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李光满 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 2020-11-04 1038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光满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日,这一天,中国爆出了一个惊天大雷,这个排雷行动在中国舆论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关注,那就是中国上海证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这一事件的影响恐怕是极其深远的,其余震会长久不断。

  10月24日,马云在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上对中国金融监管开炮,称中国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应该用监管传统银行的思维监管现代互联网金融,不能用当铺贷款思维从事现代互联网金融贷款。

  此时,蚂蚁集团的上市正在顺利推进,一个巨大的“造富”浪潮即将形成,围绕在马云周边的“圈内人”一夜暴富的梦想即将实现。10月26日,蚂蚁集团确定并公布发行价: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香港H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80.00港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的总市值将达到2.1万亿元!

  蚂蚁集团的战车滚滚向前,势不可挡。10月29日,蚂蚁集团在A股开始申购,认购金额超19.05万亿元,这个金额几乎相当于中国2019年全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创下了A股认购历史新纪录。

  然而就在蚂蚁即将实现搬家、即将变身为大象的最后一刻,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突然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四家国字号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在中国金融历史上尚属首次。

  此时我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政府四部门对马云等人约谈的具体内容,针对这次约谈,蚂蚁集团回应称:“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阿里巴巴集团发言人也表示:“我们会和蚂蚁集团一起,积极的配合和拥抱监管。”

  这里我们并不明白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都提到的“拥抱监管”到底是什么意思,正常说法难道不应该是“接受监管”而不应该是“拥抱监管”吗?难道蚂蚁集团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是拥抱在一起的一家人?难道这就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新的共生关系?“拥抱监管”一词令人困惑,特别是在被约谈的背景下仍然说要“拥抱监管”,总感觉有一种十分怪异的味道在我们面前飘动。

  果不其然,更加劲爆的消息在约谈的第二天传出,显然这次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接受阿里集团和蚂蚁集团的“拥抱”,而是直接动手了。

  11月3日,上海证交所发布暂缓蚂蚁科技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决定中称:“近日,发生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决定你公司暂缓上市。”

  在一家规模如此庞大的公司已经进行申购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暂缓上市,这在中国股市历史上也是首次,而且我相信监管部门已经预料到这一行动将要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却仍要暂缓蚂蚁集团的上市程序,说明事情已经相当严重并且相当紧急。

  蚂蚁集团随即宣布:“今天接获中国内地相关监管机构的通知,由于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执行董事长、总经理被监管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事项,可能会使得本公司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决定暂缓本公司的A股于科创板上市。因此,同时进行的H股于香港主板上市亦将暂缓。本公司将尽快公布有关暂缓H股上市及退回申请股款的进一步详情。”

  11月3日晚,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长井贤栋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提及到 “暂缓”之后,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贤栋还表示,此次蚂蚁IPO打新的的资金会退还给投资人,包括战略投资者与通过支付宝进行投资的散户投资者。

  到底发生了什么,需要国家四大部门联合约谈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高管?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已经进行申购、即将挂牌上市的公司暂缓上市?这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扭住这个即将野蛮奔跑的牛鼻子?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刚刚出台的文件。一个是于11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这个办法由人民银行制定并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施行。《金控办法》将蚂蚁集团这类公司纳入了央行监管系统之中。另一个是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暂行办法》在网络贷款业务的地域范围进行了限制,比如不得跨省开展业务,对资金来源、出资比例等进行了规范,研究后发现蚂蚁集团的业务都将受到这两个即将出台的文件的监管、规范和约束,这将极大的影响蚂蚁集团未来业务发展、上市定价、融资金额等等。

