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刚川》看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午 后 来源:赤色星灵佐伊 2020-11-24 2765

从《金刚川》看历史虚无主义

  

  大家好我是午后,今儿个和大家聊聊文学作品里的历史虚无主义,在聊这个大话题之前,先聊聊不得不聊的近期热门电影《金刚川》和主要导演监制管虎。要我说管虎拍些街坊邻里之类的电影保不齐是个好导演,拍抗日拍抗美援朝,他火候还差点。

  先简单给没看过《金刚川》的朋友讲讲这个电影历史上的背景。

  1953年,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结束了四次战役,把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牢牢钉死在三八线附近。美国方面企图通过以和谈争取备战时间、以战争谋求更大和谈余地的方式对我国及朝鲜进行讹诈,但被我军屡屡击破,甚至丢失了部分已经占领的土地。

  在和谈会议上,美军用沉默的方式表示消极对抗,甚至提出无理要求(扩大占领区、无条件释放战俘等),且频繁挑衅,于是我军决定在夏季进行一次严肃的夏季反击,击垮美帝“谈条件”的幻想以及揭露李承晚伪军出尔反尔的不要脸行为。

  于是,第五次战役在1953年夏季正式打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6月开始的金城战役是夏季反击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战役中,我军工兵第十团三连连长张振智率领工兵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为志愿军搭建了坚固的后勤补给通道——岩里桥,为炸断此桥,美军投放了炸弹1000枚,炮弹2500枚以上,而工兵同志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前后共进行了七次桥梁抢修活动,用生命保证了前线的物资供应。

  除了战争背景,还需要再给大家说几个关键词,这几个词对于大家理解这个电影非常关键:

  1. 1953年。

  在1953年我军进入夏季反击战役的时候,国内土改基本完成,一五计划即将开始(计划报告已经通过),苏联有偿援助的大量武器车辆火炮被接收,人民空军组建完毕。我志愿军前线已不似刚入朝时炒面就雪以及小米加步枪的艰苦面貌,此时,我驻军不仅可以吃饱一日三餐,在军事火力上,各种口径的重炮、火箭炮、坦克、运输卡车也有持续供给,美军的飞机不再敢肆无忌惮地侦察和投弹。

  2. 1953年。

  彼时尚且没有激光制导炸弹或导弹。

  3. 1953年。

  我军已经在25年前完成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建设出了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智慧、能打仗、敢打仗的人民军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953,1953年,1953年;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人民军队。

  说完背景,再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剧情:我军燕山师接到命令要在早晨5点之前渡江,但是修好的桥梁被美军侦察机、轰炸机及榴弹炮屡次破坏,战士们不屈不挠,用血肉之躯铸成了新的桥梁。

  电影由侦察兵班长、美军王牌飞行员、高炮班(排)射手(吴京、张译)及最后渡江四个故事组成。前三个是不同视角下的同一事件:侦察兵前往滩头高地向大部队电话报告修桥进度,在美军投放燃烧弹时牺牲;美军王牌飞行员在侦察我军动向时战友被击落,随后报复性进攻我军桥梁及高炮阵地,最终与吴京、张译饰演的关、张两组高炮阵地同归于尽;第三个故事就是从吴京、张译视角再看一次这个“决斗过程”;最后一个故事就是美军投放完燃烧弹后,工兵连战士用血肉之躯撑起桥面,最终让战士们顺利过桥。

  简单说完剧情,开始从头一点点吐槽。

  片子开头是一段简单讲述历史背景的旁白,但是既没有对第五次战役具体背景的讲解(我军战力充足),也没有对第五次战役意义的讲解(威慑出尔反尔的韩国人和美国人,尽快结束战争)。旁白播放完,画面切入我军士兵列队进入树林的镜头,传令兵将命令一点点向前传递的场面很不错,终于不再是以往战争的“F2A”了。但紧接着的镜头就开始打脸——万军丛中骑着一匹白马的连长(邓超饰)穿过,我下巴还没惊落地,美军榴弹炮就打进丛林,而此时邓超依旧骑着他的马喊着让士兵趴下。

  我就纳闷了,别人都头戴树枝,身着迷彩,怎么就你特殊,不仅骑马,还骑白马,是生怕站得不够高,怕炮弹飞屑扎不到自己,还是生怕自己不扎眼,抑或是觉得美军狙击手眼睛瞎?这种严重影响隐蔽性的交通工具绝无一丁点可能性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哪怕是管虎最了解也可能是唯一了解的三国战场上,武将也绝不会万军丛中骑一匹白马,简直就是行走的“谁敢杀我”。

  曹操跑路还知道让别人穿戴上自己的衣帽吸引火力,咋个我志愿军连长不知道?

