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作者:朱继东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12-01 3494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多维研究

朱继东

摘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要清醒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深刻认识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采取有力举措,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阵地中展现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科学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集中多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六个方面既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关键,又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强调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又从多个方面作了要求和部署,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顶层设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科学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深刻剖析国际国内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情况,认真总结新时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经验教训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但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且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一、清醒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深刻认识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些人或势力在文化建设乃至整个党和国家事业中搞“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信仰迷失、道德滑坡、思想混乱等危害。党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不但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而且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道路前进就必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网上网下意识形态斗争紧密交织,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不但依然复杂严峻,而且有时候斗争和较量还十分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P147),而且一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P36),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之于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亲自部署、指挥,不仅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次又一次意识形态反击战和保卫战,旗帜鲜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有力批驳错误思潮,逐步扭转了党的十八大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党内党外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团结统一及网上网下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但是,一些人头脑里的错误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敌对势力及其在国内的代言人、代理人虽然不再明目张胆地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但他们依然在寻找、制造机会发动新的进攻;一些深层次矛盾激化等情况叠加;一些民生问题、经济问题被意识形态化;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使得痼疾顽症复发并和当前的新问题新挑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而且意识形态问题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外交等领域出现,各个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总体上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不仅仍然复杂尖锐,有时候还会激化。如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中,有人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宣扬全会“不再区分谁是主体地位了”“公有制不是主体了”“‘颠覆’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等错误观点,在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而由于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薄弱等原因,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的危害或不以为然,甚至对一些意识形态问题姑息纵容,造成了恶劣影响和危害。这就要求必须直面这些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一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而且,西方国家还不断变换方式、方法、手段,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加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和强度。特别是近年来,多个美国政客一次次公然抹黑、“甩锅”、栽赃中国,在国际上对中国发动一次次意识形态围攻,企图打断甚至终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并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利用多种手段渗透收买甚至控制我国的一些党员干部、党外代表人士、专家学者、企业高层等,使得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斗争相互交织并不断激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进一步采取有力举措,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能否及时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并努力实现各方面创新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前进方向与发展道路,就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有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更好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有力地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烈共识和强大合力。这就要求无论是专门的理论宣讲、大会报告,还是日常的理论阐释、精神解读,都必须着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通俗性,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密切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不讲大话、空话、套话、废话、假话,善于运用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通俗语言,善于运用人民群众能够理解、明白的翔实数据,善于运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鲜活、典型事例,深入浅出地把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精神讲明白讲透彻,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社会主义中国的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让人民群众能够悟得透、记得住、用得上,从而真正澄清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错误认知,真正体现出伟大思想的强大力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至关重要之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是努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道路前进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要科学对比党的十八大前后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密切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讲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密切结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书写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伟大奋斗历程,讲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的;要密切结合新时代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努力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致力于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担当,讲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以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为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撑。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就必须大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大发展大繁荣。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真理性。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些西方学者、政客一再攻击马克思主义只是意识形态理论而不是科学。国内学术界、理论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理性、系统性,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学术理论,或在学术理论研究中矮化、污名化马克思主义,从而制造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割裂,导致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有被架空的危险,再加上不少学科多年来存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西化问题,马克思主义被排斥、打压,“问题教材”频出、崇洋教师屡现等不但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教学、研究工作造成极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了这些问题:“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3](P10)此外,也有人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学术理论,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危害也不容忽视,同样应引起高度警惕。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标志。因此,既要旗帜鲜明地指出科学性、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标志,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又要理直气壮地强调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鼓励、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坚持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勇于直面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盲信西方、迷信西方等问题,坚决改变“言必称西方”“言必称美国”的错误思维,把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理论优势、话语优势、意识形态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3](P6)理论创新必须也只能从问题开始,这就要求勇于直面、深刻剖析、努力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依然存在的科学发展战略不甚明确、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相统一,坚决反对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搞“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的错误做法,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中国田野、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展现中国智慧,着重研究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言论、思潮,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使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始终坚定、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四、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阵地中展现责任和担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10.96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1%。