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作者:吴庆军 王振中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1-05 4723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吴庆军 王振中

摘要:中国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设定:“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说明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世界坐标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实现时,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给予很好地准确回答。本文深入细致研究而得出: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实现时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是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本文以此为基础构造了小康社会达标率,此指标不仅可用于纵向测度历年中国小康建设的动态历史进程,还可以动态测量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否达到小康水平并进行国际比较。确立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标准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意义在于可以把小康社会由中国独有概念推广为全球共同认可的概念,由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时全面小康社会对世界的伟大意义就是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最贫穷的低收入国家用了几十年时间快速跃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社会经济进步速度之快,至今没有哪个世界大国能企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实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面小康社会;世界坐标;世界平均水平;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1年正式宣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重要里程碑和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有几个重要关键节点:基本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92年中国基本解决温饱,按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刚达到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实际上是中国基本解决温饱时的世界坐标。2000年中国实现总体小康,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实际上是中国实现总体小康时的世界坐标。中国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这表明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世界坐标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的世界坐标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此,学术界、理论界需要研究并给出明确判断和定位。

目前学术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概念内涵、目标演进、发展历程、建成原因、成就概括和经验总结。

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2002)提出2020年人均GDP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但是事实上2020年实际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不仅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还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远远超过预期目标,所以不能作为真实标准。付卫红(2015)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统计监测研究。[4]不过由于2015年还未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其测量结果只是具有阶段性意义。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2021)认为:“全面小康社会重要标志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范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最低门槛”。[5]任志江,刘雨薇,邓惠(2021)认为:“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阶段目标表述”。[6]查少刚(2013)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层次目标,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期目标,一个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7]任仕暄(2021)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8]任晓伟(2021)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基础”。[9]吴晓倩,李成恩,施建华(2021):选取22项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10]虽然有综合得分,但是综合得分是个抽象综合概念,没有对应具体的可见指标。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0410美元,而2019年世界银行高收入最低门槛人均国民收入12375美元,中国距离此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林毅夫(2018)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高收入国家”。[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指出中国2025年才有可能成为高收入国家[12]。所以,世界银行的中等偏上收入(2010年已经达到)和高收入最低门槛(预计2025年才达到)不能用于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时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坐标,需要寻找新的标准来准确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世界坐标。现有研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测量主要集中在国内坐标,缺乏国际坐标的度量和国际比较。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对于准确认清中国的国际相对地位非常重要,本文先从小康社会概念形成及内涵演化着手进行研究分析。

二、小康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演化

小康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4]小康在此处表达的是百姓太劳苦,期望安康,反映的是百姓对生活安定的向往。对小康较早定义见于《礼记》:“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足谓小康。”[5]此处小康的大体意思是百姓富足安康,是古代华夏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宋代洪迈《夷坚志》:“久困于穷,冀以小康”。[6]此处表达百姓渴望摆脱贫穷,寄希望过上小康的理想生活状态。清代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7]因此,小康是中国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然而中国几千年来,这一理想的社会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小康”概念进入新中国国家决策层面,最早出现于邓小平对小康的表述。邓小平将小康的传统文化意蕴与时代意蕴相结合,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融为一体,赋予了“小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阶段目标。使用“小康”来确定中国发展目标,既符合发展实际,也易为民众理解及支持。1978年邓小平说:“到20世纪末,中国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此时是一个小康的状态”。[7]邓小平的小康标准是百姓“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对衣食无忧的生活状态。1981年邓小平说:“20世纪末,中国达到小康社会”。1982党的十二大报告首次在中央文件使用“小康”概念。1984年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标准:“20世纪末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8]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20世纪末要实现“小康水平”。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1997年十五大报告作为中央文件正式明确“小康社会”概念。2000年中国宣布实现“总体小康”,同时强调这种小康还只是不全面的小康。2002年党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此,从“总体小康”上升到“全面小康”。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规划。[9]

从小康社会的提出,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理想终于变为客观的现实。同时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单纯追求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到多方面全面发展。应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内涵极其丰富,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即此时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定位以便国际间比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缺少世界坐标和国际比较,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认知比较模糊,不利于在国际上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不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很有必要确定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世界坐标。一国的世界坐标可以用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的相对位置来反映。接下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世界坐标如何确立。