  在炮击结束后,连长接到命令辅助工兵连修桥并作为最后梯队过桥,此时第一个故事视角的步兵班长刘浩拿出战友合影,表示想要尽快渡河,好为死去的战友争取一块奖章,被邓超喝退。

  此处表现尚可,邓超饰演的连长对上级命令表示服从,这是最起码第一层该做到的,紧接着他对班长刘浩说“修桥不是打仗?不修桥怎么打仗?”,体现了他对命令的浅薄理解。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现在的抗美援朝战争,军内民主贯穿始终,团以上配备政委,团以下有教导员和指导员,此外,军中也有大量文化教员,都是为了方便我军官兵可以了解、认识、理解并支持上级命令,不然在屡次战争中频繁出现的死守命令也不可能被我军执行得如此坚决、如此有效。

  那种上级来个命令底下就叽叽喳喳质疑命令的行为,是国军和伪军的作风,不是红军不是八路军更不是志愿军。

  此处战士对命令的不服从、连长对命令的浅薄理解,可以和1955年的电影《上甘岭》做一个对比。

  在《上甘岭》中,师长让连长死守的时候详细讲解了死守的原因和如果丢掉阵地的后果,连长向排长战士传达的时候虽然没有一样的细致,但还是做到了将基本情况说明清楚的。无论是高级军官向低级军官传达还是低级军官向一线战士传达,都充分做到了将作战意图和目的贯彻下去,决不让战士打糊涂仗。反观《金刚川》中战士与指战员这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样子,恐怕是从国军那里学来的吧。

  炮击之前,张译饰演的张飞排长和吴京饰演的关磊班长出场,吴京问张译要来了多少炮弹和炮,张译说炮弹一点没要来,高射炮师里就两门能用,4个在修理3个支援友军部队了,剩下的炮弹拢共一百多发。张译说,为了保存仅存的两门高射炮,要进行一门隐蔽一门主攻的配置,且让因阵地吸烟违反烟火管制从而被贬成班长的前连长吴京去隐蔽位,吴京表面接受安排,却在张译走后把画着阵地布置的图纸叠成纸飞机飞了。

  看至此处我直接喷饭,首先,什么时候我军官兵能随手把重要军事机密(阵地布置图)叠成纸飞机飞了?是真不怕美军侦察兵捡到?是真不怕美军间谍渗透进来看到?这是严重的泄露军机。第二,我军官兵向来遵守上级命令,即使有疑问也是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绝不会阳奉阴违,吴京此处不情不愿,后续直接把张译撵去隐蔽炮位,而自己占据主动炮位,这是公开违反纪律的行为,绝不是贬成班长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事情。

  我军素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纪律性著称,若是个兵油子就搞阳奉阴违这一套,军队早就垮了,上级命令执行不力,下级战况反映不上去,充其量做土匪,还打什么美国人。

  炮弹袭击过后,因为信号不良,邓超就让刘浩带几个人去滩头高地以转达滩头情况给后方大部队,刘浩带俩人就摸到了滩头的一处小高地。在和滩头的女通讯员简单汇报情况后,刘浩正要多说两句,女通讯员非常严肃地看着她说:刘浩同志,我们前线见。此处倒是颇有点老电影里面我军女战士那种飒爽、干脆、勇敢、大家在先个人在后的味道,本来看到此处我是生怕搞出来点尴尬的感情戏,得亏女战士及时刹车。

  桥面终于合拢,部队开始快速过江,还没一阵,美军的攻击机投弹炸断桥梁,桥梁必须进行修整。

  此时,美军菜鸟飞行员被吴京所在的主动炮位打下来,美军王牌飞行员(飞机上有6个击落标记,5个就算王牌了)希尔(Hill,与地狱同意)对此心怀不满,在引导了榴弹炮攻击完毕后,私自返回投弹攻击吴京的高射炮。这段美军飞行员的心理变化还有动机在第二段视角“对手”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而且甚至其动机比第一第三视角的我军士兵还要更合理。

  但细节问题依然严重,即使是自由散漫的美军,也不能如此不尊重法纪随意出击和投弹。要知道擅自出击是很容易因为情报不足等原因被击坠,而假设双方已经停火,再擅自投弹,其后果就不是自己被击坠而是两个国家再次交战。此处牛仔化的处理虽然非常看起来有情有义,但不合逻辑。

  美军的榴弹炮阵地第一轮打击了我军大部队,第二轮击毁了桥梁,位置暴露后,被我军喀秋莎火箭炮打了一轮直接灭了。

  此处要吐槽一下编剧和导演的军事常识,美军M114榴弹炮是一种155毫米口径的重火力支援火炮,最大射程在14公里到20公里,因为体型较大,重量有七吨,一般布置在靠后和隐蔽的炮兵阵地。但是在电影里看到喀秋莎打击的位置,就在最多离金刚川一两公里的山背面,我甚至感觉我军派个侦察小分队过去都能摸了。

  1953年时候的M114这种大口径火炮的精准度是很低的,炮弹的散布可以达到几百米的程度,与M114同样精准度很低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落点散步也是几百米以上。

  《金刚川》里面不仅M114打得奇准无比,两轮齐射共不到20发炮弹,就击毁了细细窄窄的桥梁(历史上攻击我岩里桥的炮弹数量超过了2500发),我军的喀秋莎也是准到不行,几轮齐射就摧毁了美军山背面的炮兵阵地(喀秋莎的散布非常夸张,常常用来对大面积的敌军工事和部队做火力清理和压制,并不会拿来对小规模阵地进行打击,因为打不准)。

  更更更离谱的是,在第二章以美军飞行员为主视点讲述的过程中,飞机是贴着火箭炮和榴弹炮弹飞行的,误不误伤且不说,这飞行员真的不怕撞了山?

