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危机下海外青年抗议浪潮的思考
编者按: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可能给全体年轻人带来生存的尊严和个人的发展。
世界青年抗议浪潮的思考在经济危机的当下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在发生什么?
目前,全球15—24岁的年轻人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6以上,即12亿左右。他们的经济地位普遍较低且无保障,更容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因而他们的反抗也更为普遍和激烈。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出现了一个以游行示威、学潮甚至是骚乱为主要形式的海外青年抗议浪潮。
【一、海外青年抗议浪潮的规模和特点】
本文中的海外青年抗议指以青年为主体、不是由工会或政党组织的社会抗议活动。
首先,此次海外青年抗议浪潮的高涨,表现为短时间内(从2005年至今)在多国大规模爆发并迅速遍及全国,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参加者从数万到数百万人,其中欧洲的学生运动涉及的国家最多,规模也很大,并且相互响应。
其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希腊等连续爆发大规模青年抗议活动,成为海外青年抗议浪潮的热点地区。以警察枪杀无辜青年为导火索,2005年的法国、2008年的希腊和2011年的英国,接连爆发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骚乱。为抗议政府在教育或其他社会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法国(2006年、2010年)、希腊(2006年6月至2013年)、意大利(2008年)、奥地利(2009年)、智利(2006年、2011年至2013年)、加拿大(2012年)、西班牙(2011)和美国(2011年)等,均爆发了所在国30多年来最大的学生罢课和示威抗议活动。
此外,人们看到,2011年初由突尼斯小贩自焚触发的“阿拉伯之春”,2011年9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11年以色列的“帐篷之城”运动,2012年南非的矿工“暴动”,2012年底印度女大学生被轮奸引发的全国抗议和骚乱,2013年分别发生在巴西、土耳其和瑞典的骚乱……在各国此起彼伏的罢工、游行示威和骚乱中,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运动参与者以青年为主,打先锋的学生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纵观海外青年抗议,不难发现,骚乱的导火索通常与警察的滥杀或执法不当有关,而学潮的起因往往与教育或劳工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相关,这二者的背后都存在深刻的社会矛盾。
先看北方青年的骚乱。2005年10月,两名北非裔少年为躲避警察的追捕不幸触电身亡,在法国造成了长达三周、被认为是自1968年“五月风暴”以来法国最严重的骚乱。2008年12月,希腊警察在与青年的冲突中打死15岁的少年,引发全国主要城市多日骚乱。2011年8月,英国因一名29岁的黑人男青年被警察枪杀,引发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骚乱。从这三起骚乱来看,发达国家青年尤其是少数族裔青年面临的生存困境,是这些骚乱发生的深层原因。
再看南北青年的学潮。2006年3月,法国各地30多万大学生罢课抗议《首次雇用合同》的新劳工法案,并与工人一同组织了300万人参加、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2010年10月,为抗议法国政府的养老金改革,法国400多所中学的学生罢课,声援全国范围的罢工。2008年、2010年和2012年,英国大学生接连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政府上涨学费、取消教育补贴。2006年5月至今,希腊大学生针对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削减教育开支的全国性抗议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在“占领华尔街”爆发之前的2006年,为反抗教育部门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希腊学生占领了90%以上的大学。
冷战结束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潮,资本主义全球化进入“新自由主义”时期。这一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抗议浪潮,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其一,北方青年抗议浪潮的斗争矛头直指金融资本。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日益金融化,此次危机最初就爆发在金融领域,并迅速蔓延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但这些危机的始作俑者非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到政府毫无道理的救助。另一方面,体现金融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已经推行多年,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大学生这一曾经有着光明前途的“天之骄子”,现在也面临毕业即失业,或即使幸运地找到工作也难以偿还学生贷款的困境。因此,北方青年抗议运动中虽然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的口号,但得到广泛响应的号召仍然集中在对金融资本的控诉上,“我们都是99%”是对这一思想的集中表达。同时,青年们已经清醒意识到,体现金融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是要使整个社会商品化,而这样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如果不对这一进程加以抵抗和阻止,青年们就毫无未来可言。这也许就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给此次青年抗议浪潮烙下的最深印记。
