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广岐与“青龙奇迹”--谨以此文纪念周总理逝世36周年

作者:柴卫东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875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99141101012jhg.html

冉广岐与“青龙奇迹”——谨以此文纪念周总理逝世36周年

 

【注:本人在微博上披露了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提出的预测地震的方针,认为周总理提出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地震预报预防工作”的方针为海城地震预报和青龙奇迹奠定了路线基础。有网友表示怀疑,鉴于此事关系重大,特此发布此文,以正视听!此文系汇编资料,版权归原作者。】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被震毁,24万多人遇难,重伤16万多人。周边地区遭受严重破坏。但是距离震中唐山115公里(边界距离仅几十公里)的青龙县,虽然倒塌房屋7000多间,损坏1.8万间,但人畜伤亡却很小。全县47万人中7人重伤,168人轻伤,无1人震亡(有一个老太太因看到房屋倒塌,引发心脏病死亡),创造了唐山大地震中的“青龙奇迹”。

“青龙奇迹”的重要当事人,就是时任青龙县委书记的冉广岐。

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同年7月,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他颁发了纪念章。

 

冉广岐,河北蠡县人,1927年2月出生,194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青龙县委书记、保定市委书记、邢台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88年5月留休,后居住在保定市。

青龙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某种必然,某种路线的必然结果!

 

一、“青龙奇迹”的奇迹,首先是冉广岐和县委“一班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震抗震指示精神的结果。1974年6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发69号文件,指出近两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紧张,要立足有六级以上地震突然袭击的可能,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按照今天方舟子之流狗屁专家的说法,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文件发到了京、津、冀、晋、蒙、辽、鲁等7个省区市。青龙县正处在这一地震带上。为贯彻落实好69号文件,冉广岐带领县委和全县干部群众,按照“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方针,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成立地震办公室,委派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地震防震知识;三是积极开展群测群防,全县建立了16个地震前兆现象观测站,下属442个观测点,覆盖了所有乡村,同时组织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下水、动物的异常变化以及地下电流、地磁、地应力等自然现象进行观测。为更好地做好工作,冉广岐还带头学习地震知识,先后阅读了地质学、地震学、地震预报学、地质力学、板块学上等书籍,同时积极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调查研究。

1976年7月14日至19日,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青龙县派科委负责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交流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二是为全国群测群防工作会议作准备;三是研究讨论预报制度和预报系统问题。

16日晚,会上安排了一场电影,王青春没有去看,在房间休息。这时,省地震局的一个同志挨着敲门,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专家汪成民同志来了,要讲讲近期震情。汪成民召集的这个会不在议程之内,当时国家地震局主持会议的同志不同意他讲,但他比较坚持,最后答应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己组织,代表们自愿参加。因为这一原因,听他讲的人不多,16日晚、17日晚讲了两次,每次都是30来人(开会的近400人)。王青春觉得这个会应该听听,两次都参加了。【注: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但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 “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多年后,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     

会上,汪成民介绍,京、津、唐、勃、张地区近期集中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震情严峻,预测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这些地区将有5级以上地震,下半年至明年,华北可能出现7—8级地震,请大家做好防震工作。听了汪成民的话,王青春急不可待,因为预报的最早时间是7月22日,已经迫在眉睫。19日,会议一结束,他就往回赶,21日回到县里(当时青龙属承德地区,交通不便,必须绕道北京),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24日,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门听取王青春的汇报。会上四项决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指挥部,昼夜值班,冉广岐亲自任防震指挥部主任;二是全县观测站24小时值班,每天报告情况;三是广泛宣传防震知识;四是在将于25日召开的农业学大寨会上部署防震工作。第二天,在全县农业学大寨会上,县委要求,每个公社回去1名副书记和1名工作队负责人,连夜部署,必须在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组织民兵值班,搭建防震棚,动员群众搬出危房;准备干粮;医疗卫生部门进入战备状态。县委还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向群众介绍震前预兆,并下达命令:一律不准在室内做饭、吃饭,不准在室内睡觉;公社干部包村,村干部和民兵检查落实到户。按照县委要求,全县43个公社的干部、农村干部和民兵紧急行动,26日晚,震情宣传家喻户晓,防震措施落实到了每家每户。全县43万人,震前两天即有60%搬到室外,住在临时建起的防震棚里,仍住在室内的,不关门窗,时刻保持警惕;学生在操场上课;商店在户外搭帐篷营业······全县进入临震状态。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大地震发生,青龙县由于贯彻上级指示坚决有力,准备充分,在周边区县损失最小,创造了“青龙奇迹”。

