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大学的课堂与教师的使命

作者:骆郁廷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2-13 954

  最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关于决不允许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等在大学课堂出现和蔓延的讲话,在互联网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甚至受到了一些人的诘难、谩骂和围攻。袁贵仁关于几个“决不允许”的讲话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课堂。不少人的误解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谩骂和围攻,其实都与对大学课堂乃至教师使命的看法有关。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大学的课堂和教师的使命?

  大学课堂作为大学神圣的育人场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阵地,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教师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造就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坚持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国家对大学的基本要求。大学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大学的课堂上,落实到教师在大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之中。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在大学课堂上讲些什么,传授什么,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价值引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错误的价值导向有可能使学生走向歧途,甚至成为危害社会的人。袁贵仁讲话的核心思想,是要把大学课堂建设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造就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阵地。这同我国大学的办学方向、课堂的功能和教师的使命是完全一致的,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反而成了问题呢?这只能说明,不仅一些人对大学课堂和教师使命的看法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只强调大学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没看到大学课堂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只看到教师教书的责任,没看到教师育人的使命。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在反对加强大学意识形态建设,反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西方价值观在大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价值误导,使一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甚至背离,丧失了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甚至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评判和否定我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危害甚大。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关键在教师。大学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历史使命。大学教师要利用大学课堂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就要树立正确的大学课堂观和教师使命观,在大学的课堂教学等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点关系:

  一是知识和价值的关系。把传道置于首位,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始终引导学生选择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批判和借鉴的关系。在课堂讲授中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中,不能以所谓纯粹“客观”的态度来介绍西方的东西,包括西方的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而要紧密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剖析,批判地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深入地批判、揭露西方价值观的虚伪和危害,提高大学生辨别、抵御西方价值观的能力。三是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大学教师有学术探索的自由、有言论的自由,但大学教师肩负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大学的章程规定的使命和责任,课堂教学更是有纪律,教师教学的权利和自由不能违反政治纪律、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也不能让掺杂个人情绪的非客观的见解和看法,随意在课堂上讲授和传播,更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违背现实,本末倒置,甚至任意抹黑,宣泄不满,导致学生对现实的误判。

  (作者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