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不类的孔子学院

作者:李定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592

不伦不类的孔子学院  

李定凯(2009.7.9)  

   

我对“孔子学院”一无所知,先前得到的有关“孔子学院”的信息是十分混乱的。最早是从电视新闻里知道中国在世界各地办了不少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再加上国内掀起一阵阵“国学“热、祭孔热,我就以为孔子学院是专授孔学或儒学的。又有一次电视新闻报导一位国家领导人访问俄罗斯时参观一所孔子学院,一间小教室里坐着十几个学生,齐声念诵着“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我就很纳闷:这是在教外国人学汉字和现代汉语,即我们常说的中文,跟孔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有一次是我访问欧洲回国,在赫尔辛基机场停留候机时,遇到两位中国商人,听他们大声嘲笑说东欧某国首都的孔子学院院长,原来在该城市郊区租了一块地种菜营生,因为经常向中国大使馆供应蔬菜,和大使馆的人很熟,不知道怎么后来就当上孔子学院院长了。我猜想,这位院长大概连孔子是谁都不了解的。这些不同渠道的消息,使我对孔子学院的招牌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觉得它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  

这个不伦不类的感觉,在我浏览了“国家汉办”的网页后变得更加强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198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 “汉办”“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2007年“汉办”打出孔子这块招牌,把在国外办的教现代汉语的学校统统称为“孔子学院”,这种做法,简直可以视为“挂狗头卖羊肉”。  

说“汉办”是在“挂狗头卖羊肉”一点也不冤枉。汉语是伴随汉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大约六千年前就有文字了,如今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语种之一,是联合国的一个工作语言。相传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是无据可考了,而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有文物记载的,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现代汉语则是以现代汉字为文字、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孔子不曾创造和整理过汉字,与现代汉语更是相隔了两千多年,他是春秋末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教育家,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孔子学说遂成为那以后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现代汉语的教学和宣传孔子或讲授儒家学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非要把二者生拉硬扯搅在一起,不是不伦不类是什么?如果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把在中国开办的英语学校、法语学校、德语学校、日语学校叫做什么莎士比亚学校、卢梭学校、康德学校、圣德太子学校,我们会不会觉得很滑稽?  

    为什么中国人把向外 国人 教授汉语的学校(院)冠以“孔子学院”的名号呢?大概与近些年来企图提高中国在国际间的“软实力”有关。办中文语言学校,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因为这样可以让中文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掌握,成为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加强与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交流的工具,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语言仅仅是工具,它要发挥影响,还要靠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各个方面有实力。搬出孔子,不但不能加强中国正面的影响,相反却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西方的某些人士看到“Confucius Institute(孔子学院)”的招牌,可能会联想到旧中国的落后(包括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联想到儒学的“仁者爱人”、“中庸”、“忠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封建旧礼教正好能适合他们的口味,从而勾起他们瞧不起中国的殖民时代的优越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李定凯
李定凯
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