  不过有一说一,电影拍摄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划过天空的轨迹如同流星一般非常绚丽好看。

  美军飞行员和我两个高炮阵地的官兵来回了两个回合,在其以为两个高炮都被摧毁并转而指引轰炸机前往炸桥过程之时,被重伤但留了一口气的张译一炮带走。此处的电影画面细节是很不错的,可以看到高炮击穿机翼的时候带出飞屑擦到了侦察机上方轰炸机已经开启的投弹仓的仓璧上反弹开,这种细节是往日中国战争片所不具备的,可见我国现在的电影工业已经非常具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乱七八糟的侠客对牛仔之后,美军轰炸机投下携带的凝固汽油弹,瞬间点燃了整片战场,也烧毁了桥梁,正在搬原木的刘浩连人带木被烧成了焦炭。

  最后切入第四段故事,幸存的工兵连冲向烧毁的桥梁,然后…….画面切换到美军飞行员的视野,他们飞过桥梁上空时,看到了工兵连用血肉之躯支撑桥面让士兵们经过的场景,说了一句设计得极其狡诈和阴险包藏祸心的台词:“中国军队已经大部渡江,继续轰炸没有意义了”。

  当时我在电影院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坏了,一定有人以为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所以才打赢了。果不其然,观察者网相关影评节目就多次提到一位观众的11岁儿子观影之后的感悟就是:哦,原来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故事又短又简单,我上面讲的这些几乎就是其全部内容,第三段只不过是把这个故事再从张译和吴京的“师徒情”展开一次,说实在的,我在电影院看到第三段的时候已经不耐烦了,都是重复画面和剧情。

  如果说我上述说的那些细节bug还可以说成是管虎是个军盲,也没有请军事顾问,时间太紧也来不及看抗美援朝相关的新闻报导,但金刚川这个电影有个最大的bug,管虎仍然放着没管,那就是“桥”的问题。

  电影中的桥大概几十米长,两米宽,够三个人并排走,没有扶手,桥基也是堆在江面上,非常简陋。美军每次的轰炸也就是掀翻几块桥面或者炸个窟窿,即使是延时炸弹那一次也就炸塌大概几米的桥面,而且还没有完全沉入江里,只是表面浸水,我们命都不要的志愿军战士为啥非要等桥面铺得整整齐齐才能过河?桥面稍微破点坏点不也行?最后人踩人搭起来的桥面不也是桥面破破烂烂?怎么到最后反而能过,前面桥面还不如最后破的时候为何不能过?如果全都是轻步兵,过河的方法非常多,无论是现场伐木做舟,还是拉悬索泅渡,几十米的河怎么都过得去。

  历史上,我军非要等桥修踏实了才过是因为历史上的桥长这个样子:

从《金刚川》看历史虚无主义

  不仅有坚实的桥基,还有扶手,可供满载士兵的卡车、坦克、重炮以及辎重等通过。但是电影里我军没有辎重,没有粮食,没有弹药,没有坦克,更没有重武器。唯一的坦克推进水里垫桥墩了,唯一的重武器是两门高射炮都被摧毁了,就剩下100来发炮弹都打了。

  所以,到底为什么不过河?呵呵?!

  更搞笑的是,看完电影一个朋友和我吐槽,既然“过河”、“搭人桥”、“感动美军”必须捆绑着来,那我们干脆开头就搭人桥就完事了,干嘛非等炸好几次才搭,早搭早过河。美国人也很搞笑了,既然有燃烧弹这么imba的东西,干嘛不早用,非要零零散散轰炸好几次,再零零散散炮击好几次,还搭上了俩飞机和一个炮兵阵地,咋个燃烧弹贵的不行留着下崽哦。

  历史上美军不仅动用了飞机大炮燃烧弹,更是砸了超过2500枚炮弹和1000枚炸弹,丝毫没有节约的意思,但楞是没有完全摧毁岩里桥,工兵战士们炸一次修一次,保证了我军坦克卡车重炮在修复完整的桥上顺利渡过金刚川。

  而且,在整个电影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南北朝鲜士兵或老百姓。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强烈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从《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可以看到我军从基层士兵开始都对朝鲜老百姓爱护有加,朝鲜老百姓对我军也充分信任,在粮食补给困难时期,朝鲜老百姓还为我军提供了不少粮食补给。同时,朝鲜军队与我军也是相互策应的,在第一到第五次战役中,朝鲜人民军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拆开讲完这个金玉其表,祸心其中的电影剧情,我从大的方面和大家讨论讨论为什么《金刚川》是一个辣鸡作品,以及历史虚无主义作品的共同特点。

  1.对政治的缺失,包括不限于抹黑政委。

  《金刚川》整部电影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政委、指导员以及和政治相关的任何镜,仿佛我军从来没有政委一样。这一点其实不是金刚川一部电影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拍摄的战争电影电视剧中我军政委的存在感就极其稀薄。

  “抗日神剧”《亮剑》虽然把政委设置成了男二,但是完全没有理解到这一角色的意义,更没有让政委发挥作用,只是随便安了一个“我管军事,你管生活”的名头。

  但其中还是有一段镜头值得说道说道。解放战争期间,李云龙部经过战斗后需要补充兵员,希望获得赵刚部俘虏的国军士兵作为补充(提一嘴,这种擅自将俘虏当作新兵进行补充的行为在我军是严令禁止的,更不要说李云龙一个师长动动嘴皮子就做到了,我军政工人员也不会称呼国军俘虏改编加入我军的士兵为“俘虏兵”,而称“解放兵”)。