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井下工人成功升井也是一个奇迹。开滦煤矿地处极震区,地震发生时,井下有1万多人(分布在不同矿井)正在作业,这些被认为是生存希望极为渺茫的人们最终却安全的撤到了井上,震亡率仅万分之七,成为唐山大地震中的又一奇迹。吕家坨矿1000多名工人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没有惊慌失措,在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当时井下有100多名干部参加劳动)的指挥下,大家保持冷静,排着队顺次撤离,没有拥挤,没有嘈杂,一切紧张有序。到达竖井时,因通道较窄,每次只能上一个人,他们就让女同志先上,然后是新工人,新工人上完是老工人,最后才是干部。1006名干部职工无一伤亡。由于全矿事前有应急方案,搞过演习,各矿都有防震措施,危险发生时,大家没有慌张,都像吕家坨矿一样,安全升到了地面。开滦煤矿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绝非偶然。在震前两年,他们就按照国务院6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周密的抗震防震措施,抽调大批人力物力对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拨出700多万元专款加固维修。同时定责定岗,一旦地震发生,确保各逃生通道有人负责。正是因为坚决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才使1万多名矿工在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得以生还。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大多数群众没有看到地震前兆,对地震的严重危害缺乏认识时,要他们自觉防震抗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没有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涉及千家万户的事,就要千家万户参与。为此,青龙县作了大量宣传工作,先后印发了4-8万幅防震知识手册和挂图,送到各家各户;县广播站也经常宣传地震知识,特别是震前两天,村里的高音喇叭,家家户户的小喇叭,全部是防震宣传和经验介绍。由于宣传到位,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地震发生时,他们努力自救,极大地减少了损失。唐山大地震中有这样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地震前一天,青龙县有个人受组织委派去唐山办事,晚上住在城里的亲戚家中,吃饭时他说到县里防震工作抓得很紧,近期可能地震。亲戚不相信,还劝他不要随便说。由于有防震意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关门,衣服和鞋也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28日凌晨大震来临时,外面传来呜呜的响声,开始他还以为是过火车,但很快就意识到是地震,马上抓起衣服冲了出去,并立即叫醒亲戚一家人。相反的事例是,临震前一刻,唐山火车站广场上有不少旅客纳凉,当时地光闪闪,大震一触即发,但大家还以为是暴风雨的前兆,纷纷跑进候车室内,结果可想而知。面对同样的前兆,作出的反应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是不是掌握了有关信息和知识,有没有事前的计划和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只有群众发动起来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紧急复杂的情况下,要勇于负责、当机立断。冉广岐和青龙县委的“一般人”,就有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当时,在讨论要不要动员群众防震时,有两种顾虑:一是不知道预报的准不准,如果报的不准,公布出去担心造成混乱;二是县级政府没有发布全县地震预报的权力,如果要发布,必须经省政府批准。面对这些顾虑,冉广岐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动员群众起来,“出了问题由一人承担”。他后来回忆说:地震是人命关天的事,不坐预报,万一发生了,一辈子愧对群众;专家预报的时间是7月22日至8月5日,听汇报时已经24日,如果按规定逐级上报,逐级答复,可能就来不及了,必须特事特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既不是对上级负责,也不是对群众负责。冉广岐是真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干部,他的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体现。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有这种品格,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有这种勇气和担当,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少数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人意见的关系。冉广岐、汪成民在要不要动员群众防震问题上,代表的都是少数。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五、要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革命情怀。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青龙县虽然也受到很大损失,但与唐山市及邻县相比,还是比较轻的。地震发生第二天,青龙县就组织了10卡车灾区急需的水、大米、面粉、饼干等急救物资(全县总共10辆卡车),送到唐山市。这是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县委作出的一个决定。【这种觉悟,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们连想象都不敢想象!】当时,救灾工作刚刚开始,还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物资捐赠事宜,他们就在路边自行组织发放。在那种情况下,早一小会得到食物和水,可能就会挽回一个生命。青龙县委的这个决定远远超出了10车物资本身的价值,它体现的是真正共产党党热爱群众、关心群众、视群众生命安全如泰山的执政理念,体现的是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