三、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测度

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262美元和人均GNI为10410美元均超过一万美元,而2019年世界人均GDP为11428美元,世界人均GNI为11570美元,就是说2019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CNI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2000年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那么为何十九年后2019年还未到达“世界平均水平”?接下来本文剖析世界银行的国家划分标准及其适用条件。

(一)世界银行国家类型划分标准由来及其用于发展阶段划分的适用性分析

1978年世界银行发布了第1期《世界发展报告》,把世界各国分为三大类: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资金富裕的石油出口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包括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国家主要是OECD成员国。1989年世界银行进行修正,按照人均年国民总收入分组,把世界各国家划分为三大类,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细分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这样实际上分成了四类国家类型: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本质上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需要说明的是世界银行所称呼的“中等”是指世界的中位数(即中间位置)而非世界的平均值,“中等收入”确切是指世界排名处于中间位置的国家收入水平而非全世界的平均中等水平。由于世界各国收入贫富差距极其悬殊,从而使得处于世界中间位置(即中位数)的国家收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2010年中国发展水平达到了UpperMiddleIncome,在中国国家统计局规范翻译名称为:中等偏上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只意味着从世界排名上看,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但是由于世界各国收入贫富严重不均等,世界各国的收入分布呈现严重的偏态分布,致使虽然排名处于中等偏上位置,但是实际人均国民收入还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中等偏上收入仍然属于中等收入的范畴。世界银行划分国家类型初衷是作为世界银行确定相关类型国家贷款的标准。人均收入低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享受优惠利率的贷款,而对于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不再享受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优惠。那么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最低门槛标准是否可用来作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呢?本文分析认为不适合,理由是2025年中国才有可能到达高收入最低门槛标准。中国2035年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以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也不适合作为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银行的国家类型划分是不等距分组,不同组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低收入组组距为一千美元,中等偏下收入组组距为三千美元,中等偏上收入组组距为八千美元,高收入组组距为七万美元。2019年瑞士人均CNI为85500美元,美国人均CNI为65760美元,罗马尼亚人均CNI为12630美元,毛里求斯(非洲岛国)人均CNI为1274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高收入最低门槛标准(人均GNI为12375美元)四国都被列入高收入经济体,最高与最低差距相距七万多美元。如此差距悬殊的不同国家被分为同一组,说明高收入组分组范围太宽泛,很难用如此宽泛区间范围去精确定位一国在世界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银行划分国家类型最终目的是确立一国是否享受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不同国家类别的临界值如何确定,世界银行相关部门解释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导致了误解和误用。其中中等收入与高收入的分界点,最初来自于1987年价格水平的6000美元,而此后更加特别提款权平减指数(SDR指数)进行折算。也就是说世界银行沿用至今的中等收入与高收入的临界值,仍然是三十年前区分值。不过每年依据SDR进行调整,但之后世界银行所采用的SDR折算指数仅考虑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因素,忽略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因素,从而造成许多国家过早地推进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FantomandSerajuddin,2016)。[10]世界银行高收入的最低门槛值仅仅只是世界银行用于是否给相关国家发放优惠贷款的分界值而已,高收入不是中等发达国家标准,更不是发达国家标准,况且中国只有到2025年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故此,世界银行高收入最低门槛值不能用于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标准衡量。

综上所述,如果用世界银行分类标准来度量中国现代化进程,只有“低收入平均值”和“中等收入”标准适合使用。即1992年中国基本解决温饱,中国达到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准;2000年中国实现总体小康时,中国跨入中等国家,这两个标准可用作基本温饱和总体小康时的世界坐标。而“高收入”标准不适合用作度量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标准(因为预计2025年才可能达到其最低值)。评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需要另外寻找合适的评价标准。

(二)一国在世界的排名和位次是否可以用作衡量其在世界坐标?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排名和位次应该可以作为度量其在国际上的世界坐标。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不断产生新的国家,比如前苏联解体后由一国分裂为十几个国家,前南斯拉夫解体也分裂为若干国家,另外还有不断新独立国家,而且不同年份不是所有国家都把本国的完整统计数据上报国际组织,从而造成国际组织在不同年份所获得的统计数据的国家数量不等。故此,在实践过程中,用世界排名和位次来度量一国的世界坐标实际上不准确。但可以使用百分位数来修补国家排名和位次的缺陷。本文测算了中国重要年份中国在世界排名的分位数列表如下: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1992年中国基本解决温饱,对应中国在世界各国位置的大约为五分之四分位数;2000年中国实现总体小康,对应中国在世界各国位置的大约为三分之二分位数;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时,预测中国在世界各国位置应该大约在前三分之一分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中国在世界的排名及分位数都有明显实质性上升,这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具体表现。不过虽然可以计算出各个阶段中国在世界各国的位置分位数,但是由于分位数概念过于专业化不易为普通百姓理解。所以,应该寻找更容易被世界人民所理解的认知标准。