  赵刚在将俘虏转交给李云龙之前对这些俘虏有一段思想工作:他站在台上,底下坐满了俘虏的国军士兵,赵刚从他们的家乡开始说开去,问起来家乡土改的情况怎么样,地主有没有被打倒,父母有没有分得田地,进一步说明共产党部队得人心,国民党失去人心,希望他们能够加入解放军解放全国结束内战。此处的政治工作处理得非常粗糙,但是依旧是不可多得的正面、较多篇幅对我军政治工作展开的一种特写镜头。

  在《集结号》中出现过两个指导员,第一个在片头谷子地率领连摸近国军机枪、山炮阵地时,要求盲目冲锋,被一炮炸死,第二个是上战场吓尿裤子不敢前进要被枪毙的文化教员。虽然这个文化教员在之后的历练中成为了一个正面角色,但其设定却非常离谱,要是解放军对自己的士兵尿裤子就要枪毙,那啥也不要干了,天天枪毙人算了,而且枪毙一个尿裤子的人就能阻止别人也尿裤子?第一个指导员的设定也是对我军政委的抹黑——不顾战场情况,盲目完成上级命令,瞎冲锋导致送了命。

  然而在历史上,我军政委和指导员向来都是信仰坚定、才干出众、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在面对上级指令时严格执行并向下级充分解释和传达;在面对困难攻坚时充分发挥军队民主,将战士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用迂回、包抄、埋伏、夜袭、伪装等办法拔除敌火力点;在对待官兵时,热情耐心又用共产主义的思想去指导他们、团结他们,打造出一支有纪律又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对人民他们保护、引领、教育和受教育,学习劳动人民的智慧,为国为民作战。

  在近些年的电视剧电影中,从军官到士兵,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不知道打赢了会怎么样,打输了会怎么样,张口闭口就是“回家”、“奖章”、“报仇”等非常非常肤浅的东西。然而回过头去看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即使是最普通的基层士兵也能在面对美军飞机轰炸后着火的朝鲜百姓房屋说出“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这样具有国际主义的话语来。亦或者是“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这样对战争意义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的话语来。

  我们的军队,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志愿军,没有一刻是不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的,没有一刻不是为了从列强侵略者手里解放中华民族、从封建余孽手里解放全体人民、从帝国买办手里解放无产阶级的。

  不知道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打仗的部队,是赢不了抗日战争,也赢不了解放战争,更赢不了对手是对抗世界最强军队的美军的抗美援朝战争的。

  2.对信仰的蔑视,包括不限于官兵都是兵油子。

  这一点和上一点有些重复之处。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个人的成长,往往要么将士兵(主角)塑造成土匪从良一般的“兵油子”(“将油子”同理),浑身武艺但是匪气十足,要么就是干枯呆板的“符号人”(尤以政委严重)。然而在历史上,不消说我军官兵中的党员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即使是非党员,也饱怀着驱逐侵略,打倒美帝,扫清买办,共建新中国的理想。

  与西方反贼及公知所说的“中国人没有信仰”相反,这是共产主义所赋予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支撑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战争岁月和建设年代。可以做一点佐证的是,在二战苏德战场上,俘虏的苏军政委常常会在战俘营中鼓舞战俘,发起罢工、起义等反抗行为,所以德军对苏军政委向来以击毙为主,且苏军政委往往身先士卒(而不是连长排长等),政委的伤亡率居高不下,甚至有女政委(按我们的编制应该叫指导员,因为是团以下)带领部队冲锋中弹身亡的例子。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如果没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是如何能在同白军斗争及国内建设困难之时全身心地投入战斗和工作的呢?难道是靠“回家”,靠“报仇”?不知道信上帝有没有这种功效?

  3.对民众的忽略与贬低。

  在众多今年拍摄上映的电影电视剧中,无论是描写抗日战争还是描写解放战争,都对平民着墨极少,在突出军人形象的同时忽略了对军民关系的思考。如果单就战斗力、军人个人形象、军队战斗力来说,国军,日军,纳粹都不乏战斗力高强、士兵穿戴整洁、军官谈吐尔雅有礼的部队。

  但是从军民融洽的角度上看,唯有苏维埃武装可以做到秋毫无犯,军民一体。

  什么叫军民一体?军民一体就是军队出自于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爱军队,军队保护人民,人民保护军队。俗话说,自古兵匪是一家,兵出自于民,拿起武器朝侵略者就是兵,拿起武器朝自己人就是匪。从古至今,溃兵打劫百姓、行军破坏农田、住宿拆除民房、扫荡农民口粮以充军库的行为比比皆是。

  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搜刮农民粮食(或以分文不值的纸币“购买”)、抓壮丁等行为都严重破坏着普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与此对应,国军壮丁的逃跑、病死及虐杀率居高不下,从兵员地到集结地,剩余壮丁往往不足一半,极端情况下甚至不足一成。军官克扣粮饷、被服是家常便饭,医治壮丁伤员更是天方夜谭,活埋伤病员的恶劣行为屡见不鲜(见中央社报道、李宗仁回忆、徐永昌日记、遵义县志等记载)。

