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作者:宋春丹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8-08-16 677

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宋春丹

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403艇6名艇部干部出航前在港口合影。前排左起:常保林(政委)、孙建国(艇长)、刘毅(见习艇长);后排左起:李敏信(副政委)、程文兆(副艇长)、蒋松才(副艇长)。图/受访者提供

1985年12月19日,一级战斗警报声大作。因故障频频,长航试验中的中国海军核动力鱼雷潜艇403号从水下浮起。

政委常保林随艇长孙建国登上舰桥,这是封舱25天以来第一次重见天日,反而嗅到一股难闻的腥味。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觉得即将在海军史上写下失败的一页。

此时才航行了30来天,离海军下达的长航第一目标70昼夜相去甚远,更别说打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1960年创下的连续航行83天又10小时的纪录,像中国女排一样争块金牌了。

距离向全体艇员宣布返航决定只有十几个小时了。常保林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他想不出该如何宣布长航失败这个消息。

他走出政委室,去找主机军士长刘忠文。刘忠文判断,事故原因还是主冷凝器破损污染了凝水,潜艇只隔离了左舷通道,应该再试一试右舷。常保林找到孙建国说:“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定要试试另一舷,实在不行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这一坚持,峰回路转。

403艇继续航行,奔向当时的人类极限。

备航

1984年,核潜艇部队被下达“0990”试验任务。“0990”试验任务即最大自给力考核,也即“长航”。

中国核潜艇设计理论数据是连续航行90昼夜,但能不能达到设计指标需要经实践考验。“0990”试验与首次南极科考一样,成为国家级的试验任务。

经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决定由403鱼雷核潜艇11艇员队执行任务。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舷号401)1974年交付海军后,北海舰队潜艇一支队组建。攻击型核潜艇402、403、弹道导弹核潜艇406也相继下水,装备部队。1984年,潜艇一支队番号改为海军青岛潜艇基地。

核潜艇部队此前已经进行过几次三十多个昼夜的航行训练,但毕竟与90昼夜不在一个量级。北海舰队因此成立了长航准备组。

11艇员队是中国核潜艇部队的第一支艇员队。1984年底,艇员队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政委侯德善年龄偏大,不宜执行长航任务,406弹道导弹核潜艇政委常保林被任命为政委。

至此,11艇员队领导班子配齐。艇长孙建国,政委常保林,见习艇长刘毅,副艇长程文兆、蒋松才,副政委李敏信。艇长孙建国着重抓训练和物资准备,政委常保林负责人员情况、长航教育和思想发动。

到任后,常保林首先熟悉全艇的一百四五十名艇员,不到一周就把花名册全背了下来,把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态度和专业能力全部摸清。

当时艇员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是长航的危险性和对身体的危害性。90昼夜的航行出恶性事故的几率非常大,超剂量的辐射、有害气体和上百分贝的噪音对人体伤害极大。

对于参加长航会有什么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大家认为,起码不会低于南极科考。潜艇领导一边向战士们灌输“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雷锋事迹”,一边费尽心力向舰队、海军为大家争取待遇。他们逢会就反映,还写了书面报告。

潜艇领导对大家说,参试者通过长航,干部可能得到提拔重用,很多人会成为核潜艇部队的领导干部乃至舰队、海军领导干部的接班人;志愿兵可转干,为家属随军创造条件;战士、老兵可以转为志愿兵,符合条件的战士,可照顾报考院校;要求入党的艇员可以在长航中火线入党,或分期分批入党。所有参试者都将载入海军史册,立功受奖;所冒的生命危险和所受的身体损伤,上级部门会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

为了打消艇员的疑虑,常保林还请勤务部门长林有来讲了辐射剂量课、营养课、海上保健课。

系统教育之后,艇员们上交了一百多份决心书和建议,39名老战士自愿超期服役,70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1名干部推迟休假,还有人推迟了婚期。

第一次检验性航行,计划出海7天,可是不到4天就因一回路故障被迫返航,对艇员的信心打击很大。返航后排查了故障,第二次检验性航行就比较顺利。

救生协调训练分为换乘协同训练和与直升机的协同训练。长航中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艇上出现危急病号或伤员无法处理,就需要换乘运到陆地治疗,或将急需备品备件通过补给船运过来。