其二,信息技术在南北青年抗议浪潮中的作用突出。WEB1.0时代(指第一代互联网应用)是用户通过浏览互联网获取信息。进入21世纪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WEB2.0时代(第二代互联网应用)使互联网用户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通过“脸谱”等网站成为网络内容的提供者、发布者和传播者。2011年先后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和 “占领华尔街”运动及其后的很多抗议活动,都离不开网络对信息和号召的发布,各种有关“维基”或“推特”革命的说法不胫而走。虽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但是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号召青年抗议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海外青年的生存困境】
经济危机恶化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的社会处境,与青年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尤为严重。
(一)上学难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劳动者取得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然而,教育费用不断上涨,使多数青年及其家庭难以承担。
首先,教育费用的上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个长期过程,危机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教育领域的“改革”使政府不断降低对公共教育的投入,美国“联邦、各州以及地方为每个大学学生所支付的费用,剔除通胀因素,已经达到了25年来的低点”。[5]在加拿大,“30年前,学费占大学年运营费用的比例不到1/7——随着政府把负担转嫁给学生及其父母——现在超过了1/3。”[6]国家把本该承担的大部分教育费用,推卸给了劳动者,学费逐年上涨,最后到了学生及其家长不堪承受的地步。
另外,资本逐利的本性也使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成为一项必须追逐利润的产业。2012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社区学院的平均年费用增长了40%,而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学费上涨了68%。[7]据媒体报道,目前葡萄牙每天有近100名大学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8]而诸如“学费年年涨,学生抗议无效,英国医学院8%学生卖淫”[9]、“德国三成大学生愿卖淫求学”[10]、“求包养网站暴红美国,女大学生用户多当妓女卖淫”[11]等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其次,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和学费上涨,但同时期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不升反降,因而多数情况下只有通过借贷,他们的孩子才能上得起学。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估计,现有3700万美国人欠着学生贷款债务,[12]约1/5的美国家庭负有学生贷款债务。[13]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约2/3的学士学位获得者是靠贷款读的大学,包括从政府或是私人处获得的款项。但是,总的借款人数应该更高,因为并没有跟踪调查是否有人向家庭成员借款。[14]目前,美国学生债务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超越信用卡债务而成为美国国民第一大债务负担。[15]
最后,经济危机以来,多国在削减教育开支的同时纷纷上调学费,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自2007年底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数据显示,美国学生总债务的增长超过56%。[16]2012年英国大学学费上涨了2倍,成千上万的学生无法负担学费,从而使英国大学的入学申请人数下降了几乎8个百分点。[17]智利多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已经使教育成为一门生意,学生们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然而政府仍要进一步私有化教育产业。
由于多数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偿还学生贷款成为难题。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指出美国大学生超四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18]根据前述美联储的报告,美联储自己证实,学生贷款泡沫正在形成。[19]同时,由于学生贷款不允许贷款人像抵押贷款或信用卡贷款那样通过破产而清零,这是否会带来新的“次贷危机”呢?
(二)就业难
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青年就业尤为艰难。2012年全球有7500万青年面临失业(比经济危机前的2007年增加近400万人),约12.7%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20]如今,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NEETs”,是“没工作、不在校、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英语首字母缩写,专门用来形容“三无”青年。目前,发达国家有2600万、第三世界国家有2.6亿的年轻人是“NEETs”,几乎是全球年轻人口的1/4。“NEETs”增长最显著的地方是在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约1/6的年轻人是“NEETs”。[21]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和欧盟失业率同比均出现上升,危机仍不见底,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依然远远高于平均水平,[22]国际劳动组织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在2008年至2012年间猛增了25%,达到18.1%,报告预测,到2018年,全球青年人失业率将为12.8%,[23]青年失业问题将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应该指出,很大一部分被定义为“被雇佣的”年轻人,从事的是临时或非正式工作。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年轻人的临时工作自经济危机以来已经增长了两倍。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从事兼职工作的年轻人从2000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几乎1/3。世界上90%的年轻人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被非正规经济部门雇佣。[24]
