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雷锋的故事
作者:来源:《新湘评论》2013年第06期
2015-04-03
861
从1963年2月毛泽东从报刊上读到有关雷锋的报道到1965年8月,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五次赞扬雷锋,两次为学习雷锋题词。党的领袖如此高度关注一个普通的战士,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我也向雷锋学习”
毛泽东最早知道雷锋这个名字,是在看了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雷锋的报道特别是摘发的雷锋日记后。1963年2月初,《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了雷锋的事迹,同时摘发了雷锋的部分日记,《解放军报》还连续刊发了题为《像雷锋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三篇社论。毛泽东仔细阅读后,在一次谈话时曾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到雷锋的名字,而且对这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赞赏有加。
毛泽东对雷锋的重视,马上引起了罗瑞卿和中央军委的重视。2月9日,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
“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与雷锋这个名字的第二次接触是1963年3月5日公开发表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后不久,2月15日,团中央也做出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立即行动起来,决定出一期学雷锋专辑,以把宣传雷锋、学习雷锋的活动搞得更集中、更有深度和声势一些。为此,他们提出了请毛主席和周总理题词的设想,并向中央和毛泽东写了请示报告。这时,毛泽东已经看了雷锋的事迹报道,而且被雷锋的精神所感染,所以他看了《中国青年》编辑部要求题词的请求报告后,答应了他们提出的请求。
毛泽东叫来秘书林克,要他先拟几句话,作为题词参考。据林克后来回忆,他大概拟了“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10来句话,供毛泽东题词时选用。几天后,当毛泽东把写好的题词交给林克转《中国青年》编辑部时,却没有用林克为他拟写的几句,而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题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后,毛泽东又对林克说了一段寓意深刻的话。他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从后来几十年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实践来看,毛泽东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高度概括了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意义。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
毛泽东第三次提到雷锋是在1963年5月的杭州会议上。
1963年5月6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5月11日,毛泽东重点谈调查研究问题,同时谈到了哲学问题。他说,为了造成调查研究的风气,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要在日常工作中讲哲学,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哲学并不难,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神秘,哲学是可以学到的。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就懂得一点哲学。
毛泽东对雷锋的这个评价,进一步诠释了他为什么要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看问题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
毛泽东看话剧《雷锋》
毛泽东第四次与雷锋“相遇”是1963年的“八一”建军节。
据时任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回忆:1963年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后,作为雷锋生前服役的沈阳军区,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军区抗敌话剧团集中力量排演了话剧《雷锋》。这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话剧团接到总政的通知,立即赴京演出。7月31日上午,中央保卫局通知剧团:“毛主席要看话剧《雷锋》的演出。”
当晚,毛泽东在周恩来、陈毅、李先念、谭震林、罗瑞卿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在中南海怀仁堂剧场观看了话剧《雷锋》。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观众一起站起来热烈鼓掌,祝贺演出的成功。接着,毛泽东又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起向台下观众鼓掌致意,然后与身边的演员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
毛泽东看电影《雷锋》流下热泪
毛泽东看电影《雷锋》时流下了热泪,这也是他第五次为雷锋的事迹所感动。
话剧《雷锋》在北京演出的成功,及时地配合了全国学雷锋热潮的兴起。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原话剧《雷锋》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电影《雷锋》,由董兆琪导演,1965年3月5日在全国公映。
一天,平时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在身边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观看刚刚上映的电影《雷锋》。当银幕上出现风雨中雷锋送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嫂回家的镜头时,他看得那么聚精会神,简直是一种入迷的神态。影片中有一个还原生活的场面:听到人民公社成立的消息后,雷锋立即把自己积攒下的200元钱送了过去,人民公社的同志说什么也不肯收,这时候,画外音传来了雷锋的声音:“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
看到这里,听着这番朴实而发自肺腑的话语,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掏出手帕擦着眼泪。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动情,或许使他由此想到了辛勤的劳动人民,或许,让他由此看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思想光辉。
“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在钟学坤笔记本上的题词,也是他再次号召向雷锋学习。
钟学坤1954年从护校毕业,1955年分配到庐山疗养院工作,1960年进入江西医学院继续上学,1965年毕业,1966年调北京工作。
1959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全会期间,庐山管理局选派了钟学坤给毛泽东做保健工作。会议进行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作之余,他经常率领青年们登庐山,搞锻炼,偶尔抽空还与青年们讲讲学习,谈点人生,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登庐山》。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了北京。钟学坤十分怀念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为了让毛泽东了解她的工作、学习情况,便给主席写了封信,就《七律•登庐山》中的“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诗句请教毛泽东。
毛泽东接信后,及时给予了回信:学坤同志,信收到了,谢谢你。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我甚好,谢谢你的关心。你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尽力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是为至盼。
1965年8月,钟学坤大学毕业时,专程到北京,想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同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希望得到他老人家的鼓励。到了北京后,钟学坤先找到了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把自己想见主席的心愿告诉了她,并请她报告给主席。很快,主席办公室派人把钟学坤接到了钓鱼台。见到钟学坤,毛泽东高兴地说:“你大学毕业了,以后要好好工作,还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不要骄傲,要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听到主席的鼓励,钟学坤非常激动,特地拿出新买的笔记本,请主席写几句鼓励的话。毛泽东接过钟学坤手中的笔记本,略加思考后,提笔在上面写了“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九六五年八月三十日”几行苍劲有力的字。
在这个题词中,毛泽东把“学习雷锋”同“学习白求恩”和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放在一起,体现了毛泽东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充分肯定,说明雷锋这位普通战士的名字在领袖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题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它既可以让我们理解为,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以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也要学习张思德”,这是因为,《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上所作的讲演,我们现在一提到“为人民服务”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名言。
在毛泽东看来,雷锋身上不但具有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心,而且也具有张思德全心全意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已经把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与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雷锋精神。
(来源:《新湘评论》2013年第06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