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打牢意识形态领导权 管理权 话语权根基

作者:杨清明等 来源:红旗文稿 2013-12-10 589

  原编者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打牢根基、夯实基础,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本期约请了几位理论宣传工作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发声

  ◎ 杨清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话语权由领导权、管理权所决定,同时对领导权、管理权具有反作用,在当前,要特别重视对话语权的掌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要通过主动发声,影响社会思想舆论,掌控意识形态的走向,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增强话语底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意识形态本身来看,尽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变得更为复杂,但主流舆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些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掌握话语权的信心和底气。因此,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发声,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正视话语困局。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应清醒地看到,仍有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话语权的掌握,需要我们进行纠正。

  一是应正确运用源头性的话语文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在文献、考据、史料方面的系统性较好,但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了“各取所需”现象,有人把经典作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所谓的比较研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把“不一样”的说成“不一致”,把“不一致”的说成“互相矛盾”,影响了理论的严谨性和一以贯之的科学性,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

  二是应正确对待转型期的话语体系问题。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深刻转型,但在理论思维及其话语体系中,占指导地位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认清这一点,势必影响到对意识形态“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的现状把握,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在一些场合“投鼠忌器”,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

  三是应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话语转化问题。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外化为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内化为思想认同及行为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要求脚踏实地,有时却成为“不作为”的“借口”;社会主义本质论,本强调坚定理想、分步实施,有时却成为“急性病”的“理由”;关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理论,本提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时却成为“高承诺”的“依据”。此外,还存在意识形态工作与宣传舆论之间“魂”与“体”分离,与政治理论教材体系、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传播体系脱节等现象。

  树立话语主导。掌握话语权,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话语格局。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多元性中的话语权。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潮、流派既此起彼伏又更新换代、不断升级,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自由主义思潮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到了凯恩斯主义阶段,适应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当前的新自由主义,则服务于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霸权。此外,还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都是极具政治色彩的。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方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要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搞清楚,相当于要把原油变成汽油、柴油、煤油、机油,便于普及使用。但无论怎么变,都不能变质,成为酱油、麻油甚至万金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一分为二”的方法论,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一元论,才既有力量又有方向,从根本上抵制和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西化、分化的错误和反动思潮。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掌握多变性中的话语权。社会不仅多元、多样,而且多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该变要主动变,比如方式方法就要不断更新换代,体制机制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不该变的就不能变,万变也不离其宗,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不断强化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里面就既有党性、还有国情、更有人心,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总之,尽管我们正视多变性,装得下百花齐放中的万千气象,但是一定要动中有静,增强政治定力,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 蔡常青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根本任务之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从而将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只有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才能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因此,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但是,从现实看,我们在落实这一任务上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缺阵地、缺资源、缺合力、缺乏大众广泛参与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亟须解决。

  200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着力推动理论宣传工作重心下移,持续实施基层大讲堂建设工程,在破解理论大众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上积极探索,推进“五个转变”。

  一是强化基层讲堂阵地,推动理论宣传由“临时下基层”向“常驻基层”转变。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讲堂20000多所,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社区、村)五级多关联、相配套、广覆盖的讲堂体系,使党的理论政策宣传阵地直接延伸到农村、牧区、机关、学校、企业,乃至家庭,实现了党的理论宣讲阵地广覆盖。

  二是壮大基层宣讲队伍,推动理论宣传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在充分发挥党校、讲师团专职理论骨干作用的同时,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大力发展兼职宣讲员、宣讲志愿者和业余联合宣讲团,层层建立讲师库。全区构建了以优秀宣讲员为核心,吸收各类专家、领导、“五老人员”、大学生、致富能手、道德模范、文艺人才参加宣讲,建立了一支稳定而庞大的常下基层和常驻基层的宣讲团队。

