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前发:毛泽东生态观

作者:曹前发 来源:《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 2017-12-15 196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无论是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强调绿化事业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们追忆他的绿化祖国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态观,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在南北各地我们能够看到绿化就好

  绿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时,由于连年战争,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当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8.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开始关注祖国的荒山荒地。有计划地绿化这些荒山荒地,从而实现绿化祖国的伟大目标,时刻萦绕在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心头。

  194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方针。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结论中指出:“农村全部的经济规划包括副业、手工业……还有绿化荒山和村庄。”“我看特别是北方的荒山应当绿化,也完全可以绿化。”“南北各地在多少年以内,我们能够看到绿化就好。这件事情对农业,对工业,对各方面都有利。”同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起草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指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56年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在不到半年内,毛泽东三次谈到绿化问题,可见他的心情是十分急迫的。

  1958年这一年,毛泽东对绿化问题更是高度关注。1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绿化。四季都要种。今年彻底抓一抓,做计划,大搞。”1月31日,毛泽东在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绿化。凡能四季种树的地方,四季都种。能种三季的种三季。能种两季的种两季。”“林业要计算覆盖面积,算出各省、各专区、各县的覆盖面积比例,做出森林覆盖面积规划。”

  什么叫绿化?从时间、空间和标准上,毛泽东都做了认真讨论。时间上,从原先的十多年到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1959年9月10日,毛泽东到北京市密云水库视察。他指着四周光秃秃的荒山对当时的密云县委书记说:“你看,这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很多山还是光秃秃的,这就不好了,你几年能把它绿化了?”密云县委书记阎振峰说:“5年能行,快一点用3年。”毛泽东听后说:“我看20年能完成就不错。不能小看这个问题,绿化,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事求是,尽最大努力去干好这件大事。”1964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听取陕西、河南、安徽三省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前几年你们说一两年绿化,一两年怎么能绿化了?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先做十年、十五年规划,愚公移山,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再搞。毛泽东对绿化现状的不满,表现出他对绿化的高度重视。

  空间上,毛泽东曾提出“三三制”的绿化设想。1958年11月,毛泽东在修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稿加写的一段话中,曾大胆设想,全国十八亿亩耕地,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种农业作物,三分之一种草,三分之一种树,美化全中国。这一设想在8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说过。11月25日,毛泽东会见朝鲜政府代表团时又重申了“三三制”设想。

  标准上,什么叫绿化?1958年4月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真正绿化,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种下去还未活,就叫绿化?活了未一片绿,也不能叫绿化。”“《人民日报》不要轻易宣传什么‘化’。”“化搞得很滥,动不动就宣布‘化’了。”“要比措施,比实绩。”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去河北、山东、河南看了一些地方,就没有绿化。没有绿,怎么叫绿化?11月2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指出:还有一个绿化,化到什么程度?年年化,那个树就不多。11月25日,毛泽东会见朝鲜政府代表团时还说: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树,无论坐火车或乘飞机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在绿化的标准上,除了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之外,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园林化的构想。1958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各种树木搭配要合适,到处像公园,做到这样,就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农村、城市统统要园林化,好像一个个花园一样。”1959年3月,毛泽东提出,实行大地园林化。

  1973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十条规定之第七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求:各地区要制定绿化规划,落实有关政策,国家植树造林与群众植树造林结合起来,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山荒地。城市和工矿区还要利用一切零散空地,植树种草。园林化的构想,仍是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努力目标。

  二、“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森林是形成区域性气候和水文条件、地理景观的决定因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1959年6月22日,毛泽东同河南省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这是对森林作用、林业发展的最高概括,也是毛泽东生态观的重要体现。