  反观我军,红军长征期间,打土豪分田地获得百姓拥戴;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堡垒户”一直是日寇的心病;解放战争期间,“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共动员民工543万人,大小车辆88万辆,牲畜76.6万头,筹措并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可以说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彼时的国军因为放弃了广大农村,野战部队往往连粮食都极度依赖美援,一旦运输线被切断就会陷入断粮的境地。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丧失了民心的蒋政权自然是不懂什么叫军民一体。

  如今,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电影工业极度发达,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在其话语体系中,为了凸显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民众的形象必须设定成“不理解英雄,阻碍英雄”的群氓形象,主角必然要在重重阻碍下拯救这些看客乃至绊脚石,最后还要被这些被拯救了的民众丢石子,以此来塑造孤独英雄的形象。

  受这种话语体系的影响,我国近期的文艺作品也颇爱忽视乃至贬低民众的作用、形象。老版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在猎户帮助下潜入威虎山,追缴队进夹皮沟先遭误会与敌视,在解释清党的政策路线后,夹皮沟群众全力支持追缴队,最后清除了座山雕势力。整部戏走的是我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充分发动人民力量击败敌寇的思路。新版(2014)的《智取威虎山》则颇像美国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了,基本就是杨子荣一人在那里和敌寇斗智斗勇。

  有趣的是,在管虎之前的作品《斗牛》中,塑造了一个八路军堡垒村,为保护部队留下的奶牛而不惜全村牺牲,我已经分辨不出管虎是想夸还是想骂八路了。

  4.对智力的忽略,包括不限于无脑冲锋。

  无论是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红军、解放军、志愿军面对的敌人都是人数众多武器装备精良空军陆军协同的更强大敌人,面对这样的敌人,我军通常只有轻步兵,辅以简单的炮兵(抗美援朝中后期除外),如果只是用蛮力和愚勇,早就在敌人的炮火里灭国了。

  我军对抗武器装备比我们更强的敌人,充分发挥了军队的民主集中制,将高屋建瓴的高层指挥与前线基层士兵的智慧结合起来,用最低的伤亡谋取战略上最大的收益。

  以抗美援朝为例,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我军在防守时将大量兵力隐藏在坑道工事中,修建通风口、生活区、火力点、暗堡、弹药库;在反斜面阵地架设火炮躲避美军轰炸和炮击;作战开始前挖坑道、夜间行进逼近美军阵地,在战斗开始时极近距离发动攻击;假扮成韩军部队,直接对韩白虎团团部发起“斩首行动”等。

  再比如,《三体》中章北海逃亡主义的兴起来自于其祖父在抗美援朝上“用手榴弹对抗美国潘兴重型坦克望洋兴叹”,这种科技的碾压让其祖父产生了逃亡主义思想并传递给了章北海,然而历史上我军对抗美军坦克不仅有地雷、炸药、路障等静态防御方法,更有炮击摧毁美军车队、炸断公路阻碍前进、坦克编队正面对决等动态方法。

  北京军事博物馆停放着一辆251号功勋T34坦克,车长叫杨阿如。在1952年的反攻中,驾驶坦克的杨阿如等人奉命摧毁镇守敌高地的敌军坦克,但因暴雨深陷在敌高地仅几百米外的泥潭中。杨阿如等人找来周围的芦苇、杂草和树枝等伪装物,将泥潭中的坦克伪装起来骗过了美军侦察。

  在夜晚即将到来之际,215号坦克对准敌阵地上的潘兴重坦就是一炮,一发入魂直接带走,慌乱中美军发射数发照明弹,借着照明弹的光亮,杨阿如车组成员又精准击毁敌一辆潘兴,并击毁了第三辆的炮管。在美军即将完全包围215号坦克之际,杨阿如急中生智,令驾驶员猛踩油门,而后逐渐放缓油门直至熄火,在夜色掩护下,美军以为他们已经驱车遁逃,而实际上215号坦克深陷泥潭,根本无法离开,全靠浓夜和树枝的伪装才躲过美军的眼睛,并且,215号坦克的伪装甚至瞒过了第二天的美军侦察飞机。待我军工兵到来,将坦克拉出泥潭后,215号坦克再次冲上美军阵地,击毁了两辆增援的美军坦克。

  仅此一战,215号T34中型坦克,就将当时世界上代表最先进科技之一的美军M26潘兴重型坦克击毁5辆,而己毫发无伤。这是章北海爷爷说的拿手榴弹对抗重坦毫无办法?这是靠着血肉之躯添油战术?

  都不是,这是我军士兵杰出的战场智慧和临场勇气!