年轻人失业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企业更倾向于雇佣正值壮年、经验丰富同时办事稳重的中年人。过去,在经济繁荣时期,年轻人还有很多就业机会,但随着危机的到来,由于年轻人参加工作时间短、解雇成本低,企业解雇的对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年轻人。年轻人被解雇的可能性是年纪较大者的三倍,很多人甚至放弃了找工作。[25]这也提高了年轻人的失业率。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纺织业和汽车业这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在20世纪都经历了大量收缩劳动力使用量的过程,而可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新主导产业尚未出现。服务业虽然吸收了大量年轻人就业,但与传统产业相比,就业总量还是不大,而且提供的工作极不稳定,报酬低。再次,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降低雇佣成本成为企业发展趋势,临时雇佣、外包雇佣流行;同时,在发达国家,资本纷纷涌入金融业,但金融业的就业量非常狭窄。这使“‘实习一代’和‘不稳定一代’这样的名词已经进入欧洲国家的日常语言。”[26]最后,过去一些国家的年轻人失业率在经济衰退期间迅速攀升,但衰退过后迅速下降。这一次长时间的经济衰退造成了特别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在《2013全球年轻人就业趋势》指出,经合组织的大部分成员国中有1/3或更多年轻人已失业至少半年,相比2008年增长25%。[27]这表明,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工作岗位的数量在下降,导致以青年为主体的产业后备军在不断地扩大。
【三、海外青年抗议浪潮高涨的原因及其趋势】
(一)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充分展现,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加深,是海外青年抗议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青年的生存困境,与这些国家工人经济地位的日益下降密切相关。二战后,资本主义经历过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人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首先,劳动者收入并没有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反而下降。以美国为例,1979-2007年间美国每小时产值上升了1.91%,但实际平均时薪下降了0.04%。(吴筱筠、丁俊萍:《新自由主义与经济金融危机――美国学者大卫?科兹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李慎明主编:《世界在动荡、变革、调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92页。)其次,发达国家的贫困率上升。以美国为例,到2012年11月美国有约497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6.1%。欧洲委员会的最新数据表明,欧洲约4000万人正在遭受“严重的物质剥夺”。发达国家尚且如此,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就更为恶劣,仅在孟加拉国,失业人口就已经超过三千万。工人经济地位的日益下降,意味着作为劳动后备军的青年们的发展日益艰难。
危机来临后,“经济衰退和羸弱复苏致使大批工薪阶层人士及其家庭的积蓄蒸发。经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美国家庭收入中值去年环比下降2.3%至4.9445万美元,比2000年减少7%。”与此同时,各项针对劳动人民的紧缩政策不断推出,“在卢森堡,紧缩政策已使卢森堡所有的劳动者仅在2011年5月至10月之间月工资就下降了12.5%,但与此同时,10%的家庭拥有国家80%的财富。2011年,英国家庭实际收入正在以近11%的速度下降,这是34年来的最大降幅。”与之对照的是,危机成为垄断资产阶级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为了救市(即救大资本),大量资金被注入经济——其中美联储投入了数万亿美元,欧盟也超过一万亿美元;危机爆发之后的2011—2012年间,美国最富的前400人的净资产增长了13%,达到1.7万亿美元,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当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仅为1.7%,他们的净资产占美国真实国内生产总值13.56万亿美元的1/8,(据路透社报道:《最富的400个美国人:盖茨19年稳居榜首》,
(二)政府的反危机的紧缩措施,直接或间接地严重损害了青年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导致海外青年抗议活动高涨的直接原因。
紧缩措施简单说来就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百姓支出,如降低公务员薪水,减少公共设施的投资、降低福利水准或增加税率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减少对教育的拨款就要增加学费,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增加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减少公共投资和职工收入下降都意味着需求降低,年轻人更难找到工作。
