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活“地气” 显精神“底气” ——对话著名作家、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周喜俊

作者:米晓莉 刘艳惠 来源:《河北工人报》 2015-10-30 1125

          这是一场从早晨持续到黄昏的对话,在周喜俊那间简单朴素、堆满书籍的办公室里,我们从文学边缘化谈到主旋律写作,从小说中矛盾冲突的解决谈到文联工作的安排,从作品体现的力量谈到这个社会缺乏的精神,周喜俊轻描淡写地越过自己曾经苦难的人生,用一种充满阳光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作家以及一个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我的作品就是要给人以向上的力量。”采访中,周喜俊一再强调,“每次和基层作者见面,我都希望能够将阳光心态传递给他们,然后,通过他们的作品去影响到更多的人。”

是的,好的作品,即使是最平淡的文字,最普通的故事,也会拥有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魔力。电视剧《当家的女人》连续七年热播和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出版,正是最好的印证。

201012月,石家庄市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八卷本、400多万字的《周喜俊文集》,这是从她已发表的700多万字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从这些不同体裁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一个阳光、真诚、乐观,充满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挚爱的周喜俊。“读这些文字,似能听到广袤田野里禾苗的拔节声,那带有泥土芳香的蓬勃朝气,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这是曾任河北省省委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对《周喜俊文集》的评价,并说“只有经常接到生活‘地气’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精神‘底气’”。

我们的采访,就是从寻找这种精神“底气”开始。  

1

“我为什么要写作?我的作品要带给人什么?”这是周喜俊在初学写作时就经常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记忆拉回到3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周喜俊因家庭原因无法再继续读书,成为一名“敲钟就上工”的农民,“那时候我年龄小,连半个劳动力都算不上,起早贪黑干一天农活只能挣3分工,折合人民币6分钱。”艰苦的岁月没有磨灭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能到县文化馆借阅到一些文学书籍成为她支撑下去的力量,《军队的女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周喜俊至今还对这些作品记忆犹新,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陪伴她度过了苦难漫长的十年。

贫困而艰难的环境里,周喜俊看到了农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读过书的她开始在田间地头给乡亲们讲自己从小说中读来的故事,讲“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刘海英,讲身残志坚的保尔,讲拒绝为男人当“花瓶”和“玩物”的林道静……这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不仅成为周喜俊的信念源泉,也吸引着身边众多的年轻人。

小说讲完了,周喜俊开始根据熟悉的人物编故事,这些故事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依然是善良、美好、不畏艰难的人物。而只要周围人认可的东西,一般写出来都能发表。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精神的力量反而显得无比强大。这一点,周喜俊体会得最为深刻,也让她强烈地意识到,那些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真、善、美的作品才能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美好的东西永远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也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主流。”周喜俊认为,中国的农民是一个善良、坚韧并充满智慧的群体,是一个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的希望,就会怀着满腔热情顽强生存下去的群体。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决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我是农民的女儿,农民的快乐与忧愁是我永远的牵挂。我想从生活中发现能激励人奋进的亮点,然后通过作品给农民以精神支撑。”这是周喜俊的信念。

直到今天,这个信念始终未曾改变。“让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和奋斗的勇气,这是我作品存在的意义。” 

2

201010月底,周喜俊50万字的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研讨会在省作协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周喜俊不只是反映现实,更致力于引导现实。她以自己对农村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艺术地再现了新时期农村发展变化的历史,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和应当选择的路径,呈现出直观历史进程的大气和深刻认识社会进步趋向的豪气,其深邃的思想性给读者以思考、感悟和启示。

文学作品不仅要触及读者的灵魂,还要触动社会的痛点。要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对于当下很多反映“农民问题”的作品,周喜俊有着独特的理解,她认为只把“农民问题”剖开来看,而提不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相当于把伤口一次次撕开而不做治疗,会越发造成沉疴难治的局面。

作家不是社会学家,但不能不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这是周喜俊三十多年未变的理念。从农村走出来的周喜俊,足迹遍布全国的先进村镇,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竹林镇……她在寻找创作源泉的同时,也在研究着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现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改变社会风貌,靠什么?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引领。凡是好的村庄,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得特别好。”

周喜俊提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让记者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理想纯粹,信仰坚定的年代,充满着光和热,充满着激情和浪漫。可还有多少人会记得,会忠实地履行毛泽东同志这次讲话的精神?在这个网络文学、个性化写作当道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习惯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这样的优秀作品,发现社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应该承担的义务。一部优秀作品的价值,对读者和市场来说,不是迎合,而是引领。”周喜俊说。

从《辣椒嫂》至《当家的女人》再到《当家的男人》,周喜俊的作品一直围绕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围绕着农村的变化,新旧体制冲突中农民价值观的转变而创作。当了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的周喜俊,目光依然越过城市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撒落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那里生活着她世世代代的乡亲,那是她汲取创作源泉和工作动力的文化血脉的根。