  三是丰富基层讲堂内容,推动理论宣传由“单纯讲授”向“综合服务”转变。始终坚持先进引领与按需择学相结合,将党的理论政策和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宣传普及贯彻始终。突出主题性,编写了《内蒙古热点问题透视》、《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解读》、《基层大讲堂建设丛书》等通俗读物。在全区广泛开展优秀教材、优秀讲稿征集评选工作,着力改善基层缺少学习资源的状况。根据群众需求拓展宣讲内容,把理论武装与解决基层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基层大讲堂成为武装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理论宣讲由“单一灌输”向“互动参与”转变。针对不同受众实际,搭建了综合讲堂、特色讲堂、网络讲堂等多种载体,通过分众化、具象化、互动化的宣讲,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区普遍推广了“双休日干部讲堂”、 “党员中心户讲堂”、“流动讲堂”、“田间讲堂”、“集市讲堂”、“五点半课堂”、“务工人员讲堂”等特色讲堂,搭建空中讲堂、金喇叭讲堂、网络讲堂、电视讲堂,并将各种宣讲方式综合运用在不同主题宣讲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增强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

  五是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理论宣讲工作由“部门为阵”向“合力共建”转变。围绕“广覆盖、促规范、增实效”的目标,层层建立基层讲堂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宣传部门主抓、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大力实施示范讲堂建设工程,建立落实了包括宣讲员聘任、集体备课、互动宣讲、档案记录等14项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坚持不懈地进行典型宣传、经验交流、观摩指导、表彰激励,形成了常态化推动宣讲工作的组织机制。

  基层大讲堂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青睐,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被誉为继乌兰牧骑之后内蒙古创造的又一个理论宣传品牌。基层大讲堂创新实践启示我们:

  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必须夯实基础阵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稳定坚强的宣传阵地,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就会失去支撑。因而必须从加强基础阵地入手,大力推进理论宣传工作重心下移。

  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大众参与是理论大众化的前提,大众认可是理论大众化的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大众化,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更加突出大众参与,实现灌输与参与的有机结合,把大众参与和大众认可作为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尺。

  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必须提高理论宣传队伍战斗力。在专家队伍层面要着力解决不了解实际、不会说大众话的问题;在基层理论队伍层面要着力解决理论素养不高、总结提升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起有利于专家学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利于基层理论宣传人员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并相互取长补短的提升机制。

  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必须树立大宣传的理念。只有改变部门为阵、各自为战的“单打一”的状况,将各方面的宣传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符合基层实际的强大合力,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阵地。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民情民生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石

  ◎ 李正平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一定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这就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既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又要强化基层基础、注重民情民生,才能从根本上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基石。

  1.关注基层强引导,让群众听你。

  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才能接上地气。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忱服务群众。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工作载体上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要在实践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变单一传播为分众传播,变我说你听为交流沟通,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声,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互动互通中谋共识,使党委政府的声音、正确权威的信息真正成为舆论的主流,让广大基层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2.体察民情重民生,让群众信你。

  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和社会舆论特别是负面舆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社会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民意,关注民情,解决民生。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医疗、社保、环保、住房、教育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让群众满意,得百姓口碑。准确分析研判预警,尽早化解苗头问题,有效处置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做到对社会热点第一时间发声回应,对群众关切第一时间解疑释惑,使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民意、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为此,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综合性网上民生服务平台,留住网民,汇集舆情,统筹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与民生直接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不仅恰逢时宜,而且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党委政府所传播的信息才能占据主导,才能有效地理顺群众情绪,树立党委政府公信力,我们所倡导和传播的意识形态,才能真正让群众信服并维护。

  3. 加强建设固基础,让群众跟你。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在这个大环境下,更加有必要通过巩固基层基础,把最广大基层群众凝聚在我们党的周围、始终跟着党走。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更好地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斗。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从基层抓起,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三贴近”的形式载体,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善于从凡人凡事中发现道德之美,挖掘群众身边好人、“最美身影”、道德模范,以典型的示范、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若水,润物无声。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用到基层,加强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各类文化服务平台、服务网络的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始终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作者: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抓手”作用

  ◎ 魏胜吉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国家意识形态总体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员干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宣传者。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散布错误思潮和政治谣言,影响尤其恶劣。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争夺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做引领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上的优势,积极上网引导社会舆论,开展舆论斗争,决不能放任自流、漠然处之。办好青岛民生政务微博群、微信群等平台,建好用好政务网站,提高党政部门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制定切实措施,对持有错误观点的党员干部批评教育,对公开宣扬传播错误思潮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

