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被人忽略的伟大成就:重振中华武德
毛泽东被人忽略的伟大成就:重振中华武德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文明的一个改造和发展,就是振奋和发扬了“武德”,并从这一点上,深刻地改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
在中国共产党兴起之前,中华文明的武德,也已经失落了近千年了。今天回溯这个历史过程,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大致说来,春秋时代,军人以贵族为主,军人自然是很被尊重的,故而有“武士”和“武德”之说。而军人、武士被尊重,并不是因为他掌握暴力,而是因为他有能力制止暴力。“武德”的解释来自楚庄王,他提出“武”的字义便是“止戈”。
看看《商君书》最重要的篇章《农战》,便知我国历史上最健康的尚武时代,便是秦,“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有这样的民风、这样的制度,自然便有天下无敌的军队。
西汉因为继承了秦“农战”的传统,因此才能够击溃匈奴,但是,因为西汉偏重亲戚权贵,秦以战功行赏罚的制度,即使在武帝时代,却也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史记》通过对李广命运的描写,所谓“虽小,可以喻大”,其微言大义就在于此。
李陵《答苏武书》可谓千古名篇,而这便是对汉武帝偏重亲戚权贵,破坏秦的军功赏罚制度的控诉。其中在驳斥苏武“汉与功臣不薄”时,李陵这样说到李广:“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李陵更感叹自己因为没有战死,便被朝廷灭门,苏武为汉守节19年,更无封赏,如此重亲贵、轻功臣的制度,再希望延续三军用命、为国死战的“秦制”,诚如李陵所说,“此实难矣”。
果然,到了东汉时代,汉人一般都不愿当兵,也不能当兵,兵源多依赖内附的外族,所谓“五胡乱华”之根源,因此早已种下。
唐代建国,府兵制是基础,其核心是选拔品质优秀的农家子入伍,故每次征兵,都是在基层选拔积极分子的仪式,每次退伍,又起到了在基层壮大积极分子的作用。可惜武后以来,国家不再重视军队,实质上便是更不重视基层,因为国家重视“文辞进士科”,从而轻视边疆、重视中原,从而轻武重文,漠视武德,结果铸成安史之乱,这哪里是偶然的呢?
唐末国家已经无力动员基层,从此便将基层征兵工作,委之于胥吏,这些胥吏则是王安石所谓“奸邪无赖之徒”,于是私兵泛滥,当兵如奴隶、配军,为防止兵士逃走,往往在其面上刺字。故自唐末、北宋以来,直到国民党统治时代,“拉壮丁”就等于征兵。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是唐代的好文章,其中哭天抢地的悲叹,不过凝结为后世两句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而已,可见中国之积弱,又哪里是一朝造成的呢?
当兵光荣、光荣者方能当兵,这是共产党、新中国所造成的新气象,而一切不抱偏见者,便不能不承认这种事实:新中国的一个伟业,就是结束了落后挨打,毛泽东的一个成就,就是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武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就是“武德”的体现。以人民战争之汪洋大海,制止了帝国主义旷日持久的暴力,划分出三个世界的蓝图,这就是人间旷世之武德。“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拒腐蚀,永不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就是毛泽东夜不成眠,写给人民军队、普通战士的诗,其中讲解的,也就是武德。
反过来说,如果人民军队不能吸收最好的人才、不能实行最先进的制度,军人丧失了荣誉感,进退凭亲贵、赏罚依文辞,中国倘若再次丢弃了“武德”,那么,在这个虎狼世界上,我们中国就危险了。
今天,我们不能因为只是关心经济发展,而放弃战略问题的思考,尽管战略不等于军事,但历史的事实是,因为鸦片战争战败、甲午战败,即使有再好的发展模式、再好的战略,也都没有实施的余地了,都成了空谈了。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知也。研究历史,关注现实,就必须拒绝空谈,而把“生死存亡之道”放在首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