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的初步探究

作者:马维康 来源:网络 2015-10-18 6692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国也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所产生的影响之大更是史无前例。

  摘要:本文旨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进行全方位的初步探究,分析其基本传播手段和在中国产生的影响,阐述其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探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以及文化渗透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借此为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提供意见和建议。

  1840年的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开始敞开国门、接触西方工业文明、融入世界统一体的开始,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开展大规模文化渗透的开端。自此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开始已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力度冲击着中国人的神经。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挟冷战之威,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传播和文化渗透的步伐。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国也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所产生的影响之大更是史无前例。所有这些现象我们都应该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基本内容和关键

  国家文化安全即主权国家的主流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系统、宗教信仰等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与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并在人民群众中间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

  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其本质是本国文化特质的保存和延续,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以及生活方式的安全。国家文化安全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性,但更强调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保障和促进传统和现存的民族文化沿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另外,国家文化安全还包括国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可,具有对本国文化的文化自尊心态。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和影响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在冷战结束之后迅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其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

  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有:(一)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传播媒体垄断,掌握全球话语权,宣扬其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对与其价值观不同的国家进行攻击和责难。(二)通过大众文化,借助各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如:电影、电视、广播、书籍、刊物、广告等,进行其文化产品的倾销,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三)通过经济领域活动的影响,借助跨国公司和对外贸易宣传其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实体商品为媒介推销本国文化。这种途径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要目的,主要着眼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生成环境。最常见的例子如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苹果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西方跨国公司的产品,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购买它们或在那里进行消费是一种时尚,它们也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四)通过教育途径的影响。教育是最直接改变一个人素质和思维模式的方法,也是对一个国家未来发展趋向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行为。借助经济、技术和人才等教育资源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推行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国持续不断的出国热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热切呼应。通过教育领域的文化渗透,西方国家在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输出其价值观的目的同时,还掠走了我国用大量资金培养的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五)通过新兴传媒互联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对现今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绝对优势和垄断权利,凭借网络的交互性、渗透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经常在网络上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大肆传播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我国的青年一代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新兴论坛和自媒体的出现和流行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网络游戏对中国青少年身心的影响和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的手段多种多样,借助宗教手段、科技手段和以西方节日为载体进行传播等也是其重要方式,在此不详细阐述。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宣扬西方世界的先进性,推广西方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严重侵犯了我国的文化主权,使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不断下降。其次,它的传播和中国国民对它的肯定,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打压,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自身正常的发展和演变,大幅度降低了国民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接触。另外,它冲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改变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大大削弱了中国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西方物质生活方式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逐渐深人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不同社会阶层和年龄层次的人们,尤其是中国的青少年,使人们在价值观念方面产生异化,导致人们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合法性”的认同。最后,它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而且基础较差,在科技和创造力方面犹为薄弱,西方文化产品在国内的流行和不正当竞争挤占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内市场。

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探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我国输出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一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等多个方面。

  (一)这是西方国家文化产业为自己的文化产品扩展市场、谋取商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也同样追求全球化,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扩张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今西方的文化渗透活动与18、19世纪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为寻求原材料、扩大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而开展殖民活动、

  划分势力范围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文化很早就已经作为资本主义商品开始被批量生产和销售,报纸就是其典型代表。世界公认的第一张具有现代意义的报纸《牛津公报》创立于1665年,而在1825年全球第一家通讯社,即法新社的前身哈瓦斯通讯社创立之后,文化和信息的批量采购、生产和消费更是进入到标准化、规模化、全球化的阶段。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870年全球最大的三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通讯社签订《通讯社联盟条约》,这一协定划分了三家通讯社在全世界的“势力范围”,三家通讯社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文化已经与一般工业产品一样,实现其在全球的配置。文化产业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以美国为例,它的电视节目普及率世界第一,票房收入占全球电影票房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美国的文化产业总收入十几年来在出口行业中一直位居第一,早在1998年就突破600亿美元。美国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二)是西方独特而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态。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特性中所蕴藏的坚定的“国民信仰”是产生“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西方国家对其文化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普遍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自己的文化是先进性和现代化的代表,具有引领全球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责任和使命,因此热衷于向全世界推行其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语言文字。此外,基督教文明内在的扩张性与征服性,使得西方民族天然地具有一种向外扩张的心理,这种心理也是导致西方国家一味地追逐世界霸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客观方面,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在文化领域的走在全世界的最前列,其文化的先进性和积极因素值得全世界借鉴,西方文化的自我更新和文化创造力也是其他国家效法的典范。西方文化目前的显著优势和领导地位是无法否认的。

