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作者:黄庭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1-17 743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生产过剩十分严重,居民收入远低于消费品产出,加上分配不均,消费仅占GDP30%左右,占消费品价值60%左右,各种产能利用率仅70%左右。但政府却不愿借债等增加开支,用于补贴居民,降低生产过剩。本文收集西方各国统计资料指出,西方各国国债都是一直增加的,美国更是在过去一百年都是如此,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国债,实际上是不需要偿还的。对比美国政府给国民补贴,常常超过政府开支一半,2020年甚至占70%,给个人补贴高达4.18万亿美元,接近当年中国个人消费,主要靠国债解决。在过去20多年,日本国债/GDP之比都不断增加,到去年已经增加到264%,如果中国也达到这样比例,国债就会增加到300万亿元,但实际不到20万亿。新中国建国前后,就曾经大量印钞,约占当年政府开支一半,接近战争开支。日美都通过加大基础货币在M2货币总量中比例,从而让央行大量印钞,成为购买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我们讨论国债问题,是因为增加国债就是给政府增加可使用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国内各种问题,包括生产过剩等产生的经济问题。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包括生产和分配。不能增加生产,经济就会停滞;生产增速降低,经济就会减缓。然而,市场经济下,生产量与个人收入和分配密切相关。产品生产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分配出去,在市场经济下,不仅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而且很多产品还需要维护费,储存费等;积存太久,还会变成废物,使得企业不会继续生产了,从而减少生产量和经济增长率。

市场经济下分配是通过工资、奖金和补贴等手段间接分配给全体国民的,人们使用个人收入,购买各种物资,实现各种产品的分配。要实现良好分配,就必须给国民分配足够多的收入,近似等于消费产品价值的收入,使得消费产品分配能够实现。但在自由市场经济下,资本家总是倾向于压低劳动者收入,获得更多利润,这会导致生产过剩不断增加,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最终爆发经济危机。这是马克思早就在资本论中指出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

如何解决生产过剩危机?这就要求政府不能站在个体资本家的角度和立场,而应站在国家经济管理的角度,提高劳动者收入,从而降低生产过剩。有人主张,政府官员应当上门服务,用这种思路管理经济,经济必然陷入灾难。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给企业增加国内市场,而增加老百姓收入,就是唯一能够增加企业国内市场的措施。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1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与消费品产值之比(以下来自国家统计局data.stats.gov.cn)

个人是唯一的消费品购买者,所谓政府消费,实际要么是政府投资,要么是重复计算的个人消费。要想消费品不过剩,就必须要求整个社会的个人总收入至少超过消费品总价值,个人消费价值应等于消费品生产值。考虑到个人收入并不全部用于消费,还有一部分作为储蓄和投资。就现实来看,生产和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个人有负债消费,使得情况更为复杂,然而,多年平均来看,个人收入应大于消费品生产额。但我国最近30年,个人消费一直仅占总产出的30%水平,个人收入占GDP比重不过40%水平,都远低于消费品生产量,显然过剩是十分严重的。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之初,比例较高,但此后持续下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导致收入和消费比例出现巨大差距,一直保持下来。此后过剩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给西方了。美国和西方基本上都不再生产工业消费品了。如果考虑我国生产过剩情况下采取的低汇率,导致高价进口,从而严重低估了我国产出,实际比例还要更低,例如本人估算,我国个人消费占GDP比例,最近20年仅在30%左右,最近几年还持续下降。这是因为如今中国私人资本过于膨胀,他们公开鼓吹007、996压榨工人,过去拖欠工资的潜规则都变成公开的,有人甚至还公开声称,对资本家的过错和犯罪,能不判就不判。从统计数据来看,个人收入占整个社会产出的比例在下降,都是这几年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因为生产过剩一直很严重,我国企业开工率一直较低。按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就是产能过剩,低于75%就是严重过剩。2016年以来,几乎所有行业,在几乎所有时间中,全部产能过剩,而采掘业和非金属矿制造业更是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这也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都竞相低价出口,很多时候都是赔本吆喝,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出口退税补贴,高达17%退税率,根本就没有经济价值。如果计入闲置生产能力,则中国生产过剩就更加严重了。为了减轻生产过剩,则是不断对外妥协,给国外奉送利益,包括不断增加的出口退税,加大放弃货币主权,让美国和西方印钞“购买”中国资产,即所谓资本项开放,根据公开数据,已经增加到90%了。如此发展模式,最终中国会变成当西方经济殖民地。过去日本发展20年,就赶上美国消费水平,如今中国高速发展40年,人均生产能力都远超日美巅峰时期,但个人收入和消费只有美国7%左右。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2美国个人收入占国内总产出之比(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gov以下同)

