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和魂

作者:王二路 来源:晶牛毛泽东思想网 2021-11-10 1254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和魂

王二路

  【内容提要】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的精彩纷呈、璀璨夺目。无论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乃至于红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惊世骇俗、感人至深!这些精神既改变着中国,又震撼着世界。同时,更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历久弥新。毛泽东建党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精华,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说,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基和灵魂。离开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去谈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稽之谈。

  【关键词】

  毛泽东建党精神 建党思想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毛泽东时代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指引照耀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精彩纷呈、璀璨夺目。无论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乃至于红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惊世骇俗、感人至深!这些精神既改变着中国,又震撼着世界。同时,更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历久弥新。

  毛泽东建党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精华,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说,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基和灵魂。近读几篇有关建党百年和建党精神的论文,有的长篇阔论竟只字不提毛主席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笔者以为,离开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去谈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稽之谈。正所谓:枝繁叶茂源自根,兴旺发达莫忘本。

  现依据有关资料结合笔者的认识,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来源以及现实意义简述如下。

  第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建党思想主要内容可归纳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党的政治建设

  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注1]

  党的政治建设旨在通过正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目标,以及严明的政治纪律,保证全体党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肩负的政治使命。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管总、管根本的,对党的其他建设具有统领提携、纲举目张的作用。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最杰出的贡献:就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也是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立场。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历史上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毛泽东将这一基本观点升华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创造性地将之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功范例,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

  中国老百姓总结说:毛主席——最朴实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最感恩的一句话:人民万岁!最得意的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最精辟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致闭幕词时,还曾把人民称为“上帝”。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上帝”不能惹,谁惹怒了“上帝”,谁就必定要垮台的论断。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革命斗争实践充分表明,“上帝”(人民)支持就胜利;“上帝”(人民)不支持必定失败。延安时期党的干群关系平等和谐,“只见公仆不见官”,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和支持;当年解放军进城,露宿街头不去打扰市民休息,表明的是尊重和维护群众正常生活权利的态度,一个连群众休息都很在乎的政党,群众当然会拥护、爱戴;参加指挥淮海战役的陈毅元帅曾十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证明,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但凡出现不和谐、不稳定的地方和时段,究其根源,大多因脱离人民群众所致。时下,人们最讨厌、最痛恨的五种人:一是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二是不体察民情、胡说八道的所谓专家;三是不治病救人、专让人做各种检查乱收费的医生;四是不好好上课教书、只想着补课捞“外快”的教师;五是吃着农民种的粮食,却瞧不起农民的人渣。这五种人共同的一点就是一心只为自己,而不去好好的为人民服务。甚至,极个别人还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严重损害党的声誉,给党的形象抹黑。

  由上述所言断定,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信仰的根本、革命的根本、执政的根本,具有永恒的价值意义。

  二、党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亦即队伍建设。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因素和作用,他认为,世间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由此,毛泽东特别注重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中以下三点尤为突出:

  (一)抓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秋收起义失败后,在奔赴井冈山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带着脚伤一路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国上将陈士榘(当年曾参加秋收起义)回忆毛泽东当时说:“我观察过,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尤其对何挺颖[注2]任党代表的连队印象深刻。这个连党员多,注重发挥党员积极作用,基本没有逃兵。毛泽东多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意见。何挺颖说:我看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部队党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

  毛泽东还先后与宛希先、何长工、韩伟等谈话,了解北伐军党组织建设情况,当时叶挺独立团是团建支部、营建小组。共产党员以军官为主体,起始只有20多人,士兵中基本没有党员。于是,毛泽东下定决心,再造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当时,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抓部队必须抓住士兵,抓住士兵则必须抓好基层。从连队开始,形成连有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由于当时连队党员极少,先从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开始,在连党代表指导下开展工作。士兵委员会优先解决官兵伙食一致和官长打骂士兵问题,以连党代表为主建立支部。不能像旧军队那样靠军官一级一级抓部队,而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由下而上。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

  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宣布了五项整编措施,特别是党组织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设党代表,增加基层军官和士兵为前委委员;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从管理伙食开始,实行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三湾改编以后,为落实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到达酃(líng)县水口,毛泽东亲自发展六名士兵入党。[注3]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注4]

  中国共产党遵循毛泽东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日益扩大(由建党初期仅50余名党员,到建党百年之际发展成为91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战斗力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抓党的干部队伍“火车头”的带头作用。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政治报告,提出了著名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注5]重要论断。

  新中国建立后,举国上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及时指出:“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注6]

  1956年,东欧一些国家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注7]

  在干部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不公道的作风,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他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他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他反复讲,要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要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要关心和爱护干部,要教育和培养干部,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

