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纵论改革开放30年》序

作者:刘国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38

《纵论改革开放30年》序

刘国光 

   

    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进而指导实践。然而,认识规律并非易事。我记得,毛泽东说过:“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又说:“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我国经济建设的5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为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6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论析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地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力所能及地为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件呢?最主要的就是四件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覆灭,冷战结束;二是作为世界上超级大国的美国发动了一系列局部战争,但在它本土又发生了“9•11”空前的恐怖灾难;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由一时繁荣走向“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机;四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3位,并将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演变出经济学两个最大的学派展开理论与实践紧紧相联的论争:一派是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一派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两大学派之争相关的是两大模式之争:“欧美自由市场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或者说“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大学派、两种模式之争,也在国内凸显得比较强烈。究竟孰优孰劣?哪个是能够真正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判断的标准只有社会实践,用毛泽东的话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往往出现一些巧合现象。恰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伟大成绩(当然前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之际,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正在向实体经济扩张,变成了经济衰退,损失仅次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许多国家蒙受灾难,东欧的一些原来是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后受害尤甚。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动荡,人民生活水平降到贫困线以下的范围扩大。这些问题正迫使美国等大国考虑重新建立新的货币金融秩序。西方经济学家们惊呼:自由市场经济要终结了。就连“金融大鳄”索罗斯、自由市场得意的掌门人格林斯潘、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都出来反思、检讨、指责新自由主义,甚至“求救”于中国。曾经因实施“华盛顿共识”而惨遭厄运的拉美国家正在向左转,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在欧美和中国畅销起来。应当这样说,此次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实体经济衰退,乃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值得从深层上研究。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见识的政治家和学者将眼光转向中国:30年经济年均增长9.86%(2008年估计仍为9.5%上下),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被誉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的奇迹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值得大书特书。我们作为中国的学者不仅应当为之自豪,更应当认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本文集就是要尝试集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是经济学人)的智慧。
    还有一点需要说几句:在国内一些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学者,曾经认为我国是依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改革开放的,这并不符合事实,也没有人赞同。历史事实明明白白地摆着,我国改革开放正是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引下进行的(当然也有选择地借鉴了西方一些有益的东西)。相反,国内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倒是鼓吹“经济人假设”、“市场万能论”、“私有化高效论”、“收人差距扩大有益论”、“政府职能守夜人化”等理论和伦理所殃及的后果。今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收入差距扩大到两极分化的临界点,在国内外影响甚坏,经济损失十分惨重,道德的内伤更深,其根子正是来自对市场的过分放任,以至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以获取“利益最大化”,社会主义讲得少了,自由化讲得多了;坚持公平讲得少了,追求效率讲得多了;讲融入国际化多了,讲坚持自力更生少了,不少方面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国人对于西化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不可低估,经济学界首当其冲,或许是一个“洪峰头”与“重灾区”。我估计,一些人在事实面前认输,也很难。从过去的事实看,不大可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或者还会用一些不相干的事实为自己辩护。这也无碍大局,关键在于广大群众能够在亲身体验和大量事实中思考经验教训,明辨行动方向。根据我多年的体验,客观经济规律是不饶人的,不管怎样巧言令色,铁一般的事实总是无法改变。
    基于上述背景,本书的作者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展开多角度的论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论划清界限。书中纵向做了历史分析,将理论阐发与亲身体验紧密结合,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历史事实背后的规律。横向作了全面的对比,将社会主义中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已经演变的国家(人称“转型”国家)进行比较研究,鉴别真伪优劣。为使人们从深层上深化认识和增强实用性,书中特请一些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包括所有制结构、农业、工业、国有企业、金融等等各方面的改革成就以及现存的矛盾进行科学深入的解析,试图更加具体地认识与把握特殊经济规律,促进科学发展。同时,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需要以新的视角做更深入的探讨,旨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巨大优势。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我以为,这一点十分重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在充分肯定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也一定要正视由于错误思潮影响造成的以及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包括原有的与新出现的突出矛盾,需要进行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提出解决的思路。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怕正视矛盾和风险,这恰好是高人一筹的认知能力和精神境界。本书各位学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总结经验,也关注了这一侧面,实际上就是以事实为基础,试图运用经济规律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能具有更大的参鉴意义。
    可以这样说吧:这本书虽然是个人见解,但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智慧,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新的阶段上更深入地研究新问题。但愿能使大家开卷有益,拓宽思考问题、深化认识的新空间,进一步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愿同志们共勉。
    (《环球视野》摘自刘国光等著《纵论改革开放30年:刘国光等26位学者多视角解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刘国光
刘国光
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