  当然章北海是作者大刘塑造的角色,话虽然以章北海之口说出,但反映的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我对作者刘慈欣充满敬意,无意抨击他,但同样,我也无意吹捧章北海,看到《三体:章北海传》放映后观众大量吹嘘章北海时,我顿时迷惑了,难道章北海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逃亡主义者,甚至不加掩饰,连“曲线救国”都不谈。如果说他客观上保存了人类,让人类从太阳系人类变成银河系人类,那只能算是设定上给他安的帽子,难道说汪精卫曲线救国最后保留几个“皇民”就要去吹捧汪精卫吗。连大刘对章北海的评价都非常克制,没有任何吹捧之意,把章北海内心的小九九和自私赤裸裸展露在观众面前,然而无论是《三体:章北海传》的作者还是观众,都在有意地美化他,我是十分反感的。

  在《金刚川》等影视剧中,不是血肉之躯无脑冲锋,就是没有后援死守阵地,完全忽略和低估了我军将士的智慧,仿佛我们仅仅是用无数的牺牲打赢的一次次战争(《金刚川》英文名《The sacrifice》要说不夹带私货我是不信的)。

  单纯的牺牲是不能获得胜利的,只有建立在坚定信仰和杰出智慧之上的无畏牺牲精神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绝无意贬低志愿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魂,无法忍受的只是这些影视剧对战士们苍白而少智的描绘。

  值得一提的是,13年前的《集结号》哪怕只是捎带着提了一点抗美援朝,对我军将士的刻画也远超《金刚川》。

  在《集结号》中,为了能更接近敌军阵地为我军炮击标定位置,谷子地和赵二斗等人换上韩伪军军服深入敌控制区,还不巧遭遇了迷路的美军,在面对美军问路的情况下,谷子地急中生智,用“塑料韩语——前轱辘转后轱辘不转思密达”应对而不露出破绽,在踩到步兵地雷时简单处理,终于帮助赵团长顺利完成标定任务。伪装—说塑料韩语—应对地雷,这三点都体现了我军将士的智慧,而谷子地让赵二斗先走,理由也不是什么兄弟情师徒情,而是“你是那几十门大炮的眼睛”——任务第一。

  《集结号》描写的这段剧情取材自我军在抗美援朝期间广泛深入的伪装侦察行动,在第五次战役反攻期间,我军杨育才侦察排副排长带领侦察班12人,伪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士兵,深入敌后,直捣白虎团团部,将白虎团指挥系统“斩首”。

  当然《集结号》也有很大的问题,属于我提到的第一点,政治问题,历史上谷子地原型常孟兰接到的命令是掩护大部队到入夜后撤退或者听到号声即使没有入夜也直接撤退。

  我军从来不会让士兵不明不白地送死,如果是死守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命令那一定是死守,如果是到点撤退那就是到点撤退。不会出“死守到天黑”+“听到集结号才能撤退”这样集结号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命令,也不会欺瞒士兵以让大部队撤退。说白了冯小刚不相信我军的士兵可以接到清楚的命令还能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为大部队掩护,又要和史实结合,只能用“没给你们吹集结号,如果你们按原计划撤下来,大部队会被咬死”这种扯淡理由来圆。

  然而实际上,我军有不少连、排、班是接到了掩护大部队撤退而死守的命令,也有一些部队是自愿担负阻击任务,把生的希望让给友军,自己面对死的危险,也不会尿了裤子不敢上就枪毙。哪怕是更加不讲情面的苏联红军,即使是当了逃兵也不会直接枪毙,而是编入惩戒营将功赎罪。但凡遇到点纪律问题既不教育也不给机会一律枪毙,那是伪军是国军是日寇,不是苏维埃部队。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历史虚无主义作家对当年的抗美援朝等战争进行丑化呢?原因大抵如下:

  1.文化话语权被剥夺。

  美国强大的电影电视剧工业能力使得其文化输出冠绝全球,伴随着美国电影美国文化和思想高密度地渗透进全球各个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沉迷伤痕文学,全盘西化丧失了文化自主性,尤以最先被和平演变的文艺界最为典型,几乎对美式精神顶礼膜拜,而抛弃了我们本来的文化自信。即使近些年,颇受推崇的也是些所谓“国学”的迂腐程朱理学玩意,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反而不怎么受人待见。

  一高一低,美国大片中简单粗暴的个人英雄主义非常轻易地占据了“思想的高地”,在这种美国文化话语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导演、作者、编剧,不管他们是否愿意,主观客观上都已经被美国新自由主义文化战略所“洗脑”了。

  2016年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川建国离谱的操作,以及新冠疫情撕下了美帝最后一张遮羞布,在远离历史、远离美国绝对霸权的环境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开始普遍怀疑美帝以及美帝的文化洗脑。想必若干年后的文艺界可以迎来清新的空气。

  2.与战争的似近而远。

  生于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进入电影学院学习,并在2000年以后崭露头角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们生于伟人尚且在世的年代,童年是革命最热烈的年代,而青年时期则是对革命最否定的年代成长,并在经济混乱的年代成年,在新世纪大量参导并闯出名堂。他们距离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看似非常近,但正是因为离得近,反而因为WG和改革开放这俩相互矛盾的事件,让他们对真实的历史有种“当局者迷”的朦胧感,然而他们又并不真的身处战争年代,没有一个人亲历过战争。

  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距离抗美援朝已经70年,距离WG和改革开放初期也有40年,拉开距离再看这段历史,我们说不定比管虎等看得更加清晰。

  3.屁股决定脑袋,精英史观自然和人民史观不一样。

  管虎是京圈的一员,虽然不是大院子弟,谈不上含着金汤匙长大,却也比老百姓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从小衣食无忧,算是含了个铜汤匙吧。他在动荡年代出生成长,眼睛看的都是动荡,身子却没有陷入这种动荡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一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又想要高高在上悲天悯人的气息。现在这种气息一般都叫白左,嘛叫白左,即不是红左——看起来左其实是白。整天搞些悲天悯人的戏码,到了真正要切他们蛋糕的时候分给穷人时候,却又“吓,怎么能这样”。

