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电影《毛丰美》观后

作者:王 玮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6-07-11 1754

梨花飘香,泥土芬芳。在喜庆中国共产党95华诞之际,踏着坚实步伐走来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的银幕形象带给了观众别样的惊喜,别样的感动。电影《毛丰美》不愧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国产影片的最新收获,是辽宁省电影创作继《潘作良》、《郭明义》、《雷锋在1959》、《为了这片热土》等片后又一部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民族脊梁立传、为时代楷模画像的银幕佳作。

辽宁是毛丰美同志生活和奉献的硕大舞台,正是在辽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毛丰美以一个农民共产党员应有的信念与胸襟,用毕生的精力带领乡亲们把自己的家乡——凤城大梨树村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村”,从而为全国基层党员干部树立起一面“实干促振兴”的鲜红旗帜。将身边先进人物毛丰美平凡而光辉的事迹搬上银幕,是辽宁电影人责无旁贷的义务。正是基于这一点,编导演等主创人员丝毫不避讳这部故事片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而是将其视为作品的一种使命与担当。在传递正能量时,力图做到思想价值与艺术表达的高度统一,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善契合。在当下银屏“娱乐至上”风头仍盛的情况下,《毛丰美》对主旋律大张旗鼓的弘扬尤为值得点赞。

生活中毛丰美本身就是鲜活而生动的,影片通过典型再现和艺术提炼,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风格质朴、亲切感人的艺术作品。为此,创作者选取了毛丰美充满传奇一生中的几个关键节点,颇有说服力地阐释了传主的思想渊源和行为动机,使其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具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

人们说,毛丰美一生只为一个字:干!正是这个“干”字,成为影片塑造人物的基点,并贯穿始终。大梨树村原本是一个荒山环绕、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村。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毛丰美,目睹了梨花绽开时节父辈们的愁容,这一原本诗意盎然的季节却是农民们家家口粮殆尽、青黄不接的时节。正因为毛丰美是家乡贫困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才萌生了他后来强烈的脱贫意愿和致富冲动。这种意愿和冲动,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他自家、为了他本人,而是着眼于乡亲们。他把“啥时不为梨花开而犯愁”、把“让乡亲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把在家乡“变出一座花果山”作为事业发展由低到高的既定目标,并认准了一个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因此,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为了不让乡亲们的牲畜蒙受损失他研制出的兽药宁愿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为了能给乡亲们多做点事他宁愿放弃县里副局长的官位;在乡亲们理解、期待或不解、质疑的情况下,他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从外省“倒腾”粮食,贷款建成了全县第一家宾馆,改造完成全县第一个封闭型大市场。他苦干实干加巧干,可谓思路畅达,花样翻新,但始终都在脚踏实地,始终不忘立足之本。身为农民,他懂得“农民还得靠种地活着”,“家过的得像个家样,咱们改不了天,可以换地。”作为农民党员,他更明白带领更多的人富裕是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乡亲们得到了实惠,他自家的境况却走了下坡路。原本当兽医时,已是小康之家,可当上了干部,日子过得反倒紧巴巴的了。然而他心安理得、无怨无悔,因为他所干的原本就不是为个人为自家,甚至不止是为大梨树村的村民、为利民村的村民,而是想为八亿农民做点事——例如取消农业税的提案!“咱多干点,让更多的人享福,也是咱的福份啊!”毛丰美的一系列行为和这句掏自心窝的话语,让笔者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毛丰美,就是这样的“脊梁”式的人物,一个满腔热血报国的人,一个呕心沥血为民的人!

毛丰美,当然不是完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一家之主,他在疾病面前掉以轻心并固执已见,甚至无视医生的治疗方案。他也有对不住的人,这就是他的家人他的子女,特别是他的结发妻子。影片中病中的毛丰美与妻子赏月这一桥段浪漫温馨、催人泪下。平日里他夜以继日地为乡亲操劳,忙着忙着连看月亮的工夫都没有了。而今被病魔缠身,才有一点儿空闲时光仰望夜空,一诉衷肠。此刻,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人呢?月是人非!一方面,病魔即刻便会将他逼到生命的死角;另一方面,他早已泰然自若、用他那并不魁伟的身躯铸就起一座宏伟的“干”字丰碑!他将在乡亲们的心目中获得永生!“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的诗句,不也是对焦裕禄的后来人毛丰美其人其事的褒扬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梨花盛开的大梨树村走来的毛丰美,已不属于大梨树,不属于辽宁。作为“三严三实”的典范,毛丰美同志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进一步得到弘扬。而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影片《毛丰美》必定成为一部形象化教材,予人持续而全新的体会和感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4
2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