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私有化工人下岗,不得人心,没有阵地,你拿什么去振兴?

作者:王忠新 来源:北京论坛 2016-11-08 5346

国企私有化工人下岗,不得人心,没有阵地,你拿什么去振兴?

——王珉与“通钢事件”殷鉴不远

王忠新

国企私有化工人下岗,不得人心,没有阵地,你拿什么去振兴?

2009年7月24日,在吉林通钢集团“大本营”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化钢铁),发生了反对民企建龙集团入主通钢的万名职工生暴动,他们以拳脚、乱砖、石头抵抗警察,对通化钢铁总经理陈国君进行长达五六个小时的毒打,“就地执行了死刑”。现在原吉林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落马了,再回望“通钢事件”和王珉的牵连,也算殷鉴不远。

一、“通钢事件”的来龙去脉

1、刚任命一天的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君被群殴至死。7月24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正在布置,有51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通钢的控股收购和重组。10点多,张志祥收到短信获知,刚任命的通钢总经理陈国君正遭受愤怒工人的围攻。12点多,陈国君遭到第一次殴打。16:40分左右,有人用暖气片砸开了陈国君躲藏在二楼带有防盗门的办公室,陈国君受到了更残酷的殴打。在现场参与维护秩序的一位警察描述:“根本进不去,往前一走就是砖头和钢块,砸到盾牌上砰砰响。”“当时工人都红眼了。”有警方车辆被掀翻,根本没法将人救出来。一个刚刚被任命了一天的职业经理人,为中国的私有化付出了生命代价。

2、“空手套白狼”。张志祥10年财富暴增到200亿。张志祥是何许人也?其父是浙江上虞靠养鱼致富的农民,1998年12月1日,张志祥从父亲手里借5万元钱,创办了杭州忠祥物资有限公司(建龙前身)。2000年9月15日,又和表弟张伟祥、表弟陶忠海共同出资成立了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2003年,张志祥并购浙江国有造船厂,翌年,并购抚顺机电厂,继而又收购了3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2003年,唐山建龙将总部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建龙成年销售收入达407.9亿元,涵盖钢铁、造船、机电等产业的重工帝国,在民营钢铁公司中仅次于江苏沙钢。张志祥作为中国钢铁业第二富豪,在2008年以200亿元身价跻身胡润富豪榜上。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等荣誉纷至沓来,让张志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3、陈国君一直扮演建龙在全国扩张的先锋官。那么,被通钢工人活活打死的陈国君和张志祥是什么关系?10年前,张志祥租赁唐山下属县级遵化市一个濒于破产的小钢铁厂,3年后买断了这家遵化市钢铁厂。陈国君正是这个厂的元老,他26岁就担任车间主任,随后被张委任为唐山建龙的厂长。此后,陈国君一直扮演着建龙在全国扩张的先锋官角色,在2005年建龙第一次入股通钢,陈国君即是建龙派驻通钢惟一的高管。这次控股通化钢铁集团,陈国君则被任命为通化钢铁集团的总经理。

4、建龙和通钢怎么扯到一起?2005年,中国为整饬中国一盘散沙的钢铁乱局,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有钢铁巨头们被赋予整合中小型钢厂的任务,计划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的钢产量要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虽然当时建龙钢年产已达700万吨,但就单个钢铁厂而言,其产量仍然太低。理论上都属被五大钢铁巨头整合的范围。而若能控股通钢,就意味着占有了整个吉林的钢铁市场,就能摆脱建龙被兼并的命运,所以,建龙重工对入股通钢志在必得。

5、建龙重工第一次入股通钢。2005年12月27日,建龙集团下属的浙江建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以持有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作价人民币14亿元,以资产参与通钢集团重组。重组后建龙持有通钢集团36.19%的股权,华融资产公司持有14.60%的股权,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股权,孙玉斌代表通钢经营管理者持有通钢2.57%。就股权安排而言,国资委继续保持控股地位,民营企业建龙一毛不拔,却得以入股通钢,华融资产将4.7亿不良资产转为股权,通钢管理层在改制中也得到利益安慰——省国资委以9000万股权作为激励。重组后的两年,从业绩单看,通钢出现年50%以上的盈利增长,2007年盈利为12.6亿元,建龙对通钢重组成吉林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

