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毛主席的库尔班大叔到底是不是“全国劳动模范”?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贫苦农民库尔班·吐鲁木在上世纪50年代,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感恩之情,多次想“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1958年6月28日,库尔班·吐鲁木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心愿,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后来经《人民日报》宣传报道,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库尔班·吐鲁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感人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教育、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各族人民群众,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期,有热心群众向和田地区史志部门反映,称“库尔班·吐鲁木不是全国劳动模范”,认为“我们现在的宣传报道有误”,建议史志部门予以考证确认。对此,和田地委史志办高度重视,认为这是红色文化以及当地有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研究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必须严肃认真地做好相应工作。同时,对于热心群众关心关注红色文化,关心关注先进模范人物,史志部门也表示了感谢,并及时反馈了相应考证结果,双方进行了积极的良性互动,史志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热心群众的认可。现将库尔班·吐鲁木是否是“全国劳动模范”的问题分析考证如下:
一、目前许多文章材料都称库尔班·吐鲁木为“全国劳动模范”
经调查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诚如热心群众所反映,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宣传报道、纪念文章、旅游博文、学习心得以及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甚至纪念场馆的解说词和政府网站的简介等,都称库尔班·吐鲁木为“全国劳动模范”,该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日报网”微信公众号2020年11月10日刊发的文章《新疆和田:挖掘精神内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记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解说员说:“1958年6月28日,库尔班·吐鲁木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终于实现了他一生的心愿。”再比如,“**网”2021年5月7日刊发的文章《风展红旗·党在新疆100年·大事记》记述,“1958年6月28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全国劳动模范、维吾尔族农民库尔班·吐鲁木。”又比如,“**文旅”官方账号2023年4月7日刊发文章《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4月9日起播出》记述,“1958年6月28日,库尔班·吐鲁木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库尔班大叔’。”此类表述,目前已经比比皆是,在此不再一一枚举,均认为库尔班·吐鲁木是“全国劳动模范”。那么,依据相关党史和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库尔班·吐鲁木(摄于1959年)。
二、相关党史和地方志历史资料中关于库尔班·吐鲁木的记述
和田地委史志办认真查阅了和田地区、于田县等党史和地方志资料以及当事人的口述史资料等,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对比和相互印证。
1.据《中国共产党和田地区历史大事记(1949-2001)》记载,“1958年6月28日,于阗县红旗公社(今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劳动模范库尔班·吐鲁木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记者侯波拍摄下了照片。8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此照及丁文、王立忱的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毛主席》。”
2.据《和田地区志》第三十五编“人物传”记载,“1958年6月,和田专区组织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去北京参观农具展览,库尔班·吐鲁木荣幸地被选入参观团。”“1958年6月28日是库尔班·吐鲁木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毛主席、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新疆参观团并合影。毛主席亲切地走到库尔班·吐鲁木面前和他握手,向他问好。老人用双手紧握着毛主席的手,很久很久舍不得放开。”
3.据原和田地区人事处离休干部武诚《我陪库尔班大叔去见毛主席》回忆文章记载,“1958年5月,和田地委从地直单位和各县选派了189名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准备进京参加全国农具改革展览会。库尔班·吐鲁木被选入参观团。”“当时我任和田参观团的秘书,库尔班·吐鲁木领我去看了他要送给毛主席的礼品,急切地问我何时能去北京,还不停地朝我笑……”“6月18日,我们乘坐的列车到达北京。我们参观团领导立即向中央民委递交了自治区党委和和田地委请求毛主席接见少数民族库尔班·吐鲁木的报告。”“1958年6月27日下午,参观团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28日毛主席接见参观团全体成员。消息传来,大家都非常高兴,不少人都跳了起来。”“28日凌晨,参观团的同志早早都起了床……在大约12点左右,我们乘坐中央民委的大客车到达中南海……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依次排好队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
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1958年6月28日,库尔班·吐鲁木作为于田县的劳动模范,随和田专区及自治区组织的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全国农具改革展览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其当时的身份并不是“全国劳动模范”。相关党史和地方志等历史资料中均未提及库尔班·吐鲁木的身份是“全国劳动模范”,只是称其为于田县“劳动模范”。
三、相关奖章徽章及影像资料都可以佐证当时的真实历史情况
1950年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5师15团1营进驻于田县,把库尔班·吐鲁木从苦难中解救了出来。库尔班·吐鲁木翻身得解放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深知幸福的生活来自共产党,来自毛主席,于是萌发了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强烈愿望。为了能够早日见到毛主席,库尔班·吐鲁木满怀着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参加互助组,加入合作社,努力发展生产,带头争当劳动模范,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1955年和1956年,其两次被评为乡、社积肥模范。1957年,其被评为县积肥模范,为于田县树起了一面红旗。1958年6月28日,时年75岁的库尔班·吐鲁木在北京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59年10月1日,时年76岁的库尔班·吐鲁木作为新疆少数民族赴北京观礼团成员,出席国庆十周年大典,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珍藏的“于田县农业生产模范”奖章。
如今在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里保存着两枚珍贵的纪念徽章:一枚是“县农业生产模范”奖章,这应该是库尔班·吐鲁木1957年荣获的,由于田县委、县人民政府颁发。在当年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组照片中,库尔班·吐鲁木胸前就佩戴着这枚奖章;一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国庆”纪念章,国徽图案下方镌刻着“1949-1959”年号,这应该是1959年10月1日库尔班·吐鲁木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荣获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国庆十周年专题片中,库尔班·吐鲁木胸前就佩戴着此款纪念章。这两枚重要的历史物证以及当年留下来的历史影像资料,都可以佐证库尔班·吐鲁木前后两次见到毛主席时的一些相关历史信息。此外,在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里保存的另外一枚奖章也经常出现在历史照片中,这是一枚五角星军功章样式,上端授挂采用六块红色珐琅线条装饰的精致徽章,这是库尔班·吐鲁木作为“六好”社员(政治思想好、遵守政策法令好、集体劳动好、团结互助好、爱护公共财务好、勤俭持家好),1964年1月26日至2月4日期间出席和田专区召开的“六好”代表大会时荣获的奖章。
除此之外,并没有看到库尔班·吐鲁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相关历史信息,所有正规的党史和地方志史料均无这方面的记载。195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也明确记载为,“1957年他在社里共得了1305个工分,另外还积了7.5万公斤粪肥,又被评为县的积肥模范。”“库尔班·吐鲁木多年来要当模范到北京亲眼看看毛主席的心愿,终于实现。1958年6月间,和阗(即和田)专区组织优秀的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去北京参观农具展览会,他也荣幸地参加了。”目前,网络上的一些历史照片在配图说明中写着“库尔班·吐鲁木胸前佩戴着全国劳动模范的勋章”等,其实都张冠李戴了,仔细看一下,佩戴的都是于田“县农业生产模范”奖章以及和田专区“六好”奖章等。
