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红娘”——王震将军
196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毛泽东在接见我军高级将领时,亲切地对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说:“你不但是屯兵边陲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红娘。”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1949年11月新疆和平解放不久,王震便向中央建议,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必须走屯垦戌边这条路。
用部队屯田,左宗棠在新疆也搞过,但没能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为了让部队官兵能在新疆扎根,就必须让他们在新疆成家。
在进新疆之前,有人怕到新疆后风俗不同、语言不通,无法安家,产生了畏难情绪。王震鼓励他们说:“历史上的班超、林则徐、左宗棠都能为祖国的统一,不辞艰辛,出师西域。难道我们当今的共产党人还不如他们吗?他们都不怕路远、干渴,我们还怕吗?有那么一些人,怕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讨不到老婆,断子绝孙。我王震今天当着大家的面保证。我绝不会让我们的部队里出一个和尚!”
在入疆之前,王震就有意识地招收女兵。1949年进军新疆途中,他在陕西、甘肃、新疆就招收了1000多名女大学生入伍,编入第一兵团第2军教导团。
王震给这支队伍下达进疆命令时说:“你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到新疆去……同志们,你们带着上千名女兵,是进疆部队中女兵最多的一支部队。你们的情况是特殊的,任务是艰巨的。大家知道,这批女兵全是宝贝,她们全是部队解放兰州之后,沿途招募的大学生,是将来建设新疆的栋梁。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车,更没有时间等车了,只好委屈她们了。先走起来再说,走到哪算哪,车来了就坐,没车就走。但是,有一条你们必须记住:途中不管多么苦,多么难,哪怕就是牺牲了你们团长、政委,也不能少一个女兵,更不能牺牲一个女兵。否则,你们就是罪人,罪人就要受到惩罚……”
1950年4月19日,当李建菊等最后7名女兵安全到达喀什后,教导团才算结束了这次历时半年,长达3000多公里的徒步行军。当她们到达喀什后,经过教导团短期培训,很快就被分配到了天山南北急需人才的各个岗位上。
这1000多人的女兵对于十万屯垦官兵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进入新疆以后,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战乱的原因,解放时,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不能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大大限制了部队官兵的婚姻范围。部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超过结婚年龄、却很少有人成家,甚至连一批中年干部和老战士都还没有成家。
在当时,由于受单纯革命思想的影响,新疆军区一些领导成员对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王震则把这件事与进军新疆、改造起义部队、建设边疆、保卫边防、扎根新疆等大事看得同等重要。
他很理解部队官兵的心情,说了一句让官兵很感动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王震曾扳着指头给周总理算过一笔账,整个新疆部队的男女比例是160:1,而30岁以上的未婚男女比例却是300:1,个别师团的男女比例达到500:1。
王震对新疆分局副书记兼新疆军区副政委徐立清说:“新疆可是半壁河山呀,没有这十万人怎么守住这六分之一的国土和六千多公里的国境线?”
徐立清也有同感:“要想拴住这十万人的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他们找老婆,让他们在新疆安家立业,生儿育女,把根子扎在新疆。”“他们大都是为共产党打下半壁江山的功臣噢,要是连老婆都讨不上,我们凭什么让人家在新疆扎根守塞。”
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也关心着新疆部队官兵的婚事。在彭德怀的支持下,王震向党中央反映了部队官兵婚姻难的严峻问题。
不久,中央做出决定,允许新疆军区从内地招收未婚女青年参军,支援新疆建设,解决大龄官兵婚姻问题。
王震跑到第22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农田里向官兵宣布:“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和党中央同意我们到内地招一大批女兵来,到时候保证给你们人人都娶个好媳妇。”
大家半信半疑:“真的?”
王震说:“军中无戏言,当然是真的。”
官兵们顿时欢呼起来,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1950年春节过后,王震派第2军第6师政委兼焉耆地委书记熊晃,首先在陕西、甘肃等地,招收了1000多名女兵。
平时征兵政审极其严格,这次一路绿灯,只要身体健康,未婚或单身就行。有些人不理解,认为这样做违背了党的方针政策,提出一定要政治挂帅。甚至有人说将精力集中在婚恋方面,是享乐主义思想作祟,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种种思想问题,王震召开了军区团以上干部大会。在专题报告中,他讲得十分坦率、真诚: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马列著作,空喊政治口号,或者埋头开荒种地、办工厂建农场。试问,你们领导干部有了老婆安了家,是否想到,自己的下属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生儿育女?自古以来,婚姻是人生大事。这种人生大事,咱们共产党人不抓谁抓?不管谁管?只有该成家的干部战士都讨到老婆,他们才能安心扎根新疆。这就是咱们兵团当前最大的政治!”
