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空天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东北老航校精神感悟人民空军的血脉基因

作者:危立平 来源:解放军报 2020-08-21 1832

追梦空天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东北老航校精神感悟人民空军的血脉基因

危立平

追梦空天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东北老航校精神感悟人民空军的血脉基因

东北老航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老航校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孕育形成了东北老航校精神。八一前夕,习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察看了东北老航校精神展陈,叮嘱大家铭记光荣历史,把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

70多年前,东北老航校的创业者在战争废墟上建校,在炮火硝烟中起飞,在共和国晨光中展翅,创造了马拉飞机、直上高教、酒精代替航油等一个个世界空军建设史上的奇迹。70多年来,东北老航校精神作为弥足珍贵的“传家宝”,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成为推动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编 者

一个飞翔的军种,必然是无数个人生的集合。一代代空军官兵怀着梦想,一路奋斗,抵达今天。

追梦空天,是空军官兵壮志凌云的庄严宣誓和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而追梦的起点,要追溯到70多年前。

1946年6月6日,成立仅3个月的东北老航校学员首飞蓝天,标志着中国人民“航空梦”“空军梦”正式起航。

穿过历史硝烟,我们依稀看到一架架破旧飞机在冰封雪裹的大地上一次次艰难起飞。

浴火铸铁翼。那时,抗日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一批航空先驱披着战火硝烟开始了艰辛创业。几度春秋,他们像扎风筝一样拼凑航材、组装战鹰的骨骼,把战争废墟打造成飞行城垛,让木制螺旋桨飞旋着红色飞天梦想。

东北老航校不但为人民空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办校经验,而且在建校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为核心内容的东北老航校精神。

历史转瞬即逝,但东北老航校却像一颗恒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一代代空军官兵流淌着东北老航校的血脉,骨血中植入了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永葆干事创业的冲天豪情、经略空天的雄心壮志。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我党我军抓住一切机会为建立属于人民的空军积蓄力量。抗战结束后,我党依靠自己的力量着手创建人民空军,光辉的历史篇章翻开了第一页。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校人员,纷纷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了去东北筹建航校的征程。他们中,有我党早期培养的航空骨干,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选派的干部,有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还有汪伪和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甚至还有收编的日籍留用人员。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创办航校面临着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但老航校人迎难而上,奋勇开拓,靠的是什么?老航校从30余人发展到几百几千人,从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发展成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靠的是什么?航校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复杂,最终凝聚成为一个团结奋斗的坚强集体,靠的又是什么?

纵观老航校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老航校人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的是革命事业的吸引和凝聚。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拧成一股绳、聚为一团火,白手起家,不断奋斗,最终胜利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创建航校这一艰巨的任务。

70多年过去了,团结奋斗依然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伴随着改革强军的嘹亮号角,五大战区空军相继组建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正所谓“合编易、合心难”,新成立的战区空军机关干部来自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经历,往往会存在理念、思路、看法上的差异。但大家都认可一点: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保证千军万马一个步调、上上下下一个声音,就要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名官兵心坎上。人民空军在老航校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强军的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天降大任,光荣的事业交给了老航校,同时也把艰苦的条件赋予了老航校。

千难万险何所惧。老航校人不顾天寒地冻,顶风冒雪奔赴东北各地,搜集飞机和航材。那时的东北,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在战争的废墟上,创建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航校,谈何容易?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老航校人用马车牵引飞机,用打气筒给飞机轮胎充气,用酒精代替航油飞行,甚至有的飞行学员没有鞋穿,赤着脚就飞上了蓝天。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昔日,老航校人把血汗挥洒在布满战争疮痍的东北大地,让梦想之火在岁月深处熊熊燃烧。今天,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依然需要我们继往开来、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开拓进取之心、艰苦创业之志。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建站5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在生命禁区拼搏进取,铸就了英雄的“甘巴拉精神”。面对信息化战场,官兵再次发起冲锋,探索出全军首部异地远程控制雷达的值勤模式,成果斐然。战士们说:“甘巴拉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地,更要当信仰的高地、强军的高地。”

漠河雷达站地处祖国版图最北端,全年霜雪期长达9个月,气温最低曾达-57.3℃。一茬茬官兵扎根“神州北极”,爱站建家、无私奉献,用行动践行“最北最寒最坚定,练严练实练金睛”的铮铮誓言,创下空军雷达兵情报合格率最高、连续时间最长的纪录。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加快空军战略转型是人民空军一次再创业和大跨越,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依然需要我们像老航校人当年艰苦创业那样,去闯难关、破难题、当先锋,创造新经验、走开新路子。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时时处处都隐伏着风险、挫折甚至牺牲。老航校使用的飞机残破不全,飞行中随时面临出现故障、发生事故的危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航校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惜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1946年6月,首任教育长蔡云翔在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因为飞机承重能力不足而坠机牺牲。就在蔡云翔失事的前一周,飞行科长吉翔在试飞教练机时,由于发动机在空中意外停车,不幸坠机牺牲。

革命总会有牺牲。在空军航空博物馆英雄纪念墙上,镌刻着为人民空军伟大事业英勇牺牲的1789名空勤人员的名字。这些星陨大地、血染苍穹的空军英烈们,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依然在后来人心中激荡。抗美援朝战场上,“空中突击手”孙生禄,为保护空中指挥员和机群安全,与10架敌机殊死格斗,弹药打光了,他驾驶受伤的飞机朝敌机撞去,壮烈牺牲,年仅24岁。国土防空作战中,“空军英雄战士”杜凤瑞奋勇援救战友,并击落两架敌机。在飞机负重伤的危急情况下,他不得不弃机跳伞,却在降落过程中不幸被凶狠的敌人击中而英勇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李剑英,在驾驶战机返航时不幸遭遇鸽群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16秒内,他放弃跳伞求生,用生命改变战机航向,只为保护航线下方的人民群众。

时间的隧道里,一代代空军将士以英勇的冲锋,高擎起精神的火炬。和老航校前辈一样,他们的英雄事迹长存着不朽的青春,放射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光芒。

办航校是我党我军之前从未有过的事业,是党和人民创建人民空军的开篇。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老航校为了尽快培养人才,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过了、试过了。飞行训练展开后,油料成为最大的问题。他们从资料中获得信息,有些国家曾做过用酒精代替航油的试验,便决定尝试。老航校成立了攻关小组,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终于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试飞那天,当装满酒精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现场沸腾了。

世界各国组织飞行训练,都是先飞初级教练机,再飞中级教练机,最后飞高级教练机。但当时老航校没有中级教练机,仅有的一架相对完好的初级教练机,也因发动机空中停车而坠毁。他们就打破常规,直接上“九九”式高级教练机进行飞行训练,开创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先河。被我军收编留用的日籍飞行员说,全世界空军都不敢做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做到了。

赶路者心中必有梦想,追梦人脚下定是征途。人民空军从诞生那天起就胸怀梦想与时间赛跑,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同行,因为这支飞翔的军种始终承载着党的重托、人民的厚望。

2015年3月30日,空军中远程新型轰炸机轰-6K首次飞越巴士海峡前出西太平洋。有网友评论:“在西太平洋上宣示中国空军的存在,‘大国重器’飞出了‘大国之威’!”

这几年,空军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区域。随着实战化训练逐年升级拓展,空军战略转型正由量变积累加速向质变跨越。人民空军上高原、赴远洋、长航时等成为常态,“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擎电”等军事训练品牌“含战量”不断提升。向前看,那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上,困难挑战仍重重。但我们坚信,从东北老航校人,到新时代空军官兵,一代代官兵的接续奋斗,必将推动人民空军不断飞向更高更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