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有何深意?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5-10 1022

5月7日至8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分析人士看来,习近平此番讲话,为新时期中国公安队伍如何依法履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等多个层面标定工作航向。特别是对于民众“安全感”概念赋予新的时代要求——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码”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亦或到基层看望公安干警,习近平对“公平正义”的关切始终如一。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习近平曾指出,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凌云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执法司法工作中与民众接触最直接的民警,让老百姓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思想上,必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说,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落脚点就在一个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只有具体才鲜活”。老百姓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所见所闻,参与其中,才能让公平正义得到外化,作出评判标尺。

如今,习近平再次强调,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历史纵深来看,总书记这次讲话与过去对公平正义的论述可谓一脉相承,但更有针对性。民众感受公平正义,关键要‘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让制度的笼子将权力锁住,构建更为完整的监督制约体系。”余凌云说。

如何在执法司法中体现“公平正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院长朱旭东认为,要加强执法能力培训,对一线民警的执法行为做出规范;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强化对执法办案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和全流程控制;创新执法办案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民警规范执法的约束和监督。

拓宽从严治警维度

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强调“从严治警一刻都不能放松”。

观察家们认为,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国家要求、民众期待,全面从严治警更有标志性意义。锻造“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过硬本领、纪律作风”的四个“铁一般”,每一项都是硬指标、硬任务。

朱旭东认为,“全面从严治警”,一方面是对当前公安队伍“四风”反弹隐患和反腐败减存量、遏增量任务作出科学判断,为公安队伍进一步立起从严治警、自我革命的标杆;另一方面要求突出查办重点,注重标本兼治,坚决铲除存在腐败的土壤。

在王敬波看来,全面从严治警,意味着将拓宽覆盖范围。不仅仅针对公安系统的高层,亦将向基层部门、执法一线延伸。“坚决查处有警不接、有案不立、违规立案及办关系案、人情案等行为,都是老百姓的关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严治警,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扁平化管理——破解“中梗阻”

2015年2月,《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通过中央审议。改革包括七方面主要任务,涉及100多项改革措施。

4年后,习近平再度为公安改革划定蓝图——要推行扁平化管理,把机关做精、把警种做优、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要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在余凌云看来,未来的公安改革,预示着将调整人员配置结构,增强基层警力,以此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

“办理个人身份证件,户籍管理、交通出行、出入境等,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固然重要,但对很多民众来说,民生满意度、获得感多数来自公安机关提供的服务产品里。”余凌云说,“解决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不方便,归根结底要放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衡量。”

王敬波认为,推行扁平化改革,就是压缩中间环节,解决“中梗阻”问题,让中南海的好政策直达民众身边。

朱旭东亦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公安改革,重在重塑管理体制尤其是基层警务体制,优化警务组织结构,构建现代警务管理制度。更新警务文化,提升服务能力,推进警务组织形态的革命性重塑,对于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将是一次破题式改革和指导方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3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