在周喜俊的创作理念里,“文学从来不是私人化写作。”她的笔触不仅紧扣时代脉搏,还能敏锐地从变化中发现冲突和问题。她创作的典型人物,代表的是这个社会群体中寻找生活和发展方向的那类人,他们的矛盾和困惑正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矛盾和疑惑。

曾任中国文联研究室国内联络部副主任的常祥霖这样评价周喜俊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讲,《当家的男人》就不仅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艺术质量的小说,也应当是当前政治生活‘道德重建’的一本教科书,还是进入研究‘三农问题’门径的一把金钥匙。” 

3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可以创造多少奇迹?也许我们可以从周喜俊身上得到答案。在周喜俊的人生路程上曾创造过很多“第一”和“唯一”。

19827月,周喜俊的新故事《辣椒嫂》在全国《曲艺》首篇隆重推出。时隔不久,中国曲协举办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曲艺创作班”,参加者都是全国曲艺界功成名就的大家,18个学员中周喜俊是唯一的农村女作者,年龄也最小。

19837月,因创作成绩突出,周喜俊作为河北省社科领域第一个破格录用的自学成才青年走进了专业创作队伍,被安排到行唐县文化馆从事创作。

199311月,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迎来了第一位女所长。性格好强的周喜俊为当个能服众的所长,在戏曲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开始带头搞剧本创作。

20048月,当了近11年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周喜俊走上了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的岗位,成为市文联成立54年来的第一位女当家人。

从作家到政府官员,这条路有多远?

“不管是当所长,还是当文联主席,在我脑子里从来没有‘官儿’的概念,只觉得多了一份责任。”周喜俊当市艺研所所长那年,地、市刚刚合并,单位专家多,老人多,问题多,经费少。在很多人眼里,这像片沼泽地,陷进去就难拔出腿。“会上一宣布任命我急了,散会后就去找文化局领导,我说我是搞创作的,让我当所长,这不是毁我吗?我干不了。领导一声不吭听我嚷嚷完了,严肃地问我,你是党员不?我毫无防备地回答,当然是了,我还是优秀党员呢。领导说,是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安排,先上任。我一下傻了,愣了好半天,临出门还向领导提要求,短则三个月,最多半年,你们赶紧找合适的人换我,我真的不是这个料儿。”

这个最多,持续了近十一年,直到周喜俊走上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的岗位。

周喜俊是个敢于直面人生的人,“既然把我放到这个位置,我就必须干好,哪怕是干一天也要干出个样子来。”也许正因为周喜俊脑子里没有“当官儿”的弦,所以她才能用搞创作的激情和认真态度去谋划工作。她用捕获生活素材的敏锐目光,一下就抓住了制约单位发展的症结,并迅速找到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在别人看来问题成堆的地方,在周喜俊的谈笑风生中,很快开创出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和谐的氛围,丰硕的成果,让所有人对这个单位刮目相看,艺术研究所不仅被评为石家庄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还荣获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优秀知识分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近十一年的历练,不仅锻炼了她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也让她在创作上拓宽了领域,正当她工作和创作都处在轻车熟路之时,组织上又把新的重担压在她的肩头。

当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对她来说又是个意外,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为她担心,北京一位专家在她的作品研讨会上说,“听到喜俊当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的消息,我们为她的成长进步而高兴,也为石家庄市委在用人上的知人善任而欣慰。但大伙又都担心她到了这个岗位,被事无巨细的复杂俗务缠身,会不会影响了创作?会不会为‘官场多了一个官僚,文坛少了一个作家’多了一个口实?”

“文联不是做官的衙门,而是做事的平台。”抱着这样的心态,周喜俊从容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并取得了工作和创作的双丰收。  

4

“十大协会活起来,各县文联动起来,激励机制建起来,人才队伍带出来。”这是周喜俊到文联上任后提出的奋斗目标。201012月,当记者在纪念石家庄文联成立60周年大会会场看到这巨幅横标,听到中国文联、省文联领导的致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文联近几年工作的高度评价,听到观众席上1200人的老中青文艺队伍组成的八个方阵响起的阵阵掌声时,方才明白,在周喜俊多年的努力下,文联的力量已变得强大,这几句口号也已变得鲜活而具体。

“只要你不自我边缘化,就没人能把你边缘化。”这不仅是周喜俊的工作理念,也是她的人生态度。

多年来,周喜俊一直在坚守着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坚持深入生活,这是她在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当了文联主席,她开始把自己的创作经验用到工作之中,希望带出一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艺队伍。

2005年开始,市文联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载体,连续五年开展了大型主题活动:

2005522日,召开了十大文艺家协会主席座谈会,围绕“打造精品力作,建设文化强市”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523日,石家庄日报以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是十大文艺家协会主席首次集体亮相。