6、建龙对通钢重组产生两大深刻内在矛盾。一是工人指责建龙冷血裁员、压低收入。通钢2005年9月和12月的两次大规模“内退”分流,让原3.2万在岗职工被削减至1.9万人。建龙委派陈国君进入虽在2006年初,但工人将裁员的账转到建龙头上。2006年初,通钢开展薪酬体系和自主管理改革,总经理收入可超百万,而很多业绩差的底层工人只三四百元。建龙对带来的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待遇优厚,对原通钢职工下调工资待遇,薪酬落差拉大进一步引起民怨。二是工人指责建龙处心积虑挖空通钢优质资产。关于建龙掏空新通钢的传言铺天盖地——总投资56.4亿的吉林建龙精品钢基地项目被指责建龙在转移资产。在2008上半年房地产行情一片大好,生产建材无疑是钢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但主管生产的陈国君却让吉林建龙生产钢材,而将特殊钢的生产任务全抛给通钢,通钢工人经常无法完成绩效考核。

7、建龙一进一出获得利益巨大。通钢工人群体集聚公司办公楼前,高呼“建龙滚出通钢”!2009年1月份,建龙提出:要么退出,要么控股通钢,2009年3月末,通钢集团与建龙集团实行股权分立。由于此前建龙是以资产入股,双方很容易达成“分手协议”:建龙撤出吉林建龙钢厂,净资产增值部分由原属通钢的部分矿山抵偿。通过一进一出,建龙获得吉林精品钢基地和通钢原有矿山所有权,并将进口铁精粉造成的巨额亏损转嫁通钢,让28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70%升到90%。建龙退出后,通钢对3月份经营情况评估,只亏损5000万左右,而3月份却报亏2.7亿。2008年冬天,通钢迎来最严酷的寒冬,七座高炉全部停产,普通工人每月领取300元生活费,约12000名一线职工、近3万人的职工队伍嗷嗷待哺。

8、三个月后建龙杀回马枪。通钢亏损严重,建龙“逃跑”了,短短3个月后,在钢铁业形势好转,通钢开始盈利,建龙“杀回马枪”。2009年7月22日,吉林省国资委确定了重组方案:建龙集团子公司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重组后的通钢,建龙持股65%,吉林省国资委持股34%,其余小股东持股1%。通钢几乎覆盖通化市二道江区,大约10万人生活于此。重组消息传来,通钢人愤懑的认为,建龙的重组是对通钢的二次“蹂躏”。一些人认为重组后必将“洗牌”通钢干部。一些附着通钢上游和下游的产业,也感觉到被剥离的危机。他们愤怒地问:“通钢究竟是谁的?”

9、建龙控股通钢的私有化重组破产。7月24日15时,吉林省国资委组织原通钢高层领导座谈重组,遭到参与座谈会者的一致反对。15时30分,经与省领导请示沟通,决定暂缓执行与建龙集团合作。17时15分,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宣布终止建龙集团重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但聚集群众对工作组的信任已降至冰点,这个口头宣讲没能缓释聚众人员情绪。晚上7时,上万工人和家属聚集厂区群情激动,他们冲击生产区,堵塞原料运输线,造成部分高炉休风,局面完全失控。有些人将不满情绪集中发泄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殴打,并作为人质挟持。

当晚,当地电视台发布公告称,根据广大职工愿望,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希望广大职工保持克制,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尽快撤离。至夜,通钢恢复生产,鞭炮齐鸣。

二、对这次事件的各方面评说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场暴力化的讨价还价。事实上,通钢的职工是以集体暴力的手段,反抗了企业改制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他们反对的既不是国资的退出,也不是民间资本的进入,而是整个过程中的不公平与不透明。这不是一个姓社、姓资的讨论,而是一次有关社会公正的冲突。

《财经》:“国有企业内部代表工人利益的机构(例如工会、职代会或其他)如何脱离经营者控制,成为真正表达工人诉求的自主性组织,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政府多年的防控化管理,造成整个社会无组织的状况。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四大组织,早已蜕变为执政党的组织和细胞,劳动者事实上处于一盘散沙的境况。在国企里,劳动者尚可借助国有的身份主张权利,在其他企业,则彻底处于无权利保障的弱势地位。无组织,平时不易起事,一有风吹草动,一步就走到极端,因为没有谈判之可能。如果不能合法合理地抗争,就必然以暴力手段血腥地报复。一粒粒微不足道的沙子,瞬间就能凝聚成无法控制的力量,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从个体到群体的转换非常短促,难以琢磨。