  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极其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为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其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在一定程度上讲,即源于毛泽东“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三)提出并实施“吐故纳新”的方针,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

  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队伍纯洁性的建设,对动机不纯、严重违法乱纪、影响极坏的党员毫不留情,从不手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亲笔批示对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位党的高级干部判了极刑。后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了如下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是积重难返了啊。”[注8]

  即使到了晚年,毛泽东仍然十分关心党的队伍纯洁性建设。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了“吐故纳新”的方针:“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是吐故纳新。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注9]

  三、党的思想建设

  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以及亿万人民群众闹革命、打天下,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一直是他老人家的“拿手戏”,且留下了千古绝唱。在党内,思想教育重于纪律惩治;即便战争年代,在对敌斗争中,毛泽东也始终采取“攻心”重于“攻城”的战略战术。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中国那样一个工业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就成为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键问题。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党内错误思想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以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和各种错误倾向的原则和方法。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只能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强调解决党内矛盾“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10]他领导全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大大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

  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谱写出一幅幅壮丽画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在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魂——毛泽东思想!

  四、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既包括党的作风,又包括党的文风和学风。对此,毛泽东曾经撰写了不少文章进行专门阐述,并带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后来,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提炼概括为:“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注11]他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党的巩固和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反对和纠正思想、组织、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不良作风,努力密切党群关系,塑造良好形象。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又一次强调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注12]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在地位上的变化,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就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打掉“官气”等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并采取了整党整风等一系列实际行动。

  保持廉洁作风,反对消极腐败,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居功自傲情绪和贪污腐败现象有所抬头,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注1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充分证实,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就是因为党不仅以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而且以优良的作风和形象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五、党的制度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组织优势和力量所在。

  毛泽东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号召全党同志,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下,坚强地团结起来。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要求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还认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认为民主和集中,是有矛盾的,但又是可以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带有矛盾性的东西的统 一。他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发挥全党积极性的重要武器,共产党人要搞民主作风,不能搞家长制作风。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造成“六有”政治局面的目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注14]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正确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既保证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又保证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了党的路线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第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来源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是同他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分不开的。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但他不论是在长征途中的担架上,还是在延安光线暗淡的窑洞里,甚至在枪林弹雨、转战南北的征途中,始终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从《共产党宣言》到《国家与革命》,从《资本论》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反杜林论》到《哲学笔记》……其中许多篇章还反复研读。娴熟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融入渗透于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方方面面。譬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注15]这句经典名言即由斯大林“干部决定一切”之语提炼升华而成。1935年5月4日,斯大林在《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说到:“……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文化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毛泽东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华咀嚼的透熟,运用起来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在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处处迸发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火花,鲜明地表现出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三、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中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社会来源。

  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亲身实践活动和中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产生的浓厚社会基础。除了博古通今的书本知识外,毛泽东更喜读“无字之书”——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获得切身体验。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一生注重并善于调查研究。由早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到建国后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都是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而形成的。也正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毛泽东才真正摸准、掌握了国情民意,进而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开创出一条伟大的中国革命道路

  第三、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防止党变修国变色的锐利武器。

  从对党的“三大作风”的高度精辟概括,到延安“窑洞对”的“周期率”;从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到“赶考路”上的“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拒腐防变的警钟长鸣,不骄不躁前行的进军号劲吹。至今,犹在耳旁,震人心弦!

  其次,毛泽东建党思想是坚定革命信念的思想基石。

  毛泽东坚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信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从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中,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丰厚实践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执着地追求革命理想高扬起了一面伟大的思想旗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追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才创造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惊人奇迹。

  再次,毛泽东建党思想为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历史启迪。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人民群众的范畴和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随着革命和建设任务的转化,随着阶级阶层的分化,处于相对的变动之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甚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成为革命的依靠力量……这些变化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科学地界定了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为扩大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综观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可谓纳天地之正气,聚古今之精华;毛泽东在各个历史阶段发表的有关党的建设的英明论断,读之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颇感强大的思想震撼力、时代感召力和实践指引力;毛泽东建党思想在理论上的深刻性、彻底性,完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根基和灵魂。

  注 释

  【1】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何挺颖(1905年5月—1929年1月25日),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南郑区)汉山镇何家湾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红军初创时期的杰出领导者和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先驱。

  【3】丁仁祥(作者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研究员、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人民日报》(2017年04月18日 18 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5—66页。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26页。

  【6】《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1956年1月25日。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27页。

  【8】转引自《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论廉政》,载《党的建设》2000年第10期,第10页。

  【9】摘自:1967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3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93—1094页。

  【1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38—1439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74页。

  【1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456—457页。

  【15】同上【5】。

  作者:王二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2
0
0
0
0