 

六、当干部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地震发生后,得知青龙县没有震死1个人时,省委书记刘子厚打电话给承德地委书记牛奉林说:群测群防会议刚刚在唐山结束,唐山市震成那样子,青龙县1个人没死,没有办法向群众交待;青龙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应当肯定,但不要对外宣传了。牛奉林向冉广岐传达了省委的意见。应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将青龙县没有人震亡的消息公布出去,会引起群众极大不满。当时不宣传青龙县,不宣传冉广岐,对于稳定群众情绪,引导大家团结一致抗震救灾,是有重要意义的。事后不久,河北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内部反映过青龙县的防震办法,但冉广岐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对外作任何宣传。一直有人问他:你作出这么大的成绩,组织上没有表扬,没有宣传,你是怎么看?冉广岐回答得很干脆:毛主席批评过一种人,“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为图名,不为图利,成绩是干部群众一起做的,不是个人的。

冉广岐不想为自己“扬名”,但群众却忘不了他。1996年,中国地震报第一次公开报道了青龙县成功防震的事迹,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那时起到现在,国内50多家报刊先后作出了报道,“青龙奇迹”渐渐为社会所知。他的事迹还走向了国外。1996年,青龙县应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邀请,参加了第50届联合国大会复会及技术讨论会。会议称青龙县1976年的防震工作是“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的典型范例”,称赞冉广岐创造了经验,对世界都有好处,并且颁发给他一枚纪念章。冉广岐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名利,有了成绩不自夸、不张扬,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革命干部的高风亮节。

   ******************************************************

   1996年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时问他,“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冉回答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冉广岐与鈥溓嗔婕b濃斺斀饕源宋募湍钪茏芾硎攀36周年    冉广岐与鈥溓嗔婕b濃斺斀饕源宋募湍钪茏芾硎攀36周年
冉广岐与鈥溓嗔婕b濃斺斀饕源宋募湍钪茏芾硎攀36周年

冉广岐与鈥溓嗔婕b濃斺斀饕源宋募湍钪茏芾硎攀36周年

冉广岐对官位的态度:别人拿乌纱帽当乌纱帽,我拿乌纱帽当尿壶!

 

冉广岐自己怎么想的呢?

 

我跟任何人不讲,不光是地委有话,还有我个人的想法:第一呢,我自个说这事是王婆卖瓜。第二呢,老人家有教导:“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毛泽东,1939年)。你老吹自个做什么呀?

 

这个事应该归功于谁?

周总理从邢台地震后就非常重视地震了。后来,老部长李四光就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早就有预言,实际上等于发布了长期预报。1974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69号文件,提出京津唐渤张要有大地震。

    我这个七品芝麻官应该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我做了一半,上情该下达的下达了,下情该上达的没上达。说啥呀?我就是动了动嘴儿——上情下达呀。

 

问: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首先调查了青龙。青龙的事就露馅了。你守口如瓶20年,其实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啊。1996年7月,科尔代表联合国向您颁发了纪念品。你没法沉默了吧?

冉广岐:科尔问,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你看问的挺简单吧,这一针下去还有点疼哩。我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中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自己不敢作主。

 

我任青龙县委书记以后就总琢磨,京津唐渤张要闹大地震可不得了。

我对地震一无所知,只知道要有地震。但为啥地震,地震怎么发生怎么预防,一点不知道哇。

我就托人上科委上外地找资料。为啥呢?一方面被震情所驱使;另一方面老人家有教导,“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还说,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我就学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地应力怎么发展,怎么由小到大,怎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地下的力超过了岩石的弹性极限就突然爆发。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为啥有地方地震,有地方不地震。这就要学点板块学说。地球不是完整的,它有好多条大裂缝,七裂八歪的,这就是地震断裂带。我研究这个不光是为了对付地震,青龙要修小水库啊。青龙水利化建设当时居全国第4位。我修的水库不能在断裂带上,漏水呀,防渗咋办?挖多深合适?全县好多小水库呢。

 

 

我们建了24个地震观测点。

问:青龙出现了什么异常?

