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二代到革命者,恩格斯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作者:郑声 来源:深耕纪 2025-08-06 44

8月5日,意味着恩格斯——伟大的“第二小提琴手”,离开这个世界整整130年了。

从富二代到革命者,恩格斯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他活泼好动,毫无学究气;他仪表堂堂、和蔼可亲;他兴趣宽广、博学敏思;他善识醇酒美味、擅长骑马猎狐。

他是语言天才,精通粗通语言达二十余种,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保持终生,他是军事问题专家——马克思的女儿们称他为“将军”。

他总是井井有条,而马克思总是把东西摆得乱七八糟,两位老战友这方面有天壤之别。

马克思称他是“欧洲最有教养的人”。

从富二代到革命者,恩格斯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保尔·拉法格说,对于这个整天同他们(指商人们)打交道的人的卓越的才智,他们是毫无所知的,因为恩格斯决不轻易在他们面前表露自己的学识。他交际圈的一位夫人甚至说 “恩格斯是一个轻浮的人”。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他也不愿意他们了解他的另一面。

是的,他是富二代,是商人,是社交达人。他能够很好地融入他的朋友圈。

但是,他更重要的身份是革命者,工人阶级的革命家。

为了伟大的事业,他一生大半时间在从事他所厌恶的商业活动;他不仅资助马克思一家,也资助那些流亡的工人和进步人士;他对朋友们大方,自己却很节俭,有限的几套衣服总是穿得很得体;当他彻底结束公司的工作得到解放时,他兴高采烈,忍不住流下泪来。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我刚刚获得的自由使我高兴极了。从昨天起,我已经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年轻了十岁。今天早晨,我没有到那阴郁的城市里去,而是趁天气晴朗在田野里漫步了几个小时。”

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记述了恩格斯辞掉商业活动那天的情景。恩格斯早上出门时大叫:“最后一次了!”傍晚时,“我们站在门口等他回来,远远看到他走过田野……手中的拐杖在空中飞舞着,一路唱着歌走过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那是真正的挣脱牢笼、身心解放的快乐。

为了工人的事业,他忍耐了大半辈子——他是这样恩格斯。这与性格率真甚至有点远离人间烟火的马克思形成鲜明对比。

富二代恩格斯,却与一位最底层的爱尔兰女工结合,她叫玛丽·白恩士。燕妮曾经对玛丽抱有成见,她出身贵族,与马克思两小无猜。这又是两位老友的鲜明对比。

从富二代到革命者,恩格斯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恩格斯后来说:“我的无产阶级立场,不只是理论的选择,更有生活的根基。”玛丽正是这种根基的象征,也是他与资产阶级决裂的象征。

青年恩格斯的决裂是痛苦的,他并非一开始就在双重身份间游刃有余。

他与玛丽的结合也非偶然。为深入揭示工人的悲惨命运,他未满20岁时就曾多次进行工厂调查,了解工人的真实生活。他的出生地巴门位于乌培河谷,是当时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方,1839年他发表的《乌培河谷来信》,就记录了工人的非人处境。

他青年时期曾与家乡一位资产阶级少女有过婚约。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体面的商人,并与本阶级的女孩结婚,维持家族的地位和利益。在当时的德国,子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安排或撮合,恋爱自由受到限制。

他早年曾对这门婚约持犹豫、顺从的态度,但很快发现与对方缺乏精神共鸣。随着恩格斯接触更多的新思想,并亲身观察工人生活,他对资产阶级家庭和传统婚姻观念越来越反感。他逐步疏远了这位未婚妻,最终主动解除婚约。

与其说他在双重身份间游刃有余,不如说他是在痛苦选择之后的忍耐与坚守。

他曾对马克思诉说过他的痛苦:

我的妹夫不断劝我,加上父母的压力,我不得不暂时屈服于他们的意愿。我现在已经在办公室上班十四天了——我的恋爱事件同时也逼我不得不如此,可是越想越觉得沮丧,整天在钱堆里打滚实在太可怕了,巴门这个地方太可怕了,但更可怕的是,要我当布尔乔亚阶级和工厂制造商,去对抗无产阶级。在我父亲的工厂工作几天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可怕的感觉,以前竟从未注意到这些……要不是每天还能把一些精力放在写英国的悲惨处境这本书上面,我可能真的要疯掉了,这多少纾解了我的一些怨恨。要是你不去写作的话,要当一个共产主义者,同时又维持自己的布尔乔亚地位,这似乎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你同时要从事宣扬共产主义真理,又要经营工厂做生意赚钱,这似乎就做不到了。

1842年,22岁的恩格斯被父亲派往英国曼彻斯特管理家族合资的纺织厂。曼彻斯特是当时工业革命的中心、工人阶级生活最艰难的城市之一。

在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工厂里,恩格斯完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包括事业与爱情。

他不满足于只做资本家的儿子,主动走进工人居住区,进一步了解底层生活。

从富二代到革命者,恩格斯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他在父亲的工厂里遇见了玛丽。玛丽聪明、机敏、性格直率,从童年起就熟知无产者的困苦,深受工友信任。玛丽主动带他深入工人区、贫民窟、酒馆、集市,结交了大量工人朋友,近距离观察工人生活中的详情细节,获得了关于工人阶级状况“有血有肉”的第一手资料。在玛丽的帮助下,恩格斯最终打破了横亘在资本家少爷与工人之间的障碍。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许多资料和故事都来自玛丽的引荐和介绍。

他在日记和信件中多次表达对玛丽的敬意和感激,称她为“我的引路人”。

他们很快相知相爱,虽未正式结婚,但始终以伴侣身份共同生活。

玛丽是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在当时英国工人中有着特殊地位。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假若英国没有找到又多又穷的爱尔兰居民作为替工业服务的后备军,英国的工业就不可能发展得这样快。”爱尔兰人也带来了斗争的传统,许多爱尔兰人成为了工会会员。

玛丽是曼彻斯特工人运动的活跃分子,常常参与工会活动,参加罢工、集会等活动,并协助恩格斯联络工人和革命者。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玛丽很好地担当了他的“革命伴侣”,担任通讯员、传递情报,有时还掩护恩格斯躲避警察追查。恩格斯流亡时期、经济拮据时,玛丽始终陪伴左右,共渡难关。

玛丽性格低调、从不张扬,甘愿做恩格斯背后的支持者。她不愿举行宗教婚礼,恩格斯始终尊重她。

玛丽身体羸弱,生活清贫,1840-1850年代曼彻斯特工人区流行疾病,她也时常身患疾病。1863年,玛丽因病去世。恩格斯十分悲痛,给马克思写信说:

“亲爱的马克思,玛丽死了。昨天下午三点钟,她安静地、没有任何痛苦地走了。我失去了我生命中最亲密的朋友。”

玛丽并不是历史舞台上的名人,但她作为早期的工人阶级女性代表,见证并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我们之所以着重提到玛丽,是因为恩格斯与玛丽的结合,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玛丽也是恩格斯理解、认同并投身工人阶级生活与斗争的重要推动者与当事人。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恩格斯逝世130周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