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娟:英国历史教科书延续侵华逻辑

作者:张利娟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2025-02-22 2208

张利娟:英国历史教科书延续侵华逻辑

英国历史教科书宣称“文化冲突引致鸦片战争”,淡化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竭力把西方美化为中国的“救世主”。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国历史教科书写道,“英国决心给中国一个惨痛教训……军队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夷为平地……洗劫圆明园的行为主要是想明确告诉中国这样一个事实:中国除了服从外国列强之外别无选择”。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与无辜百姓、占领北京后挨家挨户抢掠金银财宝等行为轻描淡写地叙述,而对于义和团围困使馆和教堂事件以及在华西方人的“苦难”则浓墨重彩地渲染,旨在告诉阅读者和学习者,义和团事件是“野蛮对抗文明”、“中国对抗世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则是“文明征服野蛮”的“正义”行动。

从鸦片战争肇始,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既敌视又蔑视——中国地大物博但国力虚弱,有发明创造但墨守成规,讲迷信而又信仰缺失,故步自封而又腐败无能。

近代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是一副衰败的国家形象,其目的是用来论证英国殖民扩张的合理性。在西方近代所谓“进步”、“自由”、“文明”的宏大历史叙事中,中国是作为否定性的“他者”形象出现,帮助西方现代文明完成自我认同,并确认以西方为中心的地缘文明秩序。衰败的中国,需要“进步”、“自由”、“文明”的英国来“拯救”,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被披上“正义”的外衣。

(原题《镜像·想象·真相: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摘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0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