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印边界摩擦冲突常态化的危险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歌会网 2020-07-04

中印边界摩擦冲突常态化的危险

——印度可能对中国构成的新威胁

张志坤

张志坤:中印边界摩擦冲突常态化的危险

  印度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许多方面印度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比如,在中印关系上,中国人大都理性地认为,同中国对抗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尽管中印之间有诸多领土与边界争端,但这些争端完全可以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即便解决不了,也暂时可以往后放一放。印度面临十分突出的国内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等问题,有些问题还属于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任务范畴,更有些甚至还带有奴隶制残余,可谓古老而深邃。因而,在中国人看来,印度内部矛盾的严峻性与紧迫性,远远超过外部矛盾,其中也包括中印边界冲突。印度应该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而不是激化同中国之间的对抗。按照综合国力与战略实力比较,印度也不是中国的对手,强化同中国的对峙,将牵制与消耗印度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对印度而言可谓得不偿失,印度无力同中国做全面的战略对抗,从中捞不到什么好处,这样做就是无谓的战略消耗。

  与此相反,如果印度搞好同中国关系,印度还可以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从而支持和助力自身的经济腾飞,并极大地改善印度国内外的战略环境。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把印度当做敌人与对手,中印之间的对抗与冲突都是印度一手挑起来的,而中国总是想缓解乃至冰封中印之间的矛盾,几十年来一直如此,甚至极力想通过经济联系,把中印关系打造成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就是说,中国不但允许印度搭中国的经济顺风车,而且还一直极力想把印度拉到这个车上来。

  但遗憾的是,上述这些在中国看来完全正确逻辑与道理,却从来不为印度所认可与认同。综合印度的国家发展轨迹,人们可以发现,这个国家无论哪个精英集团上台当政,都把对外经略摆在国内改革与发展的前面,当做头号任务,总是十分急切地去塑造印度全球战略大国的地位与影响,十分积极参与全球范围的战略捭阖与争衡。面对中国,印度不是研究怎样把中印关系引向有利于印度发展的轨道,而总是想利用这个关系来抬高印度在国际局势中的知名度、知晓度。所以,每当中印边界问题平静一个时期有点被人们所遗忘的时候,印度就要不失时机地制造挑起一些事端,把国际舆论和大国的战略目光吸引过来。为了对抗中国,取得所谓中印边界的有利态势,获得印度口中所谓的优势,印度不惜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针对中国搞前沿部署,把有限的国力与军力无谓地消磨在喜马拉雅山下。

  在中国人的思维看来,这样的印度实在是不可理喻。印度的战略设计者策划者们也不开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费尽力气获得的所谓“优势”,又能对中国起什么作用呢?他们能翻越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去进攻中国的西藏腹地吗?辽阔的青藏高原不过是中国巨大的安全地理屏障,但绝非中国的经济与战略重点。从战略上说,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如果中印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样一颗弹道导弹,印度打过来,炸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收获无几;但同样一颗导弹,中国打到印度那里去,那就等于打进印度的心脏,对印度而言简直就是要死要活了。这是中印之间最基础的地理格局和最基本的战略态势,但印度就是置这等基础格局与基本态势于不顾,根本不计任何自然与人文障碍,使劲地往前拱,几十年来毫无收获却始终蛮干胡闹,这样的印度简直可说是失去了基本的战略理性。

  不但对中国是这样,对周边国家也一概是这样。就在此次中印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之际,印度还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出现人员伤亡,还驱逐了巴基斯坦驻印度外交人员,打起了外交战;同尼泊尔发生领土争端,出现新的外交纠纷;同不丹发生水资源纠纷,引起新的争议…等等,可谓四面出击、拳打脚踢,一时间忙乎得相当地不亦乐乎。要命的是,就在这个时刻,印度国内还疫情汹汹、蝗灾肆虐,如此这般印度还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向拉达克地区大规模调遣武装力量,摆出一副要同中国决高下、定雌雄的架势。

  凡此种种,都是中国人正常思维之下所难以理解的事情。

  也就是说,正常的逻辑之下无法诠释印度的行为,中国人所秉承的中印关系的合理逻辑,对印度根本不起作用,印度的战略词典对此完全不予认同。

  那么,印度为什么要这样干呢?这个大国的战略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应该承认,印度在思想感情上仍然纠缠于1962年边界战争的惨败,从种种表现看来,印度上下死活也迈不过去这个坎儿,死活也解不开这个心结,这已经成了印度普遍流传并且很有感染力的一种民族情绪。

  比这个情绪更严重的民族情绪是,印度强烈地不认可和不甘心被中国所超越。

  现如今的事实是,在全球舞台上,中国比印度更靓丽、更出色,中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比印度更突出,在国家与民族前进的历史道路上,中国事实上已经远远把印度甩在了后面,但印度对此却是一百个不服一千个不忿。印度的统治阶级认定,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具有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他们还以为自己是一个普遍讲英语的国家,同西方的历史文化联系远远超过中国,因而更贴近文明与进步,理所当然是走在中国前面的国家;他们认为印度的古老文明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中国,而不是中国文化塑造印度,证据就是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影响,等等。也就是说,印度之于中国的民族、历史以及政治优越感历来满满、澎湃十足。所以,现实的中印对比及其巨大反差强烈地刺激了印度,印度同中国较劲的心理因此十分强烈,以至于平常时节凡事都要同中国比上一比,一到中印关系出现问题,印度就如同吃了枪药、打了激素一般,全国上下就空前激动燃烧了起来。