  (三)是西方国家具有在政治、经济、军事、舆论话语权和科技等客观物质方面所占有的绝对优势。这是西方国家推行其文化霸权的物质基础。在经济上,目前美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7%,欧盟的总和比美国稍高一点,两者相加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六成左右。美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10年的连续增长,在新经济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政治方面,西方国家在全球大众传媒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世界舆论乃至人们的思想。他们基本上可以左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的决策,在联合国也处于优势地位。在军事方面,美国的军事实力等于中小非西方国家的总和,军事科技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在世界所有重要地区保持着军事存在。作为西方国家军事组织的北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规模还在不断膨胀。没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就形成不了文化霸权在实际外交操作中的地位。

  (四)是因为西方国家正把文化渗透作为控制他国民众思想和精神生活、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其目标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文化传播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操控的政治资源,他们有意识、有目地把它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通过把自己的文化打造为衡量一切文化的标准和尺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国受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实现对其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控制,借以实现西方国家的政治目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引用美国20世纪初的教育界名流,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斯的话作为参照,他是促使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关键人物之一,“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如果美国在三十年以前,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个国家来,并使这股潮流扩大,那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与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使用一种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其著作中也说:“它(美国的文化渗透政策)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

  (五)从中国国家安全的角度和现今的国际形势来看,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是其“西化”和“分化”中国,实现削弱甚至瓦解中国的战略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干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转而通过向其他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和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成为他们首当其冲的目标。美国针对中国所制定的文化渗透战略在著名的“十条戒律”中可见一斑,尽管这一文件的权威性还有待考证,但其清晰地表达了美国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意图和手段。“第二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九条,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使西方国家看到了利用文化进行“和平演变”的巨大力量,同时也加强了他们运用文化手段来“西化”其他非西方国家的信念。总而言之,西方对中国和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渗透,既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受到当今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既是18、19世纪西方全球扩张的延续,也因为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是西方国家物质力量和政治制度支持下的产物,又与之相互补充,反过来巩固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支配和主导地位。

四、西方文化在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入渗透,有着它们深刻经济和文化根源与深远的政治目的,是在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在中国民众中产生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经到了瞠目结舌的程度,正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现在的中国社会,似乎已经朝着美国希望的样子发展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为什么中国民众对西方文化有着如此的认可度和亲和力?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辨析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高雅文化、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另外,这与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有关。

  (一)是中国民众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在目前中国大众的普遍心理和价值观中,西方工业文化和其代表的现代文明一直是先进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趋势。而作为对比,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落后的和封闭的,是对人性禁锢的象征。这种观点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产生,经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大幅度强化而定型,在改革开放后又得到进一步巩固。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主义国家是时尚和潮流的代表,是值得仿效的对象。这一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偏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确实具有落后和不合理的文化内涵,但其中也不乏积极因素和可以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调整的成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自由和平等意识、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竞争和开拓的精神是其积极因素,但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消费主义,都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可以视为相互交流借鉴的基础。