《时代周报》:一个庞大的劳动群体沉默不语,不--事实并非如此!在被建龙重组后,“高层拿着高薪,员工则开始被频繁裁员、减薪”。差距甚大的薪酬制度成为不平的导火索,通钢工人就怨气丛生,进入2008年,干群关系直转急下,在食堂开饭前,职工必高呼两声“建龙滚开!”被边缘化的群体最终会发出自己不同寻常的声音。

《环球企业家》:通钢事件的教训在于,职工丧失了支配自己命运的所有权利,资本与权势肆意的侵吞瓜分,最终导致了暴动。当局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常常有一种心态:起初不以为意,以为出动几个警察就能震慑住;当局面失控、群情激愤之际,则惊慌失措,为保乌纱帽,就出人意料地脑筋急转弯,高调宣布顺从“闹事者”意愿,甚至许诺更多“闹事者”原本不敢想象的条件。通钢事件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推翻了自己的决定,煽了自己一记耳光。

《环球企业家》:强行改制,不是由市场达成的交易价格,也不是由市场交易决定的交易对象,这种拉郎配式的玩意,本身违背经济规律,又难免黑箱作业之嫌。而且很少能跳出利益输送的套路。官商勾结,少数资本运营天才窃取国有资产,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暴富了,上流了,成功了,大批下岗职工却加入了没有尽头的上访队伍,这些曾经的国家主人或创造者,沦落为社会弃儿。他们成为日新月异时代羞耻的标记。

《了望东方周刊》:群体事件发生前,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且沟通不畅。虽然有关部门对重组进行了政策性的宣传,但效果并不明显,加之老国企的固有矛盾,导致职工对持股人的不满与不信任。吉林省国资委认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公司在各主要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股权调整。而职工则认为,谁是大股东,则关系到给谁打工的问题。通化钢铁虽然有很多挂有“党群”牌子的办公室,但工会只有3名工作人员。知情者透漏,只是每年一次职代会,其他重大事项一概不知。

吉林省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陈富贵:“事先没有通知通钢职工代表,没有召开职工大会表决。”“这确实需要反思。”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要把员工群体真正当作利益攸关方使之参与到决策框架中,而非仅视为改制成本的承担者和沉默的大多数。对张志祥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而言,他们惯常的并购手法是,先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然后寻求在新利益框架中安抚原管理层——失去意见表达途径的员工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在这次操作过程中,有对形势估计不足,有对群众的情绪估计不足,有对员工不够关爱。”

三、王珉与《通钢事件》的连带关系

如此震惊国内外的万名工人暴动,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珉能脱得了干系吗?

1、一天没有从政就直接当上省领导。王珉1968.9—1972.4安徽省舒城县石岗公社插队,1972.4—1975.9 安徽省淮南化工机械厂工人,1975.9—1978.9安徽省淮南煤炭学院机电系矿机专业学习,1978.9—1979.9安徽省淮南煤炭学院机制工艺教研室教师。此后,王珉一直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连挂职下派的经历都没有,一直到1993.05—1994.0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可出人意料的是王珉1994.7直接当上江苏省省长助理,1996.12—2002.05江苏省副省长。

2、快速出卖国有企业是其主要政绩。2002.8—2003.2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2003.02—2004.10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珉虽然只在苏州工作了2年,却大力推动了苏州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创造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034家国企改制”的改开新记录。

王珉在吉任职五年期间,延续了在苏州的治理思路,以“苏州速度”推进吉林的国企改革,计划在一年内基本完成816家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实施“连锅底抄”,被媒体形容为“王大胆”。王珉在吉任职五年期间,最为闪亮的政绩,就是将省属企业基本卖光!或者说,除了央企之外,吉林省的省市属国有企业几乎全军覆灭!

