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述评之三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1-04 543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战线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群众文化获得感大幅提升,文化事业呈现出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文化产业展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美风姿。

-密集出台的法律政策搭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推出的改革政策文件多达30余件,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评奖、媒体融合、新型智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市场、文化财税等各个方面。

搭建改革“四梁八柱”,文化建设“强魂健体”

104: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97:已完成97项

7:其余7项正抓紧推进,将如期在2020年完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媒体敏锐注意到“实施方案”4个字,之所以叫做“实施方案”,就是要突出狠抓落实,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全部建立台账,一月一反馈、一季一督察,全力推进、逐一销号。截至目前,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97项,其余7项正在抓紧推进之中,将如期在2020年完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统筹协调、有章有法,是本轮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纵深推进时始终保持蹄疾步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成为文化之魂。如同铁锤敲钉,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动作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30多项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从具体事情抓起,从重点人群抓起;《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纳入重要职能……此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作品创作演出,文艺评奖大幅压缩后,重点奖励那些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的作品……

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效果明显。目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经成为我国文艺界的新风尚,每年文艺工作者200多万人次的下乡演出服务百姓近6亿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越来越多,在备案的影视剧中,现实题材作品超过六成。

让文化的河流在制度的堤岸中奔涌,密集出台的法律政策搭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推出的改革政策文件多达30余件,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评奖、媒体融合、新型智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市场、文化财税等各个方面,电影、戏曲、出版、书店、动漫、小微企业等都成为受益者。

文化立法5年翻了一番。新制定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使我国文化领域法律增加到7部。

按照改革要求,政府加速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原文化部的全部13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3项,下放6项,仅保留4项,取消和下放的项目占比69.2%。如今举办演出、开办网吧都可以按照先照后证的原则取得资质。为了一个批文反复跑政府、盖公章的情况大幅度减少了。

公共文化惠及全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增强

6736万:2017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发放6736万个借书证

7.45亿:公共图书馆接待7.45亿人次

99.07%:全国99.07%居民能收看电视

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不论是乡村的文化大院,还是城市的社区书屋,不论是老年人的广场舞,还是年轻人的演唱会,到处热气腾腾,充满活力。据调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2%以上。群众的高满意度来自3个方面:一是文艺作品的思想格调提升,单纯重视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而忽视社会影响的倾向被初步扭转;二是文艺作品的艺术质量提升,涌现出很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提升,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更加便利。

这样的获得感来自改革释放的红利。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迈向纵深的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统筹全局、通盘考虑,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系统性大幅提升,许多以往困扰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动真碰硬的改革中被顺利化解。

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4年3月,由2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使分散在各部门中的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样重要的改革政策,就是在协调机制下制定出来的,细化90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由26个成员单位牵头推进,有效形成了合力。

当前正在各地加速推进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更是体现了“握指成拳”的效力: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协等合作,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实施“阳光工程”,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问题。文化、党建、科技、民政等力量在基层拧成了一股绳。

改革向纵深推进也推动着文化机构不断创新。杭州的文艺爱好者在手机上就能预约舞蹈、书法课程,而且全部免费;宁波的读者想借书,给图书馆下单,快递就能送书到家;上海的市民无论在哪个区都能使用“文化云”。浙江文化礼堂、安徽农民文化乐园、山东文化大院、甘肃“乡村大舞台”……一大批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群众。

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我国3166个公共图书馆发放6736万个借书证,比2013年增长1倍多;接待读者7.45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3倍多。44521个群众文化机构举办198万次活动,服务群众6.4亿人次。全国99.07%的居民能收看到电视。

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文化强国展露雏形

13%:2012—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超13%

34722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4722亿元

从文化资源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经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5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从量到质都迈上了新台阶。不论是出版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涌现。

目前,我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居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全球第二。2018年,我国电影票房首破600亿元,达到609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9.06%,实现票房新高。电影《战狼Ⅱ》票房达56.8亿元,《红海行动》票房达36.48亿元,创造了国产影片票房的新纪录。

2013年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有8180个,这一数字到2017年已经增加到15752家,几乎增长了一倍,演出场次也从每年165万场增长至294万场。中国各大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各类演出在上演。

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以掌阅科技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企业大步走向海外,目前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吸引了数千万网友,一些外国读者自发将中文网络小说翻译成本国文字。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的付费用户大幅增长。国产网络游戏在海外受到追捧。全球出现一股看中国影视剧、到中国留学的热潮。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我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由10.63亿元迅速提高至42.53亿元。2017年来华留学生数量已达48.92万人,是2000年的9.38倍。

我国骨干文化企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入选第十届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主营收入3768亿元、净资产4569亿元、净利润421亿元,3项指标全部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722亿元,占GDP4.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文化战线锐意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4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