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中国之诞生与马克思主义——写在新中国七十大寿前夕

作者:龚忠武 来源:察网 2018-11-25 1177

试论新中国之诞生与马克思主义——写在新中国七十大寿前夕

海外某些中国原教旨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一个奉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共,于1949年在大陆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一个奉行三民主义的国民党,推翻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新中国的这个铁板钉钉的历史事实,经过风风雨雨的70年之后,至今仍然难以接受和理解。

之所以致此的原因固然很多,除了个人利害的考虑之外,主要可以归因于意识形态和立场,以致害了严重的史盲症,看不清历史真相。本文针对这个现象,值此新中国70大寿前夕,特别从宏观的地缘、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观人生观、领导核心等几个荦荦大端的基本方面,提出个人研究的一得之见,就教于行家里手。

首先从宏观的地缘上看,马克思主义源起于德国,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者则是俄国的列宁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型,或称之为欧俄马克思主义,以别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是,地缘上,当时的德俄两国,相对于发达的英法工业化国家,属于后进的工业化国家,比较贫穷落后,因而深受前者的压迫。由此而东则是中国,一个被迫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走向近代工业化社会、较之德俄更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因此饱受欧美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地缘上,就受西欧帝国主义的压迫而言,横跨欧亚大陆的俄中两个陆权大国板块,形成辽阔的反帝土壤,适合为资本主义天敌的马克思主义滋生成长茁壮,而与西欧和美国的海权大国板块相对抗。尽管中俄两国关系,在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争霸的战略考虑,经历了敌友关系的曲折起伏,但这种密切的地缘关系,直到今天,还在界定世界格局和引领世界历史的走向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可见的将来势将有增无减。

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引进中国并生根的第一个宏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地缘地气。

其次是社会结构上,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农事一直成为统治者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的水,就是指的农民大众,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当政者,解决不了农民问题,政权迟早要被推翻;革命者,不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和诉求,注定得不到天下。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产业工人阶级的主义,但更是劳动大众无产者的主义,李大钊敏锐地看到,近现代的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长期的剥削侵略之下,加上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无产者国家;尤其是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人民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中国,不论是士农工商,基本上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者,所以对为无产者利益讲话、同帝国主义、同一切剥削阶级坚决斗争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对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心中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共鸣,引为知心人,领路人,跟着她走,而不跟着同西方帝国主义结为盟友的国民党走。得人心者得天下,此所以中共得天下,国民党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引进中国并生根的第二个宏观的坚实的社会原因—人气。

第三,在思维上,中国古代文的经典,《易经》、《论语》、《孟子》、《道德经》,武的经典《孙子兵法》,都是辩证思维的典范,所以中国人一向习惯于辩证思维逻辑,对形式思维逻辑格格不入。但这种辩证思维是唯心论的,是不科学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不但是辩证的,还是唯物的,科学的,是分析解答近现代世界和中国面对的一切问题的思维利器,所以易于为中国思想界接受,消化,而成为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引进中国并生根的第三个宏观的坚实的思维原因--文气。

第四个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中国主流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立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仁”字,由此导出的群体意识和宋儒民胞物与的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思想以及《礼运大同篇》公天下的崇高理想。这些都同立足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从而可以互容互补。

世界观方面是,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儒家是历史主义,马家也是历史主义,所以历史决定论者一也;所不同的是,儒家是道德决定论,马家是经济决定论。由于都是历史主义,所以互容,一个强调道德,一个强调经济,所以可以互补。

人生观方面是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主张“掌握理论,改变世界”,强调行动、实践。儒家主张“学以致用”,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致力于修、齐、治、平,也是强调行动、实践。所以儒马两家都反对“为学问而学问”,不搞脱离社会现实的象牙塔里的纯知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引进中国并生根的第四个宏观的根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原因--另一个文气。

最后一个是领导核心。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他将马列主义完美地中国化,引领中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后以震古烁今的三大决战—辽沈、平津、淮海,彻底打垮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推翻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新中国。

值此新中国70大寿前夕,特以此文暖寿为庆,并盼对中共建国素持怀疑态度者特别是历史虚无论者,或有解惑决疑的参考价值。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