与失业率密切相关的青年贫困率也上升了。现在许多养不活自己的年轻人,不得不与父母同住,被迫“啃老”。2008 年,欧盟18—34岁的年轻人中,46% 与父母同住。这一比率在崇尚独立的西方国家显然是非常高的。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18—29岁的人群中:39%的人没有健康保险,23%的人表示他们买不起日用品,20%的人有超过一万美元的信用卡欠款,49%的人为还债不得不从事不情愿的工作,24%的人为省钱搬回家与父母同住,20%的人因此推迟了婚期,18—34岁的人群中有22%已经推迟了生育。”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年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因之,在多国都出现了政府每每推出紧缩措施都遭到青年的激烈抗议的景象,如法国青年对政府《首次雇佣合同》和养老金改革的强烈反对,因为青年已经从自身经历中,切实感受到资本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直接危害了他们的利益和未来。
(三)青年抗议预示人类历史转折期的到来
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青年抗议浪潮推迟了资产阶级对社会权益的侵蚀,“魁北克相对较低的学费是1995年和2005年的重要学生罢课抗议运动的直接结果……这清楚地表明群众斗争是迫使新自由主义进攻在教育领域或其他领域撤退的决定性因素。成千上万的魁北克学生参加的正是这种群众的、长期的斗争。他们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斗争是为了他们未来――这种未来正被市场经济制度的‘逻辑’日益破坏――进行的总斗争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希腊、意大利还是西班牙,学生斗争的高涨都使工会面临群众要求发动总罢工以支持学生斗争的压力,从而在各国掀起了学生斗争与工人斗争相互支援的局面。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也是由青年抗议活动引发的,它直接导致了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政权的更迭,使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对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自2008年以来,《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在西方社会的销量激增,《共产党宣言》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历史最畅销图书。英国伦敦“马克思主义2012节 ”的组织者约瑟夫?楚纳拉指出,“马克思主义兴趣的再次流行,尤其在年轻人中的流行,是因为它提供了分析资本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危机——我们现在就身陷其中——的工具。”
“危机以来,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0%的被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中的1/3,即33%的人更喜欢社会主义。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前所未有的。”(刘淑春:《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工会运动和美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9期。)随着危机的深入和青年反抗斗争的开展,将有更多的年轻人会更清醒地认识资本主义,更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甚至走上革命的道路。
但也应该看到,作为阶级斗争一部分的青年抗议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自发性强,且多数斗争目标仍停留在抗议具体政策和体制的范围。另外,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党的防范和限制,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普遍比较弱小,难以引领抗议浪潮的发展方向。目前看来,由于世界范围内仍未出现革命高潮,青年抗议的力量无处融入到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去,近期难有大的作为。但它的大规模出现无疑昭示着,资本主义的统治遭遇重大的合法性危机,而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也在不断加剧这一危机,人类历史又来到了一个转折时期。
【四、海外青年抗议浪潮高涨的原因及其趋势】
(一)如何看待网络在青年抗议中所起的作用
有人认为,“维基革命”或“推特革命”的出现,使“旧的政治组织不再重要,传统左翼的组织动员机制已没有影响力,青年们不需要领导者,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无时间也无意识等待接受任何政党的指引。”但事实上,现在每天都有许多呼吁举行抗议行动的网页或信息出现在网络上,但能够组织成为现实抗议行为的则少之又少,而能够形成大规模抗议行动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当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在组织社会运动方面固然十分重要,但缺少物质准备,如参与人员、组织机构和舆论营造,光是有网上的呐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奥巴马2008年的竞选中,网上募捐和网络拉票活动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离不开他的竞选团队在线下的苦心经营。“阿拉伯之春”的开展,“一方面突尼斯事件使人们获得信心,另一方面埃及活动家开展了一些系统性的工作,如在一些很少有人接触到互联网的地区散发传单并高举标语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埃及“革命”的幕后推手中,有许多组织都得到西方长期的人员培养和资金支持。“占领运动”、学生运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大量社会主义者和激进主义活动家的推动,更别说工人阶级对这些抗议运动的实质支持了。
此外,网络看起来是“虚拟的”,实则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服务器、光纤电缆等这些网络的必备实体,是政府的管控对象。因而,既然信息技术可以被青年用为召集示威、发布组织信息的工具,那么政府也可以通过监控网络和手机的信息平台,掌握青年动态,甚至在必要时采取非常手段切断这种信息途径。2011年英国骚乱平息后,英国政府旋即着手抓捕网络“肇事者”并将其判以重刑,“英国首相卡梅伦呼吁,英国警方和情报部门应专门研究限制微博、社交网站等媒体的使用,一旦发现骚乱者利用这些网络工具策划暴力、动乱和犯罪,要下令中断网络的社会服务。”
