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克思学习做学问

作者:周小毛 来源:经济日报 2018-06-24 941

向马克思学习做学问

周小毛

“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不仅是革命导师,而且是学术大家,他知识渊博、思想深邃,一生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做着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学问,探索出了学术研究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所体现出的顽强的毅力、人民的立场、创新的特质、实践的品格、严谨的逻辑、谦虚的境界、理性的态度、宽广的视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向马克思学习做学问

顽强的毅力。做学问费心费力,比较抽象和枯燥,需要有顽强的毅力。马克思深信“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查阅了1500多种书籍,做了100多本笔记,耗时40年,几乎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也告诉我们,做学问要靠恒心与毅力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民的立场。为谁服务是学术的立场问题,立场决定学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决定学问的格局与走向。马克思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其目的是要解放全人类。马克思的学问之所以那么有高度和深度、那么纯粹和彻底,关键是马克思牢固地树立了人民的立场,让他心无旁骛,注入了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动力、抛弃了任何功名利禄的压力、具备了不为任何势力所左右的定力。以之为榜样,我们也应立下为人民服务的凌云之志,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

创新的特质。做学问贵在创新。马克思做学问极具创新精神,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矢志不渝追求真理。马克思总是以批判的、积极怀疑的创新思维保持自己学术的青春活力,他的理论体系极具批判性和革命性,正是有了创新的思维,马克思才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的批判和创新精神是做好学问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从事理论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每一个人学习。

实践的品格。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马克思学术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既深入书斋,耐得住寂寞,具有数十年坐冷板凳的韧劲;同时又走出书斋,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从来不把自己的学术束之高阁,而是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马克思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这些实践活动为他的理论更接地气、更好地领导工人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谨的逻辑。无懈可击的严谨逻辑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征服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抓住隐藏在商品中的矛盾和人际关系,丝丝入扣地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劳资关系对立等,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振聋发聩的结论。逻辑思维是做学问的基本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价值的观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保持学术研究的清晰思路,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因此,做学问就要练就逻辑思维的基本功。

谦虚的境界。马克思的理论既是人民的理论、革命的理论,又是科学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其思想性、专业性很强,但他非常清醒和谦逊,总是从发展的、普遍联系的和开放的高度来丰富自己的理论。马克思还善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通过再版、作序等方式来否定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学术地位不是自封的,学者都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谦虚的品质。

理性的态度。人类社会的思想史和学术史总是前后衔接的,任何思想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都有自身创立和发展的逻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19世纪上半叶横空出世,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有所激化的产物,同时也建立在人类社会学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以批判继承、兼收并蓄的理性态度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等吸收过来,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后,一直受到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攻击、诋毁和谩骂,对此,马克思在有力回击的同时,也相信真理越辩越明,智慧在争论中增长。马克思以博采众长、辩证扬弃的理性态度成就了自己学术的辉煌,站在了学术的制高点,今天,这种对待不同学术思想的理性态度对做好学问依旧具有指导作用。

宽广的视野。马克思的研究视域非常宏大,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运用多种语言、涉猎多个学科等使马克思永远站在学术的最前沿。现代学术进入了从分析到综合的新阶段,任何学科都难以孤立地存在,多学科的杂交是学术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狭隘的眼光、狭窄的思维、狭小的天地难以做出真正的学问。因此,我们在做学问时,要向马克思学习,不断开阔视野,站在前沿,勇立鳌头。

(作者:周小毛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