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否认“中华民国”是国家表明什么?

作者:朱卫华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美国否认“中华民国”是国家表明什么? 
 
[ 原创 ] [2007-09-01 16:57:21 | 朱卫华 ] 
 
--------------------------------------------
 
  这次在陈水扁把“入联公投”意淫到高潮之际,国际社会首次听到出自美国人之口的一句话:台湾和“中华民国”“都不是一个国家”!“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这话以前有人说过,而且是一个重量级人物——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2004年10月25日在访问中国时,公开对中外媒体做出的表示;但直言“中华民国”不是“国家”,这绝对是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绝无先例的政治“处女作”,用媒体的话说,是“首次”。

  据香港凤凰卫视报道,日前,“美国白宫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在谈起台湾“入联公投”时一语惊世界。他说:“成为联合国成员,需要有国家的地位;台湾也好,‘中华民国’也好,目前在国际社会当中并不是一个国家,美国感到困惑的是,既然台湾不能加入联合国,那么进行公投究竟有什么?美国认为,入联公投只会增加两岸紧张,美国认为没有必要。”

  韦德宁的话代表美国政府,这是毫无异议的。话很重,大概重到出乎台海问题的赌盘上所有“利益攸关方”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北京和台湾。对北京而言,最近一直在几乎失去耐心地期待着美国对台湾“入联”的“惩罚”,但没想到美国一出手就点中了要穴。对台湾而言,因为折腾着“入联”的,不仅有“台独”势力麇集的绿营民进党,还有这两年一直跟北京唱着“红脸”的蓝营国民党;而国民党又一直拿“中华民国”的牌子暗中和北京较劲儿。况且,如果国民党不去走火入魔地搀和“入联”,这回美国的麻烦不至于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不至于到了实在无法向北京交代的地步。

  这样,在“红线”上玩火的“入联”,势必让美国的“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于是运足了气力,在绿营和蓝营的脸上各扇了一记耳光。这一巴掌出去,马英九以及国民党内热衷“返联”的一些政治人物,应该不会没有感觉。“中华民国”不是一个“国家”,就是说,即使明年国民党重登大宝,也不要再打这块牌子的鬼主意了。因为这至少从美国人那里得不到好处。

  韦德宁的这番话表明,美国要明确展示自己反对台湾“入联”的姿态。细心的观察家们更发现,美国“模糊”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中”政策,这次万般无奈地在“清晰度”的显示上进行了一次正方向微调。甚至在9月初召开的亚太经合会(APEC)高峰会上,那位早就在“入联”事件中对陈水扁怒火中烧的布什总统,更有可能在韦德宁的耳光之后再赏给陈水扁一记风格特异的牛仔式重拳,以示更见力度的“惩罚”。

  但必须注意,这一切,丝毫也不能证明美国从此将改变它的台海政策。韦德宁也是这样陈述的,而且这可能是一句比否认“中华民国”是国家的观点含金量更高的实话。因此,美国这一轮反“台独”表现的惟一目的,无非就是要遏止“台独”“入联”态势的发展。

  在平息“入联”狂潮的过程中,美国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不是因为台湾已经做得多么出格,而是因为,他们确实发现北京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在反“台独”问题上,中国军方公开表示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这决不是说着玩儿的!正如韦德宁所说,因为“入联”导致的“两岸关系的紧张”,“中国大陆针对台湾所进行的军事扩张,让美国深感关注”。对北京来说,这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就是要让美国知道中国反“台独”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为了这件事,国防部长曹刚川前几天到日本几乎进行了关于“入联”的专题访问,说白了就是要“逼”着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表态。尽管安倍晋三首相像背诵课文一样地复述了日本“一个中国”的政策,但这同样也无法改变日本政府对“台独”势力的暧昧立场——亲“台独”政策取向。

  8月27日,美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和台海问题的第一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时指出:“我们反对这类公投的概念, 因为我们将此举视为台湾宣布独立的一步, 也朝向改变台海现状。”其实,内格罗蓬特的这番宣示的反“台独”力道,远在称“台湾和中华民国都不是一个国家”概念的姿态之上。但与其说把“公投”视为“宣布独立”的话语代表美国的本意,倒不如说它是在真实地传达北京的定位更为恰当。如果北京不在底线上较真,美国人未必就把“公投”看得那么严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尽管美国的“公投即独立”论不是它真实意图的表达,但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它对北京关于“入联公投”定位的认同。美国能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

  “入联”注定是一场失败的闹剧,但北京之所以不仅没有坐观其败、反而高调反击的原因,就是因为绑在“入联”破车上的那个“公投”设计。对两岸而言,那绝对是“台独”势力在民意幌子下向北京发动的一场“统独”对决,而无论“公投”成败,其政治后遗症和政治后坐力都不容小觑。因此“公投”才是一个致命的动作:从根本上讲,北京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反制“入联”,而是要坚决挫败“公投”。而这也正是北京此次不再选择“文攻”,却以军事上的“有准备”从不同层面发出严厉警讯的动因。

相关新闻报道地址: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46763495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朱卫华
朱卫华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