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美国的援助是要拿命换的

作者:山水间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6-24 1834

温故而知新

——看前苏联电影《保卫莫斯科》有感

山水间

山水间:美国的援助是要拿命换的

许多人一提起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就要提到美国的《租借法案》,说没有美国的《租借法案》,苏联就要完蛋。

前苏联电影《保卫莫斯科》中有一个历史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卫国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哈里.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1941730日在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会谈时,霍普金斯问斯大林冬季到来之前战线将会在哪里。

斯大林回答说,111日以前战线就可以稳定下来,大约会稳定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一线,差距不会超出一百公里。

霍普金斯马上说,既然你说111日时战线可以稳定下来,那美国将在111日至1115日之间召开一个特别会议决定援助苏联事宜。

这显然是在摸苏联的底,看苏联能不能顶住纳粹德国的进攻——如果苏联顶得住,美国才肯援助苏联。如果苏联顶不住,美国肯定不愿拿钱打水漂。霍普金斯实际告诉斯大林:给不给你《租借法案》援助要看你能不能顶得住。你说111日前战线能稳定,那我就等到111号之后看情况再说。

知道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可夫要求放弃基辅时,斯大林会有那样激烈的反应——刚向美国人保证111号前能顶住德国人,把战线稳定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一线。然而连一天都还没过完,就在这同一天,1941730日,你就要求放弃基辅。这下还怎么让美国人相信苏联能顶住?还怎么获得《租借法案》的援助?

明白这些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斯大林那么固执地坚持死守基辅,不管形势如何危险,不管朱可夫及所有前线将领如何警告恳求,斯大林都坚决拒绝下令撤离基辅,终于导致苏军基辅会战大失利,几十万人全军覆没。

实事求是地说,不能把这一切都简单归咎于斯大林个人,而必须看到背后美国人的影子。

美国从来不肯做亏本买卖:要我给你《租界法案》物资,先得向我证明你不会垮台——先有“没援助也能顶得住”,然后才会“有援助”。1940年法国在纳粹德国面前一败涂地,美国就袖手旁观,不管法国如何哀求支援也无动于衷。

对苏联同样如此。苏联没能守住基辅,美国就按兵不动。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苦、最需要援助的1941年,美英实际什么东西都没送到苏联。直到苏军守住莫斯科、开始大反攻、德军兵败莫斯科、证明苏联靠自己的力量能够稳定战线之后,美国的《租界法案》物资才开始运抵苏联。而这已经是19421月了。但仅仅过了半年,19427月,美英便宣布由于PQ-17护航船队遭到惨重损失暂停对苏援助。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时。到1942年底苏军已开始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对德军发起反攻之后,美英才恢复运送物资。直到苏军已经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战局已经开始彻底扭转之后的1943年,《租借法案》援助物资才大批运抵苏联。

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知道两件事:

第一,美国人的《租借法案》只“锦上添花”,不“雪里送炭”:如果你没有我也能活下去,我就会伸手帮你。如果你没我就活不下去,那我就置之不理:越不需要越给,越离不开越不给——另一种“马太效应”。

在卫国战争中事关苏联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中,苏联靠的是自己,而不是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卫国战争决定性转折点就两个: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两大战役都跟《租借法案》的援助没什么关系。可见起死回生扭转乾坤的最关键因素是苏联自己,不是《租借法案》。“没有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苏联就要完蛋”的说法站不住脚。

第二,美国的援助是要用人命换的。

当年斯大林不顾一切死守基辅,不能不说这跟“美国援助”的因素有关。

如今这一幕似乎又在乌克兰上演。

从军事上看,目前乌克兰不顾一切的“夏季大反攻”简直如同自杀——俄乌战争如今似乎又回到了“一战”:谁正面硬攻谁倒霉。一战时机枪火力主宰战场。在机枪面前,血肉之躯的步兵谁正面硬攻谁找死,结果就打成了堑壕战。二战靠新技术的坦克集群加飞机炮火掩护和“闪击战”之类新战法压制了机枪才打破了僵局,才恢复了运动战。如今现代化武器已经能做到“暴露即发现,发现即摧毁”。在这样的现代化的反坦克火力面前,坦克如同一战时机枪面前血肉之躯的步兵,谁正面硬攻谁找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又回到“堑壕战”——除非像二战中坦克集群加飞机火炮等新武器新战法打破一战僵局的那样,出现新的能克制现有反坦克火力的突破性新武器新技术新战法。

连外行都能看出目前乌克兰搞的“夏季大反攻”简直是在“送人头”——没有压倒的优势,没有什么突破性革命性的武器和战术,愣是在对方优势火力下挤在一起硬拼硬闯,这跟一战时用“人海战术”硬拼机枪没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如此不顾一切?显然不是从军事实际出发,而是另有考虑:唯恐被北约诸国认为自己顶不住了,从此不再提供援助。这种心态恐怕跟当年不顾一切死守基辅差不多,都是争取外援的考量压倒了实事求是的冷静。可叹乌克兰人在同一个地方为同样的事被历史绊倒两次——为外援的需要无谓地牺牲了一大堆人命。

回顾这段历史,对照现在,至少可以得出两条教训:

第一,关键得靠自己。一切都指望外援是要送命的。

第二,得学学美国人,一切从本国根本利益出发考量。

当年美国的根本利益是打败纳粹德国,所以美国给不给《租界法案》物资的立场非常明确,只看一条:是否有利于打败纳粹德国。你顶得住纳粹德国,我就给你;你顶不住纳粹德国,我就不给你,即便你非常正义非常需要非常可怜。

如今面对俄乌冲突,中国也应持同样原则:一切从中国根本利益出发考量。

中国的根本利益是和平发展,俄乌冲突对中国的根本利益没好处,一旦战争扩大就更没好处。俄乌冲突原因极其复杂,历史原因现实利益原因外来势力干预原因混杂在一起,当事人自己处理起来都“剪不断,理还乱”,外人插手就更只能乱上加乱。只要中国不想当世界警察到处强行裁决、强行执法,就只能不参与,不拱火,坚决中立,不管谁也休想用道德绑架中国。

既然北约头脑已经公开宣布中国是其终极目标,搞垮俄罗斯后就要全力以赴对付中国,那即使退一万步讲,俄罗斯至少客观上事实上在給中国挡枪,“唇亡齿寒”的客观规律正在起作用。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没有坐视正在给自己挡枪的安全屏障崩溃之理。这一切都是出于中国根本的客观利益需要,而不是出于某些人主观情绪个人好恶道德观价值观。

2023623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1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