3、王珉是“通钢事件”的始作俑者。王珉2004.10—2005.1吉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2005.1—2006.11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2006.11—2008.01吉林省委书记。通钢事件发生时,他已担任吉林省委书记多年,吉林的国企改制,他是主要决策者,对于通钢事件的的发生,他是负有主要责任的。王珉曾表示,“我们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办法。实施国企改革攻坚计划,按我的说法就是要‘连锅底抄’,把最难的解决好,不留下任何问题,这也是吉林国企改革的最大特点。”

这样疾风暴雨的私有化进度,严重侵犯了工人阶级的权益,导致了震惊全国的“通钢事件”。在血案发生当日,王珉时任吉林省委书记曾亲自打电话给通钢董事长安凤成,但喊叫停为时已晚。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坐镇指挥的武警公安在长达10余小时间,竟未能将陈国君救出。王珉多方权衡,最终被迫在7月24日晚9点,宣布建龙“永久”退出通钢。

四、对王珉落马几点“亡羊补牢”的反思

“通钢事件”发生三个月后,王珉被重用到辽宁任省委书记,可以说,王珉的落马和“通钢事件”根本就不挨边,不仅“通钢事件”发生后,就没有任何官员受到处理,就是自改开以来,又有何人因为胡作非为的瞎决策,受到过追究领导责任?此次王珉的落马将有更大的黑幕揭开,但仅从王珉与“通钢事件”的联系,也可做点“亡羊补牢”的深度思考。

其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并非总是正确的。虽然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表述,“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总是正确的,政协人大的掌声总是热烈的”,可反思“通钢事件”的爆发,这种迷信必须打破,因不敢接受人民监督,很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都是错误的。就拿辽宁的“五点一线”来讲,这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了,可在辽宁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一个字都没提,这至少已宣判了“五点一线”的死刑,这至少说明“五点一线”这个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可“五点一线”无论造了多少“鬼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也不会有一个领导被追责!

其二、对王珉的落马仅仅震惊是不够的。对于王珉被查,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表态:很震惊,很痛心!可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王珉作为省委书记这样的“封疆大吏”,其腐败堕落决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他对吉林、辽宁的振兴做出多少混账决策,这个代价是比个人那些贪腐的作孽更严重,它将深刻耽搁一个地区的发展。《狱中八条》中的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迷信领导,若主要领导背叛革命,给党造成的损失是空前惨烈的。当年,重庆、台湾的中共地下党书记叛变,不久造成中共重庆、台湾地下党的全军覆灭?山西的原省委书记苏宁,一多半省委常委落马,他们给山西带来多严重的灾难性影响,能说他们的领导总是正确的?对此,辽宁省委省政府更应作何反思,更应总结出什么教训?

其三、保持“一致”绝非是保持“一统”。王珉在辽宁卸任之前曾在全省搞了大规模的,要与省委“保持一致”的教育,可“一致”绝非是“一统”,“一致”是对立统一的,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是允许表达个人意见的。而“一统”是“一刀切”,是不允许表达个人意见的,是让党员的头脑都交给省委书记去思考的。而只是强调服从,只是强调“保持一致”,这就等同于“封嘴”,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省委书记如何在民主的氛围,在民主监督的机制中工作,这或许能避免今后再出现“很震惊,很痛心”!

其四、为官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为谁掌权?王珉的文凭不低,学问不小,又是博士,又是名校校长,可为官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为谁掌权?为谁说话?为谁办事?王珉弄明白了吗?弄明白了能弄出“通钢事件”吗?当官首要应知道“为了谁”?立场大于一切!这仅仅是中共的要求吗?台湾有个诺贝尔化学奖得者李远哲,可他是顽固的台独分子,国民党执政能用他当官吗?缅甸这次大选昂山素季推出她的前司机作为总统候选人,首要的不是这个司机文凭多高,而是这个司机能忠实代表昂山素季集团的利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枚举!而作为中共的官员选拔,最最重要的是能代表人民去说话?毛泽东有句名言:“根本的问题在于立场和感情”,这句名言过时了吗?可改开以来的干部路线,坚持住这最根本的一条了吗?

其五、把国有企业卖光了就振兴了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无疑也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可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了吗?辽宁30多年的改开几乎就等同于卖光国企?可省市属国企基本卖光了,辽宁振兴了吗?王岐山在参加辽宁代表团讲话中强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不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吗?现在国企都卖光了,工人都下岗了,借用《战上海》的一句台词:你的阵地呢?你的部队呢?再加上一句:你的人心呢?没有部队,没有阵地,没有人心,你又拿什么去振兴?对老百姓来讲,那可是“不看广告看疗效”呀!

总之,对王珉这样封疆大吏的贪腐犯罪,决不能仅仅就个人的贪腐谈贪腐,是不是应做点更深刻、更广泛的反思?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26
0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