尽管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下海外青年抗议活动区别于之前社会运动的一个新特点,但所谓的“旧的政治组织已经无关紧要”的断言和“维基革命”的说法,其实是掩盖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利用网络进行线上“软实力”、线下“硬实力”控制的烟幕弹。简言之,信息技术决不可能取代物质手段和现实斗争,但弱者必须善用网络,以取得最广泛的支持和同情,并使其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二)透过青年抗议认识西方民主的虚伪本质
本次海外青年抗议浪潮,在南北国家都有爆发,但际遇却大为不同。
加拿大魁北克学生抗议运动是该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学生示威运动,但直到爆发100天时,西方主流媒体几乎都只有零星报道,罢课斗争只能主要通过网民零星地对外宣传。这是西方国家对付本国抗议的第一手,即新闻封锁,避免示范效应。而当阿拉伯地区的青年抗议活动兴起时,迅即得到西方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全程追踪,不遗余力地鼓吹是阿拉伯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时候了。
2011年穆巴拉克为控制局势曾切断埃及网络及通信服务5天,西方媒体认为他完全是把“笨手笨脚的专制带进了21世纪”但在西方要求更严厉地管控网络的呼声不断,2010年美国参议院提出《网络空间国有资产保护法案》被指将授予总统“必要时”随时切断网络的大权。2012年,英国针对骚乱的发生提出《通讯数据法案》草案,“新的提案要求英国的通讯公司保留更多的数据细节,包括访问过的网站,哪怕站点中的页面已经不存在了。”
西方国家对付本国抗议的第二手,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调门上。主流媒体将本国抗议称为“迷失一代”的泄愤行径,而将“阿拉伯之春”称之为“阿拉伯觉醒”,法国和欧盟还将自焚身亡而引发“阿拉伯之春”的突尼斯小贩列为“英雄”。同样是在阿拉伯国家,当君主专制的巴林、也门等国发生青年抗议时,西方国家却不像对待利比亚、埃及等世俗国家那样同样待之,而是低调处理,不予支持。西方国家的“新闻自由”,只有在报道对立国家的负面新闻时才会充分体现,其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第三手体现在经济援助的区别上。无论是“占领运动”还是学生罢课,要想坚持下去,精神和物质的援助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在西方国家有利益需要的地方发生动乱,马上就会有西方各种基金会、人权团体的支持接踵而至,但发生在它们本国的抗议只能主要靠个人捐助来维持。
埃及“革命”是“阿拉伯之春”的重要转折点,其幕后主要推手“
西方国家在对待本国和他国青年抗议上的区别对待,赤裸裸地显露出西方民主的双重标准和局限性,它所追求的不是真理和自由,而是对二者的绝对控制,以便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
(三)各方政治势力对青年的争夺
某些阶级、种族或群体受到歧视和压迫,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压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这种歧视和压迫也是阶级矛盾的一种表现,但它带给被歧视者和被压迫者的认知,不可能是直接将矛头对准资本主义制度,而通常是将不满和愤怒发泄给整个社会和不相干的人们。而统治阶级也善于利用此种情绪转移阶级矛盾的焦点,例如将社会问题归咎于移民政策、福利政策等因素,这使鼓吹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极右翼势力尤其是新法西斯主义政党近年来有崛起之势,而某些恐怖主义势力也利用这种情绪寻找青年为之效忠。这两种势力都鼓吹以极端手段解决问题,营造社会不满情绪,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巨大。在近年的挪威枪击案和美国连续发生的严重枪击案、爆炸案中,主角都是年轻人,挪威枪手还自诩为极右翼组织“圣殿骑士团”的一员。据称是“欧洲圣战组织基地秘密小组”成员的四名英国籍巴基斯坦裔人,为了报复英国参与对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制造了2005年伦敦大爆炸。
此外,强烈的不满导致的自发抗议,最具突发性和破坏性。最初是对黑人青年被警察滥杀的抗议,之后演变为英国2011年的大规模骚乱,被视为“对社会现象不满而引发的综合性‘泄愤’行为”。(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英国骚乱的原因及启示》。)可见,抗议行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组织,极可能发展成单纯的“泄愤”——骚乱。在希腊2008年的“骚乱”中,除了无政府主义团体在“美丽的城市,美丽的燃烧”口号下尽可能地制造暴力外,还有便衣警察加入到暴徒队伍中去制造混乱。而政府则以“法律和秩序”的名义予以镇压。
目前,北方青年抗议活动还更多地局限于指责新自由主义政策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提出诸如“不要左翼、不要右翼,要前途,要工作”“免费教育”等口号。这表明青年抗议活动,从整体上还不能从制度层面来审视斗争的对象和性质。这就造成了当前海外青年抗议的最大缺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矛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缺乏彻底的理论以指导彻底的运动,获得的力量支持也必将越来越少,在取得当局一定的妥协后便偃旗息鼓。这样,海外青年抗议活动的结果,往往要么被资产阶级选举政治所利用,如美国总统选举利用对“占领运动”的相关争论,要么被反动势力利用——进行政权更迭,如“阿拉伯之春”后的突尼斯、埃及,要么就是无法突破社会僵局,国家陷入动荡,有法西斯主义趁机崛起的危险,如希腊目前的形势。
总之,“面对着规律的、没完没了的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只能通过将越来越多的工人抛入匮乏和贫困来延续生存,年轻人面临的惨淡前景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带来的最显著表现。”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有可能给全体年轻人带来生存的尊严和个人的发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