苏联和美国的核潜艇长航资料显示,随着航行时间的延续,舰员的身体会每况愈下。程文兆与勤务部门长林有来、军医孙湖山等人采购了最好的副食,海军还派了食品研究所的营养师随艇参加长航。

长航食品主要是各种罐头,有橘子、菠萝、梨三种水果罐头,小黄瓜、窝苣、胡萝卜等几种蔬菜罐头,艇员每人每天一斤。水果罐头可以调节口味,很受欢迎。胡萝卜罐头口味不好,少有人爱吃。凤尾鱼罐头最受欢迎。主食是铁桶包装的甜咸饼干和烤馒头干。虽然携带了很多远航食品,但主要是靠厨师做饭,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条,副食有猪肉、鱼、大虾、 鸡蛋等。冷藏室容积有限,新鲜蔬菜较少,带的大部分是已失去原味的脱水蔬菜。艇上凡是有空地,都堆满了一袋袋大米。

基地还为艇员特制了快干透气的尼龙绸外罩、长航服、呢料船形帽、刺绣臂章。

航海计划由基地司令部的航海业务长任德宝制定,航行路线、航行区域、转向地点等都在海图上画好,再向上级汇报。

长航的具体计划是绝密的,仅限司令部和潜艇高层领导知情,具体出航时间是在临近出航时才通知,此前只下达航行目标,很多行动都是出海后才传达。

出航前,参试人员做了极为仔细的体检,并做了记录。

参试人员共计125人,其中艇员110人,机关和随艇出海的领导9人,海军舰队机关3人,军代表1人,海军食品研究所2人。成立了海上临时党委,由基地副司令员杨玺、政治部主任孙承勤、副参谋长杨金奎、艇长孙建国和政委常保林5人组成,杨玺为书记。

这项试验一是考核潜艇,二是考核艇员。航海长张其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和大部分艇员一样,感到心里很没底。

出航前,艇员们都立了军令状。很多艇员写了遗书,几乎每人都在港口拍了一张照片,在很多人看来,这很可能就是自己的遗像。

出海

1985年11月20日,天气晴朗,青岛栲栳岛清风习习,海鸥嘶鸣。10点整,403艇松开最后一根缆绳,驶离码头,进入航道。

每天早上,五指-1岗位(机电长值更岗位)会拉响蜂鸣器,广播:“艇员起床!”照例传出常保林的声音:“同志们,早上好!今天是×月×日,出航第×天,封舱第×天,我们离完成任务90昼夜还有×天,我们在水下长征的征途上又迈出了一步!”

核潜艇水下航行时,不同舱室温差极大,温度最高的有35℃,温度最低的要穿棉工作服。二舱上层是潜艇的指挥中枢,二舱中层是生活舱。艇长室、政委室都设在二舱上层。

艇上实行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程文兆分管行政管理。

33岁的机电长金国祥是艇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为长航推迟了婚期,也因为承受了辐射剂量推迟了要孩子。高温高辐射的反应堆舱出现故障时,他经常带头往里冲。

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航海业务长任德宝观测航道障碍物。图/受访者提供

由于航行位置包括很远的公海海域,基地岸上指挥部(简称“岸指”)有时会直接向指挥组发出绝密电讯,下达任务。为了防止计划被泄露,岸指有一次还下令潜艇临时修改了航路。

出航后不久,海上刮起了八级大风,阵风九至十级。几千吨重的核潜艇在大海中像一叶扁舟漂摇。巨浪像子弹一样打在外壁和舷窗上,北风呼啸声、舰体震动声、反应堆轰鸣声交织。潜艇横摇20多度,上下起伏达数米。

绝大多数艇员都吐了,抱着脏物桶呕吐,甚至吐出黄水和血丝。休更人员躺在晃来晃去的床上无法入睡,有人甚至把自己绑在床上。核反应堆控制屏前的几个艇员一边紧盯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仪表盘,一边不时把呕吐物收进罐头盒里。