  最后夹带点私货,给大家推荐一下优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教员曾经说过,“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团长》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写出了国军的投降。

  剧中以一群毫无信仰的“炮灰团”为主角,以军装笔挺的“虞师”为配角,通过团长龙文章贯穿始终的“唤起你们的魂”和主角孟烦了“我多么羡慕有信仰的人”两条线,非常克制隐晦地指出信仰的重要性,不知道为何而战的战士只能成为浑浑噩噩的战争机器;又通过“虞啸卿现在说的话越来越像唐基”的虞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行为,解剖了解放战争国军失败的必然性;剧中只出现了两次对“赤色”的描写,一次是“小书虫”对赤色的向往,龙文章贫瘠的理论积累、孟烦了恶毒的嘴巴都无法战胜小书虫的向往,一次是主角一行人渡江遇到在沦陷区坚持游击的“大红武装”,那种人人无畏,舍生取义的高洁精神令主角一行人“只好用咒骂他们的愚蠢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赞扬”。

  虽然我完全没有电影从业经验,但如果让我拍金刚川,我可能会和管虎着力点不同。

  《金刚川》的开场还是不错的,基本可以保留,一片碧绿的原野,我军战士隐蔽前行。然后各连电台突然接到师部电讯,要求各单位迅速向金刚川急行军集结,岩里桥由先头工兵连搭建完毕,准备快速渡江。

  主角刘备(管虎起名字真的是拉跨,主角直接刘关张,刘浩关磊张飞)和队友小胡是侦察排的先头部队,其所在连队也是整个大部队的最前部。两人在运兵卡车上攀谈起来,问小胡最近收到家书没有,小胡说前两天刚拿到,前几个月积压的也一起拿到了,自己有点想家里爹妈。刘备开玩笑地问小亮,“那你想不想回家”,小亮想了想,摇摇头:“不想,不止我想家,你也想家,朝鲜的百姓想家,丹东的老乡也想家,家里的亲人也想家,如果我想家就回去了,那老乡们,亲人们都无家可归了。”刘备说,“是啊,美国鬼子一天不离开,我们就一天不回去,要和他们战斗到底。”小亮又问刘备:“排长,一直听你担心家里的妹妹,也不知道最近怎么样了”刘备回答:“不担心了,我娘托乡里会写字的写了信送来,说县里的工作队已经下村里把曹地主抓了,他占的村里的地分给大家伙了,我妹也不用嫁给他了,得感谢……”这时候连长乘坐的另一辆卡车经过,刘备向连长喊:“连长,我入党的事你和支部讲了没”,连长回答:“汇报了,赵指导员愿意当你的推荐人,支部决定这月底就举行支部会议进行讨论和表决。”

  在经过树林时,美军的榴弹炮打了过来,连长急忙喊:“后队停车,有序下车隐蔽,趴下都趴下。”说完拉着一个惊慌的小战士下车一起隐蔽起来。

  炮击结束后,后队的卫生员穿梭在各个车辆间,连长向其中一个说:“卫生员,麻烦统计一下伤员数量,让他们随你们一起,前面可能有战斗”,然后转头和刘备说:“你带几个人去前面看一下道路情况,路有没有断,快去快回”。当刘备带几名战士检查完道路情况后向连长报告,“道路完整,卡车可以通行”,连长随即向师部报告,师部下达继续前进的命令。

  这时候步兵某团团部的联络员乘车过来,“马连长,团长和师长刚才开会,希望你能派一个侦察班先行过桥,去对岸侦察一下有没有美军的暗堡或者侦察哨,工兵连那边拍来电报,说炮击比前几天更准了,怕是有哨。”连长说:“没问题,不过也不用专门跑一趟过来,连里面有……”联络员接过话茬:“政委说,我们这边刚一动,美国佬就开炮,可能频段已经被监听,让我专门过来告你一声。还有,大部队暂时跟不上,你们一定要小心,发现美国佬后,切不可擅自交火,立刻返回报告,记住,不要使用无线电,不要打草惊蛇”连长说:“明白。”

  此时连长对一旁的指导员说:“老黄,任务危险,让我带几个党员摸过去看看情况,连里暂时由你指挥”,指导员说:“不行,四次战役的时候你腿伤了,一个瘸子怎么侦察,还是我带人过去”。连长又和指导员争论两句,指导员义正言辞地说:“马超同志,你主动承担危险任务关心同志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你我总要留一个在连里,一个过桥,你腿脚又不利索,还是以任务为重,不要争了,时间宝贵。”然后指导员叫了几位战士,又喊上了刘备小亮,团联络员此时和指导员说“我记得你们连还有个几个会朝鲜语和英语的战士,用不用也叫上”。指导员说:“会英语的已经带侦察二班执行任务了”,团联络员疑惑地问:“什么任务”,指导员说:“是秘密任务,我也不清楚。”之后指导员叫上了熟悉反侦察地刘备和小亮一起前往滩头。