冉广岐:微观异常是肯定的,宏观异常也出现了。

冷口温泉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平稳,就突然上升了2度多。我到冷口去落实,结果属实。

我们又到了大杖子公社土坎子大队。路边有一口井,往日用扁担勾着水桶往上打水,那天我蹲井沿上,手拿着瓢就能舀水。这说明地壳已经开始活动了。

我不敢掉以轻心,紧着奔八一水库,水库要是裂了可不是小事情。

我说发动群众们观察。牲口不进圈,鸡不上窝,黄鼠狼子搬家……宏观现象都要上报。动物有特异功能,人比不上它们哪。

 

人除了脑瓜子,别的器官都退化啦。有人说,青龙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我说呀,有的人心瞎眼也瞎,谁瞎谁知道。

 

狼来了,谁家的孩子谁抱着

问:据王春青介绍,他向张平义汇报,张平义向您汇报。您讲要向青龙县委常委会汇报,这是您拍的板?

冉广岐:当时我不拍板,全县不能动,是吧?那阵儿青龙县还有两个副书记,张平义是从大队提上来的,他是办社的模范,另一个张树枝就跟《青松岭》里那个晓梅一样,她那阵年轻不多嘴。

我们三个书记先开了个小会,议论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呢,发布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都出来,如果不震,这就是一个大笑话!

第二呢,那阵儿正是批邓掀高潮的时候,发布临震预报,这就影响了批邓大方向,这个罪名可是不轻。

第三呢,县里没权发布临震预报,只能请示省里。

 

最后还得我拍板,谁让我是“一把手”呢?

    我说地震不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有时还不准呢。

至于说批邓,屋里批院里批有啥区别啊?

这个请示问题,汪教授说7月下旬有5级左右地震,下半年有7—8级大地震。咱们今天研究,是7月下旬不是7月上旬。今天是7月24号!

咱们请示地委,地委能马上请示上级么?正乱着,谁管这个事呀。半年也批不下来。咱们不是讲活学活用吗?老人家怎么说来着?“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地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这个时候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李四光是大科学家,早有预言,69号文件也两年多了,是时候了,咱们还有啥犹豫的?科学家都说了,咱们就干就拍板!一旦出了问题我兜着。上级要追查就追查我,这事与你俩无关。

狼来了,谁家的孩子谁抱着!

1976年7月24日晚8点30分,我们就召开了青龙县委常委会。那个会议记录你看见了吧?县委不光是那几个常委。敢于参加那个会的,我冉广岐感谢他们!因为那是一次有风险的常委会。谁都有事业和家庭,还不许人家活动活动心眼儿?中国人本来就不傻,进常委会的人有傻子吗?

 

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了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

冉广岐:你这个小子啊,非捅我心窝子不可!

 

我让他们弄了一块大苫布,找几个棍子一支,几条绳子一拽,帐篷立起来,我就坐里头咧。  我几天几宿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地折腾。

临震预报发了,全县47万人大部分出来了,大喇叭就那么广播。“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说实话吧,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地掂哪。毛主席的话还真给我壮胆了,共产党员要具备“五不怕”啊,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

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去——一辈子!

我还特别欣赏林则徐的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

 

问:唐山大地震爆发的那一刻,您在干什么?

冉广岐:我迷迷瞪瞪地想撒泡尿。从帐篷里走出来,冲南(唐山方向)一瞅,半个天都是红的,像火烧云一样吧。紧跟着大地就晃开啦,县委大院的石头墙就跟大龙似地乱摆,摆着摆着就轰轰隆隆地倒了。

老天爷真震啦!我站不住,一屁股坐地上了。

 

我就想,这么大劲儿,青龙肯定是震中了。要震就震吧,大不了摔个屁股墩,没啥了不起!

