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作者:杨发喜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9-07 2877

勇敢的抉择 伟大的胜利

——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

杨发喜

今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毛泽东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纪念日,也是全国人民无比悲痛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无比怀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近代以来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深切缅怀他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丰功伟绩。

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西邻刚签同盟约,东北颦鼓动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是苏联。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既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可能出现的武装干涉,更面临恢复国内经济,发展民生的艰巨任务。在这种情形下,同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行“一边倒”的战略取向,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建国两个月后即出访苏联,就发展和加强两国关系,解决两国之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斯大林直接见面会谈。

在与斯大林第一次会见中,毛主席就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保障和平问题。中国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时间,以便用来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和稳定国内局势。中国这些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是否有和平的前途。斯大林说,如果我们齐心协力,不仅能够保障五至十年的和平,而且能够保障二十至二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

紧接着毛泽东就提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和互助条约问题。斯大林以顾及雅尔塔协定为由,拒绝签订新约。后来经过一番相持和力争,苏方终于同意签订新的条约。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它同一百多年来旧中国在屈辱的条件下与帝国主义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对于签订这一条约的意义,毛泽东评价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新的中苏条约,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

中苏同盟的缔结在当时历史和国际环境下,对于保障双方的安全,维护远东及亚洲和平,加强中苏友谊和支持中国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1950年2月中旬,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3月4日,毛泽东同志回到北京。6月25日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倾刻间,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到朝鲜半岛上来了。美国政府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反应,这个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6月27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烂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扰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美国把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个并不相干的地区联系起来,同时采取特别的军事步骤,公然干涉中朝两国的内政,有其战略上的考虑。从冷战开始以来,美国一直把这两个地区看作它在远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把中国领土台湾当作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总统杜鲁门在6月27日发表的声明中宣称:“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部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

这样,美国就趁朝鲜战争之机,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

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朝鲜战争刚爆发不久,毛泽东就对事态的发展作过各种可能的设想。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但是,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伟人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9月15日,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美军七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28日占领汉城,切断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后者被迫实行战略退却。这时,中国政府得到准确情报:美军要越过三八线。毛泽东决定,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9月30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尽管毛泽东对出兵朝鲜已有思想准备,但是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中美两国的国力悬殊明显,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而当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冒着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

1950年10月2日到5日,中央连续召开了三天会议。毛泽东尽管有了自己的主张,仍然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让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再说服大家。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有两个决策最难决断,一个是1946年与国民党决裂,一个是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3日,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出不出兵问题,会议最后得出结论: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在给正在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苏联所能给予的军事援助的周恩来电报中,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与中共中央的英明果敢的决策,这才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1年10月23日,在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的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义,全国人民已经明白了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

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骄兵忽遇天兵降,钢多气少折大将

从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那一天起,毛泽东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朝鲜战场。

初战必胜,这对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尤其重要。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正式下达第一次战役部署。23日毛泽东又电令邓华:“敌进甚速,捕捉战机最关紧要”。10月25日上午,南朝鲜军一个加强营由温井向北镇进犯,被志愿军第40军一个团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将其大部歼灭,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正式出兵纪念日。

11月中旬,第九兵团3个军12个师秘密入朝,在东线迅速完成战役集结。这时志愿军一线兵力已经增加到9个军30个师38万余人。而这时敌人却估计中国在朝鲜的军队为6万到7万人。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装备低劣,怯战败走”,命令部队向北冒进。24日,“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全面进攻,目标直指鸭绿江边朝鲜最高首脑机关所在地江界,宣布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11月25日,西线敌军被志愿军诱至预定战场。志愿军立即发起第二次战役。第二次战役历时29天,共毙伤俘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撤退中身亡。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并占领“三八线”以南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志愿军取得的胜利震惊了世界,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正如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所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舞台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一直落后挨打的国际形象。时任美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感慨:“除非上帝带着头盔亲自来参战,否则我只能后撤。”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中国志愿军的领导者是军事与政治智慧的高度结合体,他们不仅能够指挥一支简陋的军队,在战场上对抗现代化的军事强权,而且能够在劣势下把部队锻炼成一个训练有素、有团结力的战斗体。”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抗美援朝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1950年11月25日,就在第二次战役发起的当天,3架美军B-29型轰炸机从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上空掠过,没有投弹。作了防空准备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不料,敌机突然掉转机头,向志愿军司令部驻地投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作战室瞬间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中,正在屋内值班的毛岸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毛岸英是经过毛泽东同意,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俄文翻译和机要工作,随志愿军总部入朝作战的。毛泽东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彭德怀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深知这对毛泽东的打击会有多大,他不愿在毛泽东指挥战役的紧张时刻去分他的心,便把电报暂时搁下。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1月2日,周恩来才把电报送给毛泽东,并附信说,“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

