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何要怀念毛泽东?

作者:网友 来源:何新文史 2016-12-28 723

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何要怀念毛泽东?

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何要怀念毛泽东?

今天青年人为什么要怀念毛泽东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胜利进军的时代。在我们出生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1968年”已悄悄隐没在历史的背后,世界似乎又回到了老路。

资本及其意识形态四处反攻,收复失地,一路报捷,势不可当。铁幕不堪一击,历史已经终结,全球资本主义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知识精英们欢呼雀跃,他们诅咒着黑暗的过去,赞美着光明的现在,展望着美好的未来。他们为我们这一代人许诺了一个开放、自由、丰裕的社会。他们说我们将见证现代化的实现并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羡慕我们能够同步欣赏美国大片,羡慕我们能够享用麦当劳快餐,羡慕我们能够使用互联网,羡慕我们能够越来越容易地进入大学,羡慕我们能留在城市当白领而不用到偏僻的乡村和贫穷的农民们一起劳动。他们害怕我们太幸福了以至忘记了他们过去的苦难,于是在我们耳边千百次地重复他们的诅咒,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血泪史”,就好像是我们自己的一样。

可惜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是白痴,我们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当我们能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幸福的时代中竟充满着如此多的荒谬和痛苦。

我们发现大众传媒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堆八卦、广告和肥皂剧,把一切有意义的独特的文化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美国工业制成品。我们的眼中和耳中充斥着无聊的爱情、浅薄的浪漫、廉价的温馨、暧昧的隐私、虚伪的英雄;搔首弄姿的明星和表情呆滞的政客,让我们一次次反胃。

我们失去了历史,只剩下了新闻。我们听不到周围真实的声音,我们看不到真相。我们被剥夺了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视野,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像白痴般幸福。

我们发现我们的确进入了一个丰裕的社会。但在商品的汪洋大海的包围中,我们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在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广告统治中,人被简约成了一个消费者,我们人生的价值似乎仅仅存在于不断地消费中,存在于商品的品牌中。

我们发现教育的目的只剩下了考试。学校里只传授考试的秘技和钻营的手段,而再也学不到真理和智慧。为了考试,我们的青春在无休无止的补课中昏天黑地,教衙老爷们却被我们父母的血汗滋润得脑满肠肥。

我们发现市场经济似乎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但当我们踏上社会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我们人生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成为在市场中被买卖的劳动力商品。当我们的售价上扬时,我们欢天喜地;当我们的售价下跌时,我们如丧考妣。

我们发现在开放的社会中我们似乎很自由,但其实我们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在官僚的或资本的机器中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了饭碗,为了升职,我们在大大小小的老板和上司面前点头哈腰,卑躬屈膝。

我们发现在越来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在越来越频繁的裁员、减薪中,在越来越昂贵的医疗费用和房价中,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安全感,我们的人生没有希望。

我们发现美丽的爱情只存在于日剧之中。当男女之间只存在着势利与肉欲的时候,当美女和帅哥基本上是按照财产和权力分配的时候,我们没有爱情,无论是在心灵上还是在肉体上。

我们发现现代化还仅仅存在于漂亮的大厦广场上,存在于美丽的口号中,存在于少数人的生活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贫困和差距仍旧到处惊心动魄地存在着。

我们发现自由、民主、人权成了西方帝国侵略和屠杀的借口,而整个世界只能在一旁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和平、平等的高调虽然唱得很响,但却没人能够将它实现。在这个时代,强权即是公理。

这就是我们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今天美好的时代。可是那些已经大腹便便的知识精英们还在不停地卖弄他们的伤痕,还在喋喋不休地要我们忆苦思甜。我们要对他们说:

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的问题了。不要再用二十年前的话语来束缚我们的思想了!

