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实事求是 做老实人

作者:付园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2-01 678

陈云(1905—1995),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酷爱学习,总结提炼出唯物辩证法“十五字诀”。他还组建家庭学习小组,带领家人共同学习进步。陈云身体力行党的优良作风,严守规矩、不搞特殊,始终从严从紧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同时,他也经常关心革命后代,教育他们束身自爱,不居功、不自恃,老老实实做人。

在“长期大学”中悟出“十五字诀”

1982年2月7日,陈云为商务印书馆的题词。中央档案馆藏

因家境贫寒,陈云自1919年高小毕业后,便被迫辍学。在履历表“文化程度”这一栏,他一直都十分谦虚地填写“小学”。他常说:“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并且形象地把坚持自学比作进“长期大学”。

1919年12月,14岁的陈云经人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当了一名学徒。在这里工作的7年间,他完成从一名学徒、店员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业余时间,陈云如饥似渴地学习书刊出版、印刷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接触、学习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后,他逐渐坚定了政治信仰。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陈云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在商务印书馆建馆85周年之际,陈云专门为其题词,他深情地写道:“商务印书馆是我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的地方。”

1935年6月,陈云肩负党的秘密使命,离开长征队伍,辗转至苏联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在莫斯科期间,陈云进入列宁学校中文部学习。他抓紧一切时间系统阅读马列著作,并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自身革命经历,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因成绩优秀,他获得了学习“突击手”的称号。1937年底,陈云回到延安,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除了把精力放在党的组织工作上,还潜心学习。

陈云曾先后三次向毛泽东请教自己苦思良久,却仍没有参透的问题: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他认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泽东告诉他,犯错误的原因不是由于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并建议他学点哲学。之后,陈云在中组部成立了一个由他担任组长、持续了整整5年的学习小组,系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和毛泽东著作。这期间,陈云把毛泽东起草的重要文电认真研读了一遍后,豁然开朗。他领悟到这些著作、文电中贯穿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具体就是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字诀”成为陈云毕生实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领导经济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在充分调研、掌握实际基础上形成的。如,1961年夏,陈云在家乡青浦小蒸公社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农村调查,提出母猪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留足自留地等建议,为中央制定、调整农村政策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依据。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陈云都一贯地坚持不懈学习。1969年,陈云被疏散至江西南昌。去的时候,他只带了3箱书。在江西2年多的时间里,除到化工厂“蹲点”和到附近农村调查研究外,陈云几乎把剩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他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孜孜不倦地重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经典著作,并读了两遍《毛泽东选集》,联系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陈云不仅自己酷爱学习,也经常教育子女“做好人,读好书”。1970年12月8日,陈云二女儿陈伟华给在江西的父亲写信,诉说了自己学习的愿望。14日,陈云在收到信的当天,就给陈伟华回信:“我万分欢喜(不是十分,百分,千分而是万分)你要学习和看书了。”信中,陈云给她列出一份详细的书单,并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为鼓励家人学哲学,陈云还组建了家庭学习小组。1973年8月7日,他给陈伟华写信,让她加入家庭学习小组。学习方法是每人先按照约定书目、段落分头阅读,然后利用每周日上午集中讨论,提出疑问,交流学习心得。在这封信中,他还细致地叮嘱家庭学习小组第一次要讨论的篇章、页码和具体段落。妻子于若木及当时在北京的几个孩子、女婿、亲戚,包括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吸收进这个学习小组中。

陈云教育子女读书要注重带着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他的耐心讲解下,哲学也变得不再神秘。小女儿陈伟兰刚开始读《毛泽东选集》时,感觉比较吃力。陈云告诉她,学习就像扭秧歌,也要进进退退、退退进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习搞扎实,如果进得太快,就不能真正地学懂。

