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南下工作团”

来源:新周报 2025-04-16 2353

导读

他们是新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南下工作团”。尽管南下工作团存留的历史并不长,但是那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却永远吟唱在共和国的红色传奇深处……

01

四野建南下工作团,傅作义很吃惊

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告捷,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接受中央军委的新任务,挥师南下。

为了开展日益扩大的新解放区的各项工作,急需大批干部,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建立四野南下工作团(以下简称“南工团”),在平津地区直接招收万名学生参军,并以总团长谭政、副总团长陶铸的名义,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上刊登招考团员启事和简章。

经过笔试、面试及体检合格的学生,还要在上述三大报上公布名单。此次招考,共招收了8600人,绝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的青年学生。然后,将他们分别集中在北平、天津和德州进行培训。

“下江南,下江南。取京沪,夺武汉,打到两广和福建,解放那同胞两万万……”这是当时北平学生中传唱最多的歌曲之一。

据说,傅作义对青年学生踊跃参加革命的热情非常不理解。他曾问陶铸:“解放前我用美援的白面、奶粉供养北平的大学生,但他们还要反饥饿;我用中校军衔政治教官的优厚待遇招聘他们,也没有肯来应征。可是共产党来了,给他们吃高粱小米,大学生们不但不反饥饿,反而大批脱掉西装、打起绑腿,跑到你们部队甘当普通战士。这究竟是为什么?我真想不通。”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南工团很重视。毛主席曾3次赠言给南工团,其他中央首长朱德、周恩来、罗荣桓、叶剑英、陶铸、彭真等都分别给南工团作过报告。他们一再强调,南工团到工作岗位后,必须和工农相结合,必须树立劳动观点,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培训完全是军事化的,按小队(班)、区队(排)、中队(连)、大队(团)、分团(师)建制,生活是紧张艰苦的。每天出操、跑步,有时要练紧急集合急行军。住的是接收过来的旧军营,没有床,大家睡的是席地大通铺。没有桌椅板凳,学习讨论、写心得都在大通铺上进行。吃的是小米饭或高粱米饭,很少有新鲜蔬菜,主要是东北干菜(豆角干、萝卜干、茄子干),一个小队围着一个菜盆蹲着吃。无论到多远的地方开会、听报告都是步行往返。

培训时间虽不长,但由于党中央的重视,特别是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思想教育,针对青年的特点,并紧密结合当时的形势,效果是显著的,使这些原来闭门读书、忧国忧民的青年学生逐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价值观,能服从革命的需要,自愿地走上了革命的征程。

02

南工团团员播下革命的种子

1949年8月初,南下工作团3个分团在分别参加北平、天津人民举行的盛大的欢送仪式后,乘火车南下。

“走!跟着毛泽东走!走!跟着毛泽东走!我们要的是民族的独立……”“将革命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要全部解放,人民要彻底胜利,彻底胜利……”“前进,前进,南下同志们,快献出我们的力量去解放城市和乡村……”

汽笛一响,列车徐徐开出。一路行军,一路歌声。这些雄壮和洋溢着革命豪情的歌曲,激励着南工团团员们投笔从戎,走到解放全中国的最前线,也坚定了他们“忠诚团结,革命到底”的信念。

老团员梁思美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是满腔热忱,有一种献身精神。父亲不让我去,我就跟他顶嘴,质问他为什么不让我参加革命。父亲因此气得吐血,我临走时还到协和医院看望过父亲。我的女儿后来问我,为什么把她生在湖南而不是在北京。她不知道我们当年作为热血青年的选择。”

老团员高玲曾还记得:“走的那一天下午,我们全体青工队团员来到北平火车站,好像车站上没有什么欢送的人群,大家鸦雀无声,按顺序上车。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武汉,但是火车向着天津方向驶去。这一点,事前我们都不知道。当第二天中午火车停靠在济南车站时,才明白已经到了山东。”

60多年一晃而过,高玲曾对当年行军路上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后来我们才明白,那时全国解放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我们所走的路线的东边战场正在做解放大上海的准备,前方是刚刚结束的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战场。国民党的飞机整天沿着京汉线飞,以阻挡我军前进。所以,我们所乘坐的火车不能够直接走京汉线,而要绕道走淮海线,以保证解放军更快地向南方前进。”

南工团青工队老团员李淑桂、曹志昭、李文水、杨令燕、高奉仁等回忆道,当年,青年工作队乘火车经天津、徐州、郑州抵达长台关后,改乘汽车于6月23日到武汉。当时,中南青委负责人在武汉市青联小礼堂接见了全体团员并讲了话。根据工作需要,青年工作队的团员一部分留在中南青委机关和武汉市,其他被分派到湖南和江西从事地方工作。

这些南工团团员如同在地方播下的革命种子,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地方青年,去支持南方地区的建设,为解放区的工作奠基。许多南工团团员后来在南方成家、立业。

03

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功臣

在南下途中,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团员们亲眼目睹解放了的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见到了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对群众的掠夺和对铁路、桥梁破坏的惨景。途中不断传来解放军在江南作战的捷报,激发了团员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有团员回忆说:“我们在汉口解放的第二天就坐卡车进了城。那天,大雨滂沱,我们都被淋湿了。当时,部队的粮草还没有运到,为了不惊动武汉市民,进城的当晚我们都没有吃饭,空着肚子和衣而卧。”

“年青人,火热的心,跟随着毛泽东前进,紧紧地跟着毛泽东前进!……”南下工作团团员们高唱着歌曲,走进了军营,走进了机关,走进了村寨,走进了厂矿,走进了院校……

他们深入基层,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广袤的中南地区到处可见他们的踪影,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村寨也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为开辟新解放区贡献了青春年华,成为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功臣。

1949年10月1日,南下工作团团员们在遥远的南方地区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他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主席洪亮的声音时,欢呼跳跃,热泪盈眶。

这批开国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忠诚地履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历史责任,也理想地实现了中华儿女的自我价值。已离休的中央党校教授高玲回忆当年曾如此感慨:“在南下工作团的一个多月的学习、训练,这是我从一个青年学生转变为一个战士、一个真正的革命者而短时学习、受训的地方,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当年被分配到部队的南工团团员来到战场,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参加了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随后又参加了西南大规模剿匪作战及抗美援朝战争等。有的团员在这些战役中血洒南疆或献身异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

本版文章据《人民政协报》、《山西老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5
3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