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 学理论 扎基层——毛泽东端正苏区干部作风的经验启示

作者:孙 悦 钟小明 来源:毛邓理论研究 2019-05-29 642

讲政治 学理论 扎基层

——毛泽东端正苏区干部作风的经验启示

  钟小明

讲政治 学理论 扎基层——毛泽东端正苏区干部作风的经验启示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这是在赣南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是苏区干部好作风最为生动真实的写照。作风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党员干部政治品格、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优良的作风是抵制消极腐败思想的防火墙。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苏区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注定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为璀璨的华章之一,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中。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核,是这一精神谱系里最为引人注目的篇章,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适应了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一作风至今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时代价值,尤其是在全国上下齐心推进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将更为凸显。

一、毛泽东为什么要倡导苏区干部好作风

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赣南、闽西等地的时候,建立革命根据地已经摆上极其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军经验,这对于苏区干部作风的培育与倡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央苏区政权巩固与发展的全过程。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刻地反映了苏区精神的实质与风貌,是对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根据地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深刻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探索与实践,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1996年9月,江泽民在赣南老区视察时指出: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

2003年8月,胡锦涛视察赣南老区时强调:

【“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苏区精神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赋予其丰富内涵,他说: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远都是激励我们战胜风险困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

【“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总是不断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示范作用,毛泽东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一套工作方式与方法,兴国模范县是毛泽东亲自树立起来的,由此而形成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标注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回响。

二、毛泽东端正苏区干部作风的基本举措

20世纪3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在赣南等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乐章,倡导和培育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康德说:

【“理念意味着一个理性的概念,而理想则意味着一个单一存在物、作为符合某个理念的存在物的表象。”】

苏区干部好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宛如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灯塔,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道路。

(一)密切联系群众

中央苏区政权的巩固与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从中汲取巨大的力量战胜敌人的“围剿”,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使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鲜红的党旗上,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追求。针对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中实行的堡垒政策,毛泽东指出:

【“他们大筑其乌龟壳,以为是他们的铜墙铁壁。这果然是铜墙铁壁吗?一点也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群众力量的无比强大,那么我们就要紧紧依靠群众,切切实实地关心他们的生活,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把群众的冷暖放在每个共产党员心上,不断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我们,发出歌颂共产党的肺腑之言,那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是毛泽东一手倡导的优良作风,在这种作风的推动下,苏区各级政府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和进攻。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党内倡导民主作风,鼓励人民群众对苏区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批评,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净化,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和素养,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其防腐拒变的能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苏区政府的执政能力由此不断得到提升。当然,也要坚决纠正那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的非组织批评。

【“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但是红军党内的批评有些不是这样,变成了攻击个人。其结果,不但毁坏了个人,也毁坏了党的组织。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纠正的方法,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许多党员不在党内批评而在党外去批评。这是因为一般党员还不懂得党的组织(会议等)的重要,以为批评在组织内或在组织外没有什么分别。纠正的方法,就是要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

在克服了这两种不正常批评现象之后,党内的政治空气才会更加清新,党内的团结氛围才会更加浓厚,党的形象才会更加丰满。党内批评要抓大的方面,要抓主要矛盾,决不能停留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上,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轻重不分的奇怪现象,这不仅不能对党的事业带来半点好处,对个人性格的养成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毛泽东指出:

【“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

针对这种不科学、不讲政治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根据当时党员的思想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策,即“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这一优良作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深处萃取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苏区干部好作风就包含这种优良作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区的斗争实践就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恢宏史诗,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英雄壮举和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苏区斗争的历史启示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决反对本本主义,不唯书,不唯上,只有这样,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对于本本主义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可见,毛泽东对于当时笼罩着中央苏区的本本主义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揭示出“真理掌握在谁手中我们就相信谁”的坚定信念,这种求实精神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毛泽东当时受到错误批判,身处逆境,仍然能够挺身而出坚持真理,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盲目迷信上级的错误思想,讲真话,办实事,就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想信念在支撑着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脱离实际的空疏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革命纲领,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

三、新时代要坚持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关键的一点是,经过残酷斗争的考验和锤炼,在苏区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意义非同小可,即使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具有启人心智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全国上下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显得格外珍贵,我们要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一)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

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之艰苦、外部环境之险峻、工作任务之繁重、理想信念之坚定,恐怕要远超现代人之想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革命先辈披荆斩棘,在苏区的广袤大地上书写了惊心动魄的革命诗篇,唤醒了人民大众的猛然觉醒,催生了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铸就了伟大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奇迹背后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助推。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昂乐章中,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苏区干部好作风不可或缺的要素。习近平指出: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家都是想干事的,都有干事的热情,都想干出一番事业,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再好的蓝图,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都将是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即,从这个层面来说,脚踏实地不仅是干部作风的需要,还是现实的需要。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全国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习近平强调: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苏区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就非常强调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而且身体力行,带领干部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中央苏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930年5月,针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这种调查研究无疑为红军形成正确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种脚踏实地的接地气精神,是保证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力量源泉,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这种实干精神。正如习近平所说,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二)要有勤奋好学的品质

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要追求卓越,追求永无止境、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干部作风的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加快,这就在实践中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毛泽东说: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毛泽东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富有创见的论断,这对于当时的教条主义之风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涤荡了红军官兵的思想灵魂。邓小平指出:

【“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毛泽东: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要迷失方向。)学习实际的空气,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党风,我们党的一个好的传统作风。”】

在邓小平看来,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也指出: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习近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学习的目的做了深刻阐述,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学习,这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也是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需要。习近平还特别强调: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三)要坚持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

我们党历经近百年风雨,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一直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价值取向。正所谓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党员没有特权,应该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搞以权谋私、徇私枉法那一套,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的。邓小平指出: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这就明确规定了领导的责任与使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表明,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我们党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我们党才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这就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属性,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热情决心把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始至终坚持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护。习近平指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执政伦理,也是矗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精神坐标,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这一根本宗旨是永恒的,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