  二是抓好高校教师的教育引导。高校教师主导着高校讲台,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个别教师思想偏激,一味批判,给学生造成中国处处黑暗、无可救药的印象;有的盲目跟风,对网上传闻和谣言不加甄别,直接拿来当作课堂案例和研究论据;有的则言必称外国好,给学生灌输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合理的,只要是中国的就是落后可笑的观念。青年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谈何树立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谈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想让青年一代靠得住,首先要让高校教师靠得住。要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研修培训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组织领导干部和高层专家对高校教师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组织国情市情民情调研活动,让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了解真实国情,倾听真实民意,客观理性地看待当代中国,对青年学生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是抓好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是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领域。在制定公共政策、出台重大措施、推进重大项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作用,加强社会舆情调研,做好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风险评估和防控预案。要主动设置议题,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热点问题引导,解读政策措施,阐明利益安排,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性,引导人们合理调整预期,理性看待当前形势和社会主流。要发挥思想理论动态研究课题组的作用,加强对社会思想舆情的追踪研判,密切关注重大公共事件、群体事件进程和敏感时期、特殊人群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预警,防患未然,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交流情况,加强组织协调,提出工作对策。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向党委和宣传部门报告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要定期向党委宣传部门通报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情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要有守有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虚功实做、建强队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工作新局面。

  (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夯实基层宣传阵地

  ◎ 王新会

  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宣传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党能不能和善不善于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已关系到人心的向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

  在当前意识形态主流整体看好的形势下,在宣传思想工作整体向前推进的大局下,继续强基固本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有效方法。

  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统一、有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当前不少部门对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着“因领导而论,因时境而变”的现象,强基固本、统一思想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一是要注重宣传思想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制度的完善上下功夫。要从制度层面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奖罚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宣传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晰,职权进一步规范,这将从根本上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和实效。

  二是要注重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合力,在构建“大宣传”格局上下功夫。要克服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欠深度,服务欠力度,有些政策不一致、不连续、不系统,在重大宣传项目基层的意见有些时候得不到重视等问题。特别是要整合系统内各部门管理分散,没有形成机制性合力,往往各自为战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宣传”的目标与路径,充分发挥宣传系统各部门优势,调动系统内上下各方的积极性,使条块结合,各尽所能,合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进而形成“全党动手”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明确宣传部“三权”,确保宣传部管人与管事的完整性。首先,要落实中央的有关规定,完善宣传部对系统内干部的决定权,确保宣传干部在管理上的特殊性。其次,在健全宣传部对系统外宣传干部的建议权,确保宣传部在宣传干部管理上的完整性。最后,要建立重大宣传事故后,宣传主管部门对下级宣传及相关部门的初步处罚权,并通过纪检部门体现党委的处罚。

  四是要筑牢基层宣传阵地,在体现宣传工作实效上下功夫。针对一些地方基层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缺钱,缺人,阵地不牢”的现象,尤其是乡镇一级表现较为突出,尽管近年来国家在基层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但后续的政策与管理跟不上,不少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形式是手段,但形式必须服务于效果,要认真研究影响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效果的根源所在,进一步发挥基础宣传人员的创新作用,从源头上解决宣传思想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

  五是要注重宣传思想系统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培训上下功夫。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着对宣传工作认识“标签”化,特别是认为基层宣传工作,没有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处在地方“中心工作”的外围,不碍大事,宣传系统的干部大多还在“体制内”循环,交流的制度性安排不够;同时宣传系统的专业人才流失,在基层很多宣传文艺团队人才匮乏,有的十多年都没进过新人,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均和新型人才的短缺。针对这些问题,要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并使之成为宣传思想系统的人才培养基地。要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发挥其在引领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加大宣传思想系统干部队伍的交流工作,使条块间干部人才有序流动。

  总之,要通过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宣传,全党抓宣传的格局,实现问题有人研判,实情有人反馈,责任有人担当,违规有人受罚的管长远、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机制。

  (作者: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