 

问: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冉广岐: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接收的伤员最多。

 

我们没伤人哪。青龙接收截瘫伤员就270多人。这么重的伤员,县医院咋能治得了?要是胳膊腿儿砸坏的好办,住上几天吃点米饭,拄着拐棍家走了。截瘫伤员,妇女和孩子就不中了,治坏了咋办?实在无能为力了,就给上级打报告,上级派直升飞机来,我们的南河套就成了飞机场,把重伤员运走了。

 

问:青龙成功地预防了唐山大地震,你感觉最欣慰的是什么?

冉广岐:无一伤亡固然欣慰,但最欣慰的是,老百姓们奔走相告:听共产党的话,相信科学,没错!   这是一方百姓的结论啊。

 

*******************************************************

附录——国家地震局1979.03.07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节选:

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引路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八十一周年

 

   强烈地震,是破坏性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三千多年时间里,有据可查的比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就达五、六百次之多,其中,有十五次是八级以上的大地震,多少良田沃野遭到毁坏,楼台房舍化为废墟,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宝贵生命。征服这个恶魔,实现地震预报预防,是人类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历史上有志的科学家,也曾对地震作过探索。东汉时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一三二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但由于得不到重视,后来便告失传了。由于人类对地壳深部的情况了解太少,“地震不可知论”,紧紧桎梏着人们的精神。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地震一向还被人们看作是“地球的不治之症”,对地震预报仍然不敢问津,甚至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人把设想探索地震预报者,斥之为大胆妄为的“骗子手”和“说谎者”,地震预报成了地球科学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

 

  一九六六年三月,在我国人口较密的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严酷的现实,使要不要搞地震预报的问题更加尖锐了。死难者的斑斑血迹,幸存者发出的“你们能在震前打个招呼就好了”的恳切呼声,沉痛地鞭笞着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心灵。邢台地震的当天下午,周总理听取了震情汇报。会上,周总理多次问及搞地震预报问题。当时有的同志说:“这个问题比较难,国际上还没有解决。”周总理斩钉截铁地指出:“国际上还没有解决,我们自己就不能解决吗?”第二天,周总理亲临震区,慰问受灾群众,号召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同时,多次鼓励地震科学工作者要探索地震规律。周总理指出:“这次邢台地震,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必须从中吸取经验,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这在外国从未解决的问题,难道我们不可以提前解决吗?我们应当发扬独创精神来努力突破科学难题,向地球开战!”邢台第二次强震发生后,周总理又亲赴现场,来到耿庄桥地震考察队的帐篷里,勉励大家“加强预测研究,做到准确及时。”周总理了解到地震考察队的同志多是一批刚离开大学不久的青年,十分亲切地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周总理的话,解除了地震工作者的精神枷锁。多少人向震区人民发誓,“不搞出地震预报,决不罢休!”在华北早春的冻土里,地震预报这棵科学幼芽破土而出了。一九七○年,当周总理听到通海地震前曾观测到一些前兆现象,有人在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伤亡时,又及时指出:“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报的。”“地震预报问题,你们要好好攻,人口这么多的国家,攻不破这点怎么能行啊!要有雄心壮志。”

 

十多年来,我们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以预报为中心,开展观测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当遇到困难,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周总理的这些教诲,就鞭策我们,成为前进的动力。今天,国际上对地震预报问题日趋关注,我国和一些地震较多的国家已将地震预报作为重要科学课题,关于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和各种前兆方法的探索也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实践证明了周总理关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报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科学预见。

 

地震预报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到许多学科和部门。周总理在强调实践第一的同时,十分重视要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他特别指出:科学就要有数据,必须从各方面来研究,不能由一个方面包了。“研究地震,要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不仅要有专业队伍,还要有业余群众队伍。环绕在专业队伍的周围,要土洋结合实现预防,广大劳动人民也可以预测”。根据周总理多次指示的精神,制定了“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的地震工作方针,组建了全国统一的地震科学队伍。

……

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预测预报和预防取得成绩时,周总理已重病在身,不能接见地震科学工作者,他在医院里仍然牵挂着地震预报事业,亲自批准以国务院通报形式表扬了海城地震预测预报有功单位,同时提醒我们,尽管对海城地震作了较好的预报,但还远远没有取得对地震的规律性认识。希望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柴卫东
柴卫东
《生化超限战》 作者
1
3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