最后,王震还幽默地说:“谁再唱高调,说大话,就将他夫妻俩拆开,尝尝单身的滋味。你们考虑一下,有谁愿意打离婚报告,我当场就批!”
王震与八千湘女
1950年秋,王震委派熊晃为团长,到湖南招收女兵。王震直截了当地对熊晃说:“你到湖南去,招一批女兵来。我们湖南妹子打得赤脚吃得苦,现在不打仗了,女同志越多越好。”王震还给湖南负责同志黄克诚、王首道写信,请他们帮忙。
王震在信中说:“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十七八岁的未婚女青年,有一定文化的学生,不论家庭出身,一律欢迎,动员他们来新疆纺纱织布,生儿育女……”
王首道看后笑了,黄克诚忍俊不禁地说:“这个王胡子,真是乱弹琴。要人家黄花闺女到新疆去生儿育女,哪个敢去哟!”玩笑归玩笑,他们在听了熊晃的汇报后,都为王震的良苦用心而感动,当即决定大力支持熊晃的工作,动员湖南女青年积极参军支援新疆。
不久,长沙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广告,专门招聘女兵到新疆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招聘团还大量印发了《新疆鸟瞰》,把新疆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这一切,对刚刚沐浴着新中国灿烂阳光的少女来说,该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
来自湖南宁乡的谢树仁,曾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工委书记(正厅级),是湘女中职位最高的一位。谢树仁的家在湖南宁乡县,离长沙有100多公里。
知道新疆军区招聘团招收女兵的消息后,她和四个女同学一起吵闹着要去参军。她后来说:“那时候不知道啥子是为人民服务,参军只是因为向往。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多好啊!”
湘女参军的热情非常高,熊晃一年内共接收湘女3862人。1951年冬,3862名湘妹子告别养育了她们的湘江,登上了西行的列车,上演了一幕“湘女出塞”。1952年,又有4000多湘女进疆。至此,有了“八千湘女进新疆”的说法。
1952年初春,新疆军区举行大会欢迎入疆湘女。王震鼓励她们说:“同志们,你们要安心边疆,扎根边疆,要为新疆人民大办好事,要把你们的骨头埋在天山脚下。”
湘女来疆后,少数分配在乌鲁木齐俄文学校、七一纺织厂、十月拖拉机厂、八一钢铁厂、军区医院、财校、卫校、商店等军区直属单位,多数分配到南北疆各部队,后来和部队营团级干部组成家庭。
熊晃也因此被新疆部队官兵尊称为“岳父泰山大舅哥”。
数十年后,这些湘女见到已担任新疆军区副政委的熊晃时总爱开玩笑说:“熊政委!你把我们骗到了新疆。”熊晃也回敬她们一句:“我就是招骗团长嘛。”
1996年10月13日,熊晃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病逝。在住院期间,他曾自豪地回忆起这段往事:“一次就给三千多老兵解决了老婆,了不起。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三千八百多户人家安定团结了,最起码也是一个小社会呀。在当时的新疆三千多户,那可是一个不小的社会了。我这一生中,干了许多大事,可最值得骄傲的就这一件儿。”
王震很关心这些来自湖南的女兵。当时片面提倡男女平等,劳动强度过大,导致一些女兵失去了月经,患上妇科病。
1952年,王震在视察八一水库工地时了解了这一情况,生气地批评她们所在部队的领导:“我把这些娃娃交给你们,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当晚,王震安排她们搭坐军车去乌鲁木齐,治疗了两个月才返回八一农场。
1953年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后勤部联合下文《新疆军区关于生产部队妇女问题的若干规定》里规定:在生产劳动中,尽量安排妇女较轻劳动。
今天,已是两鬓斑白的湘女们再回想起王震将军“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的号召,不禁感慨万千。她们表示:“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我愿意。”
谢树仁感慨地说:“老司令(王震)当时从内地招收女兵来疆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兵团就没有现在这个样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朱鉴凡也动情地说:“8000湘女上天山,组建家庭,艰苦劳动,成为荒漠戈壁的第一代母亲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
从全国各地给军垦官兵找媳妇
在各地妇女成批进疆的同时,王震还要求各级干部,让那些在内地有家属、亲属的官兵给家里写信,动员他们来新疆,并由部队报销路费。
这一时期,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第2军政委王恩茂在1950年2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有一段涉及婚姻问题:“关于婚姻问题,彭副总司令员说要从内地动员女同志到新疆来,并且西北局在西安、兰州、酒泉、哈密设站。家里有老婆的可以送到西安;家里订了婚的也可以送来;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你家里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送到西安找西北军政委员会秘书处或新疆军区驻西安办事处,一切费用由公家负担,给你送到新疆来。彭总和王震司令员都说过,而且是认真的……总之,千言万语是要我们的同志在部队中努力工作,完成任务,个人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1951年冬,当第一批湘女来到新疆后,王震又派人到华北和华东招收女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参谋长张爱萍很慷慨,从华东野战军医院征调未婚山东籍女医护军人2000余名。
1952年初,第22兵团总务处长刘锡宪向王震反映,这些有文化的湖南女兵不大适合牵线老同志,因为我们这些人年纪都很大了,娶个姑娘人家都不愿意。
