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

作者:汪建新 来源:学习时报 2018-06-12 1744

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

汪建新

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

毛泽东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泽东思想与人格的同时,也造就了精美绝伦、独领风骚的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继承了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毛泽东诗词中所表现的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格调以及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情怀,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毛泽东诗词极为深刻地拓展了湖湘文化的丰富蕴涵,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精彩华章。

性格塑造:欲与天公试比高

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了得难”而闻名。《史记·项羽本纪》有句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明湘楚血性根基之深厚。《史记·货殖列传》说:西楚“俗剽轻,易发怒”“衡山、长沙,是南麓也,其俗大类西楚”。《隋书·地理志》云:“其人率多劲悍决裂。”唐杜佑《通典》则云:湖湘之地“杂以蛮獠,多劲悍,称兵跋扈,无代不有”。由此可见,古代湖南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强悍”,即所谓“霸蛮”。一代旷世逸才杨度曾模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下慷慨激昂的《湖南少年歌》,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道尽了湖南人的霸气与豪气。在民族危难之时,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尽显了湖南人的血性与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的性格是自幼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而后在艰难曲折的革命事业中磨砺起来的。“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少年毛泽东狂放不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执着豪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晚年毛泽东壮心不已。他说过:“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到长城非好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些诗句充满着倔强好胜、敢为人先的霸气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乌蒙磅礴走泥丸”“刺破青天锷未残”“宜将剩勇追穷寇”,这些诗句洋溢着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锐气雄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匡庐一带不停留”“不可沽名学霸王”,折射出毛泽东善于洞察秋毫、机敏睿智、顺时应势、灵活善变。

思想烙印:鲲鹏击浪从兹始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地灵人杰,素有“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涌现了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文化名人。彭大成在《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一书中,总结了湖湘文化的五大特征: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的有机统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与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气化日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运筹决胜、平治天下的军事谋略。从毛泽东一生的革命经历和思想发展脉络,可以看到湖湘文化的深刻烙印。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使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毛泽东深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世致用的韬略智慧使毛泽东寻求到救国救民的“人间正道”。

仅王船山的军事思想就给了毛泽东诸多启迪。王船山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在军事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亲历过农民战争的狂风暴雨,看到了农民中蕴藏着巨大力量,“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求先君之遗裔,联草泽之英雄”。毛泽东把这种全民战争的思想萌芽升华为“兵民是胜利之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枯木朽株齐努力”。王船山把《孙子兵法》中的“避实而击虚”演变成“善攻者攻其瑕,乘瑕以收功”的战略战术,这对毛泽东的根据地思想有直接影响,“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王船山认为农民起义军的作战特点是“走”,“败亦走,胜亦走”“进必有所获,退以全其军”,毛泽东将其发展成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七百里驱十五日”“红军不怕远征难”。

灵感激发:芙蓉国里尽朝晖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湖南南阻五岭,境内千山万壑;北极洞庭,又称“三湘四水”,湖泊江河纵横,“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山水相依、灵动多变的地域特征使湖湘文化韵味无穷,也给了诗人毛泽东文思泉涌、新颖别致的诗词创作灵感。正如王粲《登楼赋》所云:“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毛泽东怀有浓郁的家乡情结,毛泽东诗词中涉及湖南的作品就有10多首,既有生活阅历的真实写照,更有对湖湘风物的深情咏叹。毛泽东诗词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湖湘文化元素,从三湘人物到诗文典故,从山水神韵到民间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用语,应有尽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毛泽东笔下钟灵毓秀的湖湘山水令人心驰神往。《沁园春·长沙》中“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秋景堪称千古一绝。难怪1961年在致周世钊的信中,毛泽东会情不自禁地说:“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屈原、贾谊虽不是湖南本籍人,但对湖湘文化有深远影响,“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毛泽东为其赋诗《七绝·屈原》《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七律·答友人》把有关湘妃的神话入诗,使作品平添了悠远的文学色彩。毛泽东注释“才饮长沙水”时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毛泽东解释《十六字令三首》时写道:“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毛泽东诗词还充满了湖湘百姓的生活气息。

诗风引领:屈子当年赋楚骚

湖湘文化不尚空谈,极富求实精神。王船山倡导“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曾国藩提出“禁大言以务实”。岳麓书院悬有“实事求是”的匾额。受其影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成为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思想根源与哲学基础。毛泽东诗词以诗写史,以史写诗,诗史合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真实的人生经历,“汽笛一声肠已断”是真实的情感体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敌军围困万千重”是真实的敌我态势,“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是真实的战争场面,“三军过后尽开颜”是真实的情绪反应,“万木霜天红烂漫”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革命的现实主义使毛泽东诗词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反映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记录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

屈原及其诗歌是湖湘文化最为直接的源头,毛泽东对屈原作品终生挚爱。早在1913年,他的《讲堂录》全文抄写了《离骚》《天问》。毛泽东不仅继承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和爱国思想,也借鉴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和创作手法,这使得毛泽东诗词气魄豪壮、激情洋溢;形象雄杰、意境高远;思绪飞腾、想象奇绝。毛泽东诗词中有不少典故、词语、句式源于屈原作品。比如,毛泽东诗词多处通过设问抒发胸中豪情,如“谁主沉浮”“黄鹤知何去”“此行何去”“试看天下谁能敌”,显然借鉴了屈原的《天问》,“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与屈原“登九天兮抚彗星”遥相呼应;毛泽东的“吴刚捧出桂花酒”,与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如出一辙;毛泽东“红雨随心翻作浪”“截断巫山云雨”,与屈原“吾令凤鸟飞腾兮”“令沅湘兮无波”异曲同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