200666日,在正定县召开了全市文艺创作会议,120余位作家、艺术家和基层青年作者参加了大会,并隆重举行了新农村建设采风团出征仪式,百名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

2007年,召开了文艺发展论坛暨成果展,通过对近十年获奖作品的展示和回顾,让大家清晰地看到,只有来自生活,面向群众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2008年,在晋州市召开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17个县级文联通过介绍经验,互相借鉴,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文联的职责。

2009年,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了为期四天的青年文学创作会议,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为100多名基层青年作者讲课,会上周喜俊发出了以“赶考”的心态创作无愧于时代精品的号召。这次青创会,直接催生了一大批至今活跃在基层的青年作者,他们将成为石家庄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周喜俊征得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从2006年起,市文联设立了一年一度的大报大刊奖,对两年一届的文艺繁荣奖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为精品生产拓宽了阵地。

从基层走出来的周喜俊深深懂得,基层有优秀人才的种子,生活沃土中孕育着精品的幼芽,为给基层作者营造更好的生存空间,她帮着协调、呼吁,为逐步健全各县文联机构不辞辛苦地奔波,如今石家庄的17个县(市)都有了文联,各县文联围绕“文化兴县”红红火火地开展着工作,形成了“县里大事有文联, 县里做事找文联”的良好态势。

平山县在1958年就成立了文联,27年没有开过一次工作会,周喜俊亲自组织策划省会作家创作采风活动,召开天桂山旅游文化研讨会,引领县文联介入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并牵线搭桥,带领平山县文联的同志到行唐县文联取经,使沉寂了几十年的平山县文联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一跃成为市级先进文联。如今在石家庄,各县文联之间互相取经,取长补短已蔚然成风,文联工作呈现出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协会不在大小,关键看能不能做事。”在石家庄的十大文艺家协会中,曲协是最小的协会,在她的策划下,曲协承担起省会文明办“道德模范故事汇”创作演出任务,协会主席朱庚寅热情高涨,发动各县曲艺作者,十天之内完成了一批曲艺作品,此举不仅激发了基层作者的创作热情,带动了曲艺创作队伍,同时也培养了作者深入社会生活,为建设文化强市发挥作用的责任意识。  

5

和周喜俊聊天儿,会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激情和热情所感染,她爽朗坦荡的笑声,会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阳光。与她谈工作,像是在听故事,那么津津有味,让人感到工作是幸福快乐的事情。听她在大会上做工作报告,感到那是出征的嘹亮号角,让人精神振奋力量倍增。

周喜俊的阳光心态和创作上坚持的方向,不仅带动了石家庄的文艺队伍,同时也影响到了一大批青年人,她倡导“开门办文联,服务到基层”,曾先后到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行唐县第五中学讲座,文学讲座下基层、进校园,就是要拓宽文联的服务范围,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文学新人。一个处在创作高峰期的作家,一个主持全面工作的文联主席,牺牲那么多宝贵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值得吗?周喜俊回答说:“值得!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庞时,我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文学需要接力,精神更需要薪火相传,如果我的经历和创作理念能给青年人一点启迪,那这种付出就值得。”

在周喜俊的引领下,一大批基层青年作者脱颖而出,以势不可挡的锐气冲出河北,冲向全国。从2006年至2010年,石家庄作者在全国大报大刊发表的文艺作品就有200多篇。这些在主流媒体发表的作品,也让他们走出了私人化写作的小圈子,自觉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杨辉素,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过去一直认为写作只是个人的事情,自从参加了市文联在西柏坡召开的青创会后,“觉得自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孩子突然看到了阳光,只要拿起笔总要想一想,我写出的作品会让读者得到什么?有什么社会意义?这是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杨辉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创作出版了16万字的家庭教育专著《好父母的7项修炼》,并成为畅销书。同时还获得了2010年度大报大刊奖和市第九届文艺繁荣奖。

周喜俊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文联工作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到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生活对我来说就好比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那是我生命的必需。”这是她从事创作三十多年不变的观点,也是她带队伍的有效手段。如今在石家庄市文联深入生活已成了自觉行动,青年作家康志刚、程雪莉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深入到生活之中,并带回了丰硕的成果。

石家庄文联工作在河北省和全国产生了影响,周喜俊的创作也进入了“井喷”期:近几年她创作的大型现代戏《七品村官》作为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播出,报告文学《时占经:英勇行乐》在《中国作家》发表,中篇评书《天地良心》在全国《曲艺》发表并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当家的男人》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名长篇小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剧也在筹备拍摄,长篇小说《戎冠秀家乡的女人们》正在创作之中……

采访结束的时候,日已西斜。显然,被访者和采访人都意犹未尽。听着周喜俊轻快而充满希望的讲述,望着她阳光而充满活力的神情,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寻找到的精神“底气”。

  本文作者:河北工人报记者     原载2011528日《河北工人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