  如果按蚂蚁集团现在的上市定价与未来业务受到的影响,必然使投资者受到巨大损失,完全可能出现第二个当年上市即惨烈崩盘的中石油。因此监管层在马云等蚂蚁集团高层在为其确定A股和H股68.8元和80港元的超高定价之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感到随着马云等人的造富狂欢,即将上演一场股市剪羊毛运动,由于蚂蚁规模庞大到占科创版的40%,已经大到不能倒的垄断地步,最终整个科创版甚至整个A股可能变成一地鸡毛。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马云仍在叫着不要用传统监管方式监管互联网金融,仍在叫着中国金融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似乎是在继续麻痹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完成他们垄断中国互联网金融、打垮中国传统银行业、突破政府金融监管的目的,或许这就能够达到”拥抱监管“的目的。

  蚂蚁集团到底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金融公司?蚂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业务,可他们却极力将自己打扮包装成一家科技公司,将“蚂蚁金服”改成了“蚂蚁科技”。本打算以“科技股”的名义在科创版“曲线上市”,然而事实上它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不是以科技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而恰恰是这一自作聪明的“曲线上市”引起了监管层或者是中国金融管理高层的高度警觉,也正因此才有了紧急约谈和紧急叫停“暂缓上市”。

  最近,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一个论坛上有一段针对蚂蚁金服的借呗和花呗的演讲十分透彻底地讲到了马云的蚂蚁集团问题的本质,讲到了借呗、花呗的钱从哪里来的可谓是一针见血。

  黄奇帆说:“钱从哪来?先银行贷款,再发ABS。花呗、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放大了100倍。”“这100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贷款没问题,他的30多亿,1比2点几放贷,银行给了他五六十亿贷款,形成了90亿左右。然后他去资本市场上搞ABS的时候,因为我们常规资本市场发ABS没有规定循环多少遍的约定。常规的一个小金融机构,如果放了10个亿贷款,去发ABS10个亿再放出去,可能要一年,它循环三四次已经两三年过去了,原来第一轮的资产早就收回了。”“但是到了互联网上出现个特征,你只要有90亿资金进来,三天就发光了。发光又形成90亿贷款,再去发个ABS,马云90亿发了40次,形成了3600亿。所以当时还出现一个争论,央行说这个不行,太高,央银行当然是正确的。发贷银行说我没错,我1比2点几。证监会当时也参与一起研究,发现蚂蚁金服也没有违反全世界证券市场发ABS的规定。因为从来没有说过发多少遍,后来大家一商量,那就发5次。”“所以马云现在说的花呗、借呗,都是他在重庆的资本,从30多亿放大到100多亿,再放大到200亿,有200亿的话银行贷款一下就形成五六百亿,五六百亿再放个四五遍ABS,就可以形成几千亿。”

  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马云的蚂蚁们是如何将30亿资金最终变成了数千亿,也正是因此,他们制造了中国金融圈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泡沫,这个沫泡一旦被戳破,极有可能出现类似2015年股灾和随后的P2P金融灾难。

  蚂蚁集团被四部门约谈,暂缓上市,不管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总归是大事已经发生,蚂蚁今后还能不能上市,或者今后以什么方式、什么形态上市,暂时还无法预测,但蚂蚁集团出现了问题是肯定的,而且还绝对不是小问题,如果是小问题,不会惊动国家四大部门,不会对已经开始申购上市程序的公司作出暂缓上市的决定。因此我断定大事已经发生,我们还不明白的只是这件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五级地震还是七级地震,是一场风暴还是一场大风暴。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聪明的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不会是意气用事,而是他有目的的发声,他炮轰传统银行体系,称传统银行缺乏互联网金融思维,在中央高层一再要求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马云却反其道而行之,公开称中国根本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其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相信一点是蚂蚁集团被约谈和暂缓上市事件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生态将因为这一事件而被彻底改变,少数人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名义,利用监管漏洞,或明知违规却依然铤而走险,一场大规模、赤裸裸地收割老百姓财富的行动被及时地阻止了,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造富运动也被及时地阻止了。

  监管部门的这次动作是及时的,有力的,可谓扭住了某种强大势力的“牛鼻子”,排掉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巨雷”,使中国金融能够健康地有序地发展壮大,使老百姓的财富安全得到保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18
13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