对领导干部的子女更要严格要求

陈云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把手中权力用在为自己和家人谋好处上。他公私分明,不许家人占公家一点便宜。1959年,陈云因心脏问题离京疗养,于若木陪同照顾一年多。虽然于若木按照陈云的要求没有领工资,但其单位(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资料室)还是帮她领取并存了起来。于若木回到单位后,把请假期间的工资如数退还给了单位。1971年夏,陈云大女儿陈伟力曾请事假前往江西照顾其起居,直至1972年4月返京。随后,陈云专门就此事给其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写信,提出退还女儿这段时间的工资。中科院认为,按规定请事假不扣工资,但陈云还是坚持要把女儿请假期间的全部工资,共计500多元上交。经历了单位把工资退还给陈伟力,其又上交的几次反复后,在陈云父女的坚持下,1972年12月15日,中科院政治部给物理研究所政工组发文,表示尊重陈云的意见,把钱上交国库。

陈云反对家人搞特殊,对小女儿陈伟兰进藏区也没有私下“打招呼”。1968年,年仅18岁的陈伟兰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西藏。她想到去那么远,气候和风土人情完全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有人给她出主意:让你爸爸和有关领导打个招呼,不去西藏。陈云知道后,明确地对陈伟兰说:“我不能给你讲这个话,别人能去,你也应该能去。”其实,陈云的心里非常惦念她。陈伟兰出发那天,陈云很难过,站在家门口,让全家人都去送她。他坚毅平和地对陈伟兰说:“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风浪,你都不要怕,别人能干,你也能干!”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陈伟兰说:“每当遇到困难,一想到爸爸对我说过的话,心里就好像有底气,就想能够克服这个困难,趁年轻时能够增长自己的能力。”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他十分重视党风建设,认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主张严格制止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经商办企业。1985年4月3日,他对中央纪委《关于不许领导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建议》作出批示,“这件事,应由中央像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那样,作出明确的决定方能制止”,建议“应退出的干部子女的范围,是否再扩大一点”。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此后,有关这方面的纪律规定逐步完善起来。

陈云非常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享特权。1986年1月,陈云收到一份关于反映某单位花160余万元购买高级小轿车的简报。他阅后批示:“中央要求北京的党政军机关,在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做表率。我建议,做表率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各位同志做起……在这件事上,得罪点人,比不管而让群众在下面骂我们要好。”

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

陈云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但他始终把自己看成一名普通党员,认为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他说:“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无论是自己儿女,还是烈士子女,陈云都教诲他们淡泊名利,不能以功臣子弟自居。

1949年6月19日,陈云写给陆恺悌的回信(部分)。中央档案馆藏

陆恺悌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祖父陆少泉是小蒸地区的著名中医。1927年,陈云来小蒸领导武装斗争时,陆少泉曾热情接待,并竭尽全力支持革命。陆恺悌的父亲陆铨生则是陈云的老战友。大革命失败后,陈云曾与陆铨生等人在青浦发起农民暴动,当时的指挥中心就设在陆铨生家中。暴动失败后,陆铨生一家遭到通缉,迁居上海,陈云在沪开展地下斗争时,也经常住在他家里。陈云十分惦念这个革命家庭,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不久,他便写信打听陆家人的下落。6月,陈云接到陆恺悌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分别近20年以来的生活,并表达了渴望读书的心情。陈云很快就给陆恺悌回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陆家三代人的深厚情谊,他说:“你祖父和祖母是最使我感动不忘的。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后,我与你父亲和吴志喜同志(当年冬被残杀了)在小蒸进行农民运动时就住在吃在你们家里。失败后,你们全家逃到上海,仍旧是你祖父行医来维持这多人的生活,我们仍吃在你们家里。你祖父是很有气节的,他深信革命会胜利,处在困难之中毫无怨言和后悔,真正难得。”在信的后半段,陈云的语气严肃起来,他以父兄名义教育陆恺悌:“你和霓云(即廖霓云,陈云的表弟)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要记得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只有他们反对反动派,拥护解放军,解放军才能顺利地解放全中国。”

陈云还教育烈士后代要以父辈为榜样。1983年春节,陈云邀请部分在京烈士子女到他的住处聚会,其中有瞿秋白女儿瞿独伊,蔡和森女儿蔡妮、儿子蔡博,罗亦农儿子罗西北等人。陈云叮嘱他们:“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当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