  (二)是西方文化传播以大众文化为主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和输出的文化产品,其本质都是现代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和标准化两个基本特征,更具体地说,大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属性的商品化、传播的媒介化、制作的标准化、审美的日常化、形式的娱乐化、趣味的时尚化。实际上追本溯源,“文化产业”一词最早也是针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与市场化而使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当今社会存在三种文化形态,即面向精神层面的高雅艺术文化,面向生活层面的民间文化,还有面向消费层面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为目前的主流文化,比传统的高雅艺术文化和民间文化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大众文化的本质和最大的负面作用是对大众精神的操纵和控制。西方大众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引发人的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及时性、一次性消费文化,这对当前中国的社会大众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另外,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媒体管制解除,目前西方国家的大众传媒几乎都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掌握中,以传媒巨头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并把其传播视野扩展到全世界。这方面的典型如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其自我定位就是:滚动的、现场的、全球的新闻报道。尽管秉持客观性报道原则,但西方新闻传播仍然带有明显的偏见和政治意图。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大众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当前中国社会状况和大众心理也是西方文化渗透在中国产生巨大作用的原因之一。1、众所周知,经过近代的屈辱历史和中国传统社会体系的瓦解,加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在中国古代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早已丧失了其地位和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重新涌入,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趋势,中国社会大众也从原先单一的共产主义信仰体系演变为目前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选择意识也大大增强。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始流行,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大众对西方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认可度和亲和力。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再加上加入世贸组织,这些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持久的,也是极为深刻的。中国借鉴西方国家文化和制度的优点并积极投身全球化,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西方的文化渗透提供了更为合适的客观条件。总而言之,中国自觉的社会改造使当前中国社会和大众心理更加接近西方国家,这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更能得到认同和支持。3、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改革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地暴露了出来。物价上涨、房价过高、贫富差距过大、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些社会问题对维持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在不断下降,维稳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和重大课题。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西方文化和制度在中国民众眼中呈现出更强的吸引力。4、中国目前的文化体制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媒体主要以政府宣传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形式出现,社会大众对当今中国社会主流媒体的认可度并不高,转而把目光投向西方传媒和独立运营的商业传媒。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五、对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所提出的建议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提高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并制定相应政策,坚决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在新世纪发扬光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首先要确定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宏观基本态度和措施。(一)对于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予以客观评价。既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要有更为自觉的认识,要给予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要有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扬弃。简单地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当然不能简单地视其为现代化和人类先进文明的代表,也不能因为它的渗透性和扩张性而视其为洪水猛兽,一概予以拒绝和抵制。我们应该加强对西方国家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本质。对于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内涵,我们要在积极引进后加以学习并使之中国化,在学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霸权的实质和文化渗透的危害,要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中的不良观念和腐朽成分。

  (三)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反对其文化霸权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和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也是对西方文化渗透和入侵的一种积极防御。当然,我们必须要以承认文化的世界性和多样性为前提,建议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而不是走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道路。

  (四)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我国的文化创造力,保持文化先进性。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更是保障和促进传统和现存民族文化沿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利用本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资源,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扬弃、创造转化,锻铸出新型的文化形态。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优化文化资源配置,通过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增强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三)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使其规范化、高效化,增强文化创造力和活力,活跃文化市场和文化氛围。(四)在理论研究和宣传领域,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以此积蓄文化势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五)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六)我们应该运筹国际文化战略,推动建立和平、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文化新秩序。

  总之,我们强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但它并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能否重新振兴的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在当前西方文化霸权日益向全球扩张,特别是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的文化安全以至政治、经济安全的今天,我们更加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必须及早地作出战略抉择和安排,以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我国的民族精神[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7061.htm

  [5]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

  [6]弗兰克·宁科维奇.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J].编译参考,1991,(8).

  [7]肖华锋,邓晓伟.从“文化帝国主义”看美国的文化扩张[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9.

  [8]孟健.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J].现代传播,2001(1):6-8.

  [9]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0.

  [10]可口可乐成饮料大赢家[N].北京青年报,2002(9).

  [11]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26.

  [12]房宁.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41.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