[4]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对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多重挑战,又使媒体行业发展面临很多新机遇、发生众多新变革,特别是新媒体崛起带来新闻舆论格局的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积极投身互联网大潮,在媒体融合中大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主动求新求变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5](P44)“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6](P36)“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2](P453),还特别提醒“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6](P29)“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6](P46)“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7](P357)等。近年来,各大主流媒体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机遇,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从被迫转型到主动求变,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规律,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随之出现,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并朝着建成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闻舆论媒体矩阵目标奋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势中,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跃升,面对大数据、5G、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依然存在的资本操纵舆论、控制舆论的风险,面对新闻教学、研究、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思想西化等问题,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借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风险新挑战,主流媒体必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既要迎难而上,又要顺势而为,清醒认识党的十八大之前“网络舆论乱象丛生”[8](P5)的深层次原因和巨大危害,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在深刻总结之前一个时期媒体融合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导向第一、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大力实施全媒体传播建设工程,积极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教条化、格式化、面孔化、模板化的采编手法和传播模式,以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生动活泼的传播语言、独特新颖的传播手段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善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用“网言网语”与网友对话交流,在热点焦点事件中真实展现事实、客观表达观点,科学引导舆论、处置舆情;努力构建真正能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从组织领导、战略规划、机构设置、流程重塑、绩效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主流媒体实现系统性变革、历史性发展。以切实推动在网络舆论阵地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主线,主流媒体要影响带动其他媒体和广大网民一起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努力推动网上网下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五、进一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他不仅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2](P131)他还警示道:“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2](P133)同时,他告诫全社会:“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2](P471)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共产党人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注重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多次集中教育引导全党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又注重持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引导全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全党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而能否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坚信、践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注重政策延续性和创新性。要勇于直面党的十八大之前曾经存在的道德滑坡、信仰迷失、思想混乱等问题,善于对具体事例、问题、挑战科学辨析,积极主动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引导人民群众认清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公民社会、“新闻自由”等错误思潮及其本质与危害。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和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等。发动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道德模范、时代先锋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迷失、思想混乱等问题,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加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弘扬道德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深入人民群众内心,让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朱继东:如何才能真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六、科学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集中多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的党员、干部在成绩面前松懈麻痹,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已经抓得差不多了,可以松口气、歇歇脚了;有的党员、干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开始犯不能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错误,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应该给经济建设让路;有的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应付等问题,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简单理解为没有争议、不出问题、不出差错乃至不能有任何不同声音与舆情;有的党员、干部把一些正常的言论、行为作泛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处理,认为只要是谈论问题就是有意识形态问题、政治问题,要求大家回避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只强调善于斗争而忽视敢于斗争,并且简单机械地把善于斗争解读为在斗争中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存在任何纰漏或不足,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是不守规矩和惹麻烦的表现。[9]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的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有的是意识形态领域此前多年积累的问题的延续和变形,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党员及干部不能科学认识、防范和处置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根源在于他们的责任心不强、使命感缺乏、担当精神缺失。上述问题的存在和发酵,不仅会造成部分党员、群众的消极心态和不满情绪,还会把本来能够早发现、早解决的问题掩盖起来,使得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隐患造成大危害,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来不少风险和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敢于亮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特征。要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0](P86)努力抓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勇于直面、深刻剖析、努力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做到既旗帜鲜明坚持真理又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科学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深入梳理总结《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的实施效果,更要针对党的二十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通过集中多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全党善于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外交等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密切结合起来,善于把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网上网下的意识形态斗争密切结合起来。基于此,既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收买、控制、颠覆、分裂等活动,又要注意把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原则问题正确区分开来,注意把发言方式方法不当、尺度把握不准、场合区分不严,与制造、散布、传播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正确区分开来。要大力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努力营造讲真话、道实情、建诤言、献良策、尽全力、创佳绩的良好政治生态,采取有力举措支持、鼓励、保护并重用敢于担当的同志,积极鼓励、引导更多人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胜利。

结语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直面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方面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又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在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中需要不断深化、细化相关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8-29)[2024-09-12].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4/0911/MAIN1726017626560DHICKVFSM6.pdf.

[5]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朱继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现状、问题、原因、对策[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4(3):47-57.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文化建设、新闻传播、世界社会主义等。本文原载《治理现代化研究》2024年第6期,作者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