(三)衡量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时的国际标准: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世界银行的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标准不适合定位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世界银行数据库里还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那就是世界历年平均的人均GDP和人均CNI。这个标准是否适合用作定位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呢?接下来本文分析世界人均GDP和人均CNI是否可以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1.世界人均CNI与中国人均CNI演化趋势分析

从世界银行数据库可采集1978年-2019年的历年中国人均CNI和世界人均CNI数据,其中人均CNI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作图如下: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1:中国人均CNI及世界人均CNI的历年演变图

1上方实线是世界人均CNI实际数据,上方虚线是其趋势发展线。下方实线是中国人均CNI实际历史数据,上方虚线是其趋势发展线。

从趋势发展预测看,到2020年中国人均CNI与世界人均CNI非常接近,而到2021年中国人均CNI就基本达到世界人均CNI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此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收入水平,因此,世界人均CNI可以作为衡量是否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2.世界人均GDP与中国人均GDP演变趋势分析

从世界银行数据库采集1978年-2019年历年中国人均GDP和世界人均GDP数据,作图如下: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2:中国人均GDP及世界人均GDP的历年演变图

2上方实线是世界人均GDP的实际数据,上方虚线是其趋势发展线。

下方实线是中国人均GDP历史实际数据,上方虚线是中国人均GDP趋势发展线。

从图2可以看出,1978年中国人均GDP与世界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为98%,经过四十二年快速追赶,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与世界人均GDP非常接近,而到2021年中国人均GDP就基本达到世界人均GDP。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时,此时中国人均GDP基本达到世界人均GDP水平,因此,世界人均GDP可以用作为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1和图2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CNI,按照原有发展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都更加非接近,到2021年中国与世界的平均水平基本重合。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而下滑,但是中国经济全球表现最佳。在世界各大经济体GDP普遍下滑的情形下,中国的GDP逆势强劲增长,韧性十足。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了3.5%,而中国经济却实际增长2.3%,且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0]2020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速比世界实际经济增速多出5.8%,由此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就大大地加速缩小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2021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0%以上,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为8.5%,全球经济增长5.6%,中国经济增速会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速,这时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CNI与世界平均水平就会几乎相等。因此,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就是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准确地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标准,也与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吻合。

四、全面小康社会国际标准的深化:小康社会达标率

通常大部分人关注现价的人均GDP或者人均CNI来考察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民生活水平。但是由于受到通货膨胀和汇率不断变动的影响,从长期看,不同年份的现价代表的价值不同。于是采用不变价价格来反映真实的价值。不变价格虽然能反映真实情况,但是当年不变价的绝对值直观意义不容易解释。可以看出,无论采用是不变价格绝对值还是现价绝对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若采用相对测量,即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进行相对测量,则会消除这类缺陷。从国际参照物角度看,可以把世界人均GDP和人均CNI看作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标准值。进而,把国家人均GDP与世界人均GDP的比值,或者国家人均CNI与世界人均CNI的比值称作为小康社会达标率,作为构建度量小康社会建设完成程度的核心指标。

(一)全面小康社会达标率可以纵向动态度量中国历年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收集相关数据,按照要求计算中国小康社会达标率得到下表: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小康社会达标率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国际参照经济指标。作图如下: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由图3可以清楚看出,在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1992年是一个拐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同时此时中国刚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自此以后中国的小康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到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呈现加速上升势头,到2021年全面小康达标率基本达到100%,从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小康达标率这个概念可以容易考察,中国各个阶段迈向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速度和实现程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后续提出许多具体要求,重要指标是人均GDP。曾提出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就算建成全面小康,然而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此时中国仍然没有建成全面小康。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均GDP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首先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受到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人均GDP的国际标准会发生变动。因此,在世界国际坐标参照系下,运用全面小康的国际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来构建小康社会达标率的指标。此指标可从相对测量的角度来度量中国每年人均GDP相对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而测量中国不同年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相对位置。