常保林和副政委李敏信一整夜不断到各舱室查看。政工干部极少有人晕船,常保林认为可能与职业有关,因为他们倒下就无法做人的思想工作了。

次日上午,潜艇潜入水下航行,变得非常平静,艇员们终于睡了个好觉。

出航第6天,海上临时党委召开会议,决定提前进行封舱试验。封舱试验,即潜艇下潜后,在与大气隔绝的情况下水下航行。

海军下达的任务是20昼夜。封舱前的动员大会上,孙建国和常保林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争取突破,越长越好。

12月10日,出航21天、封舱16天后,潜艇顺利进入计划海域,试航进入第二阶段。

艇员开始出现疲劳,机械隐患也开始增多,反应堆运行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浓度也在逐渐增加。

成千套机械运转产生的废气、艇体的油漆挥发、一百多人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做饭的油烟等,核潜艇内的有害气体有上百种,能定量监测出来的就多达80来种。长期与大气隔绝,舱室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

20昼夜过后,杨玺召开会议,研究上浮时间。会上,有人认为既然海军下达的任务已完成,应结束试验,最后决定:争取完成29昼夜、30个天文日。

封舱第22天时,舱内的放射性尘埃剂量已超出正常大气几十倍。部分艇员开始出现血压不稳、心律不齐、视力下降、牙齿出血、疲倦乏力、失眠等不良反应,高噪音也使人烦躁不安。

第一个月精神心理压力最大,最为难熬。不见天日的水下生活会让人一觉醒来陷入茫然,迟钝麻木,分不清是早是晚,眼前没有24小时制天文钟的时候,就想想上一顿饭吃的什么来判断。

每天早上,人人都抢着去撕指挥舱的月份牌,渴望一天快点过去。副艇长蒋松才在日历上写了一句话:“你撕不如我撕,一天只能撕一张。”有人对了下联:“我快不如你快,一天还是一样快。”横批:“度日如年。”

“一旦超出了人体的生理极限,再坚定的立场和意志也扛不住。”航海业务长任德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快40岁的他代表基地机关参加长航,他要求自己保持积极良好的形象。即便如此,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铁罐里,他也会在某一刻突然脑子一片空白,甚至闪过恐惧。他觉得潜艇内外分明是两个世界,甚至开始疑惑,难道就这样了吗?蓝天绿树永远都看不见了吗?

苦中作乐

机械可以修理,人员只能苦中作乐。

一舱是鱼雷舱,也是“电影院”和“舞厅”。鱼雷架上支起了床铺板,可以用来跳舞,每天晚饭后和放电影前,年轻的战士们都会来这里跳迪斯科。

组织科干事李成权和鱼电班长张选东会用一台日本录像机录下每天发生的典型事迹和好人好事,有时还会做一些专访,剪辑好后每晚播放,被称为“长航的《新闻联播》”。每晚7点,在惯性导航室的闭路电视上播放。

之后,会放映录像。艇上准备了很多录像带,三十多集的香港电视剧《武则天》,任德宝看了三遍。一舱后壁的小型银幕上,还可以用电影放映机放《上甘岭》《英雄儿女》《地道战》等电影。

《海上快报》被大家戏称为长航的《人民日报》,每天一期一版,由艇员们在业余时间人工排版、刻版、油印、分发。长航期间一共编了百余份,油印了3000多份。

在“广播电台”,战士家人的录音和爱人录制的情歌被收集起来,《十五的月亮》《绣荷包》《送情郎》反复播放,很多人闻声落泪。

李敏信和文体小组的成员经常组织艇员搞俯卧撑、拉力器、哑铃等比赛,组织扑克、象棋、军旗、跳棋等比赛,比赛结果在《战斗快报》中刊登,还颁发奖品。

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艇员在用餐。图/受访者提供

核潜艇的生活条件比常规潜艇优越得多,电用不完,水可以满足使用。有几个应急备用的淡水柜,但常规情况下用不上,而是用海水淡化装置造淡水,再掺加一些微量元素,做成饮用水。五舱设有造水机,用蒸汽将海水蒸发成纯蒸馏水,主要用于设备和系统用水。艇员可以洗澡,洗衣服。