刘锡宪建议说,找一些农村的姑娘比较好一点,最好是找丧偶妇女。王震决定到山东去找,因为山东是革命老区,男人牺牲比较多,农村丧偶妇女比较多。
由此,大量山东女性被招入新疆。继“八千湘女嫁新疆”之后,“八千鲁女嫁新疆”又一次上演。但山东妇女大多是十八岁左右的女孩子,出现了和湘籍女兵一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3年6月,新疆军区在一份致解放军总政治部和西北军区政治部的报告中称,生产转业部队有13.5万余人,需从外省输入10万左右妇女解决部队的婚姻问题。
报告说,生产部队70%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上,“动员年龄过小的妇女入疆是有错误的”,应该动员年龄较大的妇女。1953年7月24日,总政治部在《军委关于输送妇女入疆的五年计划之初步意见》中说,中央政府政务院决定在各省动员2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妇女或者丧失配偶的妇女入疆,参加生产建设。
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视和各地政府的支持,除了湖南和山东的妇女大量入疆之外,来自河南、四川、北京、天津、湖北、江苏、上海等地的妇女纷纷来到天山南北。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军区1949年至1954年,来到新疆参军支边的女兵数量日益增加,1949年是1127人,到1954年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这样,到1956年,屯垦部队官兵的婚姻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延伸阅读
王季青:王震之妻,1957年被停职,5年后平反,三个儿子都很优秀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多少热血青年奋不顾身地在革命的大潮中勇敢前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成一曲曲慷慨豪迈的歌曲。这其中不但有血气方刚的男儿郎,也有很多不让须眉的女儿家。
王震将军的妻子王季青就是其中之一,她大学时投身革命,一路走来几经沉浮,从一个稚嫩的女青年成长为了成熟的独立女性,和丈夫的爱情和婚姻也为人称颂。
1913年,王季青出生在沈阳的一户商人家庭,虽然那时的中华大地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但她家境尚可,所以自幼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直到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控制了沈阳城,她也不能再继续安稳的生活。为了躲避战乱,她随着父母南下到北京城,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好在她坚强懂事,品学兼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她接触了很多新时代青年和进步人士,开始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并于1935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京的革命形势日益严峻,在组织的保护下,王季青和其他八个同志一路南下到达太原,在这里,她加入了120师,成为了一名红军女战士;也是在这里,她邂逅了王震,成为了他的妻子。
说起来,贺龙、关向应可算是二人的媒人,两人不约而同地觉得王季青和王震很合适,便有意撮合他们。两人初次见面时,王震胯下一匹高头大马,一身挺阔的军装,脸上的神情坚毅又勇敢,尽显军人风范。当他远远地朝王季青走来,她便羞红了脸。贺龙等人眼见王季青有意,便急忙撮合,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
1937年深秋,关向应为二人主持了婚礼。成婚之后,王季青便前往了王震所在的359旅。在日后相处的过程中,她越发地感受到了丈夫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卓越的作战能,对丈夫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1938年,王震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王季青诞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下属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王震,可此时的他无比专注于战场上的形势。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哦”,直到战斗取得了胜利,他才回过神来,欢欣鼓舞的给孩子取名。
两人一起走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王震也成为了新疆军区的代司令员。王季青二话不说,跟随丈夫来到了祖国的边疆,担任军区俄文学校的校长。两人深深扎根新疆地区,为恢复新疆的生产生活贡献力量。直到1953年,王季青才再度回到了北京。
办一所好学校一直是她的夙愿。所以她选择进入女子八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她大力进行整顿和改革,启用了很多知识分子,但却被居心叵测的人抓住了这一点,并让她因此在1957年被停职。
面对这种情况,王震全力支持妻子,患难之中的真情让人动容。1962年,她也终于得到平反。
王季青和王震风雨同舟几十载,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们也非常有方法。在战场上出生的长子王兵,从小跟随父母南征北战,耳濡目染下他立志从军,后来成为了南海舰队航空兵的副参谋长;二儿子王军则进军商业,成为了中信投资集团董事长。三儿子王之长大后成为了工程师。
2007年冬天,王季青走完了自己94岁的人生。她这一生,为国家倾尽力量,对丈夫理解帮助,对子女教导有方,展现了中国的女性力量,值得我们铭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