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由机要秘书送给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办公室。信和电报都不长,毛泽东却看了很久。叶子龙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毛泽东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杨尚昆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得胜了!在他见了程颂云等之后,即将此息告诉他。长叹了一声之后,他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

1951年2月,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回北京汇报工作,他沉痛地向毛主席检讨,说没有照料好岸英,毛泽东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地抽着烟,抬头凝望着窗外已经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最后他对彭德怀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彭德怀回家后对夫人蒲安修说,看到主席难受的样子,我恨不得替岸英死了得了。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在回忆中说,他曾当面向毛主席抱怨过不该让毛岸英去朝鲜,对此毛泽东很沉重地回答说,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我是国家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说服别人?

经毛泽东同意,毛岸英烈士和千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成为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最有说服力的。古今中外,任何历史时期,动员民众上战场一直是个大难题,因为冲锋陷阵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近300万志愿军和几十万民工争先恐后跨过鸭绿江,十几万中华儿女血洒疆场,埋葬在异国他乡。有些烈属也曾因亲属遗骸不能在国内安葬产生抱怨,可是当他们知道毛主席的儿子也牺牲在朝鲜、埋在朝鲜,再也没有任何怨气。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正是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和英勇气概筑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长城,夺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杨发喜: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的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连续进行了5次具有战略反攻性质的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1952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在侵略战争问题上竞相表现出强硬立场,宣称要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从10月1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发动了空前激烈的“金化攻势”。金化,位于三八线中段,是从汉城地区进攻平康平原必经的铁路枢纽,因而成了必争之地。上甘岭所在的五圣山,是中朝军队中部防线的战略要地,朝鲜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是扼守中部战线的两个前沿要点。美军“金化攻势”的主攻目标,就是夺取这两个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上甘岭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达10万人,兵力火力之密集,反复争夺之频繁,战斗之残酷激烈,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联合国军”最多时一昼夜发射炮弹30余万发,飞机投掷重磅炸弹500多枚,山头几乎被削低了两米。但具有高昂士气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一年多战火的考验和锻炼,同现代化装备的美国军队作战的本领大大提高。志愿军将士先在地表阵地与敌人反复争夺,重创敌军,随后又转入坑道作战,保存力量,准备反攻。10月30日起,志愿军部队发起全线反击,至11月25日,收复全部失地,使“联合国军”付出伤亡2.5万人的惨重代价,中部战线稳如泰山般地经受住一次严峻考验。美国新闻界评论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了一年的最高点”。

到1952年冬,侵朝战争使美国损失兵员31万余人,直接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达150亿美元,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达800亿美元。沉重的费用支出和人员伤亡,加重了美国人民的厌战情绪,美国也认识到陆军主力部队长期陷于朝鲜战争中不能自拔,破坏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格局,所以,国内要求尽快结束战争的呼声日益强烈。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者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结束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了。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里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一场立国之战、立威之战、立信之战,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这对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长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让苏联对我国开展一系列项目援建,使我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加快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美国人曾经说过,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既是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的弘扬,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走在历史前进的光辉大道上,我们永远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完成时代任务的不竭动力。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波诡云谲,世界霸权强国阻碍我们民族复兴、祖国统一的国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绝不允许历史再次重演。正如抗美援朝上甘岭战斗中英勇捐躯的连长杨根思所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伟大领袖毛泽东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作者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求是杂志社原国际编辑部主任,二级编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18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