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 永续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6-09 917

  潮头观澜 | 中华水塔 永续发展

中华水塔 永续发展

  这里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孕育出沃野千里、灿烂文明;这里是雪域高原上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防沙保土;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是“青藏高原基因库”。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独特,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考察,重点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三江之源 中华水塔 

  青海以青海湖而得名。“高原明珠”青海湖碧波荡漾、鸥鸟成群。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

  青海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青海,每年有超过600亿立方米清水从这里流出,相当于三峡水库蓄水量的两倍。

  青海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拥有雪豹、藏羚羊、冬虫夏草、雪莲等珍稀动植物。

  保护生态 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海的生态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生态保护优先,守护好“中华水塔”,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历史的使命。

  家公园 青海经验 

  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青海已经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正式启动设园工作。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形。

  青海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实现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管制和自然资源统一执法,打破“九龙治水”局面,也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经验和模式。

  通过国家公园试点,青海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从上世纪80年代不到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皑皑雪山脚下,绿草成荫,藏羚羊成群迁徙、雪豹伺机捕猎,斑头雁悠闲觅食、水鸟鱼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 美丽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加了青海代表团审议。他指出,青海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他强调,青海要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专篇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还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三天之后,总书记赴青海湖考察,体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图景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