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警惕特朗普借关税谈判构筑对华“经济铁幕”!
特朗普对华关税战再添新动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计划利用关税谈判向全球70多个国家施压,逼迫其在经贸领域孤立中国,从而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网开一面。
看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背后还有着更卑鄙的企图!图穷而匕首现,美国借关税谈判对华实施“经济围剿”的动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 。
挥舞关税大棒,构筑“经济铁幕”。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就是妄图用关税减免当“胡萝卜”,用贸易壁垒当“大棒”,胁迫各国建立对华贸易的铁幕。
剑指中国,美国财长是主要推手。
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被特朗普称为“华尔街最聪明的人之一”的贝森特正是这一提议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另见本号文章《美国的“钱袋子”,大概率由他来接管》)
目前,在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决策成员中,贝森特可谓举足轻重,特朗普在“对等关税”政策方面高度重视贝森特的意见。
4月9日,特朗普面向新闻媒体宣布暂缓加征对等关税90天,贝森特就站在他身后。而在宣布这一决定前,特朗普分别在空军一号和白宫办公室内与贝森特进行了两次深聊。
4月16日,特朗普亲自带队与日本政府举行关税谈判,贝森特也是美方谈判团队的核心人物。
贝森特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得意门生,他曾参与1992年“狙击英镑”和2013年做空日元等标志性交易,在美国业内一度被称为是“打败英国央行的人”。
这份对华“经济围剿计划”的灵感或许源自贝森特的老本行:做空。他坚信,只要切断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便能像当年击溃英国一样击溃中国。
特朗普与贝森特。
多边施压,妄图“逐个击破”。
此次贝森特使出的“阴招”主要可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 阻断中国商品转运通道,要求第三国不得允许中国商品通过其境内转口至美国;
② 限制中企海外投资,禁止中国企业在第三国建设基地来规避美国关税,并要求相关国家不得让中国的“廉价工业品”进入其本国市场。
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此轮谈判的目的,就是迫使美国的贸易伙伴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给中国施压,削弱中国在对美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4月初,贝森特还曾表示,美国本轮关税战主要目的是先与“盟友”们达成协议,然后“作为一个集团来处理中国问题”。
为此,贝森特编制了一份自认为“很快就能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名单,并将这些国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以差异化策略进行胁迫。
在亚洲,美国对越南、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进行“优先施压”,试图利用其地缘战略价值加快构建“遏华包围圈”。
在美洲,美国以美加墨协定等为筹码施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国家,要求其切断与中国的产业链联系。
而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美国则选择投放经济诱饵,承诺减免农产品、轻工业品关税,换取其加入对华经济封锁联盟。
胁迫他国,注定失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国试图通过施压贸易伙伴孤立中国的策略必将遭到巨大的现实阻力。
罔顾全球化发展大势。
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中国已与166个成员方中的绝大多数建立了深度贸易联系,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5%左右。
同时,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中国是全球唯一覆盖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与世界搭建起了广泛且紧密的经贸依存关系。(另见本号文章《你选择“挥拳”,我选择“握手”》)
2024年,中国与日本贸易总额达3082亿美元,与东盟贸易总额达9823亿美元,与欧盟双边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
此外,202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推动石油人民币结算,俄罗斯、伊朗等产油国已启动“石油美元脱钩”进程。
不久前,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数据显示,东盟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均已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整体对美出口额占比已从2000年的24%降至目前的不到15%,而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同期却增长了两倍。
忽视其他国家发展诉求。
各国之所以愿意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是因为中国有着强大的“中国制造”,同时奉行平等互利的国际经贸原则,与中国做生意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一贯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所无法取代,也无法给予的。
对欧盟来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即便在全球贸易低迷的当下,中欧贸易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中欧贸易规模超过7300亿欧元,尤其是欧盟对华汽车、精密仪器出口的增长,为德国等制造业大国提供了关键市场缓冲。(另见本号文章《特朗普关税冲击下,中欧正在加速战略靠拢!》)
对东盟来说,中国是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区域一体化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经贸合作、投资增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新兴领域合作等多个维度,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化工品等中高端制造商品,东盟提供农产品、矿产等初级产品,已经形成“中国技术+东盟资源”的协同模式。
不难看出,美国要求其他国家放弃中国这个重要生意伙伴,纯属痴人说梦。
后院起火,后方不稳。
关税战打响以来,特朗普政府于外引起包括盟友在内的各国强烈不满,于内招致民怨四起、后院起火。
经济自残,政局不稳。
从政坛到民间,美国国内被特朗普高频率的“经济自残”政策搅得怨声载道。
针对关税问题,财长贝森特、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官员不断对媒体做出相互矛盾的表态,特朗普政府幕僚团队暗流涌动、内讧不止。
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更是起诉特朗普政府,批评其关税政策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打响了美国各州“反关税第一枪”。
资本也在加速逃离美国,华尔街巨头抛售美债,特斯拉、英伟达等企业股价暴跌,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贸易战将引发金融危机”。
据统计,近期全美爆发了超1200场反关税示威,农业州选民怒斥特朗普“毁了生计”,共和党的支持率也出现暴跌。
全美爆发反关税游行。
增加民众负担,加剧贫富差距。
福利经济学原理早就揭示,高额关税的本质是“向消费者征税补贴低效产业”,最终影响产品市场竞争,保护落后低效产业。
这种通过扭曲市场机制制造虚假获益之举,受伤最多的还是普通底层消费者。分析人士指出,这不是经济政策,而是财富转移工程。
在美国国内,关税红利集中于少数受保护行业,而中低收入群体承担了主要成本。
瑞银测算显示,为应对关税冲击,美国商品的零售价已提升了10%-12%,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连日来,众多美国民众抢购和囤积日用品。
在实施关税政策的同时,特朗普政府却将企业税从21%降至15%,大量的减税红利流向了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的群体,而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税负则大量增加。
美国前财长批评称:“削减医疗补助和食品券,却推行惠及富人的减税政策,这实际上是对劳动者的打击,与特朗普宣称的‘保护蓝领工人’完全背道而驰。”
显然,美国冷战式的胁迫手段在全球化时代已然失效,这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用脚投票”的生存法则:美国的一纸政令对抗不了全球化历史大势,构筑对华“经济铁幕”纯属美国一厢情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美国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大搞霸权霸道霸凌,必将被世界唾弃、被时代抛弃!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