潜艇一般是二级战斗部署更次航行,不值更人员可以休息。潜艇偶尔上浮时,艇员们都很期待能登上舰桥“放风”。轮换登舰桥的短暂时间里,大家都会拼命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烟瘾大的则抓紧机会抽两口烟。平时艇内不让抽烟,烟瘾大的战士只能把烟放在嘴边闻。

随艇出海的海军食品研究所的工程师从上海带来了一种气功练习的方法,很多人都跟着他练,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锻炼身体。

随军医生林有来会监督食堂工作。肉类等冷冻时间长,有一种闻到就想吐的怪味。新鲜蔬菜、肉鱼虾等冷冻食品和大米吃完后,开始吃罐头和压缩饼干。长时间见不到新鲜蔬菜,一小块已经变糠的水萝卜也好吃得不行。

排险

12月17日凌晨,造水岗位的苏培林发现主冷凝器水位上升,放掉后水位又上升,水中氯离子增高。

核潜艇反应堆对水质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水质不达标,就会损坏802蒸发器这一重要设备,核潜艇就一定要返航。

一天后,水质化验岗位的志愿兵顾汉贤经测定后发现,除备用水舱和副凝水合格外,802装置系统用水全部不合格,尤其主凝水和热井的水氯离子严重超标。他判断可能主冷凝器出了问题,当即报告了机电长金国祥和机电业务长叶章彬。

水质污染加大了水质化验和造水岗位的工作量。正常情况下,802装置系统的水4小时化验一次,现在15分钟就要化验一次。造水岗位的刘小青、朱明、苏培林连续不断地工作,造出了近两万吨水,以储备足够的合格水。

出航第30天,杨玺召集专业干部和艇长政委开会,研究水质问题。会议刚开始,全艇突然失电,一片漆黑,所有机械都停止了运行。空调设备一停,五舱的温度很快就上升至50℃,人人都像在蒸笼里一样。潜艇马上启动应急供电。

这是出海以来第一次失电,故障排除后重启反应堆,恢复了正常。但直到当天晚上,水质还在恶化。

12月19日,指挥组临时召集紧急会议,决定结束封舱试验。潜艇浮起后,祸不单行,又遇上九级大风,潜艇一侧摇摆达30度,离心排盐泵和小马力离合器发生故障,潜艇摇晃得更厉害。抢修后,小马力离合器终于修复正常。

不久,杨玺召开海上临时党委扩大会,研究下一步怎么办。有人主张返航,最后决定,下一航行阵地离家很近,与返航路线也一致,可以一边航行一边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12月21日,基地岸上指挥部来电催要水质情况后,令403艇直接返航靠码头,并派出驱逐舰和拖船各一艘策应。临时党委研究部署了返航工作,党支部也开了会,准备第二天起床后,向全艇艇员作动员。

主机军士长刘忠文坚决主张不能返航,常保林支持他的意见。经孙建国和杨玺同意,决定立即隔离主冷凝器右舷,不久后水质明显好转。刘忠文还提出,将主冷凝器拆开,找到破损的管子,用直径相当的塞子替换,截断与海水的循环。

临时党委火速向岸指发报,请示不返航在海上检修主冷凝器。岸指同意,并决定派一检修小组登艇检修。

第二天,抢修队10人登艇抢修,预计三昼夜抢修完毕,在艇上人员配合下,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抢修完毕,开创了水下排除主冷凝器故障的先例。抢修小分队10人因此获立三等功。

长航得以继续。

水下90天:中国核潜艇的极限长航

副司令杨玺(左)、见习艇长刘毅(中)检修机械,分析故障。图/受访者提供

1986年元旦刚过,802装置再次出了问题。这次出在反应堆舱里,只能将反应堆运行停下,待堆舱放射性和温度逐渐降低,打开舱门,进舱排除故障。

这时堆舱内温度仍有50℃左右。经计算,每人进堆舱的极限时间为4分钟。检修人员身着白色防护服,头戴防护装置,刘毅在现场指挥。

刘忠文第一个冲了进去,7分45秒后被刘毅强制命令叫了出来。接着主机志愿兵李兰平又冲了进去,7分40秒后被拖了出来,机电长金国祥、业务长王金福、叶章彬、刘毅也先后进堆舱修理。

