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和价值观上打造“中国话语权”

作者:戴木才 来源:《红旗文稿》2015/06 2015-03-20 29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快速提升。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过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日本,从第六位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并几年来一直稳坐这一位置。实践证明,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同时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成功的。

  然而,我们面临的一个尴尬境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几乎同时成为注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支撑和价值支持。我们学习和引进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方式和生态文明技术,还有大量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我们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慷慨陈词,却少有对中国创造的思想阐发;我们在叙述、阐述中国崛起、中国奇迹、中国震撼这一事实的同时,却少有能够走向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主张”。

  显然,建设中国特色软实力,不应该仅仅只有中国成就和中国创造,更应该具有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主张,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制高点上,积极创新中国话语体系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内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从思想和价值观上真正提升“中国话语权”。没有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主张等实质性内容,“中国话语”、“中国叙述”和“中国故事”就不可能打动人、说服人和走进人的心灵。这应该是建设我国软实力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任务。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改革开放时代。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离不开思想文化的创新及其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在多元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中高高举起先进思想文化的旗帜,才能引领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思想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才可能造就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源源不竭的思想动力和价值支撑;只有思想文化上的“软实力”强大,才可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我国今天的软实力建设,不应该是一套自说自话、自我欣赏的语言表达,而应该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打造我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这种体系,既要反映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又要深入揭示这一独特发展道路在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既要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中国化的世界观、国际观和全球观,又要反映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涵。对国内社会而言,它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容展示、思想展示和价值展示;对国际社会而言,它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符合世界发展潮流,融入世界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也就是说,“中国话语”创新,既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要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话语”、“中国叙述”和“中国故事”,才可能在国内国际产生不可抗拒的导向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明确提出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所谓“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要解决“中国话语”、“中国叙述”和“中国故事”中的实质性内容问题,就是“中国话语”创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这为当代中国话语创新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这样一种历史时期,必然呼唤加强思想文化的创新,原有的思想文化必将被洗礼。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元素,将会被继承,否则,将会被淘汰。另一方面,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上讲,思想文化的创新是时代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的指导。因此,创新、继承、淘汰,是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三部曲,而创新必然是主题曲。在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中,必然会带来思想文化上的风风雨雨、议论讨论争论,甚至思想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这可能是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常态。正是在议论、讨论、争论、冲突中,思想文化创新和建设才有可能,例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话语的创新和创造,首先需要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思想文化创新和建设要有许多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大力建设这样一种社会机制,让思想者真正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让思想者做思想者的事。当今时代,人类已经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合一的状态,向相对分离的状态发展。企业家主要从事经济建设,公务员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政治家主要从事政治活动,思想者和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文化事业,社会组织主要从事社会管理。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任务,为我国思想者和知识分子专门从事中国思想创造开启了大门,开辟了广阔空间。

  中国思想的创新和创造,还需要鼓励创新、兼容并包、宽松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要倡导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文化创造充分涌流,鼓励一切在正确态度前提下的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要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生态,让一切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科学、民主、道德、审美等思想文化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营造这样一种浓厚氛围,让一切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观点充分表达,真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一种民主舒畅、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思想创新的局面,让全社会洋溢着思想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

  这是思想文化创新的前提,也是造就思想文化巨人的土壤,更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规律。

  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呼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然呼唤“中国话语”创新的春天。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研所研究员、副所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