对比美国,在过去的100年,个人收入要占当年产出75%以上,如图2所示,最高达到95%,即使在1929年到1937年,占比都高于80%,但是,由于不同阶层收入相差悬殊,到1929年仍然爆空前的经济危机,生产下降一半,失业率飙升到30%以上。美国虽然号称是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十九世纪早期,就提出了高工资优势理论,抬高工人工资占比了。由于美国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政府几乎等于免费给美国居民提供一定的肥沃土地,例如,1820年,美国通过法令,将西部土地的最低出售价格再次降低到每英亩(等于中国6亩)1.25美元,不到美国工人半天工资,对比中国一个普通老百姓,就是不结婚养育后代,劳累一生也难以积累如此财富。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没有美国人会接受低工资了。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3、美国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和GDP百分比,以下均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Table 5.1. Saving and Investment by Sector:https://apps.bea.gov/iTable/

面对1929年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曾经大幅度增加了政府投资,到1932年,胡佛担任总统的最后一年,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56%,比私人投资还多28%(与美国洗脑宣称显然是相反的,凯恩斯主义的大投资不是罗斯福实施,而是胡佛实施,罗斯福时代实施的是失业救济),如图3所示,却没有多少效果。这是因为政府投资占GDP比例很低,在胡佛总统时期,最高仅占4.0%。对比二战期间,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甚至超过85%。

美国当时解决经济危机的另一项主要因素,是大幅度提高失业救济等福利待遇,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到1936年,美国政府当年支出27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等个人社会福利,接近政府投资;不过此时的救济力度仍然很低,与当年美国总产出692亿美元相比,仍然很低,仅占不到4%,1938年减少了政府投资和补贴后,美国失业率又升高到25%。

在此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理论上总结了美国政府的两种具体措施,其一是国家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消耗过剩产能,而且增加雇佣工人,使国民收入增加;其二是立法,大幅度提供最低工资,同时政府提供较高的失业补贴金,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国民收入。两种措施都增加了最终分配,减少生产过剩,从而限制危机的爆发。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4,美国政府补贴占政府收入和GDP之比

但是,由于二战前美国政府的力度不足,并未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直到1941年底美国参加二战后,为战争大幅度增加生产和军队,才彻底消灭了失业,走出了经济危机。战后美国则同时增加投资和补贴,尤其是立法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加上大幅度增加失业补贴,到2020年,对失业为主的个人补贴已经增加到超过4.18万亿美元,超过当年政府收入70%,参见图4。与政府投资不同,给底层的个人补贴基本都用于消费,从而全部用于减少生产过剩。

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增加福利,都需要政府增加开支,政府都需要增加收入才能实施。尤其是此后不久,美国又加入二战,组织了高达1210万人的军队,还为盟国生产军火,政府开支从1929年85亿美元,猛增到1945年823亿美元,几乎增加了10倍。当时美国一方面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高达94%,也就是个人收入较高部分,个人只能得到6%,其余94%都上交政府。里根总统当时是个小有名气的演员,在回忆录中介绍,每年只工作2个月,就不愿工作了,因为工作更多时间,都是为政府做贡献。当时美国政府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个人缴税,例如,1945年美国政府收入为514亿美元,其中个人贡献了250亿美元,约占一半;其次是151亿美元关税,公司缴税仅为107亿美元。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5美国中央历年来的政府负债率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6,美国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百万美元)