4个小时后,故障终于排除。这时,航程已经近半。

目标90昼夜

出航超过60天后,海上临时党委开会研究,70昼夜的第一目标完成后是否还要继续。

航行到第二个月,艇员们觉得任务结束在望,有了盼头,大部分艇员都有返航的想法。

经过一番争论,临时党委决定完成90昼夜的任务,向岸上指挥发了请示报,几天后,岸指来电批准。

长航时间超过70昼夜后,每个艇员值更已满160次,接近体力极限。带动螺旋桨转动的大轴震荡声,与心脏的跳动产生共振,让人极为烦躁。艇员饭量减了一半,每天只吃得下二三两饭,体重最多的掉了十几斤,很多人视力明显下降,耳鸣、牙龈出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四肢无力、急躁易怒,有人睡不着,有人睡不醒。人们的心在疲惫中高悬着,随时准备着面临最坏的结果。

由于长期缺蔬菜,艇员的身体酸碱度失衡。经化验,所有人员酸碱度PH值都远远超标。很多人已经接近虚脱。有的艇员靠在太阳穴抹风油精、嚼干辣椒提起精神。

这验证了美国核潜艇的试验结果:远航潜艇的最佳航行时间为60昼夜。

潜艇在最后一个阵地夜间航行时,航行灯出了故障,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潜艇在风浪中左右摇晃,爬上舵楼很容易被摔向大海。航电兵田伟超将抛缆绳捆在腰上,冒着北风爬向舵楼顶端,蒋松才紧紧拽住绳子。田伟超趴在舵楼上两小时,终于打开密封罩,换了灯泡。

2月8日是牛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猪肉已经吃完,战士们只能包素馅饺子。

刘毅和程文兆表演了一段相声,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和苏联总理,高帽子和大鼻子都是纸糊的。内容是嘲笑美国,长航纪录已被打破。

艇上病号越来越多,艇员中不同程度出现了记忆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出入舱门会莫名夹手夹脚或撞到头,上下岗走错舱室。

2月18日,机电长拉响蜂鸣器广播:“艇员现在起床!”

常保林拿过话筒说:“同志们,早上好!水下长征的征途中,这是最后一次向大家说‘早上好’了,这说明我们水下长征已经取得胜利!在这里郑重向大家宣布,到10点30分,我们403核潜艇最大耐久力试验,已连续航行90昼夜,圆满完成考核试验任务!”

403鱼雷核潜艇的125名战士连续航行了90昼夜零5小时,打破了美国核潜艇“海神号”连续航行84天的纪录,航程达23625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水下航行69天,航程18868海里,其中一次性下潜连续水下航行25天。

吃过午饭,舵信班为403艇换上了新的军旗,艇员们都穿上了专门为长航设计的服装。

13点整,403艇跨越栲栳岛防浪堤,缓缓进入港内。码头上鞭炮声、锣鼓声、军乐声齐鸣。

杨玺走在队伍之首,艇员们一个接一个钻出舱口,井然有序地走下了潜艇,接受检阅,原本准备好的担架、医生和救护车都没有用上。

不久后,战士们被送到青岛151疗养院,开始为期两个月的休养。

之后的几年里,在孙建国和常保林的极力争取下,125名艇员相继有70余人获立三等功,10余人获立二等功。

2005年和2015年,长航老兵们在青岛自发组织了长航20周年和30周年的聚会。他们将《海上战斗快报》上的诗文、对联结集成了一本内部书刊《水下诗文》。

现在,125人中已经有7人去世。公开资料显示,世界长航史上还没有出现新纪录。

出海前发给每个人的那套特制长航服,几乎所有人都保留着。很多人将之洗净后精心收藏好,再也没舍得穿。(《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0期)(记者 宋春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