  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对林业有着独特的感情。1919年9月,他认为林业问题可以作为要研究的实业问题之一。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林业问题。他看到一些宜种的树木,既可解决牧草,又可提供燃料,就大力倡导。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发动群众种柳树、沙树、拧条,其枝叶可供骆驼和羊子吃,亦是解决牧草一法。同时可供燃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重视林业建设。1956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同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谈话时说:“林业真是一个大事业,每年为国家创造这么多的财富,你们可得好好办哪!”同年的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1958年7月12日,毛泽东会见黑非洲青年代表团时说:“一个国家获得解放后应该有自己的工业,轻工业、重工业都要发展,同时要发展农业、畜牧业,还要发展林业。森林是很宝贵的资源。”11月1日,毛泽东在河北省邯郸听取中共邯郸地委、邢台地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说:树木经济价值很大,木材是化学原料,可以多种些。一周后,即11月9日,毛泽东指出,林业将变成根本问题之一,林业以后才是牧业、渔业,蚕桑、大豆要加上。林业是化学工业、建筑工业的基础。1967年9月23日,毛泽东批准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加强山林保护管理、制止破坏山林、树木的通知》。通知指出,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保障。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通知对于人民群众提高对森林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自觉保护森林,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森林对改善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通过调查得知,没有树木易成水旱灾。1930年10月,他在《兴国调查》报告中指出,椴田之所以容易发生水旱灾,是因为那一带的山都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灾。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保护树木,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这里,毛泽东已经看到治水必先治山,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是避免水旱灾害的办法之一。林业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受到毛泽东的高度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四次视察黄河,多次询问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他了解水少沙多的黄河治理仅仅依靠几个大水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有整个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配合。他对长江三峡工程的顾虑之一也是泥沙淤积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水库本身的工程技术措施外,还要有水库以上流域面积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广东省台山县田美村人多地少,1954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组织社员到距村43里的荒山区,开垦出部分水田、旱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出路和增加社员收入问题。毛泽东看到这个材料后,立即指出,“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决不可以因为开荒造成下游地区的水灾。”离山县位于黄河中游,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在县委书记刘耀的领导下,制订了水土保持规划,提出了植树造林等切实可行的措施。毛泽东赞扬他们的做法,指出:“离山县委这个水土保持规划,可以作黄河流域各县以及一切山区做同类规划的参考。”

  大泉山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的永定河上游,多是不长“山柴蒿草”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经过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变了大泉山的荒凉面貌。毛泽东看了这个典型材料后,十分高兴地写道:“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强调“要全面规划,要加强领导。”1956年1月,毛泽东在修改《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时指出:“在垦荒的时候,必须同保持水土的规划相结合,避免水土流失的危险。”此时,毛泽东就注意到因开荒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力戒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谓高瞻远瞩。

  综上所述,毛泽东不仅强调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探讨了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问题。第一,水土流失是由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引起的,保护植被、造林绿化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开荒也要注意保护植被;第二,不仅要重视植物措施,还要重视工程措施,要通过挖坑、开渠、培埂、堵沟等方法保持水土,改变荒山面貌;第三,水土保持工作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认真总结先进经验,使之推广。

  三、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们的环境

  植树造林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毛泽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并强调种树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方可见效。早在延安时期,仅1944年的一年中,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还有陕北的山头都是光的,像个和尚头,我们要种树,使它长上头发。种树要订一个计划,如果每家种一百棵树,三十五万家就种三千五百万棵树。搞他个十年八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7月3日,毛泽东在中央招待出席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会议代表时指出:要把植树作为合作社的十大主要业务之一。在十年之内每家种一百棵树。7月5日,毛泽东在起草的《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的决定》中关于边区经济文化建设问题时指出:为改变边区童山太多现象,应号召人民植树,在五年至十年内每户至少植活一百株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出“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方针。1966年,毛泽东指出: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毛泽东善于抓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以期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的模范人物和单位,自然受到毛泽东的关注。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合作社,位于荒山秃岭、土薄石厚、自然条件很差的太行山区。由于发动群众在1.8万亩荒山上封山育林,种植用材林、防护林、果树和牧草,发展畜牧业,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改变了面貌。毛泽东十分肯定这个典型。

