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基层改革要“有规矩地闯”

作者:刘成友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4-15 388

当前基层改革的心气儿,值得认真对待。不久前,遇到一位县委书记,是那种思路多、敢创新、有魄力的干部,曾推出一系列在当地很得民心的改革创新。他向某位领导谈及县里某项改革,对方半开玩笑半带提醒地说:“中央要求不要抢跑,你们也不要步子迈得太大啊!”这位县委书记说,他觉得被泼了点冷水。

  这些“提醒”,反映了一些基层干部的顾虑,也暴露了一些认识的似是而非,倘若不加疏导,会影响改革推进——因为中央要求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别强调上下对称。从目前情况看,中央动起来了,顶层设计力度大、进展快、成效明显,可一些地方和基层并未及时跟上,并不“对称”。尽管“改革”在基层也是热词,许多地方动作不少,但坦率说,好多是表面热闹。

  盘根错节的关系、错综复杂的利益,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的内在要求,给基层改革者带来不小压力。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如果说,过去的改革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烙印,也会有“率先试点”的政策优势,那么今天的改革更像是“配备导航的勘探”,有方向、有轨道,既有“同步落实”的规矩和要求,又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置身这样的变化中,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心态变得复杂而微妙,改革的主动意识、进取心态乃至整体的创新氛围,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有些人认为,改革是顶层设计的事,与基层无关。什么都依赖“上头”,自己等着执行就可以了,所以喊得响、动得慢、做得少。还有人认为,改革有风险,难度大,不如做个太平官,宁可不出成绩,也不愿在改革创新上动脑筋、冒风险。最糟糕的一种,是以“假改革”来虚应。比如一些地方简政放权,不过是从“左手”放到“右手”,或是明里减10项、暗里增8项,开个无房证明都要收20元手续费,怎能让群众不郁闷?这算哪门子改革?

  从“摸石探路”式改革,变成“导航勘探”式改革,并不是对基层改革创造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对基层探索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创造性地调动起基层力量。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很多改革创新都来自地方和基层积极而有创造性的试点。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同样有赖于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主动而有效率的互动。

  只不过,基层要学会并逐渐习惯“有规矩地闯”。像那些需要试点研究的、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需要由中央统一部署的,就不要妄动盲动。而那些已有明确部署的,比如简政放权、户籍改革等,就不要“等靠要”了,抓紧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为地方留下了很大的创新和探索的空间。简政放权,能不能再深入一些、动真格一些,让百姓得实惠更多一些?社会治理,能不能探索一些更行之有效、因地制宜的路子?投融资体制改革,能不能更丰富、更灵活,从而使社会资金充分涌流、活力四射?诸如此类,地方皆大有可为。

  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交相辉映”,正是题中之义。因此,让基层焕发创新精神,形成改革氛围,在今天实在很有必要。(原标题:基层改革要“有规矩地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