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作者:佚名 来源:民生文旅 2022-01-24 1269

民生文旅的文章中,导师即毛主席

1951年一个穿着朴素的农民来到湖南省政府大门前,他这是第一次来省城,这次来是为了找一个人,农民向门卫打听程星龄的办公室怎么走,门卫一听皱起了眉头,上下打量着老农民:

“你和副省长什么关系,预约了吗?”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衣着朴素的老农民

老农民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门卫,门卫看到信上的落款急急忙忙地进去通报,老农民信步来到湖南省政府的大厅。

他指着大厅上悬挂的毛主席相片说道:“他是我的兵。”

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到老农民这么说,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这个老农民究竟是什么来头?

信上写了什么内容?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门卫急匆匆地向程星龄汇报有个老农民要见他,还自称毛主席曾经当过他手下的兵,程星龄听到这话也是一脸的愕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毛主席还有这样的一段往事,为弄清楚事实究竟,程星龄亲自下楼去看看。

老农民看到迎头走过来的人像是一个领导,就主动走上前去,程星龄率先开口:“老先生,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农民将怀中的信拿出来递给了程星龄,说道:“程先生,我这次来是有事情要向您汇报。”

程星龄看了看手中的信,上面确实是毛主席的落款,那是毛主席的亲笔信,程星龄把农民请到了办公室。

经过一番畅谈,老农民才将多年前的往事说了出来。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程星龄先生

这个农民名叫彭友胜,湖南省衡山人,从小家里都是贫农,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1907年,国内烽烟四起,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23岁的彭友胜没有能养活自的手艺,也是靠着种地勉强维持生计,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走投无路的彭友胜就萌生了参军的想法,一来上部队里不愁吃穿,另外打仗立下大功加官进爵就不在话下了,那以后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这样的想法也完全是骨子里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就这样彭友胜如愿加入了部队,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和侵略者作斗争,别看彭友胜是一个粗人,没有什么文化,在军队里可称得上是骁勇善战,长期的军旅生活也比平时的农耕生活辛苦的多。

能吃苦耐劳的彭友胜,也很快担任了副班长的职位。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那天彭友胜和战友们正在休息,只见领导带着一个高高瘦瘦,白白净净的年轻人来到了军营,和军营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个新来的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不像是为了讨生活才来到这种地方的。

正在彭友胜疑惑的时候,领导已经把年轻人领到了他面前,对他说道:“这是你们班儿上新来的兵,你这个副班长可要好好的带。”

领导说完就转身离开了,彭友胜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就觉得非常亲切,愿意跟他多接触,他平时很少接触文化人,彭友胜对着眼前的人先来了个自我介绍,又问道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年轻人就是毛泽东,他微笑着向彭友胜介绍自己的名字,谦逊有礼,这让彭友胜感受到了尊重,不自觉地更想和这个年轻人靠近。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年轻时期的毛泽东

彭友胜平时是个话痨,好不容易见着一个投缘的年轻人,就想多了解一些他身上的事情,彭友胜也非常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让毛泽东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呢,毕竟他看着毛泽东也不像是一个和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农民。

当时军营里也没有要紧的事情,于是彭友胜拉着毛泽东在一边聊起了天。

从谈话中彭友胜得知毛泽东才18岁是湖南湘潭人,来军队之前还在学校里读书,这让彭友胜有点儿意外的惊喜,他没想到两个人竟然还是老乡,这层老乡的关系,就让彭友胜更加和毛泽东亲近了。

毛泽东对彭友胜的印象也非常好,这个热心肠又善良的副班长,毛泽东也愿意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1911年,毛泽东在长沙上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许多先进思想和先进书籍,那些革命的种子在毛泽东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他平时最爱看书读报。

有一次,在报纸上毛泽东看到了一篇关于广州起义的新闻,对这次起义的领导者黄兴非常佩服,也被他起义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着,不久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得知这一消息的毛泽东,心情激动得不能自已,腐败的清王朝也该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毛泽东下定决心弃笔从戎,也加入到革命的大军中,他的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父亲一直想让毛泽东经商,不愿意他去闹革命,他的同学也劝说他,还是继续上学读书比较好,参加革命是一条艰辛的路,毛泽东深知父亲和同学都是在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可是毛泽东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前路有多么的困难,他也要坚定不移的踏上这条革命的道路。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广州起义指黄花岗起义,图为黄花岗起义烈士碑

在毛泽东看来,参加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新中国是需要一支优秀的军队的,更要具备优秀的军事作战作战的能力。

他虽然读过很多的书,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毛泽东要亲自到军队上切身体验一下,才能真正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当时也正好碰上了湖南新军在招兵买马,毛泽东也就报名加入到湖南新军。

听了毛泽东弃笔从戎的经历,彭友胜对他佩服不已,他觉得眼前的少年不一般,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将来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影视作品中的毛泽东

军旅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毛泽东也是能吃苦的人,彭友胜比毛泽东大上好几岁,在他眼里,毛泽东既是他班上的人,也是他的弟弟,所以他对毛泽东的生活也非常的照顾,有好东西也会想着和毛泽东分享。

即便是从军生活再辛苦,毛泽东看书读报的习惯从来没有变过,每天他都会抽出来时间,安静的读书看报,这在一群大老粗里边格外的显眼。

那时候,军队上给的补贴不是很多,士兵们拿着这些钱大多都用在了生活费上,偶尔有点儿多余的闲钱,才会拿出来娱乐娱乐,但是毛泽东却不一样,他一个月的补贴基本上都用来买报纸了,剩下的钱用来生活也是很勉强。