  镜头切换到滩头阵地,阵地附近的树林已经被炸出来一个空圈,滩头有十几辆卡车,桥体旁有钢钎、圆木等。画面给到工兵连连长,他看向天空,美军飞机渐渐飞远,他招呼其他战士从掩体中爬出,“赶紧查看一下桥面有没有受损,受损的地方加固一下,如果圆木不够就用美国人帮我们炸断的树加工一下。”画面再给到岩里桥,桥面铺满厚实的木板,其下是钢筋加固的桥体,桥基是圆木、沙包、石块、钢筋等搭建的。

  此时刘备等人赶到,“同志你好,我是侦察排一班刘备,这边是我们指导员还有其他战士,请问桥现在可以通过吗,我们需要渡河侦察。”工兵连连长检查桥面后说,“桥板塌了一块,不影响,你们快去,一会美国飞机可能要绕回来就麻烦了。”

  刘备等人过桥进入对岸的田野中,一边隐蔽前进一边搜索着可能存在的侦察哨。刘备表示这一片都是玉米地,不太可能有哨兵,需要去前面的山坡上找找。经过玉米地时一旁小屋子走出一位朝鲜老婆婆,看到刘备等人,开始时吓了一跳急忙往屋子里躲,过不久又仿佛松了一口气,朝他们走来,非要把怀里的煮玉米递给他们。队里的朝鲜族战士翻译到,老婆婆见他们穿的军装不是李承晚军队,松了一口气,家里都被搜刮一空,小儿子躲在地窖里不敢出来怕被抓了壮丁。指导员说,我们是来帮你们打美国鬼子的,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老婆婆说,家里没什么好送的,只希望能拿几个玉米吃路上不要饿着,执意塞给一行人后目送他们走进了树林。

  侦察小队在爬了几个山坡后发现了美军的侦察哨,指导员安排了两名战士监视此哨站,其他人继续搜索。基本掌握敌若干侦察哨后,刘备小亮疾跑回连队复命。此时几个小时过去了,更多的部队抵达了滩头阵地,刘备路过时看到了正在修建假炮位的张飞关羽二人,周围是二十几个真假难辨的高射炮。

  镜头切换到张飞关羽二人组,关羽正在批评张飞伪装做的潦草,糊弄鬼,俩人对着炮位布置图仔细研究,然后关羽把图纸叠好放进上衣口袋并系上扣子,张飞跑去检查别处码放的大量炮弹。

  镜头再切换,美军侦察机小队,A飞行员抱怨战斗还不结束,B抱怨说据说是因为李承晚擅自行动,A接话,李承晚他也配?C飞行员提醒AB任务过程中少说两句。飞机接近金刚川时发现滩头的植被更少了,而且有很多人工修建的痕迹。在为炮兵标记位置后,突然遭到了地面密集防空炮火力的覆盖,大量炮弹在身边空爆,侦察机小队快速返航,其中一架飞机坠毁。

  随后是美军的大量炮击和轰炸,部分击中桥体和滩头阵地。工兵连连长命人把埋在水下的桥基材料捞起来紧急修复受损桥基。此时在滩头待命的连长等人看到天空划过几百道明亮的流星,是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画面切到师部,师长正在给炮兵团打电话:“给我狠狠地打,不要吝啬炮弹,必须尽快摧毁美军炮兵阵地,掩护部队渡河”

  返回营地的刘备等人报告情况,连长带领全连过桥清扫美军侦察哨。此处可以给一个战士跳过着火的桥面大坑的镜头。工兵连给师部打电话:“桥面桥基破损,正在修复,请装甲营的同志们稍安勿躁。”此处再给一个镜头:在稍远距离的森林中隐蔽的我军坦克,几位车长拿着望远镜看向滩头。

  画面再切回监视美军侦察哨的指导员等人,他们身上布满树枝泥土,军装上画着迷彩,躲在哨所附近,两个美军侦察兵走到近处也没有发现,一位战士拔出匕首想刺向其中一个侦察兵,被指导员按住。

  此时可以转入第二章,奇袭白虎团,经过就不赘述了,直接按历史事迹拍就行。

  然后转第三章,连长率队清剿侦察哨,桥面修复完毕,大部队、坦克、重炮、辎重陆续通过,然后再给一段时间描写部队抵达金城前线的战斗场面。战争片么,不能没有大场面。

  然后转尾声。画面给到志愿军战俘营,一个美国士兵正在收拾行囊,把一枚奖牌放进包里,一名勤务兵进来,说“约翰,别忘了你赛跑赢的雨伞”,约翰摆摆手,说“忘不了”,然后把一只笔送给他,说“友谊”,勤务兵用蹩脚的英语回答“thank you”,然后又补充道“哎回去了记得写信,我开始学英语了,到时候能翻译你们书咧”,约翰说:“没问题,我也要好好学习你们的书本”。然后约翰走出房间,列队准备上车,然后看到队伍外面站着也参加了短跑比赛的一位队友,“Tom, 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汤姆摆摆手:“I would like to stay, I want to live and work with them, they have true freedom and I believe my life will be more meaningful here.”约翰看着他,点点头,上车了。

  最后用黑屏字幕的方式简单总结一下抗美援朝的意义。结束。

  PS:前日听闻电影《长津湖》即将开拍,看了眼主创人员,心凉了半截。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2
5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