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对党校办学的启示

作者:耿庆彪 周海生 来源:学习时报 2014-11-09 819

 在民族危亡之际党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了数十万优秀的军政人才。抗大所秉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校训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培训中宝贵的思想财富。特别是抗大注重求真务实的学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注重抗日“实战”的教学成效,对包括市级党校在内的各级党校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抗大发扬求真务实的学风,让广大学员背负起民族解放的使命,使学员将学习与战斗相结合

  新时期下,市级党校要通过严格各学习环节的纪律,完善学习机制,促使学员保持求真务实的学风。抗大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老红军,有的来自于一线作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更多的是受到中国共产党感召的革命知识分子和海外爱国华侨青年。抗大的首要任务,是普遍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尽快让他们成长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战士。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过程中,发扬求真务实的学风显得特别重要。没有求真务实的学风,老战士会觉得学习已是轻车熟路,也就不以为然;没有求真务实的学风,新成员会觉得学习是隔靴搔痒,不免雾里看花。为着学风的端正和坚持,抗大采取了严格政治、军事和生活纪律,完善并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强化政治觉悟等措施。

  平心而论,目前市级党校还是存在着一些学风不够端正的现象。接到轮训调训任务时,有的学员抱着“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想法;有的以工学矛盾为托词,“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片面期望听到些外请专家学者说过瘾的故事和桥段;更多的则是“带着耳朵来,关起心扉听”,矜持地对付着各种活动和讨论。

  学风不够端正还体现在文风上。一般而言,每期干部培训都会安排专题调研和异地学习,事后都会要求学员提交研究报告和学习心得。大多数学员会深入思考,并提炼出思想的结晶。但也确实有学员或找人代劳,或从网络上糊一份报告,敷衍了事。

  抗大端正学风的理念和举措至今仍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市级党校应借鉴其精神,破除“人情风”,不担“面子账”。为此,一是要完善请假考勤制度。受训学员参加集体学习及活动,既是党性修养的体现,也是铸造党性的渠道。可考虑建立双重请假考勤制度,即向学习小组和班主任请假制度,学习小组和班主任课前及课毕考勤制度。二是要严格学习作习纪律。通过学习笔记评比、学习成绩评比等活动,激励学员有所思、有所学。用起床号、熄灯号等军营作习形式促使学员溶入校园集体生活。三是要优化调研外学机制。通过确定问题、落实路线、开展调研、封闭独立撰写报告四个环节来优化调研外学机制。重点在第一和第四环节。

  抗大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贴合抗战的需要,既适应了不同抗日根据地的需要,也适应了不同文化层次学员需要

  新形势下,市级党校要面向基层,突出问题导向,缩短教室与现实的距离,以发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抗大除了本校培养教员之外,还立足于抗战实际,开拓教员来源。他们有的是党的领袖,如毛泽东同志不但亲自指导抗大教学工作,为抗大制定校训校风,还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课程;有的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罗瑞卿、刘伯承、粟裕、陈赓等都在不同时期承担过抗大的教学工作;有的是抗日根据地专家学者和抗战前线部队优秀军政干部。在各抗大分校,这些教员所占比例更高;有的教员是从毕业学员中挑选的;还有的教员是从外部引进的人才。如抗大总校政治教员就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任政治课教员的李凡夫也曾留学于日本。

  尽管教员的来源广泛,但在教学中,教员们围绕抗战这一当时最大的实际,顺应开展敌后根据地、创造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需要,顺应教育与战斗结合的需要,通过“教育制度适应战时需要,教学方式注重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抗战需要,教学对象注重不同对象”等方式,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军政人才。从而使求真务实的教风真正得以发扬。

  重温抗大历史,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吗?某种程度上市级党校教风在贯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脱节实际。或是过多偏重理论教学,或是课程更新脱离形势发展。二是教学方法缺乏实效。照本宣科的满堂灌还比较多,哗众取宠的故事会还比较多。三是班次安排不分对象。仍旧依据职务层次,而不是工作领域、学习任务排定班次。四是队伍建设缺乏针对性。市级党校除自身教师队伍外,还有外请专家和地方领导。对前者通常只有培训、调研等提高能力的方式。对后者,通常也只能满足于请到就行,难以左右其教学内容和形式。

  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上,可能有的地方对干部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源有限,运行机制不顺。微观上,可能市级党校办学条件基础薄弱,师资缺乏,学科不齐。客观上很多领导干部更在意工作出成绩,不愿在学习上多花力气。主观上一些市级党校心态消极,满足于得过且过。

  学习抗大贯彻发扬教风的精神,对我们有颇多启示。一是要集中精力抓自身队伍能力提升。要通过挂职锻炼提高教员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与往期学员集体备课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学针对性。二是要拓宽教员队伍。要建立基层领导和一线干部师资库。通过市级党校定题目、一线干部出材料,邀请有思路、有成绩、有口才的基层领导上讲台。三是要突出问题导向。不同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任务相应不同。关键培训任务也因而不同。因此,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市级党校在课程设置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党和国家形势和政策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之外,扎根当地实情,突出问题导向,增加研讨式教学的比重。

  抗大突出“教战结合”“学用统一”的特点,为学员迅速成为抗战骨干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1937年7月23日对学员做报告时曾说过:“只要是不怕死的,都有上前方的机会,你们准备着好了,哪一天命令来哪一天就背起毡子走。”战斗需要决定了抗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要一有战事,抗大就组织学员观摩战斗或参加战斗。抗大的学员在学习期间曾参加过1940年的百团大战、1942年的太行山反日春季“扫荡”作战等前线大规模战役。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军政干部的涌现,是抗大教学实效性的最好体现。

  新形势下,市级党校要面向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突出教学实效。党校教育的方面,最终都应归结到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有发展思路、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上来。毋庸讳言,在现在领导干部知识水平、素养境界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市级党校施教的针对性、实效性面临更高的要求。

  抗大极具实效性的教育,给市级党校以诸多启示。一是从人员结构入手,开展专题教学。地市级党校主要培训副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以往都是以学员所处层级来划分班次,不论什么学习内容,都分县处班和科干班。针对性不是特别突出。应尝试以培训内容为依据,糅合各层级,开展专题任务式培训。如开放型经济专题班、群众工作专题班、城乡一体化专题班等。二是从问题衔接入手,促进教学相长。已如前述,地市级党校教与学、理论与实际还存在脱节现象。应切实推进学员带来问题、小组梳理问题、班级形成课题、教员协同解决问题、课堂探讨交流问题的教学相长机制,以提高教学成效。三是从反馈机制入手,跟踪教学成效。抗大鲜活历史表明,培训成效是与学员是否提高了运用人民战争思想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市级党校应在组织部门的协调下,建立与学员管理部门的反馈机制。定期到学员所属管理部门,了解学员能力提升状况,了解组织部门对学员的期望和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

(来源:《学习时报》2014年11月3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