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好管家”余贲民

作者:赖小通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01-05 1065

红军的“好管家”余贲民

赖小通

余贲民,1888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的一个工匠家庭,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副团长,进入井冈山地区后,参与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一天,毛泽东把余贲民请进了八角楼,提出让余贲民留在后方搞经济工作,组织筹建一个被服厂。当时办厂所需的厂房、人员、设备、资金等必备条件一无所有,然而被服厂却又关系着军民的生活,意义重大,余贲民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接受任务后,余贲民来到了位于黄洋界山脚下的桃寮村。他克服重重困难,首先将面积比较大的张家祠堂选作厂房,然后从遂川县赤卫队挑选了十多名会缝纫的队员。不久,红军从遂川、永新缴获了六部缝纫机,还有一批棉花和布匹。工人们采取手工操作与机器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就这样,根据地第一家被服厂正式开工了。

第一批军服出厂了,有棉衣、棉裤、棉被,还有绑腿、米袋、子弹袋等等。时值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得到这一批冬装的补充,如同雪中送炭。留守处主任杨立三知道余贲民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拿出一套军服,对余贲民说:“这套棉衣棉裤就给你留着吧,不能老这么熬下去!”对于杨立三的这一番好意,余贲民婉言谢绝了,他说:“还是先满足前方战友们的需要,我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后来,余贲民担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地方和红军打土豪收缴的金银,统一由财政部管理调配,而金镯、金戒指等贵重物品,都由余贲民亲自保管。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许多物资的“大管家”,余贲民却连一双六角钱的雨鞋都舍不得买,一年到头穿的是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在井冈山,他与一位姑娘相爱,结婚前,岳母要他送一枚戒指给女儿作为信物,他回答说:“我这里是有不少戒指,但都是公家的,半个我也不能动。”

1932年,余贲民在战斗中负伤,由于未能及时医治,不幸于1933年牺牲,时年45岁。

余贲民手握大权,即使自己生活再艰苦,也不谋一点私利,体现了共产党人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2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