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G20讲话赢国际赞誉 “传递的信息具有宏大格局”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8-12-01 875

蓝花楹盛开,正是南半球阳春时节。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发轫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弹指一挥间。在各类风险加快积聚、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历史性选择之际,二十国集团如何继续发挥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作用,落实历届峰会共识,引领世界经济前进方向?

在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二十国集团应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阐述了中国主张。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呼吁各国登高望远,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展示战略视野,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赢得国际人士广泛赞誉。

“中国展现了大国风范,只有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未来”

两年前,杭州西子湖畔。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各方达成杭州共识,致力于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今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主题是“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表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继承并延续杭州峰会的共识和成果。

阿根廷政治分析咨询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表示,“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我们特别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主张。习近平主席强调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各国人民的共同需求。”

“我十分认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阿根廷国际关系顾问委员会顾问何塞·塞尔巴·塞拉特认为,当前应对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离不开各国共同努力,合作与协商才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挑战的正确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阿根廷《当代》杂志创始人古斯塔沃·伍表示,“习近平主席传递的信息具有宏大格局,是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发声,语言平和又给人以巨大力量。”

阿根廷学者斯蒂文·佐特勒在中国生活多年,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中国展现了大国风范,只有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未来。”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如何克服当前的难关,世界应当认真倾听中国声音,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习近平主席讲话发出了支持多边主义的有力信号”

5年前,俄罗斯圣彼得堡。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呼吁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今天,这一任务更加迫切。二十国集团成员间月均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比半年前翻了一番,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可能下滑0.3%。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需要合作应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呼吁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

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培尼亚说,对许多国家特别是像阿根廷这样面临创造就业和减贫任务的国家而言,融合越紧密,就业和发展机遇就越多。阿根廷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西迪罗普洛斯表示,“我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的观点,面对挑战,各国只有更好合作,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阿莉西亚·巴尔塞纳指出,本次峰会是应对当今世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多发等挑战的一次良机,“习近平主席讲话发出了支持多边主义的有力信号”。

“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习近平主席对二十国集团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发出的倡议,表达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心声。

“中国将向世界进一步敞开市场,这令人兴奋”

“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将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中国市场。”在二十国集团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再次发出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邀请。

从进博会归来的阿根廷牛肉协会主席乌里塞斯·伏尔特一脸兴奋:“习近平主席说,中国将向世界进一步敞开市场,这令人兴奋。”他告诉记者,在首届进博会上,参展的13家阿根廷牛肉企业获得的成果超出预期,明年一定会有更多阿根廷企业赴华参展,收获同样的喜悦。

进博会是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进博会期间,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前来“买买买”,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俄罗斯记者普拉文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习近平主席继续强调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挺立潮头、把握未来。中国将与各国一道,为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管克江、裴广江、王迪、王海林、张卫中、张远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2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