(二)国际标准的建立有助于小康社会概念从中国概念推广到世界范围

从国际参照物角度看,世界平均水平实际上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标准值。而这个国际标准确立,可使得全面小康社会由中国概念扩展为世界概念,从而可以使得中国制定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标准,进而使得中国理论走向全世界,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标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120多个以上,基本上都可以用小康社会达标率来度量广大发展中国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程度。

收集相关数据,示范计算出部分国家的小康社会达标率,并进行对比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由上表数据可以挖掘出许多由价值的信息。比如1990年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例实际上相差无几,甚至印度、巴基斯坦的起点要比中国稍微高一些,然而后续发展可以看出明显差异,中国由1990年的7.8%上升到2019年的90%,提升了82.2%;而印度由1990年的9%上升到2019年的18.4%,上升了9.4%;巴基斯坦由1990的10%上升到2019年的13.2%,仅上升了3.2%。从小康社会达标率这个指标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进步上升步伐速度明显快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而印度的上升步伐速度快于巴基斯坦。

越南和老挝起点更低,二十多年年也取得比较大的进步,但目前与中国水平差距较大。印尼、菲律宾、埃及、秘鲁、泰国起点都比中国高,也有进步,但与中国的进步速度和程度来比较,就逊色多了,目前水平大幅度落后于中国。蒙古、乌克兰、南非三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布隆迪、苏丹非洲四国几十年始终在低位徘徊,甚至部分国家经过二十多年后还出现相对倒退。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使用小康社会达标率对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用的结论。用世界平均水平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国际标准,进而推演出的小康社会达标率概念,有助于中国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推广到全世界,从而使得小康社会的中国独特概念成为全球共同认可的概念。中国标准上升为全球标准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五、结论

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以及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有几个重要关键节点:基本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度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中国所处的世界坐标和国际定位,如下表所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

本文研究发现:用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可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在确定全面小康社会国际标准基础上,本文提出小康社会达标率指标。小康社会达标率不仅可以纵向度量中国历年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而且还有助于小康社会由中国概念扩展为全球概念,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标准上升为世界标准,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理论走向全世界,这将增强中国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战略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处于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百年时全面小康社会对世界的伟大意义就是中国从世界最落后、最贫穷的低收入国家用了几十年时间快速跃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社会经济进步速度之快,没有其他世界大国能企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明确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坐标和国际定位不仅对中国增强国家软实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和平的跨越性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曾培炎.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N].人民日报,2002年12月6日.

[4]付卫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统计监测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5]胡鞍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9).

[6]任志江,刘雨薇,邓惠.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J].财经科学,2021(07).

[7]查少刚.十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J].财经科学,2013(01).

[8]任仕暄.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N].云南日报,2021年7月14日.

[9]任晓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N].西安日报,2021年7月12日.

[10]吴晓倩,李成恩,施建华.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评价分析_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1(05).

[11]林毅夫.中国将在2025年变成发达国家[J].财经界,2018(10).

[1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新闻和报纸摘要,2020年11月4日

[13]孔子[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4]郑玄[汉].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洪迈[宋].夷堅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6]康有为[清].春秋董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张桐.西方治理话语中的“发展中国家”概念:基于世界银行的考察[J].公共管理评论,2020(04).

[20]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399.htm

[21]程恩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若干重点解析[J].当代经济研究2021(01).

[22]张文彬,郭琪.中国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学刊,2019,32(03).

[23]吴庆军,王振中.论新常态下中国对美国经济的追赶与超越[J].当代经济研究,2018(09).

[24]张跃胜,张永芳,刘晔,郭志伟,杨建宇.新中国七十年几大经济理论问题的论述——《管理学刊》创刊十周年研讨会观点综述[J].管理学刊,2020,33(01).

[2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6]世界银行.2020年世界发展指标[M].中国财政出版社,2020

[27]FlorianJung;UweSunde.Income,inequality,andthestabilityofdemocracy—AnotherlookattheLipsethypothesis.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J].2014(05).

[28]OECD.LongtermGlobalGrowthProspects[R].OECDEconomicPolicyPapers,No.3,2012.

[29]HSBC.TheWorldin2050:QuantifyingtheShiftintheGlobalEconomy[R].2011.

[30]PWC.TheLongViewHowwilltheGlobalEconomicOrderChangeby2050[R].2017.

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CSSCI核心期刊2021年第7期,随后被《人大复印资料》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专辑》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吴庆军,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政治经济学会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电子邮箱:986918551@qq.com。王振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1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