二十多年前,那些知识精英们欢欣鼓舞,热情拥抱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我们这一代人却深以之为苦。

我们新的一代人有权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为什么要为上一代人的经历背上十字架呢我们为什么要让二十年前的思想遏制我们的想象力呢

当我们的思想从知识精英们忆苦思甜的话语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当我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毛泽东。因为他代表了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不为利润的文化,一个普通劳动者成为主角的文化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一个学费低廉的教育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为最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廉价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不用担心失业和竞争的社会,一个普通人有着安全感的社会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人不再是商品的社会,一个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每个人都是哲学家的社会,一个每个人都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的社会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依靠本民族劳动者创造力的经济,一个自力更生的经济,一个不依赖于国际资本的经济是可能的。

毛泽东证明了,一个不遵守西方游戏规则的时代,一个宣布美国为帝国主义强盗,并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将它打倒的时代,一个让美国失败的时代是可能的。

只有最愚蠢无知的人才指责我们要回到过去,才担忧历史的重复。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我们对过去的苦难保持最大的警惕,为了未来而向毛泽东请教。我们深深知道,毛泽东为我们提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让我们为了未来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

让历史重新开始,我们需要一个不同的世界!

纪念全世界进步青年的伟大导师毛泽东!!!

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何要怀念毛泽东?

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何要怀念毛泽东?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写于 1961年11月17日的一首诗,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写白骨精的生成。这首诗明确写出了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戏的看法,诗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国际背景

苏联赫鲁晓夫统治集团上台后,他们首先在苏共二十大上反对斯大林的思想主张,这是形成现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的开端。1959年9月苏美戴维营会谈以后,赫鲁晓夫便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恶化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撤走援华专家,撕毁中苏合同,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任意践踏国家间的关系准则,推行世界霸权主义。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召开苏共二十二大。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便写下了这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艺术的形式概括和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给共产主义战士指明了斗争的策略。

事件背景

郭沫若1961年10月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题为《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七律。郭诗大概意思是:唐僧把人当妖精,把妖精当人,混淆是非,不分敌友,对敌人发慈悲,对朋友却不断刁难。还给孙悟空一遍又一遍念起紧箍咒,使他头痛,却让白骨精连续几次脱逃,应当千刀万剐唐僧的肉。毛泽东看了这首诗,认为诗中把唐僧看作敌人:要“千刀万剐”,这样是不恰当的。于是他便给郭沫若写了这首“和诗”,告诫人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大多数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1962年1月6日,郭沫若同志读了毛泽东这首诗之后深受启发,便步其原韵,又和了一首诗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郭的和诗说:“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香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几度来。这首诗道呈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和诗好,不要‘千刀万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明确写出了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戏的看法,就隐喻内容来说,表达了反对修正主义的主题。诗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首联这两句诗,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写白骨精的生成。用这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科学地概括了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一从”和“便有”两个词相呼应,强调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自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雷霆之后,就产生出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势力,这些就像从一堆腐朽的白骨中化生出妖精来兴风作浪一样。

这两句诗是针对郭沫若诗中“千刀当剐唐僧肉”说的。“僧”,指剧中的唐僧。他错误地惩罚了斩妖除魔的孙大圣,三度放过了白骨精。但他只是属于辨不清敌友,误把变化成人样的白骨精当做朋友,受了欺骗和蒙蔽,而不是与白骨精同谋陷害孙大圣的。同时,唐僧自己也是受害者。诗人一个“愚”字,便简练地点出了这一点。僧与妖一作“犹可”,一作“必成”,十分准确地点明他们应持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戏中的白骨精尽管是那样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制造的千里妖雾尘埃被扫灭,而使太空得到了澄清。很显然,是借此比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也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气焰嚣张,制造什么千里尘、万里埃,但到头来只能像白骨精那样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与开头相呼应,运用借喻的修辞方法。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所以再一次受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拥护,就是因为世界上又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他们又兴妖作怪起来了,人民希望真正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再一次把妖雾澄清,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今日”、“又重来”这些字眼的运用,巧妙地和首联相呼应,再一次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这场斗争,实质子上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