他经常还不到发补贴的时候,身上的钱都用光了,他宁愿饿着独自,也要读报看书,彭友胜得知毛泽东的难处,有时候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给毛泽东买些吃的,这让毛泽东赶感激不尽。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毛主席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

时间久了,大家伙儿看到毛泽东经常在那读书看报,也都非常好奇,纷纷凑过去看他到底在读什么,然而当毛泽东把报纸和书给他们看的时候,他们大多数也都不认识上面写着是么事情。

毛泽东看到大家伙儿这么好奇,经常会跟大家聚在一起讲他在书和报纸上看到的新奇内容,毛泽东讲得很细致也很耐心,坐在旁边听他讲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伙儿还经常对一些事情各抒己见,展开一番激烈的讨论。

彭友胜也很喜欢听毛泽东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慢慢地他们所在的队伍形成的一个规矩,只要毛泽东拿起书和报纸,士兵们都不约而同的围坐过来,听毛泽东读书、读报。

为了不影响毛泽东读书,他还给士兵们下了命令,在毛泽东读书的时候,谁都不能去打扰,都要保持安静,等他读完才能发表议论,士兵们也都很听话,自从彭友胜下了命令,只要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安静的听讲。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彭友胜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也认得了不少字,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社会主义”这个词就感觉非常的新奇,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还特意拿着报纸去问毛泽东这个词的意思。

毛泽东的解释和彭友胜想到的相去甚远,两人还就此引发了一场辩论,周围还有不少的围观人群,在两人都争执不下的时候,彭友胜找来了裁判,来裁定这场辩论最后的输赢。

时间飞逝,转眼间毛泽东在湖南新军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毛泽东和彭友胜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身边的战友们也都非常喜欢毛泽东,对他很信任,每当家里寄来了信,战友们都会让毛泽东帮他们读信,毛泽东还会帮他们写信寄回家里。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1912年的春天,毛泽东告诉彭友胜他即将离开部队了,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的彭友胜有些愕然,他没想到毛泽东会离开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他舍不得让毛泽东离开,极力挽留毛泽东继续留下来。

毛泽东告诉彭友胜,辛亥革命已经胜利,清王朝不复存在了,孙中山也建立了中华民国,没有继续打仗的必要了,他不再继续留在部队了,要回到学校去继续学习,见毛泽东这么说,彭友胜也不好再挽留了。

彭友胜带着士兵们,把毛泽东送出了军营,士兵都离开以后,彭友胜继续送毛泽东走了很远的路,他实在是舍不得,毛泽东紧紧握住彭友胜的手说道:“彭兄不必在送,有缘日后我们还会再相见,多多保重。”

彭友胜回道:“润之兄,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你要好好的平平安安的啊!”

说完,彭友胜从口袋里拿出两枚银元塞进毛泽东的手里,他知道毛泽东的钱都用来买报纸和书籍了,这两枚银元是他这个月剩下来的,本想着给毛泽东买些吃的,得知他要离开,这两银元就当做是他回去求学的路费了。

毛泽东不肯收下这些钱,彭友胜不依,毛泽东推脱不掉就把银元给收下了,他再次紧紧握住彭友胜的手说:“你是个好班长,一定要多珍重,我们后会有期!”

彭友胜看着毛泽东大步离开的背影,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开,直到毛泽东的身影彻底消失,彭友胜又看了好久才转身回到军营。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两人这一分别就是14年之久,毛泽东在广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友胜也恰巧在广东,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他受到毛泽东的影响颇深,自从毛泽东离开后,彭友胜也喜欢上了看报纸。

他认识的字不多,大多数也是让识字的文化人念给他听,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毛泽东在广东创办讲习所的事情,这让彭友胜一阵激动,他立马动身去讲习所找毛泽东。

时隔多年,两人之间的友情还是一如既往地深厚,一见面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从广东分别以后,彭友胜跟随部队参加了北伐战争,还当上了副连长,毛泽东也在他坚持的革命道路上大放异彩。

彭友胜56岁就退役了,1947年以后就继续回乡种地。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农民运动讲习所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成为了国家主席,彭友胜激动不已,1951年土地改革,那时候彭友胜已经六十多岁了,看到国家变得越来越好日新月异,彭友胜鼓起勇气让同村的教书先生代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情况,自从他们在广州见面之后,这都过去了几十年。

彭友胜不知道毛泽东还记不记得他,也没有期待着毛泽东会给他回信。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没多久他就收到了毛泽东的来信,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信上毛泽东对彭友胜反应的问题给出了正面回复,对于他生活困难的问题,毛主席并没有用主席的身份去帮助彭友胜解决问题。

只是让他带着信去找到程星龄问问能否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实在不行就另想它法。

彭友胜很高兴时隔多年,毛主席还记得自己,彭友胜拿着信去找到了程星龄,并且把他和毛主席的那段过往都讲述了一遍,程星龄给彭友胜安排了一个适合他的岗位,每个月都有一定的补贴,大大减轻了程德胜的生活负担。

真情重义的毛润之与他的老班长

彭友胜的恩情,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身为主席他一直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搞特殊。

毛主席从孩提时代,到青年时期,再到后来,一辈子帮助过很多人,那些经济上的援助,大都是主席从自己有限的收入及建国后的稿费中划拨出来的钱,给困难的人解决问题。

毛主席非常讲原则,但重情重义!厚道一生!

中国真正的公者千古,皆为有情有义的先贤!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26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