  毛泽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活动的制度化。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等就把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1932年3月16日,在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第十次常委会上通过并由毛泽东等签署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指出,“中央苏区内空山荒地到处都有,若任其荒废则不甚好,因此决定实行普遍的植树运动,这既有利于土地建设,又可增加群众之利益。”这个决议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鼓励栽各种树木,不是某一单一树木;二是因地制宜,栽树时要考察某地适合某种树木;三是注意保护,禁止随意采伐。这是党和政府关于植树造林事业的第一个专门决议。决议公布后,中央苏区各级政府随即传达贯彻,决定在1933年的造林季节,每人种十棵树,绿化瑞金的荒山、荒岭。在各个分散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也对植树造林、保护树木作过一些规定。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做报告时要求,应当发起植树运动,号召农村中每人植树十株。为使植树造林活动制度化,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许多条例、规则。1941年1月29日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就植树造林、发展果木作过专门规定。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要靠制度作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续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制度建设。1950年5月16日发布了《政务院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1958年4月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63年5月27日发布了《森林保护条例》。1967年9月23日,毛泽东批准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加强山林保护管理、制止破坏山林、树木的通知》。通知指出,县、社、队三级普遍建立和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制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放火烧山,严禁盗窃树木;不准毁林开荒,不准毁林搞副业。严格实行计划采伐,计划收购。加强木材市场管理,严禁木、竹自由交易,坚决打击投机倒把行为。三个严禁、两个不准,尤其是不准毁林开荒,有很强的针对性。1973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出,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各种防护林的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加强对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认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对城市林木、公园和风景游览区的管理,不得任意侵占。加强草原养护,不得任意破坏。这些制度对保护森林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农林牧结合是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毛泽东重视林业,但他一直强调农林牧要结合,表现出一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1958年3月,毛泽东在审阅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准备在成都会议上的发言稿时,加写了这样一段话:农业、畜牧业的经营,还一定和各地大、中、小片各种类型的(用材林、薪炭林、其他各种经济林、防风防沙防潮林和风景林)林业经营相结合。总之农、林、牧三业要结合。8月,毛泽东指出,农林牧,一个动物,一个植物,是人类少不了的。11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林牧要结合。你要搞牧业,就必须要搞林业,因为你要搞牧场。

  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会见秘鲁议员团时说,农业也要综合平衡,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个方面。7月4日,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在大中城市郊区发展副食品生产的指示》稿时指出:所谓农者,指的农林牧副渔五业综合平衡。10月31日,毛泽东在给吴冷西的信中指出: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这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农、林业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为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赖的道理。

  重视综合利用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960年4月13日,毛泽东同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陈正人等谈话时指出:各部门都要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废物,如废水、废液、废气。他还风趣地说道:实际都不废,好像打麻将,上家不要,下家就要。1965年10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会议第二次会议。他在会上说:讲综合利用,结果年年不搞综合利用。炼焦要综合利用,火车上烧煤,百分之九十几都没有利用,这个煤炭的热能只利用了百分之几。毛泽东对当时综合利用的落实状况是不满意的,表明他对综合利用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综合利用,化废为宝”的思想是十分宝贵的。

  毛泽东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关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世界眼光。美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他认为,我国也一定要走这条路线,因为这是证实了确有成效的科学经验。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林、牧三结合。他认为必须要有这种结合,否则对于农业不利。

  四、绿化、美化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毛泽东绿化祖国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准毁林开荒,拿一部分耕地种树种草的设想,对我们今天西部一些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是有启示的。大地园林化的设想,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也是有启示的。“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仍然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追求的目标。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事业。邓小平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江泽民指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胡锦涛指出:绿化美化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事业。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他强调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全民义务植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大家都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他强调,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要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植树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由于党中央对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6%,全国森林面积达31.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达到10.4亿亩,居世界第一位。

  从51年前毛泽东提出“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的伟大理想,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展现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不息奋斗的伟大风采。

  (作者简介:曹前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思想研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