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讲道理有用,台湾问题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作者:沈逸 来源:底线思维 2024-02-20 892

“2月14日发生的台湾方面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恶性事件,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

大过年突然发生意外,大家普遍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憋屈、郁闷、愤怒。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上来说,这次不幸意外事件反映出相关政策在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到了需要调整的状态。

如果讲道理有用,台湾问题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渔民自古以来在厦金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

这个提法有很明确的针对性,符合民众的一部分的预期和期望。我们期望这个主张能够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加以贯彻和落实。

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充满善意,但对台方无视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径也决不容忍。很长一段时间,大陆都有这样一种善意。但是善意不应该是没有底线的、无条件的,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绑架要挟、自我约束的负担。我们秉持的善意是建立在特定认同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个体间交往、两岸的关系,又或者是国际政治中中国的对外战略,善意应该是建立在一种相互对等的基础之上的,不应该变成一种像PUA一样的关系,将善意视作为一种理所当然、予取予求,甚至加以滥用。

“决不容忍”

从大陆民众角度上来说,我们希望“决不容忍”能够落到实处,变成一种行动。这种行动不是为了置气、争情绪之长短,而是为了维护正当的利益。同时确保用这种决不容忍的行动对两岸关系进行适度和必要的校正,校正岛内的一些错误的心态和认知,让两岸关系回到我们预期的良性轨道上来。

“台方应尽快放船放人,做好善后工作,查明事实真相并严肃处置相关责任人,给遇难人员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交代。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一切后果由台方承担。”

这体现了大陆民众用各种方式表达出了合理的、基本的利益方面的诉求。而最后一句有值得进一步想象的空间。

这起事件涉及生命,发生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更重要的是它和两岸关系相关。两岸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问题。

这两个问题客观上是非常复杂的,复杂性在于它存在于相对比较长的历史时间节点当中,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发展过程,两岸的力量对比、认知和相应的政策制定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总体上看,从1949年以来,大陆的力量由弱到强、持续不断地提升和发展,不仅是军事力量,还包括经济实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

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复杂、微妙的过程。当一项政策在比较长的阶段里持续进行的时候,对于政策制定和执行来说,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于与时俱进。它要随时间的变化、随事情本身性质的变化、随所处环境的变化,有一个逐渐完善和调整的过程。

理想的政策制定模型有一个输入、处理、输出、反馈、修正的过程,这说起来简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其中涉及的能力问题,以及任何政策都会有的传统与惯性、相关的具体做法以及牵连的特定利益等等。

现在两岸政策上跟之前最为显著的不同是什么?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中国自身发展的变化,公共政策正在日趋变得公开,事实以各种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对此进行评价的民众,大多数并不是从事相关政策的制定,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众。

这个撞船事件不当驱离致死渔民事件发生的前后,网上有人贴出有些地方台办对台胞的慰问工作,不管是礼金还是礼品,这些相关信息假设它是真的,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民众有非常朴素的认知,这也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个基本公式——成本和收益。投入的成本与采取的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预期的成果。

从一个客观的情况来讲,我们现在需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工具箱,梯次分布,能够适用不同的烈度、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事件,有好的工具箱、应急处置的工具箱、出问题时作为后续准备的工具箱,能够有弹性的、相对比较灵活的,拿出来加以应用。如果没有,就根据要求、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过程当中允许从无到有,有一个摸索、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民众希望什么?

十九大、二十大会议报告当中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期,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这个时候会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全新的要求,这背后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来看:走群众路线,倾听民众的声音,结合现状以及已经有的这些实例,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加丰富的政策。具体回到两岸问题上,我们希望看到对于“台独分子”的惩戒,希望看到有一个更加多元的两岸关系的政策工具箱。在工具箱里面,朝着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向能够有效地前行,针对岛内的一些错误的认知,有一些有针对性的工具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比如现在岛内有一批人觉得谈统一问题是大陆有求于台湾统一,尤其是所谓的和平统一,看上去是台湾在施舍,这种认知需要加以有效的矫正;也有一种岛内的观点认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后把这作为一个枷锁和约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作为“台独”的保护伞,他就可以有恃无恐,朝着台独方向肆无忌惮地前行;还有一种观点将所谓的利益视作为理所当然,因为你对我有所图。有一些主持人公然持着软饭硬吃的想法,便宜要占尽、好话要说绝、坏事要做全,有这样的事情吗?

这些错误的认知反映出政策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要有相应的更加丰富的政策体系。

第一个是实事求是。看清楚岛内的真实现状,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要走教条主义的路线,因为任何一种看法都有一个时代演化性。岛内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演进方向也是非常清晰的。实事求是,就是有勇气看待、并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种现实。

第二个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共识、基础和共有的目标。在此情况下,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发展,拿出新的对策和工具来。新的对策和工具总体上来说,就是不能光有所谓奖励性的工具,也要有惩罚性的工具。

“台独”势力有各种各样的错误认知、这些势力你跟他讲道理,但凡讲道理有用,事情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种小确幸已经发展到一定的境界,要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让她们确信地感觉到错误方法和错误认知是没有前途的,是会带来后果的,要可感知、要可视、精准可控。促成这件事很不容易,但是又到了现在这样的阶段,所以要找到一套新的办法去解决。

第三个是耐心、恒心、毅力、韧性。这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另一方面,改变应该被看到,也到了应该做出改变的时候。这次意外事件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持续存在的问题。最终出事只是一个概率和具体时间的问题,所以偶然性中有必然性。

如果讲道理有用,台湾问题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福建厦门与台湾金门仅相距5公里

既然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这个问题冒出来了,这件事情注定不会单纯地作为一次意外事件。岛内会有各种力量去看待大陆在这件事情上做出的反应,以此形成他们的认知。对于赖清德这样的人来说,如果这件事情没有产生实质性后果,他们那边的宣传机器,就会在现有基础上朝着有利于那批人的方向进行大规模地鼓动宣传和煽动。

这个时候就会陷入一个善意的悖论,一方以为自己是在表露善意,而另一方滥用善意对另一方的核心利益进行持续挤压。如果除了表达善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工具进行反制,那么你将被一步一步地指向墙角,而在墙角里面有最初最想避免的、最糟糕的选择方案。

在理论还是实践当中已经证明这种互动模式的存在。因此我们能不能有勇气和能力去做出相应的创新?拿出新的工具,抓住这么一次意外事件所带来的冲击,把这种冲击转变成良性的政策机制、体制乃至于战略创新的窗口和契机,是值得各方共同努力和观察的。

在此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大陆的优势,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事情发生之后,网民提出了相当多数尖锐的意见,这背后有一颗善良的本心,有一片热切的心愿。良性的趋势是这些意见和建议被吸纳,得到有效的回应,希望良性互动的势头能够持续稳健、建设性地运行下去。虽然也有很多凑热闹、煽风点火的,但是在此过程当中大陆网民的识别能力、鉴别能力和表达能力都经得起实践风浪的检验,也值得被信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为此努力。在过年的时候出现这么一个意外事件,把一个阶段性转圜的窗口推到了眼前,值得我们参与其中,用各自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出自己相应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尽到自己应有的一份责任。今天就说到这,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9
1
2
3
2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