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作者:罗援 来源:华山穹剑 2021-03-05 883

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罗  援

  今天一早我就赶到八宝山殡仪馆,去送我们的老团长王景清同志最后一程。

  我是1968年入伍的,一入伍就被分配在云南省军区警卫团特务连,担任团机关的警卫任务。

  没过多久,我们团调来一名新团长,白白净净,飒爽英姿。据连长介绍,他叫王景清,是一位老八路,从北京调来的,曾经给毛主席和刘少奇主席当过卫士。

  大家听说王团长来自中南海,来自中央领导身边,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以后接触多了,我们都感到王团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特别是当年因为战备需要,我们疏散到野外,用松树枝达成简易住房,我们这些警卫战士与团首长同吃同住同训练,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王团长经常腰扎武装带,斜挎着手枪,格外精神。虽然他在战争年代受过伤,但仍然与我们一起摸爬滚打。有一次,他提出要与我们比试枪法,果然是御林军出身,百步穿杨,弹无虚发,让我们赞叹不已。

  当他得知我是来自北京时,就与我拉家常,告诫我要克服“娇”、“骄”二气,要与工农子弟打成一片,好好向他们学习。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以后,随着国防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决定在祖国西南边陲组建陆军第十一军,我们警卫团转隶归属十一军,番号改为步兵第九十六团,部队由昆明移防到滇西南。

  任命王景清为九十六团第一任团长。

  部队的驻地变了,隶属关系变了,任务性质变了,有些同志眷恋大城市的生活。

  但王团长坚决执行军委的命令,耐心细致地做下属的思想工作。他号召全团上下要拧成一股绳,绝不辜负党中央的厚望。他说,以前,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警卫任务,现在我们要当野战军,准备打仗,打出我们团的威风来。

  他把移防的过程变为战备拉练的过程,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保证了部队齐装满员安抵新的防区。随后,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团开始战备训练。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以后,我们这个团队参加了抗美援老(挝)作战,79年和83年的边境还击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这时尽管王团长已经调任怒江军分区参谋长了,但不能不说,我们团的荣耀与首任军事主官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以后,再与老团长联系上是我调入军事科学院工作以后。

  一次,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来看望我的父亲。闲聊中,李银桥同志说,我们最近办了一件好事,给李讷介绍了一个对象。我父亲问是谁?李银桥同志说,他叫王景清,曾经给少奇同志当过卫士。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王景清(左)、李讷夫妇

  我在旁边听到,大吃一惊,问李银桥叔叔,“王景清?他是不是在云南省军区警卫团当过团长?”李银桥同志回答:“就是他”。

  我喜出望外,马上与王团长沟通了电话。从此,我们经常联系。

  王团长这时已经是毛主席的女婿,但他仍然保持着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凡是我们军或者团里的战友们聚会,他只要有空,有请必到。

  他还是一个热心人,热心于公益事业、脱贫事业,特别是热心于红色文化的传承。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钓鱼台参加纪念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发表的座谈会上,他仍然是穿着那一身褪了色的军装,但不褪色的是毛主席的家人和一名革命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为诀别。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冷,但前来送行的人们已经挤满了“竹厅”的门口。这里有王景清同志的生前好友,有他的部下,但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他们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出于对毛主席家人的感佩,来送王景清同志最后一程。

  告别仪式的意义远远高于告别仪式的本身,毛主席的家人不事张扬,在简单的告别厅前边没有贵宾休息室,没有签到处。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毛主席女儿李讷之子王效芝(右一),毛主席笔名是润之,这个名字有效仿润之的意思

  李讷大姐的儿子、毛主席的外孙王效芝和普通的百姓一道站在凛冽的寒风里默默等候(见上图)。

  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的伟大之处,生前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死后,他对家人的影响力仍然在,他的家人仍然自觉地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这样的领袖怎能不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爱戴!这样的领袖的家人怎能不得到人民群众为他们点赞!

罗援:今天,向王景清老团长告别!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这才是革命传统,这才是红色基因。但愿这种精神世代传承!

  我也以此文向我们敬爱的老团长致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罗援
罗援
少将,军事专家
0
21
1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