此外,就是大肆举债。仅1945年美国政府就增加债务309亿美元,约占当年国内产值15%。当年美国中央政府债务占国内产值比例,简称负债率,更是接近120%。参见图5,如今美国更是持续超过130%。政府举债是解决政府资金短缺最方便的方法。从最近50年甚至100年历史来看,美国政府债务总趋势是增加的,参见图6,如今已经超过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还债,不过是借新债还旧债。美国政府在过去100年从没有减少债务,也可以说,从未真正还债。

这并非美国一个国家如此,西方各国都是如此,包括货币发行权都上交欧盟的欧盟各国,都是不断增加中央政府债务的,以下是主要西方国家情况: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7英国国债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8意大利国债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9法国国债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10德国国债

甚至日本不仅每年增长,而且与GDP比值也在不断增长,如今已经增加到264%,如果中国也有如此高的负债率,国债就增加到300万亿元了,而中国实际国债不到20万亿,负债率不到日本7%。参见下图11:

黄庭民:西方各国为何敢一直肆无忌惮增加国债?
图11日本中央政府负债率(国债/GDP)

美国和日本的国债都太高,如何保证中央政府能借到钱?美国最近几年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大幅度降低衍生货币,增加基础货币。通常一定的经济规模就需要政府为市场提供对应的货币量,通常包括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发行的衍生货币。减少衍生货币,就可以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2008年初美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仅有8800亿美元,但到2023年美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到8万亿美元,几乎增加十倍。基础货币占M2货币总量10%增加到40%。由于美国央行发钞主要购买国债,从而保证美国国债的发行。日本M2货币总量为1240万亿日元,而基础货币发行量则高达677.2万亿日元,占M2货币总量55%,其中600万亿用于购买日本国债,约占国债发行额40%。

历史上很多国家包括中美等都曾经大肆印钞。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就曾经大肆印钞,导致美元严重贬值,以至于美国留下一句成语,不值一个大陆币,意思是不值分文,其中大陆币,就是独立战争期间联邦发行的纸币,由于发行过多,导致严重贬值。蒋介石也因大肆印钞,先后导致法币和金圆券变成废纸。

如今中国和西方各国都禁止央行自行印钞,而是要求央行印钞必须购买国债等债券,作为货币发行依据,美国和西方各国主要购买国债,从而让央行发行的钞票,都交给政府。由于政府支付国债利息给央行,基本都上交中央政府财政部,从而等于让中央政府免费获得了央行发行的钞票。继日本20年前加大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占货币总量比例后,美国自2008年以来,也在不断加大这个比例,使得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增加了近十倍,占货币总量比重也从10%上升到40%,都是通过给中央政府增加国债的方式,在给政府提供资金,从而可以补贴居民,其中美国在2020年给个人补贴占政府收入超过70%。

我们的问题在于,发行的基础货币,都大部分兑换外汇,交给西方资本家,如今高达20多万亿;而发行的衍生货币,也配套西方印钞“投资”3到5倍,等于给西方资本家提供的货币高达100万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却从不贷给自己的政府。

当年新中国刚成立时,那时中国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连年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由于战争导致交通阻塞,生产下降,物资供应匮乏,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历史上最高峰相比,工业产品产量下降50%到90%左右,粮食产量下降25%。其次,国民党长期依赖发钞搞内战,发行的金圆券和法币都先后崩溃变成废纸,人民都不再信任纸币,而很多商人则变成投机商人,利用物资供应短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加剧通货膨胀。第三,国家财政极度困难,当时国家财政收入折算到小米为303亿斤,但支出却高达570亿斤,很多地方刚刚解放,并无征税能力,同时实行留用民国政权军政人员政策,争取大多数中间派,减少反抗,也使财政发工资的人员迅速增长到900多万人。第四,战争向全国扩张,军队也在迅速扩大到500万人,军事开支随之增加,当时占一半以上国土还是国民党反动军队控制,还有100多万军队,还在西南很多地区留下了大批土匪等反动势力。第五,当时各地物价上涨很严重,1949年春,华北发生大旱,到4、5月份,物价普遍上涨50%左右,13个主要城市批发价平均单月上涨72.4%;到7月份,投机商人操纵银元售价,带动粮食、棉纱等商品投机,单月平均物价指数又上涨104.6%。

