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作者:宗河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10-07 2352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旧址

195610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就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的一年前,1955108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这一天,注定是新中国导弹事业和航天事业历史上不平凡的一个日子。

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意味深长地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钱学森离开美国前,他的导师、科学家冯·卡门感慨地说道:“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离别时,这位导师充满深情地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回你的祖国效力去吧,科学是不分国界的。”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聂帅

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召开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会上,聂帅首先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钱学森为院长。之后又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热忱地勉励大家,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进行学习、研究,毕生致力于新中国的导弹事业。

聂帅讲完话后,钱学森进行了简短的任职讲话,他说:

“这是一个宏伟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业。投身这个事业是很光荣的。大家既然下决心来干这一行,就要求大家终身献身于这个事业。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干我们这一行是出不了名的。所以,大家还要甘当无名英雄

同志们,我们是白手起家,创业是艰难的。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们不会向困难低头。我说,对待困难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认真’两个字。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就没有攀登不上的高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完成这个光荣任务。”

钱学森讲完话后,就在主席台上摆起一块黑板,给大家讲起了导弹技术的基本知识。当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其实还属于筹建阶段。全部科技人员就是从有关部门抽调的30多名科技专家和当年刚分配来的100多名大学生。行政干部大多是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干部。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久经沙场的军队干部,对导弹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就是为数不多的专家,连导弹是什么模样也都没有见过。“两弹一星”元勋、航天和火箭专家任新民后来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钱学森同志是当时我国唯一在这个领域工作过的专家。”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钱学森的第一堂课讲得通俗易懂。科技干部听了,不感觉浅;军队老干部听了,不感觉深。钱学森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向大家打开了导弹的神秘之门。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没有摩拳擦掌的表态,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任职演说,这样一个简单生动的成立大会,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创了先例。

198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30周年。66日下午,在北京玉泉山9号楼聂帅处,航天工业系统的领导和部分老专家来看望聂帅。那天,钱学森激动地说:“我就说一句。我们航天工业部、七机部、老五院有光荣的历史。这个历史正式开始是1956108日。那天下午,在车道沟借来的一个医院开会,聂总亲临大会,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天啊,大家记住啊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啊!大家要记住,老人要记住,也要让后来人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效率,19578月,中央军委任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新的领导班子:钱学森任院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王诤、刘秉彦任副院长。除了钱学森,其他几位都是人民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从这个配备可以看出,为了研制中国的导弹,在加强五院强领导班子的建设上,中央军委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根据聂帅和总政治部商定,经中央军委批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机构按兵团级、下属分院按军级行使职权。兵团级,介于军级和大军区级之间。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央对发展导弹事业的高度重视。在一个兵团级的重要单位里,钱学森这个不穿军装的文职科学家,领导着一群穿军装的将校级军官,这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五院成立后,钱学森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选调来的专家虽然许多人都曾留学海外,也是当时国内的顶级专家,但对导弹也基本上是门外汉,更不用说那些刚刚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了。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钱学森亲笔撰写了授课教材——《导弹概论》。这也是中国第一部航天专业方面的教材。《导弹概论》的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逻辑严密。对为什么要搞导弹,导弹是什么,导弹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及结构,导弹涉及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等等,既有宏观的描述,又有微观的介绍;既有他推导的公式,又有他绘制的图表;许多与导弹相关的名词,都是他亲自翻译的。

钱学森还亲自授课,为技术人员举办导弹技术训练班。在当时,这实际上就是导弹技术的“扫盲班”。钱学森不仅给五院的技术人员和干部进行“扫盲”,也对军委总部机关干部进行了导弹技术的“扫盲”。贺龙、陈毅、叶剑英元帅都兴致勃勃地前往听课。一时形成了“导弹热”,钱学森成了军中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军队的“火箭军”,就是当年钱学森提出来的。他在“扫盲”中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五院成立后,技术干部陆陆续续调来了,各种技术培训班也陆陆续续开办起来了,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导弹研制道路,摆在了大家面前:是一切靠自己的力量,从头开始摸索前进?还是一切依赖外援的力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还十分落后,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钱学森曾撰文回忆说;“当时我们新中国建国不久,经济建设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很困难,那时我们连汽车都没有造出来,还能搞导弹所以当时并不具备搞‘两弹’的条件,说‘白手起家’一点都不假。”

就在五院成立的这一年,我国才刚刚制造出来第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这在当时,是展示新中国新气象的重大成果,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新中国和美国、苏联的差距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有些人看来,如果不依靠苏联的力量,要想自力更生研制出导弹来,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钱学森回国后,对一切都要依赖苏联“老大哥”是不太赞同的。他在参观“哈军工”时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而面对新中国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导弹,他能想象得到,困难将是很大的。

聂帅多次召集有关方面开会研究“道路”问题,他特别重视钱学森的意见。集思广益后,聂帅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我国导弹的研究,要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19561015日,周总理批阅了这份报告,并转呈给毛主席。1017日,毛主席批准了这个方针。这也就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建院方针。

针对有些人过分依赖外援的思想,聂荣臻元帅始终坚持这个方针。聂帅多次强调说:“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央批准的,即使有苏联的帮助也不能改变,这是永久性方针。”他还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办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力更生为主,尤其是在尖端科学技术和军队的先进武器装备方面,更应该强调自力更生。因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交给中国。这方面即使花很多的钱也是买不到的,何况我们还没有这么多钱。”

钱学森是这个方针的最积极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在五院的开创和建设过程中,他一直坚持和贯彻了这个方针。他根据中国的国情,吸收了美国、苏联的经验,组建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发动机、弹体结构、推进剂、控制系统、控制元件、无线电、计算机、技术物理十个研究室,并确定从地地弹道式导弹、地空导弹和无人驾驶飞机三个方面人手进行研究。

钱学森是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他在组织液体弹道导弹研制队伍的同时,还安排了少数科技人员进行固体燃料推进剂的探索研究。这为后来我国固体火箭和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打下了基础。由于预见到运筹学不单能运用于武器装备研制,还要为研究未来武器装备的规划服务,钱学森在五院机构设置里,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机构——作战研究处,这可以说是我国国防系统分析研究工作的起源。在五院的直接领导下,还组建了国防科技情报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广泛收集火箭、导弹、无线电电子技术、耐高温材料、高能燃料等方面的科技情报资料。钱学森为此指示说“情报研究工作应以建立专题技术资料档案为主,缩短翻译战线,提高出版物质量。”

宗河:66前年的今天,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开启了!

钱老

中国的导弹事业和航天事业的科研工作,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从1956年的108日开始,踏上了艰辛探索的道路。

经过6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国的“火箭军”,我国的航天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走过来的路,不能忘记以钱学森为杰出代表的那一代人作出的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4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