?如何促进乡土社区新型现代进程,就是爱生活,爱故乡,这是用最普通话来说,用最平常大白话来说,这个大白话里面有非常深的含义,因为每个人都有生活,每个人也都有故乡,生活其实就包括饮食,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等,这些都要有一种推己及人的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一个逻辑来做。我们怎么推己及人从自己做起,做一点细微的事情。

  今天总体来讲,我最近悟出一个道理,用中国的老理来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从自身做起,咱不妨可以做一个简短的调研。比如说我们在座有企业家,有哪些企业家,你说我用什么样的行动爱故乡、爱生活?比如说在座农民你是怎么爱生活的,是不是一家两制的?咱们在座的人都要想一想?比如说广西的罗春发,你们是怎么爱生活,你们怎么保证你们的食品安全,怎么从自身做起的?

  罗春发:谢谢何老师,突然被点出来有点不知所以,有点害怕。现在在我们社区做一些蔬菜的种植,稻田也在做,还有一些本土的有机养殖,一些种植,我们有土鸡养殖的合作社,这两个合作社成了规模以后,现在有一个合作社已经获得了我们市里的奖项,市里给20万的基金。社会各界一些关注也给我们一些很大的信心。

  何慧丽:前面三港村的?

  三岗村代表:我们是借中国农业大学平台,我们包装市场,农业大学吃的东西是我们给他们送过来的,我们吃的东西像周教授一家两制,我们三港不存在,我们吃的和卖的是一样。

  何慧丽:于支书60岁了没有白发,我这儿头发白一堆,后来他说给城里孙子吃的是老母鸡的鸡蛋,有人说你干脆卖了,有人说不行,这个鸡蛋有我们的爱心。

  谢谢你们配合,我为什么说这个,因为他们在大众场合不会说话,这就是农民的特点,第一个我就想知道你们那个鸡真的是跟我们吃的鸡不一样,我就举一个例子,我今天中午吃的羊肉我吃不下去了,因为到你们那儿吃了真正的羊肉,我相信将来北京的涮羊肉吃不下去了。张学琴大街现在80%的醋用盐、用水、用醋精、用糖兑的,所以她觉得应该做村政的醋的他们都从自身做起。我真的不希望这个像周教授说的一家两制,老理就是对,你善待他一分,他善待你十分。在座六位讲者,加上赵老师,这个世界上不缺乏会说话的人,缺乏会行动的人,六个就是行动的人,也缺乏从心理会行动的人,所以今天把六位揪出来,因为老祖宗说的理就是东方的智慧,也许东方的智慧可以让我们足够的爱生活,爱故乡,这句话是用的高一程先生的话,高一程有深深的感觉力,您是不是带领我们一起在前面给大家鞠躬。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何慧丽
何慧丽
三农问题研究者、新农村建设实践者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