当时新中国主要依靠发行国债和印钞解决战争开支问题。中央财经委,提出货币发行的方针,首先应当保证解放战争需要,其次才是稳定物价[1]。考虑到按照军事开支需要印钞,预测物价每月将会上涨20-30%,预先布置印制面额为500和1000元的人民币,才能满足更多货币发行需要。当时经中央批准并落实布置新版人民币印制准备工作,后来发行了大量人民币。1949年11月陈云起草的指示指出[2],“从1949年7月底到11月13日,发钞量从2800亿元增长到1.6万亿元(增长5倍多)。……从十月初直今天为止,共发行将近8000亿元,我们手内绝无回笼或抵消此巨大数量货币的物资”。按照中财委报告,1949年共发行货币29951亿元,比上年底上升167.3倍[3],平均每月增长53.2%。到1950年2月1日,发钞量又增加到4.1万亿元[4]。当年各解放区财政收入合计2.58万亿,但支出高达4.99万亿[5],其差额2.41万亿,都是由印钞来提供的,占印钞量80%以上。当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一半以上[6],因此,军费基本上是靠印钞解决的,占军费95%以上。也就是说,货币发行成为政府主要融资渠道,是当时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最重要资金来源。

另一项措施是发行公债。发行公债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为回笼货币、控制通货膨胀、筹集资金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都发行过公债。1949年8月,陈云将准备在年底前发行2400亿元公债的建议电告中央[7]。毛泽东即致电陈云回中央加以讨论。1950年1月第一期公债开始发行,到3月全部售完,原定第二期公债因国家财政经济好转未再发行。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弥补1/4的财政赤字,减少了货币发行,逐步消除了群众持币抢购的恐慌心理,缓解了市场压力,稳定了物价,维护了新政权和人民币信誉,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此外,中央财经委员会主持建立了统一的财政和资金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举措的落实,如冻结公家存款,吸纳私人存款,暂停收购农产品等,使物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迅速平稳下来[8]。截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已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不再超发货币,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得以结束。与此同时,人民币也牢固地占领了市场。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国外经济学界的一些人士,对中共财经部门指挥的这场稳定物价的战斗也十分佩服,认为在短时间内使如此剧烈的通胀得到控制,简直是经济上的奇迹。此后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开支很大,却再也没有通过超发货币来筹集资金了。

如今中国有庞大生产能力,早已成为世界工厂,大部分工业产品产能和生产量都超过世界一半,就是人均都超过美国巅峰时期,而且过剩十分严重,反而不敢自行发行货币,发行的货币主要兑换外汇,交给西方资本家,从不贷给自己的政府。反而因为缺钱,无法实施消除生产过剩的两项措施,导致经济危机在一步步加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马克思早就论证过,政府即使站在公正立场处理资本家与工人矛盾,都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如此持续下去,必然导致经济崩溃,精英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1]曹应旺著.开国财经统帅陈云.中译出版社,2015年6月,第348页

[2]《当代中国财政》编辑部编.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史参考资料1949-198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6月,第1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财委财政金融计划处,关内1949年发行总结,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第167页

[4]陈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54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财委,1949年财政金融状况,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第166页

[6]朱培民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8月,第7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金融卷.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6月,第245-260页

[8]徐达深总主编;谭宗级,程中原,陈东林,许晨光,刘峰副总主编.共和国史记第1卷东方破晓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0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