四、“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党尚未取得全国性的革命胜利,所以也就没有条件开展“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直到2020年,先后召开过16次全国性的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3.4万余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生产)者。由于所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生产)者的称号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以及评选表彰工作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完善固定下来。
新中国首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
1949年至1976年,属于我国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前行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4次全国性的劳模评选表彰大会,实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劳动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一是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取得了全国范围的伟大胜利”和“大规模的恢复经济的建设工作业已开始”的时代背景下,中央人民政府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对评选出的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劳模表彰大会。会议正式确定了“劳动模范”这个称谓,提出“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的提议,这次会议在中国工运史和劳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二是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三是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全国群英会)”,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生产者;四是1960年6月1日至6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全国文教群英会)”,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1977年至1988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一度陷入停滞的劳模评选表彰工作也逐渐开始恢复。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5次全国性的劳模评选表彰大会。一是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二是1978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三是1978年6月20日至7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财贸战线大庆式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四是1979年9月28日,召开“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国务院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五是1979年12月28日,召开“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国务院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
2015年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
1989年以来,劳模评选表彰工作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截至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7次全国性的劳模评选表彰大会。198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首次举行,设立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两个荣誉称号。其中,“全国劳动模范”授予企业职工、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管理者。此次会议,国务院表彰了评选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从1995年开始,“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年份与同期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相吻合,固定为每5年举行一次,并再次由党中央、国务院进行表彰奖励。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根据以上史料,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制度完善成熟之前,只有4次全国性的劳模表彰大会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分别是: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78年6月至7月间的“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1979年9月的“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和12月的“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1951年至1978年3月,期间所召开的全国性的劳模表彰大会,授予的均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或“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在这个历史阶段没有授予过“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
比照库尔班·吐鲁木的生平,1950年于田县刚刚开始建党建政,百废待兴,解放军不久之前才将库尔班·吐鲁木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所以其不可能参加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64人,均有据可查。库尔班·吐鲁木1958年6月28日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959年7月5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0月1日第二次见到毛主席,1975年1月当选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因年事已高未出席全国第四届人大会议),1975年5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92岁。因此,从“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本身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库尔班·吐鲁木1950年翻身得解放至1975年去世,期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称号。
五、库尔班·吐鲁木是当之无愧的有影响的著名先进模范人物
库尔班·吐鲁木是一名在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的著名人物。1958年6月28日,毛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库尔班·吐鲁木后,同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同时配发了毛主席和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大幅照片,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这篇通讯和这幅照片编入了1960年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库尔班大叔的感人故事开始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1959年,著名音乐家王洛宾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萨拉姆毛主席》,一直传唱至今。同时,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以连环画、音乐剧、歌曲、国画、文学、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不断地再创作出来,产生了《步步跟着毛主席》《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等传颂至今的经典文艺作品。
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库尔班大叔后人的回信中说:“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爱党爱国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库尔班·吐鲁木作为爱党爱国、勤劳朴实、善良友好、民族团结的典型,具有深远持久的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
所以,对于库尔班·吐鲁木这样的著名先进模范人物来讲,其虽然不是“全国劳动模范”,但是在其身上所蕴含着的崇高精神品质以及勤劳质朴的“劳模精神”,让人十分崇敬和感动,其事迹将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