  1962年边界战争之后印度的表现是这样,此次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所做的表演大致还是这样,印度掀起了抵制中国货的浪潮,打砸焚烧中国产品,向西方国家紧急购买武器,拒绝给中国公民提供住宿服务,海关扣押中国产品,大张旗鼓表彰武装力量对华战争中的英雄豪杰,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浪潮,等等。可谓举国骚动、上下纷攘,人为地搬弄起一系列拙劣可笑的操作,摆出一副国家民族进行英勇的最后斗争的悲壮模样。如果中印边界的冲突再次出现,说不定新德里又要筑起街垒、孟买还要发空袭警报了。总之是最大程度、极尽所能地咋咋呼呼起来。

  上述这些情绪汇聚成印度敌视中国的情感动因。在此之外,印度作为战略大国,还有着极其强烈的战略野心,其要点有三:

  其一,混一南亚次大陆,完成印度在这块大陆上的绝对统治,为此要取缔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等国的国家地位,解决克什米尔分离问题,使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成为印度的卫星国;

  其二,掌握对中国西藏、阿富汗、缅甸等的战略权力,实现当年宗主国大英帝国的使命与责任;

  其三,控制印度洋,让印度洋成为印度的印度洋,使印度成为全球性的海洋大国;

  上述这些战略野心,印度也从来并不加以避讳,也从不像中国那样,还搞出了一个“韬光养晦”,弄得一些人感到有点神秘不可捉摸,相反,印度对自己的战略野心历来大声宣告,叫嚷得满世界都知道,不择手段地加以实施,印度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现实政策,都充分地诠释了印度战略野心之所在(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印度的野心并不止于克什米尔》等文章)。

  实现上述这些野心面临一系列阻力,可以说多年来印度为此没少栽跟头受挫折,但印度从来不认为这是其国力不逮之所致。冷战时期,印度认为西方世界对其支持不够,所以一头倒进苏联的怀抱,要倚苏联为战略靠山而助力于自己的扩张行动,先后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出兵干涉斯里兰卡内战;冷战结束苏联垮台,印度很快又同美国霸权勾搭在一起,现如今已在事实上结成战略同盟,要倚美国为战略靠山而助力于自己的扩张行动。而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以后,中国都始终如一地成为印度所瞄准的最主要战略对手,印度认定中国是其实现南亚战略野心最大的外部阻力(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此次中印边界冲突的意义及影响》等文章),因而在战略一直以中国为最大的假想敌。

  强烈的民族情绪与澎湃的战略野心二者相结合,如风助火威火助风势一般,煽起印度对中国有着不可遏制的愤懑,这就是印度多年来一直不懈努力,要在中印边界找回场子、夺回颜面的旧怨前仇之所在。任何人都不要以为此次加勒万河谷冲突事出偶然,其实这个事件没有任何偶然性,之所以爆发,一方面缘于印度当局一贯伎俩,想借助中美关系急剧下滑恶化来讹诈中国,对中国搞战略投机,一方面是印度多年来前进政策的必然结果。印度一贯奉行坚持不懈的前进战略,使得印度能够把军事力量更强有力的压倒边界前沿,从而同中国边界力量直接对撞起来,譬如两个巨大板块的碰撞,可谓既有远因、又有近因,爆发事端实属必然。只不过印度能力不行,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中国打得个落花流水、满地找牙。任何人不妨设想,如果冲突的结果倒过来,是中国被打成印度的那般模样,印度将怎样发疯似地嚣张强硬起来呢?

  现在,印度在边界冲突中明显失利,但在并没有妨碍它继续咆哮叫嚣,继续顽固地采取对华强硬立场,印度正大举向中印边界征兵,摆出不惜同中国大打狠打一场的样子。印度方面显然十分了解中国急于把事件降温平息下来的心理,印度显然正在以此为要挟,据说已经为此开出了中国难以接受的漫天要价。

  在这种情况下,中印边界的摩擦与冲突很可能常态化,就像印巴之间所经常发生的那样,如果说中印关系中有什么危险的话,真正的危险与危机就在这里。在印度看来,同中国之间的边界危机长期持久地发展发酵,符合印度对内对外战略利益。尽管印度其实既没有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向中国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但这并不妨碍印度长期持续地同中国纠缠,不断挑衅中国搞边界摩擦,给中国制造麻烦,牵制并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就像它对巴基斯坦所做的那样,今天打炮,明天放枪,迫使中国不得不面对东西两线作战的窘迫境况。目前,针对中国已经出现了东西对进、两线发难的战略态势,让这一态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印度在“印太战略”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中的价值将由此得以强有力地诠释与彰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面临在战略上、战术上两个层面对付印度的现实难题。

  在战略层面,中国不要指望能够用合理的战略逻辑说服印度,使之放弃同中国的对抗。也不要指望能用经济手段来收买印度,使之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中国想同印度相安无事的愿望注定要泡汤,对此不可再抱无谓的幻想。中国应面向未来,全方位、全般设计针对印度的全球战略与地区战略,尤其是印度洋薄弱方向与薄弱领域的对印战略(参阅笔者文章《中印洞朗对峙怎样解决》等文章)。

  在战术层面,中国应立足于中印边界冲突常态化来应对印度的摩擦与挑衅。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正试图照用以前那种针对巴基斯坦伎俩,进一步贯彻对中国的进攻政策,对中国也想要敲敲打打,使中印边界大冲突没有而小摩擦不断。

  粉碎印度对中国的这一新的威胁,中国需要在边界争端问题上贯彻“三个不可”的原则:即不可示弱、不可让步、不可专守,而应抓住一切机会狠狠地打击印度,在中印边界上全线发动,主动出击,打得越狠,它就越老实。

  这样做将不会破坏中印关系,相反,将会促使其更加稳定。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6月23日中俄印三国外长视频会议上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印度和中国不需要外界的任何帮助。我认为他们不需要帮助,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层面的问题时。他们可以自行解决问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